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說:最好的醫生是我們自己
在文章開頭,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則故事。
一書生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世音菩薩撐著傘走過,便說:「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觀世音菩薩說:「我在雨裡,你在屋簷下,而屋簷下無雨,你無需我度啊。」書生立刻走出屋簷,站在雨中說:「現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你,是傘度你。你若想得度,請找傘去!」說要觀世音菩薩便走了。
第二天,書生又遇到了難事,便去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發現觀世音菩薩像前也有一個人在跪拜,而且那個人長得和觀世音菩薩一摸一樣,絲毫不差。書生很是驚訝,問他:「你真是觀世音菩薩嗎?」那人說:「我就是。」書生又問:「那你為什麼還自己拜自己呢?」
觀世音菩薩笑到:「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呀!」
減一分人慾,得一分輕快,身外物不奢戀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利益的追求。
我們每個人的煩惱都有兩個來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再一個就是身外物,金錢,權力,美色,佳餚等,他們誘惑著人們。如果沒有欲望,又怎會吃慣了五穀雜糧的人,為了佳餚,跑去吃蝙蝠等野味,如果不是吃的欲望,又怎麼會帶來病毒的傳播。就是因為人們有太多的貪慾。如果能豁然一些,來去隨緣,而不是過分執著的求取,人生自然會多幾分灑脫,世界也會多幾分純淨。
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人;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
一位佛學大師曾說,心是最有反應,最有感覺的器官。我們看大自然的山川鳥獸,花開花落。我們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無常,我們看世間的生住異滅,輪迴流轉等待,都會因為新的觸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現。世間的風動幡動,其實都是因為心動罷了。笑容可以驅除病患。
鍛鍊身體是一種很好的抵禦疾病的方式
一個人一定要從年輕開始,保持你的標準體重。一旦胖了以後,你想把它降下來談何容易,實際上不是不容易,關鍵在哪兒?控制嘴、多動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運動是最好的保健品,堅持耐力運動會讓我們汗如雨下,在運動中出汗其實也是身體在排出毒素的一種方法。
家庭和諧,可減少生病,我們可以這樣做
對待父母以孝安家,人的一生難免有很多的缺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孝,經不起等待。
對待配偶子女,以敬持家,我們往往最容易傷害的都是最親近的人,別忘了,另一半,孩子,都是需要愛和尊敬的。
有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症50%來自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我還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導,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有科學依據。
面對疫情,我們是自己最好的醫生,時刻注意多喝水,堅持每天八杯水,出門記得戴口罩,保護自己同時保護他人,在家勤加鍛鍊,我們不傳播,不散布謠言,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定能取得這場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