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屬軟甲綱,十足目,是甲殼類動物,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螃蟹的種類很多
椰子蟹戰鬥力驚人,它的大鰲可以打開堅硬的椰子,還可以舉起 28 千克的重物。
比名聲遠揚的帝王蟹更大的澳洲皇帝蟹,長相超兇。
世界上最大的、能吃人的日本巨型蜘蛛蟹,身長可達 4 米,腿長 2 米多。
據說日本巨型蜘蛛蟹能長這麼大還要歸功於汙染和基因突變。這貨幾乎什麼都吃,不僅生存能力極強,而且非常具有攻擊力。
據統計,從 1990 年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個人成為它的盤中餐了。
蟹的身體分為頭胸部與腹部。頭胸部的背面覆以頭胸甲,形狀因種而異。
額部中央具第1、2對觸角,外側是有柄的複眼。
口器包括1對大顎,2對小顎和3對顎足。頭胸甲兩側有5對胸足。
腹部退化,扁平,曲折在頭胸部的腹面。雄性腹部窄長,多呈三角形,只有前兩對附肢變形為交接器;
雌性腹部寬闊,第2~5節各具1對雙枝型附肢,密布剛毛,用以抱卵。
多數蟹為海生,以熱帶淺海種類最多。
甲殼類動物的眼睛都是複眼。
每隻眼睛由許多眼小眼組成。每個小眼孔由角膜、晶狀體以及覆蓋在色素細胞中的感杆和感光細胞組成。
單個小眼中的所有感光器都能夠觀察到相同的視野,然後可以將其成像到幾種感光器類型上,從而實現光譜(彩色)或偏振感知。
複眼具有非常靈活的幾何形狀,因此在分開的兩隻複眼中能夠同時看到相同的空間區域,這大大增加了複眼生物並行處理的視覺空間信息的能力。
此外由於複眼是由小眼構成的,因此複眼可以方便地通過小眼的組合組裝到不同形狀的眼睛上,這包括了螃蟹的眼杆的端頭。
不同螃蟹種類的眼杆形狀也是不同的。
長在外面的眼睛,讓螃蟹獲得更好的視角
螃蟹往往潛伏在海底,身體扁平很容易被海底的各種物體所掩蓋,螃蟹的兩隻主眼位於獨立移動的眼柄上,但這對眼睛實際上是複眼。
這種突出的眼睛可以幫助螃蟹觀察身體周圍各個方向的環境。相比長在身體表面的眼睛來說,這些凸出的眼睛從視角上具有相當的優勢。
蝦蟹複眼的表面角膜有很大的凸度,其弧面可達180°,加上眼柄的存在,使視覺範圍變得非常大,伸出眼睛後,蝦蟹可以觀察任何一個方向的情況。
並且當藏在沙子中時也可以將眼睛探出沙子,觀察四周,橫向移動時也不用擔心「盲區」。
不過,蝦蟹的感光器官在無節幼蟲期只有一個單眼(眼點),單眼的機能可能僅在於測知光源,使動物趨向於水的表層或低層。
成體後單眼消失,才生長出複眼,多數種類眼位於眼柄上,也就是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