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回家之路怎麼走

  為克服高速高溫,「太空打水漂」式返回

  在先後完成發射、落月、採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等環節後,嫦娥五號開始準備返回地球。

  12月12日—16日,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2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

  12月17日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這就是此次嫦娥五號採用的全新的再入方式——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也就是俗稱的「太空打水漂」。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式?

  航天專家介紹,當返回器帶著月壤,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這時的飛行速度是約為11.2千米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而一般從近地軌道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大多為7.9千米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別小看了這每秒3公裡的差距,太空飛行器從數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返回和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返回必然不同。一旦速度過猛,返回器一頭撞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必須讓返回器減速飛行。此外,高速進入大氣層時將摩擦產生劇烈高溫,熱量急劇提升也為太空飛行器返回帶來巨大挑戰。

  如何把速度降下來?科研人員經過反覆研究,根據我國太空飛行器實際情況,決定藉助地球大氣層這個天然屏障,通過空氣摩擦產生的阻力實現減速目的,提出了「太空打水漂」的方案。

  除了速度,返回器還要克服高溫的影響。「再入的速度提高一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9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董彥芝說。如此高的溫度,一旦進入返回器內部,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何防熱、怎樣對抗燒蝕,成為技術團隊必須攻克的難關。總體設計部防熱結構設計團隊為返回器設計了一件「防熱衣」。針對月球軌道返回熱環境、空間環境和重量的要求,提出了不同部位耐燒蝕和隔熱的具體需求與指標,從33種新研材料中篩選出了7種防熱材料,完成了防熱材料的布局和局部防熱結構設計,實現了我國由近地軌道再入到深空軌道再入的防熱結構設計的跨越。

  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這一整套動作,堪稱完美。

  著陸之後怎麼找

  為達到艙落人到,多次演練優化

  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後,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有序開展回收工作。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無數雙眼睛緊盯著大屏幕。隨著返回艙順利落入著陸場,直升機、搜索車輛上的工作人員動作迅速,在紅外顯示的畫面裡,夜幕中的他們渾身反光,追尋著嫦娥五號的身影。內蒙古的深夜大雪封路,在北京飛控大廳裡的人們雖然聽不到搜索隊隊員的聲音,卻和他們一樣緊張。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找到了嗎?」這樣的問題不斷被提及,10分鐘,20分鐘,終於,「雄鷹報告,直升機目視返回器著陸……」

  時值隆冬,嚴寒積雪條件下夜間搜索,返回器目標體積小以及特殊的返回方式給搜索回收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找如此小的目標可謂難上加難。

  為此,擔負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針對這次任務呈現出的新特點、新挑戰,他們不斷完善方案預案,優化搜索力量布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研究員、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成員兼技術組組長卞韓城介紹,搜索人員從技術上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將雷達的測量數據經過處理送到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引導直升機和搜索車輛接近返回器,同時在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加裝了高功率的探照燈,協助搜索人員快速發現目標等。

  據介紹,為了確保直升機能夠在目標區域安全降落,地面搜索車輛能夠順利抵達,前期,搜索回收分隊結合冰雪夜間環境進行了近30次的著陸區地形勘察。累計標註通信鐵塔100餘座,測風塔30餘座,牧民點2800餘處,對回收區內的溝壑、斷崖以及一些小湖泊進行了標記,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嫦娥五號順利回家。

  「任務當天,我們接到北京通報的歸零飛行後,不到30分鐘就發現返回器。這體現出我們落點預報快速準確,達到了艙落人到的標準。」搜索回收分隊隊員郭志超說:「發現返回器那一刻,心情無比激動。」

  解封之後怎麼用

  將進行科研科普,與世界科學家共享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拿到月球樣品後,首先要做的是解封工作,這是由於樣品容器是在真空狀態下進行封裝的,進入地球之後要在地球的環境下操作。解封之後要對樣品進行分樣,進行基本特性、物理化學特性測試。然後要進行樣品登記,給每一份樣品建立檔案。

  對於月球樣品的用途,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月球樣品主要包括3類用途,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還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會依據國際合作公約和多邊雙邊合作協議,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對於月球樣品的科研用途,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本報記者 馮 華 餘建斌 喻思南

