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術遇上「慣性」,用好了就是絕技,胡亂用就是笑柄

2020-12-05 科學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為一名科普作者,也是一個武術粉,本文的目的是通過武術技法講述物理知識。物理概念有很多,這裡僅就慣性這個物理概念與大家進行一下武學上的探討。

一、平動慣性對武術的影響

大家真正開始接觸物理學應該從牛頓第一定律開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當一個物體不受外力,或者是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這個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即物體有一種抵抗運動狀態的屬性,這種屬性叫做慣性。慣性的度量叫做質量,國際單位為千克。換句話說就是,質量越大想動起來越難,想改變運動狀態越難。

平動慣性對武術的影響主要有:

第一,如果一個人的體重大,就是質量大,那麼這個人的移動速度就慢。這一點在拳擊比賽中非常明顯,小級別的比賽中,雙方你來我往,令人眼花繚亂,而大級別比賽,基本上是拳拳到肉,很難見到非常漂亮的閃避和快速的組合拳。在拳擊比賽中,尤其是大級別的比賽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攻擊方的重拳出擊後,基本上沒有中途跟著對手的動作變線的,而躲閃一方,明明看到對方拳頭過來了,也幾乎很少能閃避開,都是硬抗。這就是因為質量大,改變動作很難。

第二、胸口碎大石是假的,只是對物體慣性利用的一種技巧。在所有的胸口碎大石的表演中,石頭的質量都是要超過大錘質量的好幾倍,當錘子擊打在石頭上的時候,石頭由於質量很大,能在瞬間產生的移動很小,因此實際作用在人體上的力並不大。石頭越重,人體受到的衝擊反而越小。

第三、箭矢和暗器都是依靠慣性飛行。箭矢和暗器是古代的遠程兵器,它們能夠在空中划過一段距離,打擊到用拳腳碰觸不到的敵人。箭矢和暗器在空中的飛行是依靠慣性的原理。但箭矢最終速度會慢下來,是因為空氣有阻力。

二、轉動慣性對武術的影響

物體除了具有平動慣性之外,同時還擁有轉動慣性,在物理學上,用轉動慣量來度量轉動慣性的大小,是迴轉物體保持其勻速圓周運動或靜止的特性的量度。在經典力學中,轉動慣量又稱質量慣性矩,簡稱慣矩,通常以I 或J表示,國際單位為 kg·m。對於一個質點,I = mr,其中 m 是其質量,r 是質點和轉軸的垂直距離。

轉動慣性要比平動慣性對武術技法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同樣一個物體,其轉動慣性的大小,與質量及其到轉動軸的距離的平方成正比。很多武術動作都強調對轉動的利用,比如,直拳,前手直拳和後手直拳都強調力發於腿,旋胯轉腰,帶動手臂衝拳,其中後手直拳由於身體旋轉的角度大,所以力度要比前手拳大,通常都作為擊倒對手的重拳。

對於同一個格鬥運動員來說,擺拳的力量會比直拳力量更大,踢腿也是如此。擂臺上,除了一些為了保持距離或者阻止對手的時候,選手會用弾踢,作為打擊腿法,一般鞭腿用得多,這也是因為鞭腿是利用轉動慣性帶來的打擊,力量要比弾踢大很多倍,是更有效的格鬥手段,其中高鞭腿是擂臺上最常見的KO技法。雖然低鞭腿不會帶來KO,但也有很多選手中了太多的低鞭腿之後,失去繼續格鬥的能力,鞭腿利用旋轉打擊的力度可見一斑。

在當今的武術界也有很多利用轉動慣性的表演,最典型的就是單手開磚、後背斷棍。先說單手開磚,前幾天網上流傳出一個視頻,一個物理老師在課堂上為同學們做了這個表演。這個老師沒有練過什麼功夫,他利用的就是轉動慣性。注意所有表演這個功夫的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磚塊的一端要伸出桌面一半,在打擊的瞬間,磚要被翹起來與桌面之間形成一個角度。擊打使得磚獲得了一個旋轉的運動,然後撞擊在桌子的邊緣處,依靠自身的轉動慣性使得磚塊折斷。

另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後背或者是手臂斷棍。這種表演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高速掄下來的棍子打在人身上的時候,著力點都是在棍子的中央部位,而不是運動速度最快的棍稍。當後背阻止了棍子的運動之後,棍稍在轉動慣量的作用下,以著力點為圓心開始做轉動,結果就是使棍子折斷。

三、慣性對武術技法的影響

格鬥動作都是很複雜的,很多動作的影響都是同時受到平動慣性和轉動慣性的共同影響。這裡不得不說,老祖宗說的「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其實是對絕招的最精妙表述,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最大發揮人體的運動特點,符合物理學的規律,做到動作速度最快,打擊力最大。

儘管如此,也有很多假大師,比如雷雷、馬保國之流。尤其是馬保國,擂臺上非但一招接化發都沒用出來,反而在幾十秒內就被對手KO當場。這是因為人體具有慣性,連續改變動作,不僅對人自身的神經系統要求很高,更需要非常大的力量來做到這些動作。在電光火石的格鬥過程中,改變運動狀態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這意味著,動作沒做完,對手的直拳已經打在自己的身上了。這一點,在視頻中,看得很清楚。

