你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心理學分析:你不上鏡的真正原因

2021-01-11 慵懶似貓情感聞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覺得自己不夠上鏡,明明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還不錯,可一照就顯得特別呆板,所以很多人都拒絕拍照,因為太過呆板了。

事實上,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人的相貌,近年來,有學者指出,平日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其實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並不一樣,真實的自己會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這是為什麼呢?

人際關係吸引定律告訴我們,人們總是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由於,熟悉本身就能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安全感,而陌生的東西,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能引起恐懼,提防之心。

人生在世,處處都在運用自己熟悉的法則,有些人也許從來沒有見過,但因為眼界合適,便產生了舒適;有些人,沒有做過頭的事,可你卻不想靠近。

人世間,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當你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熟悉的臉部表情時,會更加開心,鏡子裡的角色自然也更好看了。

當別人看到我們的容貌時,會更客觀化,除了那些接近我們的人會覺得我們的容貌很耐看外,其他人的評價都是非常真實的。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問一個不熟悉自己的人肯定是對的。

第二,沒有人不愛自己,當我們面對自己時,都會產生暈輪效應,放大自己局部的美,從而認為自己整體都很美,這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濾鏡」。

照片要想拍得好看,需要將光線、角度、構成等因素綜合起來。在照相的時候,我們可以很自然地面對鏡子,因為我們經常使用鏡子,並且展示出最真實的表情;在照相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出怎樣讓相機裡的自己更好看。

受此意識影響,反而會刻意凹造型,最自然的表情是不能呈現的。

漂亮的人物表情總是豐滿而生動,所以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於運用表情的人,在鏡頭面前也能像鏡子裡的自己一樣。

因此,是否能上鏡與外表無關,而是個人是否能在面對鏡頭時有一種平常、自信的心態。

攝影家 Scort認為不同的人對美的理解是不同的,為了證實這一觀點,他把心理學,神經生理學和攝影技術結合起來,用一種特殊的技術把人大腦裡的樣子拍出來,然後和他們的真實相貌進行比較,這個實驗被稱為「原始印象」。

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大腦中的圖像確實比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要好,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大腦中實際上都有一臺自帶攝像頭。

因此,我們在對著鏡子時的確帶著濾鏡,這就是為什麼原相機中的自己會說很多人害怕,因為離開濾鏡後人們不能面對自己。

現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各類電子信息產品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了。因此,在各種美顏濾鏡、高清相機的加持下,讓生活看起來很平凡的人,也能通過擺拍、燈光的表現表現得淋漓盡致。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看到更多濾鏡下的自我時,我們就會更多地從照片中看到美麗的自己,這一點最終會得到認同。

如果在這個時候,別人告訴你沒有照片或者鏡子好看,那麼就會產生第一個否定反應,因為這打破了他們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

因此說,上鏡是一門學問,一個人是否能真正展現出最好的容貌,相貌是基本條件,但更多的還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美,而不是隨波逐流地融入與自己格格不入的美。

