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隻珍稀牛背鷺歡歌田間,睦洲鎮蓮子塘村迎來一群國家二級保護...

2021-01-08 騰訊網

上百隻珍稀牛背鷺

歡歌田間

圖/文 周學勤 阮國志

5月3日,睦洲鎮蓮子塘村墾造水田東坑龍圍,有一群鳥類在水稻田裡覓食。一班攝影朋友聞訊趕到現場,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省攝影家協會自然生態攝影委員會委員、省昆蟲攝影協會會員阮國志辨認證實這群鳥為牛背鷺,伴有少許白鷺和池鷺。

牛背鷺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鷺鳥。在翠綠的一片片水稻田間,只見上百隻牛背鷺在田間往穿梭田間,時而展翅高飛,時而梳弄羽毛,時而停在地裡覓食,成為美麗的鄉間一道靚麗的風景。

時值正是鳥類的繁殖期,每隻頭頂、頸和背部羽毛身披豔麗的絲綢,黃白色的羽毛分外奪目。鳥兒時而低飛、時而嬉戲、時而群飛盤旋,呈現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畫卷,吸引了當地村民和路人注足觀望。

牛背鷺,別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由於環境汙染,種群數量明顯減少,已被國家列為「三有」動物進行保護。牛背鷺體較肥胖,喙和頸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頭和頸橙黃色,冬羽通體全白色,無髮絲狀飾羽。它是唯一不食魚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也捕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其他小動物。其與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關係,常跟隨在家畜後捕食被家畜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繁殖期4至7月,營巢於樹上或竹林上。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夜鷺在一起營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睦洲鎮蓮子塘村有不少適合鳥類棲息的大榕樹。近年來,隨著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鷺鳥也開始多了起來,這裡青山綠水不但成為人們休閒的好去處,許多候鳥也「賴」在這裡不再遷徙了,這都是蓮子塘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帶來的「福利」。