結束語

慣性是有質量的物體所具有的基本屬性,不論是平動慣性還是轉動慣性,都是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本領。武術作為格鬥的技巧,只有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反之,違背物理學原理,非但不能在擂臺上勝出,反而會成為大家的笑柄。

相關焦點

  • 少林武術節少林小子秀功夫 二百銅人現「真身」
    「歡迎來到少林寺,這就是少林功夫的發源地。」志願者翻譯趙銘向前來參觀的越南運動員介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的有關內容。這裡正在進行的是「天地之中登封情 少林功夫禪武頌」主題武術展示。草叢中、花壇內、房簷上,到處布滿了虎虎生威的少林小子。在廣場兩側的兩個舞臺上,數百名武校的學員正在表演少林絕學,飛針穿玻璃、上罐功、金鐘罩、鐵槍扎喉……各類神功絕技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 「武術兵器」渾天無影傘
    這是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鐵傘怪俠》的故事梗概,雖然這是評書中的武俠故事,但在宋代以來真實的武林中確有鐵傘門武術的傳承,鐵傘門武術傳人使用的主要武術器械就是鐵傘,又稱渾天傘。因為鐵傘門收徒嚴格,歷代傳人都是以俠客劍客的標準選擇弟子門人,加之鐵傘門的獨門兵器——渾天傘部件較多,部件之間配合嚴格,開關鎖緊機構較多,在當時農耕時期,手工製作加工比較困難,所以鐵傘門傳播不廣,很多時期都是師徒單傳。
  • 轉鐵球棉絮畫微雕橄欖殼 龍江「牛人」絕技多到讓你震驚
    這個玩鐵球的漢子就是有「龍江鞭王」之稱的奚成義。咱黑龍江像這樣的「牛人」還真不少,有手藝精絕的「牛人」,有身懷絕技的「牛人」,今天,就跟小編走近咱龍江的「牛人」們,看看他們都有啥絕活吧!資料圖。在建國公園附近、奚成義的住處,記者特意找來一臺電子秤稱重,兩個球的總重量為10公斤,直徑為11.3釐米。記者試著拿一下鐵球,單手只能放一個球,兩個球別說轉動,就是放都放不住。
  • 一拳超人:武術行家邦古老頭就是爆破?實力已經在琦玉之上?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烏龜動漫社,在一拳超人中,我們都知道實力最強大的莫過於主角琦玉,但是除了琦玉還有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人,他的實力應該是在琦玉之上的這個人就是爆破,爆破本身也是給人一種非常的神秘的感覺,畢竟從開始到現在爆破都沒有現真身。
  • 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用好腰力和甩屁股是關鍵
    國外的各種戟也基本在這個總長上下綠異端:我手上的是現代武術套路比賽用長槍,當我向上舉起手臂時,伸直的手指尖必須能摸到槍尖。海盜高達:在橫持的時候戟類武器不一定會握根,會根據接戰距離而定。作為格鬥長杆,戟類會經常面對「長器短用」的局面。而且格鬥長杆很多有尖銳的鐏,也不方便握根。
  • 河南書法奇人展示用眼睛噴水寫字絕技(圖)
    河南洛陽書法奇人茹安聽表演獨門絕技眼睛噴水寫字。作 者:孫建駒  中新網佛山9月29日電(孫建駒何明傑)記者今日在廣東三水荷花世界觀賞了來自河南洛陽書法奇人茹安聽表演的獨門絕技:眼睛噴水寫字。
  • 武術'二分法'
    隨著武術運動自身的發展和人們對武術文化的研究不斷向縱深推進,武術文化的內容和內涵都在發生變化,對武術的定義和分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為了區別表達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武術在流傳過程中的不同文化特點,並進行優化項目管理,目前武術界流行一種把武術劃分為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分類方法。也就是本文所指的武術「二分法」。  武術「二分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 用微波爐加熱修顯卡 奇門絕技還是作死
    江湖一直流傳一門神秘絕技,將發生故障的顯卡放到微波爐或者烤箱中,經過高溫加熱,就能顯卡」烤「好了,裝上電腦正常使用。這是讓「兩彈元勳」老黃哭暈在廁所的黑科技,還是痴人說夢的假科學呢?
  • 什麼是慣性意識?什麼是下意識?明白這些有什麼用?
    這些都是慣性意識活動的正向作用。在解決心理問題的思路方面,我們常常把人的慣意識活動原理進行反向運用,進而用於解決人的習慣戒斷、心癮戒斷、成癮戒斷、三觀體系調整、性格調整、精神狀態調整、極度負面心理減弱等問題。上面介紹了慣意識的內容。下面咱們講一講學懂慣意識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什麼用!
  • 不過就是她上位的墊腳石!當她遇上了他!
    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希望大家都能喜歡。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重生文:男人算什麼?不過就是她上位的墊腳石!當她遇上了他! 《極品毒醫:邪君獨寵廢材妃》簡介:「師父在上,徒兒在下,這是亙古不變之道理。」
