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弗蘭肯斯坦》,尋找科幻最初的魅力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作者:胡不歸

要說這幾年最有話題性的影視、文學類型,恐怕非科幻莫屬。而談起科幻文學,又不能不提它的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

《弗蘭肯斯坦》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講述了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弗蘭肯斯坦,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理製作了一個巨大的人體,並賦予了這個怪物生命,隨著這個怪物的誕生,弗蘭肯斯坦的身邊發生了一系列詭異的命案與悲劇。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瑪麗·雪萊的這部小說從題材到風格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從敘述題材上看,小說運用了多種敘述形式,如書信體、記敘體等,使小說讀起來不至於單調乏味。從風格上看,小說運用了當時十分流行的哥德式風格,恐怖、陰暗、荒涼、懸疑、毀滅等因素共同出現在《弗蘭肯斯坦》中,增加了可讀性,一步步引誘讀者深入,既在無形中戳中讀者的恐怖想像,又讓人慾罷不能。比如,在弗蘭肯斯坦剛製造出這個怪物的時候,作者寫到,「慘澹的月光透過百葉穿的縫隙擠進屋來。借著昏黃的月光,我又看到了那倒黴鬼——那個我親手製造的可憎的怪物。他掀開床簾,一雙眼睛——如果還能稱之為眼睛的話——緊緊地盯著我。他張開嘴巴,發出一串低沉、含混不清的聲音,然後呵呵一笑,臉上露出道道皺紋」。從作者的形容中,可以看出弗蘭肯斯坦對怪物的驚懼與不安,以及這個怪物帶來的不詳徵兆。

說起這部小說的創作歷程,也是相當有趣。1816年的一次聚會中,作者瑪麗同丈夫雪萊、好友拜倫等人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建議每人寫一個恐怖故事。瑪麗遲遲想不到合適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機會靈感乍現,創作了弗蘭肯斯坦的故事,最終也只有這個故事成了型,並與創作結束的次年出版。

當然,要更多得了解《弗蘭肯斯坦》,就不能不了解瑪麗創作的時代大背景。十九世紀上半頁,時值歐洲各國相繼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人們篤信科學的力量,這種篤信甚至日益變成一種迷信。

正在這樣的現實,促使瑪麗創作了《弗蘭肯斯坦》,以作為一種告誡——任何科學的發明都應該受制於自然。回到小說內容看,弗蘭肯斯坦過於依賴科學的力量,不惜以犯罪為手段,四處尋找肢體,以拼接成巨大的怪物,又通過科學的手段賦予其生命。在這個過程中,他只沉迷技術帶來的改變與進步的快感,而完全將倫理、道德、社會等因素拋之腦後,導致怪物在降生後是完全脫離於人類社會的。但怪物依然希望能夠融入人類社會,這就導致了怪物的貪婪與悲劇的發生。弗蘭肯斯坦的經歷是一個恐怖的寓言故事。在小說中,他將這個故事活生生地帶到了沃爾頓船長的眼前。

弗蘭肯斯坦與沃爾頓船長形成了兩個對比。一個在技術的驅使下狂熱追求生命的起源,以至於釀下禍果;一個在勸說下放棄了對自然無窮盡的探索,選擇敬畏與離開。兩相對比之下,更能看出其中的警示性,這也是怪物身上的第一層寓意。

在怪物身上更深一層的寓意,來自他的反抗性。由於《弗蘭肯斯坦》是從人類的視角出發進行的創作,所以怪物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十惡不赦的形象,但如果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會發現怪物也不過是一個醜陋的不被社會接納的可憐蟲罷了。同所有生命剛誕生時一樣,他最初也是一片白紙,什麼都不懂得,但本能地希望靠近人類。儘管他由於醜陋的外表不被世人接受,但仍舊堅定地希望得到人類的理解與愛護,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幸的是,怪物幾年的努力都白費了,即便是他眼中無比善良的一家人,都不能接受他的存在。這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形同頑疾一般,自始至終存在於人類社會。正是這種偏見,激起了怪物反抗的欲望。

他的反抗,首先對準的便是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如同一個不負責任的大家長,創造出怪物以後只想著如何毀滅他。對弗蘭肯斯坦來說,怪物是一場噩夢,對怪物自己來說,他也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情節上,瑪麗安排了幾場弗蘭肯斯坦與怪物的惡戰,這是整部小說的精彩之處。表面上,弗蘭肯斯坦是弱者,怪物是強者,但實際上,弗蘭肯斯坦卻是不斷施壓的一方,他代表了所有人類的偏見與壓迫。而怪物從生來就一直處在不幸之中,遭到遺棄與打罵,經歷了諸多的不公平,因此他才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公吶喊,做出反抗,希望能夠改變一絲一毫。