相關焦點

  •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原標題: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上九天 嫦娥攬月 穿星河 逐夢無垠(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經歷23天的旅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嫦娥攬月》既是一本筆酣墨飽行文炳炳烺烺優秀的報告文學著作,又是一本雋永有趣的探月科普著作,一本寫法講究、有故事有情節的優美的散文著作,更是一部宕蕩起伏、陽光向上的不可多得的勵志精品著作。《嫦娥攬月》還是中國作家協會2015年重點圖書作品,並因是「中國夢」主題的重磅項目而得到重點評論、重點宣傳。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山坡上、海岸邊,人們歡呼、慶祝,目送長徵五號全力託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 逐深空之夢,攀科技之巔
    「嫦」風破浪驚蒼穹,「五」動九州攬月回。11月24日凌晨,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從南海之濱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順利邁出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採樣返回的第一步。2千克月壤,創歷史之最。
  • 天問逐夢,攬星九天
    面對來自幾千年前的提問,中國航天人用「嫦娥」「玉兔」「鵲橋」「神舟」「天舟」「天宮」「北鬥」「墨子」「悟空」「慧眼」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成功回應著古人的疑問和夢想。未來,「天問」也將帶著中國人對宇宙的好奇之心,傳承古人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星辰大海」之中不斷探索、一路奮進。
  • 能「攬月」的不止嫦娥五號,還有星途
    當星途營銷中心總經理陳曦公布攬月390T預售價時,臺下的經銷商們紛紛起身鼓掌歡呼起來,坐在我旁邊的一位經銷商老總激動地告訴我:「終於等到了,星途太需要這款車了。」攬月定位於中大型七座SUV,它不光是星途目前定位和售價最高的車型,也是目前自主高端品牌裡首款大七座車型。這位經銷商相信,攬月能夠讓衝高不順的星途迎來轉機。
  • 張楠:不斷逐夢,再次助力嫦娥奔月
    張楠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背上行囊,懷揣著航天夢走進大涼山,開啟了在山溝裡逐夢航天的青春歲月。執行嫦娥一號任務時,他還是一名剛剛入職才兩年的「新航天」。「當看到『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時候,作為航天人,我倍感驕傲和自豪。」張楠說道,那時他擔任測量系統數據處理崗位操作手,執行「嫦娥一號」任務時的緊張和激動,依舊曆歷在目。 測量系統作為火箭的「聽診器」,主要負責全箭所有參數的採集和監測,為各系統提供可靠的測試數據,用以判斷火箭工作狀態。
  • 嫦娥攬月 再赴廣寒約
    新華社發      「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  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
  • 官方公布第七期嫦娥創意作品,數量多達18款,品質再上新臺階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玩家都比較關注嫦娥源夢皮膚設計大賽,官方也在眾多作品中挑選出比較出色的皮膚分享給大家,在這一期中,被分享的皮膚多達18款,品質也是非常出色,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吧。花間月夢、水月鏡花:花間月夢聽起來就非常浪漫,其服飾以碧藍為基調,又用花蝶、詩文、屏風、薄紗、掐絲、琺瑯、扇面等進行了點綴,看起來非常華麗;水月鏡花的意境比較高,名字就體現出了嫦娥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在圖中的表現仿佛也是一名高高在上的仙女,多種顏色的搭配,也有了立體感。
  • 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
    兩個榜單上,嫦娥五號和北鬥三號無疑是「最耀眼的雙子星」。——九天攬月。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北鬥閃耀。
  • 嫦娥攬月 夢圓中國
    然而,目光所及,除了絲絲縷縷淡淡的雲從月亮身邊擦肩而過之外,少年卻並沒有看到月亮上的「樹」在飄搖,在動蕩。「那樹沒動啊,我沒看到它動呢。」「你看得久一些,便能看到月亮中的樹在動的。而且,還有可能看到那樹叢中有兔子呢。」「月亮上還有兔子?誰養的兔子啊?」「是一個叫嫦娥的姑娘養的兔子呢。」「嫦娥?嫦娥是誰?」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  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 超燃|嫦娥五號攬月歸來,研祥「芯」飛騰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中國的此次月球挖土,按照預計時間安全圓滿完成任務,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邁出了嶄新步伐!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 抱星攬月枕花眠,夢縈魂繞總相關
    抱星攬月枕花眠,夢縈魂繞總相關 作者:陳燕編輯:一夢芳菲 【浣溪沙 春遊紫薇島】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中國上古時期的十大女神,嫦娥排名第七,九天玄女排名第五
    7.嫦娥 最美的女神嫦娥奔月是我們自小就熟悉的傳說故事。傳說嫦娥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女兒、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姮娥 ,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據說嫦娥與后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 在神話傳說中,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在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係,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 嫦娥五號穿了兩層棉衣還貼滿了暖寶寶 網友:不能凍到我們的「快遞...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圖片來自空天逐夢V微博 今日(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外,在直播中發現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畫面…… 著陸時正值凌晨,為給返回器保溫,防止剩餘燃料被凍住、增加後續處置的難度,地面回收人員為返回器穿上了兩層厚厚的棉衣,最外層還要套上迷彩外罩。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此前直播介紹稱,這是因為返回艙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
  • 仲夏夜之夢,詩與時光邀你摘星攬月探索宇宙奧秘!
    仲夏之夜,浩瀚天宇、耿耿星河,總是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圖二中熱巴身穿彩色亮鑽吊帶,佩戴單只八芒星流星耳環,星光盈盈閃爍,襯託白晳膚色,時尚靈動。 星月時尚元素就如黑白配色一般,經典永不過時。璀璨星芒,是永恆的幸運期許。
  • 逐夢太空 那些助力「嫦娥五號」奔月的湖南伢子們
    2016年,碩士畢業的劉延來到這裡,開始了他逐夢航天的求索之路。他從光學設備的數據交互崗位幹起,平日加班加點刻苦,短短數月,不僅精通了本職崗位,還主動要求換崗實踐,很快便做到對整個設備都基本融會貫通,圓滿完成數次首區和高密度航區測控保障。短短兩年時間,他的能力便得到上級充分認可,任命為該設備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