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2020-11-25 網易旅遊

(原標題: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新媒體專電;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即便人在醒著的時候,實際上也會有部分大腦在進行休息,這項研究將會對疲勞駕駛產生重大影響。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6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對睡眠不足者進行的腦部掃描首次顯示,疲勞會擾亂腦細胞交流的速度並妨礙記憶被正常編碼,它還會造成記憶和視覺的暫時喪失。

UCLA的神經外科教授伊扎克·弗裡德說,這會使疲勞的人無法注意到走到車前的行人。他說:「睡眠不足還會剝奪神經細胞正常工作的能力,這會導致我們感知身邊的世界並作出反應時出現認知空白。看到行人這一動作會在司機過於疲勞的大腦裡放慢速度,他的大腦會花更長的時間來記住他所感知到的東西。」

弗裡德說:「睡眠不足對我們大腦產生的影響與喝醉酒類似,然而目前沒有法律或醫學標準來像鑑別醉駕一樣鑑別疲勞駕駛。」

參與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對12名睡眠不足的癲癇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大腦被連上電極,被要求儘可能快地對一系列圖像進行分類。隨著患者變得越困,他們完成這一任務的難度就越大。掃描顯示,隨著患者完成任務的速度放慢,他們的腦細胞也放慢了速度。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尤瓦爾·尼爾博士還說:「我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了睡眠不足是如何抑制腦細胞的活動的。與通常的快速反應不同,神經細胞反應速度放緩,傳輸也比正常情況下拖沓得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細胞被激發得較慢的區域,腦電波也放緩,這表明這一區域正試圖休息。