  • 當神奇的內功遇到物理,現出真身的傳統武術,你還會愛嗎?
    如我一樣從小愛蹦愛跳的男生幾乎沒有不喜歡武術的,成長階段的我,又是浸泡在金庸等人的武俠世界裡,那些盪氣迴腸的俠客故事和神奇的武功,讓我無限嚮往。然而我讀的是物理專業,這就難免要用專業知識,來回頭看一下武俠小說中那些幾乎是奇蹟的內功,它們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一、什麼是傳統武術的內功?
  • 當蜘蛛俠遇上郭德綱:沒聽過天下武功出蜘蛛?
    鍋德缸:什麼賊啊,武術家,大俠!  魚謙:好好好,大俠。  鍋德缸:我跟我父親學武術學到十八歲,我父親把我送出去了。  魚謙:送出去了?   鍋德缸:拜了一位師父,就是我們這位蜘蛛門的總門長,雷米!  魚謙:雷米?怎麼聽著這麼耳熟啊。  鍋德缸:雷米老師很有學問,不光武術練得好,還從事文化工作,是個電影工作者。  魚謙:是嗎?他都拍過什麼?
  • 經典寵文推薦: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經典寵文推薦: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有的人喜歡看虐心的文,似乎這樣才足夠現實。但是有的人喜歡看寵文,一部人的人是覺得生活太苦,需要有點糖,另一部分人覺得既然相愛就要在一起。也許有的人未經世事,不知道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還有在不在一起是由很多的事情決定的,所以能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啊!人人都說江安瀾是冷豔高貴的,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不可一世的。也有人說惹天惹地也不要惹江安瀾,因為他總有能力讓你悔不當初,希望這一切從來都沒有發生過。還有人說江安瀾是大神,就算是刷下限也是大神級別的人物。
  • 現代的特性,就是隨波逐流的人遇上了頑固的制度
    現代社會裡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因而我們可以隨意地浪費它,總之沒有 A 還會有 B,沒有字母了也無所謂的,我再去弄別的東西即可。正因隨意的這個前提,現代主義繪畫就有了其的落腳之處。因為對於作者而言,很可能他/她的前提就本是隨意的,如此讓我們用不隨意的邏輯去套大抵是花費了你一生的時間都不見得是正確的。既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隨意地看待再隨意地理解。
  • 廣西奇人吸血絕技是特異功能還是另有玄機
    記者親眼所見,廣西奇人果然能吐血、吸血  農永光是廣西南寧市天等縣一名普通的農民,他有一手令人驚訝的絕活,能夠任由自己的意志隨時吐血,還能用嘴從身體任意一個部位吸出鮮血,卻不傷及皮膚。  農永光能吐血吸血的消息一經傳出,引起了全國各地媒體的關注。為了揭開吐血吸血的謎底,記者前往廣西天等縣萬合村,找到了農永光。
  • 《當愛情遇上科學家》:這就是愛!寵文,特別溫馨
    小說的作者葉落無心是個博士,文筆非常棒,書裡語言幽默風趣,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曲曲折折,最後終於修成正果,看完讓人不禁長舒一口氣,這就是愛,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果白凌凌不是遇到了楊嵐航,可能過的就是個平凡主婦的普通生活了。有了這麼個人,在生命重要時期,激勵著你,讓你延展生命的可能,是幸運。當「野生的百合花」遇見「永遠有多遠」,如夢如幻,似近似遠,心心相惜,靈魂伴侶,精神世界的美好。「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將就!」
  • 給動物測智商愁壞科學家 用工具已不是人類獨門絕技
    給動物測智商愁壞科學家 用工具已不是人類獨門絕技 原標題:   鏡子測試能不能過  如果解剖學的路子走不通,我們可以嘗試用行為學來解釋智商。比如,通過鏡子測試來觀察動物是否能認出對面的那個影像就是它自己,許多被認為很聰明的動物,比如海豚和猩猩都順利通過了測試,但另一些,比如可以使用工具的渡鴉就無法通過,反而是它貌不驚人的親戚喜鵲通過了。這些個別的偏差使得我們無法完全信賴這一評價體系。
  • 王佔海單手輕舉50公斤槓鈴,雷雷展示2大絕技
    王佔海單手輕舉50公斤槓鈴,雷雷展示2大絕技 柳號搏擊觀察 太極大師王佔海單手輕鬆舉起50公斤槓鈴瞬間被刷屏,而太極雷雷展示雙節棍和雙手劍兩種絕技也贏得滿堂彩!而這一幕,發生在格鬥世界首屆「功夫大擂臺」的賽前。
  • 民間牛人苦練「吸星大法」20年,用肚皮吸住碗,可拖動4.3噸貨車
    中國傳統武術乃是中國清末關於「武術」的別稱,它當之無愧是中華民族智慧之成果。中國功夫能夠對抗外敵,達到「以柔克剛」效果,與此同時,它本身還具有哲學性,講究剛柔相濟,內外兼修,其中蘊藏著古人對世間萬物與天地宇宙的參悟。  中國功夫已然成為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人有李小龍、霍元甲等等,他們皆是聞名中外的功夫好手,也曾打敗過無數中外武林能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人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