《弗蘭肯斯坦》中,雖然是以一個怪物的形式寫出這種壓迫者的鬥爭,但這其中的反叛精神,卻對當時的讀者造成了莫大的鼓勵。

縱觀整本小說,雖然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作為科幻小說的開山之作,依然擁有無窮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恰恰是科幻文學獨有的。如今,在《弗蘭肯斯坦》誕生二百餘年後,也期待能有更多優質的科幻文學問世。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瑪麗·雪萊畫像由此,誕生了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科幻小說鼻祖的《弗蘭肯斯坦》。書中,年輕的弗蘭肯斯坦醉心化學,通過研究死亡獲得了關於生命的奧秘,利用死人的屍骸造出了一個活的、有人的理性和感情的生物(沒有名字,時常被弗蘭肯斯坦稱為「怪物」、「惡魔」,本文中將其稱為「怪物」)。由於長相醜陋恐怖,這個生物為人類社會所不容,出於怨恨和報復心,製造了一系列謀殺,令弗蘭肯斯坦痛苦欲絕。
  • 從弗蘭肯斯坦到阿凡達,最早的科幻作品是怎樣的?
    而且,關於科幻與未來的關係,還有一個巨大的爭議——科幻並非要預言未來,而且科幻世界日新月異,儘管看起來似乎正好相反。然而,科幻又的確對未來有影響力。通過對現實或誇大或簡化的描寫,科幻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相,並以此為大災難的發生做好預防措施。從1818年誕生的《弗蘭肯斯坦》到2017年上映的《星戰8》,人類科幻創作的歷史已走過200年。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背景一覽 弗蘭肯斯坦角色立繪
    導 讀 弗蘭肯斯坦是遊戲《幻書啟世錄》中的一名書靈,她的原型是和自己同名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對很多玩家來說
  • 《弗蘭肯斯坦》問世二百年:「鬼故事」是如何成為經典的
    在雪萊8月28日向拜倫辭行之前,瑪麗已經完成了最初的故事,並決定將之擴寫成小說。瑪麗住在巴斯和馬洛期間,閱讀了《希臘羅馬名人傳》、《失樂園》以及航海和化學的科普作品。經過雪萊奔走推銷和兩度退稿,《弗蘭肯斯坦,或現代的普羅米修斯》於1818年1月1日由拉辛頓出版社(Lackington)正式發行,初版500冊,作者匿名。最初的評論褒貶參半,有人(包括小說家沃爾特·司各特)稱讚作者的大膽想像以及思想和表達上的力與美,也有人批評故事太過荒謬,缺乏敬畏,以及一些處理不夠老道。《弗蘭肯斯坦》被順理成章地歸入哥特小說。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怎麼樣 弗蘭肯斯坦人物介紹
    導 讀 幻書啟世錄物種起源弗蘭肯斯坦是一位書籍名與人物名一模一樣的角色,這個角色怎麼樣?人物來源又是什麼?接下來九遊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趕快來看看吧!
  • 《弗蘭肯斯坦》的「科學怪人」假想過時了嗎?
    這大概是深深烙印在《弗蘭肯斯坦》讀者腦海中的經典場景。1816年夏天,瑪麗·雪萊同丈夫雪萊、拜倫等人常常在日內瓦郊外聚會。眾人提議,每人寫一篇恐怖故事。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文學,就在這位不滿二十歲的少女的腦袋中成了型。1818年,《弗蘭肯斯坦》出版。兩百年時光匆匆而過,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那位「科學怪人」又意味著什麼?
  • 淺談舞劇《弗蘭肯斯坦》的改編
    而對這部科幻小說鼻祖《弗蘭肯斯坦》的改寫、對感性或理性的側重,以及對劇作內核的定義和表達方式上,可窺見創作者甚至是當下時代的審美取向。 但不管如何,在19世紀初誕生的此書確實具有相當的先鋒性和跨時代魅力,當中的種種描寫:弗蘭肯斯坦對新知識的狂熱渴求、被理想化的生死界限、愛好騎士傳奇和浪漫小說的亨利,以及造出怪物後的恐慌自責憂鬱,無一不體現出理性與感性的交纏搏鬥。
  • 從科學怪人到「奧創」 好萊塢電影中的「弗蘭肯斯坦情結」
    簡而言之,奧創,就是一個弗蘭肯斯坦情結的產物▌源起 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       1818年,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一本叫做《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叫做弗蘭肯斯坦的年輕科學家利用自己的知識,在科學欲望的驅動下,製造出了一個類人生物。
  • 《弗蘭肯斯坦》發新海報 「一美」皺眉凝思顯沉重
    《弗蘭肯斯坦》發新海報 「一美」皺眉凝思顯沉重 時間:2015.08.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克隆猴讓人再次想起弗蘭肯斯坦,為何 200 年前關於人造生命的恐懼...