弗裡德教授還說:「這一現象表明,患者大腦某些選擇區域是遲鈍的,會造成記憶喪失,而大腦的其他部分是醒著的,可正常運轉。」

之前的研究將睡眠不足與抑鬱、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以及醫療差錯風險增大聯繫起來,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了英國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原標題: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睡眠銀行研究報告:當心睡眠不足大腦會慢慢吃掉它自己
    原標題:睡眠銀行研究報告:當心睡眠不足大腦會慢慢吃掉它自己     2018年,著名國際醫學期刊《神經學雜誌》刊登了義大利馬爾理工大學神經科學家米歇爾·貝蕾西帶領團隊的最新研究。通過對老鼠腦內神經元的對比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和長期睡眠不足的老鼠中,星形膠質細胞活性增加,大腦內部分突觸被星形膠質細胞吞噬,且被吃掉的大部分突觸往往是壽命最久和使用最頻繁的部分。簡單地說,睡眠不足,大腦會慢慢「吃掉」它自己使用最頻繁的部分,進而引起神經損傷。
  •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為何會引發「猝死」?
    該研究顛覆了對引起猝死原因的傳統認知 專家介紹,睡眠是我們人類以及動物的生命活動的基礎,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在研究睡眠,試圖深入了解睡眠的奧秘,但至今仍有許多秘密無法解開。對於幾乎目前已知的所有動物來說,睡眠都是必需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就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 失眠/睡眠不足到底有哪些危害?看看這些研究吧!
    研究發現,遭受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未來或許有患帕金森疾病或痴呆症的風險,因為這些患者大腦中缺少多巴胺,由於產生多巴胺的大腦細胞停止工作所以會引發帕金森疾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主要特徵就是患者的睡眠會出現幹擾,他們會經常做夢;在睡眠過程中健康人群都會非常放鬆,而遭受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在睡眠過程中會不斷出現異常行為,比如打、踢等。
  • 研究:睡眠不足可能會讓人產生消極、侵入性的想法
    據外媒報導,如果你經常跟不想要的消極或不愉快的想法鬥爭,那麼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糟糕的睡眠質量,這是根據約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報告稱,跟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抑制負面和不想要出現的想法的能力更弱,而這可能會使現有的精神問題變得更糟。
  • 睡眠不足到底有多少危害?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研究小鼠和人類,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剝奪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tau的水平。在對小鼠進行的後續研究中,他們發現失眠加快毒性的tau蛋白團塊在大腦中擴散---這是大腦損傷的前兆,也是痴呆症產生的一個決定性步驟。
  • 女性睡眠不足竟易致抑鬱症!
    女性睡眠不足的危害1、睡眠不足可導致抑鬱症    隨著時間的推移,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礙可導致抑鬱症的生成。失眠與抑鬱症有著必不可分的關聯。據一項07年對於1萬人的調查顯示,那些患有失眠的人發展成為抑鬱症的機率比那些沒有失眠的人高達五倍之多。實際上,失眠往往是抑鬱症的先兆之一。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這些區域透射到大腦皮層,並且釋放有利於調節睡眠-清醒循環的興奮性以及異質性神經遞質。(黃昏時出現的不安與認知功能的改變),通常認為由視交叉上核退行性變(有「晝夜節律生物鐘」之稱)以及Meynert基底核膽鹼能神經元的變化所導致。
  • 研究開發新型腦電圖,可識別睡眠狀態
    此外,非眼球快速運動睡眠包含了深度睡眠(SWS),也稱慢波睡眠。其特徵在於同步腦電圖與慢波的存在,有時也會有增量波活動。我們知道,睡眠與夢境有關,而夢的一個奇怪的定義因素是,在睡眠的這個重要階段,我們的腦波活動與醒著的大腦是如何相似的。正因為如此,研究人員很難單獨使用腦電圖(EEG)數據來確定受試者何時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 新加坡半數以上成年人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有什麼危害
    但是從對新加坡人的調查中發現新加坡有半數以上的成年人睡眠時間是不足夠的。睡眠時間不足夠,不僅會導致精神上的不佳,還會導致身體誘發疾病。而在這份調查報告中,許多新加坡成年人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主要是因為工作壓力大。  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呢?  1、眠時間不足,會影響到我們大腦的思維,經過熬夜之後,我們在上班或者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還會出現頭痛的現象。
  • 睡眠不足竟會讓人短命!科學家發現睡眠剝奪會導致...
    ,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或會通過在機體腸道中積累活性氧而導致死亡。睡眠不足會直接誘發腸道中內質網壓力的產生,從而引發組織出現氧化性應激反應,此前研究人員通過對動物模型進行研究發現,長期全面的睡眠限制/不足會導致個體過早死亡,為了嘗試回到水面卻是如何誘發機體死亡,大多數的相關研究都重點聚焦在大腦研究上,因為大腦是睡眠的來源,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未得出一些結論性的成果。
  • 心理學家:只有在睡眠時,腦脊液才會出來清潔大腦
    2000年前的古代醫生伽林提出,人們清醒的時候,會強迫大腦中的液體流向身體各個部位以維持身體的活動,而此時大腦卻面臨枯竭;而當人們睡眠時,這些液體會重新回到大腦,為大腦補充水分和營養 腦神經科學家Jeff Iliff團隊致力於睡眠的此項研究,為什麼我們需要睡眠呢?
  •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論文—科學網
    無腦水螅揭示睡眠機制在大腦發育之前就已形成   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反應就越慢。
  • 為啥緊張時大腦一片空白
    受訪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丁思遠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複習的時候知識點都能記住,可一進入考場見到試卷上的題就「蒙圈」,明明都背過,怎麼大腦一片空白想不起來?
  • 復旦大學類腦研究院馮建峰課題組發現兒童睡眠時長與認知能力...
    兒童睡眠時長與他們的認知能力、心理健康是否相關?對大腦結構發育有何影響?    復旦大學5日披露,該校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攜手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等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首次在腦神經機制層面為這些問題給出答案,在大規模人群中揭開了兒童發育時期的睡眠時長與腦結構,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關係。
  • 睡眠問題是青少年時期生物節律紊亂最重要的因素或表現之一
    睡眠和覺醒是生物節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已有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睡眠問題的發生率為20%,是青少年生物鐘紊亂重要原因或表現之一。江帆表示,睡眠問題或睡眠不足對大腦前額皮層(PFC)和執行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而執行功能的缺損被認為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發生的機制之一,會直接幹擾學生的學業表現和在校適應。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全國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教授15日對記者表示,上述問題往往與生物節律紊亂有關,而睡眠問題是青少年時期生物節律紊亂最重要的因素或表現之一。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通常睡眠障礙出現時間更早,有時甚至比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症狀早幾十年。實際上,一些研究已經發現,睡眠障礙達到一定程度,預示著後來的認知能力衰退或者認知功能疾病。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加利福利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Kristine Yaffe及其同事通過腕動計(形狀像手錶的感應器,用於記錄身體活動),收集了1282名健康老年女性的晝夜節律數據。5年後,他們評估受試者的認知能力,發現到達某些程度的晝夜節律失調,會顯著增加輕度認知功能受損(通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和痴呆症的風險。
  • 睡眠不足頭痛何以堪?緩解頭痛失眠有妙計
    原標題:睡眠不足頭痛何以堪?緩解頭痛失眠有妙計   睡眠不足頭痛怎麼辦?平日裡我們會發現當長時間缺覺時,就會感到頭痛,這主要是因為大腦缺覺產生的疲勞所致。如何對付睡眠不足引發的頭痛呢?下面為你介紹。   為什麼睡眠不足會引發頭痛   睡眠不足可導致頭疼,因為睡眠是讓大腦得到有效的休息,如果大腦長時間得不到充分休息,令其一直處於一個高負荷的工作狀態,頭疼現象自然就會出現。
  • 科學範︱月亮盈虧影響睡眠嗎,起夜和熬夜誰更影響記憶?
    這句話說得明明白白,也可供測試。於是科學家就捋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       那麼結果如何呢?讓我賣個關子,先討論一下失眠到底有什麼壞處。考慮到睡眠狀況是人生頭等大事之一,加上最近幾十年社會變化,睡眠不足變得越來越常見,因此相關的研究真是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常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不足是否會影響受試者的情緒狀態和一些特定的認知能力上。
  • 解析睡眠產生系統的睡眠-覺醒基本機制
    睡眠開始   睡眠開始的定義從生理指標的狀態識別   肌電圖   眼電圖   腦電圖   睡眠開始伴隨的行為   簡單的行為任務(認知&駕駛);   視覺反應(閃光刺激被抑制);   聽覺反應(刺激潛伏期延長或消失);   嗅覺反應(潛伏期延長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