更多新會政務信息,

相關焦點

  • 視頻丨江永:牛背鷺歡歌載舞伴春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謝文彬 陳平成四月春暖,在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玉井村的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忙著插種香芋,上百隻鷺鳥在身旁群飛群棲。時而在水田裡啄蟲覓食,時而伴隨著農戶的勞作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人鳥和諧共處的田園風景。
  • 視頻丨永州江永:牛背鷺歡歌載舞伴春耕
    紅網時刻永州4月26日訊(江永融媒記者 謝文彬 陳平成 視頻製作 周純)四月春暖,在永州市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玉井村的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忙著種植香芋,上百隻鷺鳥在身旁群飛群棲。時而在水田裡啄蟲覓食,時而伴隨著農戶的勞作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人鳥和諧共處的田園風景。
  • 福州生態好 引來數百隻牛背鷺簇足停留
    牛背鷺飛過鴻尾村。王立強 攝原來,該村一片農田裡飛來一群牛背鷺,它們在農田久久徘徊,遲遲不肯離去,數量多時達好幾百隻,場面極為壯觀。這一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昨日,記者來到鴻尾鄉鴻尾村,看到在數百畝的農田上,不少牛背鷺正在啄蟲。
  • 過境嘉義的牛背鷺,在微信群也火了一把
    故事的主角是牛背鷺(Cattle Egret),而不是紅嘴鷗。地點則是臺灣嘉義縣太興村,距離昭通大關縣有1700多公裡。除了滇池,紅嘴鷗也會到深圳越冬差之千裡,謬以千裡牛背鷺的分布極為廣泛,見於亞洲南部、澳大利亞、南鷗、非洲和美洲,根據分布區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牛背鷺(亞洲南部、澳洲)和西方牛背鷺(南歐、非洲和美洲)。
  • 數百隻牛背鷺扎堆落戶安家,保山這個地方的自然生態絕美!
    這些上百隻牛背鷺,時而翱翔在藍天下盡情地欣賞著山水田園之美,時而停歇在密林樹梢上悠然梳理自己靚麗的羽毛,時而漫步在田埂草叢中覓食,勾勒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牛背鷺(學名:Bubulcus ibis),又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由於其常與家畜特別是水牛形影相隨,喜歡跟在牛身後捕食被家畜驚飛的蝗蟲、蟋蟀等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而得名牛背鷺。
  • 杭州一小男孩在馬路上撿到一隻傻乎乎的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民警對小男孩善良的舉動給予了表揚,並表示一定會照顧好這隻小鳥。男孩點點頭,似乎還有點不舍,臨走前還一直叮囑民警要好好照顧小鳥。這隻鳥看上去也沒受傷,能走能跳,可就是不會飛。這可頭疼壞了值班民警,又是倒水又是投食,好生照料著這隻小鳥。同時,在網上仔細比對它的照片,終於確認這隻鳥是牛背鷺,別名黃頭鷺、放牛郎等,還是非洲伯茨瓦的國鳥。牛背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體較肥胖,喙和頸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頭和頸橙黃色。
  • 牛背鷺的故事
    牛背上的牛背鷺(攝影:藍翠鳥)牛背鷺,鳥類分類學中如下描述:鸛形目-鷺科-牛背鷺屬,在眾多鷺類中,屬於有顏值擔當又個性十足的類群。
  • 哎呀,這隻「大白鳥」受傷了! 經鑑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
    受傷白鷺「受傷白鷺已經移交林業部門送至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治療了原來,3天前在田間務農的幾位村民,發現一隻受傷的大白鳥後,趕緊帶回家救助,並移交到當地林業部門做進一步治療。經鑑定,該鳥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記者從李先生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中看到,黃嘴白鷺有一身的潔白羽毛,其身體修長,雙腿、脖子、嘴巴和腳趾細長,腿腳和翅膀因傷無法起飛。李先生說:「11月7日下午,幾位村民正在田間幹活時,發現了這隻受傷的大白鳥。
  • 牛背鷺受傷 警民合力救助
    牛背鷺受傷 警民合力救助 2018-05-17 15:59:41   來源:黃山晨刊
  • 福州閩侯:田間夏種忙 鷺鳥舞翩躚
    農民忙著耕作,一大群牛背鷺相伴覓食  據當地村民介紹,眼下正值我省單季稻耕種時節,田間翩躚的群鷺是牛背鷺,不管拖拉機開到哪裡,它們都緊緊跟隨,尋找田裡被翻出來的昆蟲,一點兒也不怕人。  牛背鷺,別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魚為主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其與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關係,因而得名「牛背鷺」。  據了解,鴻尾村有大面積的水田,周邊植被茂盛,加上境內水網密布,這些都給鷺鳥提供了生存條件。
  • 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翅果油樹
    植物學史翅果油樹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僅在中國陝西、山西兩地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翅果油樹是法國人Girald於1899年在陝西省戶縣勞峪山首次發現,1905年由德國植物學家Diels確定了拉丁學名,至2013年原發地仍有此樹十餘株。
  • 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迎來22隻小天鵝
    初冬時節,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湘江永和段的沙洲上迎來一群特殊「客人」——2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 11月5日,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驚喜地發現,不遠處的沙洲旁,一群小天鵝正高昂著脖頸戲水捕食
  • 生態好轉迎來白天鵝 南樂成珍稀鳥類遷徙途「驛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蔣曉宇 馮雲麗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南樂縣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野生白天鵝棲息  記者3月8日看到,上百隻北遷的野生白天鵝飛抵南樂縣樂西湖停留歇息,它們或在水面遊弋覓食,或在天空展翅翱翔,優美的身姿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
  • 牛背鷺(天津西青邊村)
    早晨就到了,光線不好天氣有霧,還有零星小雨,在一個稻田長高了,牛背鷺飛起來落下來就看不到了,拍照費事了。牛背鷺(學名:Bubulcus ibis)體較肥胖,喙和頸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頭和頸橙黃色,前頸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髮狀的橙黃色長形飾羽;前頸飾羽長達胸部,背部飾羽向後長達尾部,尾和其餘體羽白色。
  • 12隻白琵鷺現身大龍湖 嘴巴扁如琵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徐報融媒記者 王漱玉10月13日早晨,徐州市鳥類攝影愛好者楊洪武在大龍湖情人灣觀景平臺附近,拍攝到12隻在徐州極為罕見的白琵鷺。這群白琵鷺是遷徙路過徐州,中午一點多飛離。專家介紹,白琵鷺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牛背鷺:我是不走尋常「鷺」
    牛背鷺  Bubulcus ibis  脊椎動物,鳥綱,鸛形目,鷺科。又名黃頭鷺、放牛郎。國內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  牛背鷺是中型涉禽,體重300-500克,體長50釐米左右。常棲息於低山、平原的稻田、牧場及沼澤地。  即便是同一隻牛背鷺,但在不同季節,人們也很容易誤以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這是因為牛背鷺成鳥羽色分為夏羽和冬羽,夏羽為繁殖季,頭、頸呈橙黃色,冬羽則全身白色,差異極大。如圖中的兩隻牛背鷺正處於繁殖季,羽色為夏羽。  牛背鷺絕對是鷺科中的「奇葩」。
  • 珍稀鳥類現身印證無錫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愛鳥周「雲觀鳥」將上線
    其中白琵鷺、鴛鴦、小鴉鵑以及所有隼科和鷹科的鳥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鴛鴦、鶚、黑翅鳶、小鴉鵑等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無錫地區常見鳥類包括鷺科: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牛背鷺、夜鷺、池鷺、草鷺、蒼鷺等;鴨科:赤麻鴨、翹鼻麻鴨、綠頭鴨、綠翅鴨、鴛鴦等;隼科:雀鷹、紅隼、燕隼;還有喜鵲、紅嘴藍鵲、戴勝、白鶺鴒、棕背伯勞、紅肋藍尾鴝等常見林鳥。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6) | 脊椎動物·牛背鷺:我是不走尋常「鷺」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26) | 脊椎動物·牛背鷺:我是不走尋常「鷺」 2020-04-02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近期,在盤州市境內民主鎮、大山鎮、普田鄉等鄉鎮發現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是鉗嘴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據群眾反映,近期在民主鎮滑石村村寨周圍出現上百隻灰白色的鉗嘴鸛大鳥,它們時而在高空滑翔,時而停在地裡覓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