歸根結底,對美的定義始終是主觀的,如果盲目追求別人眼中的美,為了共有的美而失去自己的獨特性,反而會得不償失。

如果你認為自己很美,即使在別人眼裡你還不夠美,那又如何?自我陶醉就是純粹的自然之美。

相關焦點

  • 科學研究發現:鏡子裡的你,其實不是真正的你!
    科學研究發現:鏡子裡的你,其實不是真正的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家照鏡子的時候,怎麼看,都覺得鏡子裡的那個自己特別好看,但是,出去以後,和朋友合照的時候,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這麼不上鏡。甚至有人懷疑,到底鏡子裡的自己是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拿著照片站在鏡子前邊,看著照片裡的自己,和鏡子裡的自己,覺得是一樣的,但是,就是鏡子裡的自己好看。其實民間也有傳言,鏡子是人類真實影像的一個反射,鏡子裡的你可能並不是你。但是,傳言畢竟不可信,但是,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鏡子裡的自己確實比真人好看,而你的鏡子也一直在「欺騙」著你。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卻那麼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聚餐、團建……一群人拍合照,拍完之後,我們滿心期待地放大照片,卻驚慌失措地發現——怎麼自己又被拍得這麼醜!但這時,別人總是會說道——「這就是你平常的樣子啊。」
  • 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時為何那麼醜?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明明在鏡子裡的自己很帥很美。但在照片裡,卻!醜!得!不!敢!直!視!這就讓許多人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多了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一、為啥鏡子裡的你那麼美?答:主要的原因是「曝光效應」!
  • 為什麼總覺得鏡子裡照出的自己不真實?莫非鏡子內外真的不同?
    雖然人們能夠在河邊溪旁一映自己的容貌,可裡面呈現的景象是模糊而扭曲的,只能看個大概而已。現在不同了,有了鏡子,人們便可以知曉自己的容貌。可是,也有人說鏡子中照出的自己並不真實,甚至有一種說法,鏡子中的自己要比現實中漂亮30%以上。真是這樣嗎?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鏡子成像是完全真實反應現實情況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人覺得鏡子中的自己和現實中並不一樣呢?可能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因素。
  • 你有時會認為自己丑嗎?認識心理錯覺
    難道她們真的有自己口中說的那麼醜嗎?接下來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吧!1.可能缺乏自信自信這個詞,想必在這裡就不用我多做解釋了。正是因為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質疑自己,在外貌方面就總會覺得自己長相平庸甚至醜陋。2.可能有點自卑自卑感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
  • 鏡子裡完美的自己,被照片醜哭了。心理學告訴你為何顏值忽高忽低
    鏡子中的自己鏡子中的自我形象略高於標準形象。曝光效應,又稱多看效應,它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和經常看到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洗漱、化妝或者選擇衣服,我們對自我形象的判定基本上都是來自鏡子,我們會更加傾向於喜歡鏡子中自己的形象。
  • 為什麼你拍照不上鏡?她卻很上鏡,看了不得不服!
    每個女生都是愛美的,愛美總是要自拍的,但是常聽到很多仙女抱怨:自己對自己的顏值還挺有自信的,但是離開手機P圖軟體,在專業鏡頭下的自己就看起來雙眼無神,非常不自然,而且變得好醜。為什麼一上鏡就那麼僵硬呢?
  • 為什麼照鏡子時覺得自己好看,拍照卻顯得很醜?真相在這裡
    每當遇到自拍,或者別人給自己拍照時,照片裡的自己就會顯得特別"醜",看起來就跟兩個人一樣……WTF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到底長得怎麼樣?這期小魚就告訴你答案啦!照鏡子時覺得自己更好看?認真你就輸了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
  • 堅持30天對著鏡子問「你是誰」,會發生什麼?日本小夥心態崩了!
    堅持30天對著鏡子問「你是誰」,會發生什麼?日本小夥心態崩了!格式塔崩潰實驗這段實驗的實驗過程也是讓人感到非常恐怖的,有一點像恐怖小說當中的情節,實驗者主要做的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對著鏡子默念10遍,你是誰你是誰?
  • 對鏡子問「你是誰」30天發生恐怖事? 網友試驗
    對鏡子問「你是誰」30天發生恐怖事?網友試驗 2014-07-15 10:14:08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有日本綜藝節目參考書中內容,找來劇組工作人員實驗「你是誰」的橋段,最後居然搞到工作人員都發瘋了
  • 你為什麼不上相?原因出人意料
    英國心理學會博客(BPS Research Digest)介紹最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的視頻會比視頻的截圖看起來更美。他們稱之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也許那些對自己照片感到絕望的朋友可以感到一點安慰了,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
  • 鏡子和照片裡,哪個才是真的你?|No.222
    生活中我們總會有各種錯覺比如Ta是不是喜歡我或者這件事我是不是夢到過不過一個更常見的錯覺是鏡子裡的我和照片裡的我不一樣可怎麼一個人還有幾副面孔呢?Q1為什麼自己長得不是很醜,但照鏡子時總覺得要比照出的相片醜?
  • 日本「恐怖實驗」,堅持30天對鏡子問「你是誰」,男子親身試驗!
    每天對鏡子問「你是誰」,日本小夥親身試驗,30天後懷疑人生!科學的答案是頻繁實驗的結果,在世界上有很多奇葩實驗,它們更加證明人類的枯燥乏味,然而有這樣一項實驗,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人生,這是一項心理學實驗。
  • 每天對著鏡子問10遍「你是誰?」堅持30天後,日本小夥崩潰了
    :「你是誰?」,完全不受控制。在第25天時,這個小夥子狀態更加不對,鏡子外面的他不斷翻白眼。第28天時,鏡中的小夥子變得更加詭異。通過翻看錄像可以看到,鏡中的他與現實中的他行為完全不符,有時鏡中的「他」好像在找什麼。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知識
    他們會向別人展示自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別人會了解到更多的自己。2.盲目我右上角那一扇窗稱為「盲目我」,也稱「背脊我」,屬於盲目領域。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說這是別人眼中的你,通常,別人眼中的你,跟你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人眼中的你都不會是完全一樣的。
  • 被鏡子支配的恐懼,你體會過嗎?
    熒幕裡,只剩半個臉的怪物、齜著獠牙的殭屍、掏出自己內臟的活人......都通通嚇不到你。只有到了凌晨 2 點鐘,你不得不一個人去上廁所的時候,被鏡子裡自己的倒影嚇得原地起飛。你再次出現在鏡子前時,她必須完成職責,反映你的形象和行為,這是影象的本質屬性,她無力反抗。但敏感的人還是會覺察到影象與自己的細微差別,而這差別正是影象情感的反映,那是深深的絕望與怨恨。夜深人靜,只要你留心,就可以聽見衛生間裡傳來的沉悶聲響,那是她敲打玻璃的聲音,咚,咚,咚……@尚爾/知乎在恐怖片中,主人公照鏡子時要是不出現點兒別的東西,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恐怖片。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仿佛這些神經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直接在觀察者的大腦中映射出別人的動作。後來在人類的大腦中也發現普遍存在這種鏡像神經元,不僅會對別人的行為產生鏡像反應,而且對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也會產生鏡像反應。孩子的情緒社會性參照一直會非常重視養育人的反饋,也就是說孩子情緒的反應往往就是大人情緒照在在鏡子中的結果。
  • 敢不敢承認,你學心理學是因為自己有病
    自從上了心理學這條賊船,金光閃閃的美少女熬成大齡女青年,一晃七八年甚至十幾年過去了,扔進去幾十萬上百萬,才拿到第一筆諮詢費,連找男朋友成家生娃都耽誤了,如果說我沒病,你信嗎?學心理學之後:拍個照片P半天,還不敢露臉你說什麼?
  • 科學證據表明:鏡子中的你,並不是你真實的相貌!
    為什麼鏡子中的人還現實中的不一樣?很多學物理的朋友馬上就會想到,照鏡子時看到的自己是過去的的自己,因為光線到鏡子,再從鏡子反射回來是需要時間的,儘管光速高達30萬千米/秒,但仍然需要那麼一丟丟時間,所以過去的我沒有現在的我好看!
  • 趣談鏡子;為什麼衛生間鏡子裡的自己顏值顯得更高?
    (地球上最大的天然鏡子,玻利維亞的'天空之境',傳說能照到天堂。)一,鏡子為何能照到人呢?這是因為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鏡面上(這是漫反射);平面鏡又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裡,因此能看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