    1774 年,皇家人道主義協會在倫敦成立,旨在儘可能廣地普及心肺復甦知識(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溺水者復健社團」)。在他們拯救的溺水者中,有一個便是瑪麗的母親,當時知名的女權學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她因抑鬱症跳進泰晤士河又被救起時,她抱怨道,「當死亡的苦澀過去後,我被不人道地拖回了一團糟的現實。」
  • 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
    導語: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電影審查行政機構在審查工作中的警惕性日益提高,對於電影劇本中任何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審查工作人員都會爭論不休,然而,威爾呈交電影審查機構的《弗蘭肯斯坦的新娘》卻在對付這種重壓時表現得格外出色
  • 《回到火星》一部科幻青春片
    影片《回到火星》就帶來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土生土長的火星男孩兒加德納,由一群基地科學家帶大,因為身為太空人的老媽在生下他之後就離開了人世,而他的老爸不知所蹤。帶著老爸是誰這個疑問,帥氣的男主生活的16歲,終於迎來了一個可以回到地球的機會。
  • 深網| AI 200年:從弗蘭肯斯坦到西部世界
    今年是公認的科幻小說鼻祖——《弗蘭肯斯坦》出版200周年。1818年的夏天,瑪麗·雪萊在英國出版了該部腦洞奇大,給後人打開一扇哲學思考大門的偉大科幻作品。 在科幻電影已經非常普及的21世紀,我們並不難理解鍾書先生的這段話。但當我們的目光遠溯到整整200年前的時空,《弗蘭肯斯坦》的文藝先導於科學(哲學)之領先,簡直讓我們匪夷所思。
  • 恐怖片之王弗蘭肯斯坦,一場長達200年的噩夢
    源起: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1818年,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一本叫做《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說。人造人要求弗蘭肯斯坦為它再做一個女性的人造人,並答應從此之後遠離人間。但是弗蘭肯斯坦擔心怪物繁衍威脅社會,於是在接近完工的時候,毀掉了女性的人造人。怪物從此走上了報復之路,而弗蘭肯斯坦也發誓要毀掉自己的作品。故事的結尾是悲劇的,弗蘭肯斯坦因病而死,怪物也自焚消失。這本小說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
  • 《我,弗蘭肯斯坦》曝新海報 三大主演首亮相
    《我,弗蘭肯斯坦》(I, Frankenstein)最新海報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由斯圖爾特-比蒂(Stuart Beattie)執導的《我,弗蘭肯斯坦》(I, Frankenstein),今日發布最新海報:
  • 生物電、弗蘭肯斯坦、洪媽|心電圖之父:貢獻比我大的大有人在
    回顧歷史,心電圖機的發明並非一蹴而就,經歷了許多人的艱苦探索,涉及物理、生物、解剖、化學等多個學科的進步,期間,甚至還誕生了《弗蘭肯斯坦》這樣不朽的早期科幻作品,從而激發了更多人的探索熱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雪萊夫人在夢鄉中進入了殭屍的房間,看見有人用電流喚醒了死屍,那個怪人叫"弗蘭肯斯坦"——凌晨,她被這個恐懼的噩夢驚醒。 1818年,《弗蘭肯斯坦》出版,很快風靡於世,並被各種影、視、劇不斷地改編。瑪麗·雪萊被稱為科幻小說之母。
  • 韓松:科幻作品是如何構建世界觀的?
    科幻裡構築的是「異世界」(異類的世界),這和一個概念有關:超真實。 鮑德裡亞最初提出超真實。現在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像是真實的,我們在網際網路上對話可能不是兩個面對面的真人在對話。好像我們看到一個產品,最先看到的是品牌而不是產品本身。 科幻構築在 「異託邦」上,那是一個非常陌生化的超真實世界。
  • 《弗蘭肯斯坦》新預告 「哈利波特」攜手「X博士」演繹新版「科學...
    20世紀福克斯於今日公布了新電影《弗蘭肯斯坦》的兩款預告片。影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同名科幻小說,由《神探夏洛克》導演保羅·麥奎根執導,「X教授」詹姆斯·麥卡沃伊與「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聯袂主演。
  • 報告:《弗蘭肯斯坦》作者早100年懂得「競爭共存理論」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日報導,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得出驚人結論,稱如果科幻小說人物維克多•弗蘭肯斯坦為他的怪物創造了新娘,人類可能在4000年前已經滅絕。達特茅斯大學科學家研究《弗蘭肯斯坦》作者瑪麗•雪萊1818年的哥德式傑作,最後發現有可能原本的結論更為驚悚。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