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2020-12-04 天眼新聞

  近期,在盤州市境內民主鎮、大山鎮、普田鄉等鄉鎮發現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是鉗嘴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

據群眾反映,近期在民主鎮滑石村村寨周圍出現上百隻灰白色的鉗嘴鸛大鳥,它們時而在高空滑翔,時而停在地裡覓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經盤州市自然資源局、市森林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現場實地查看,並聘請雲南省營林司法鑑定中心野生動物專家鑑定,確認該候鳥是鉗嘴鸛,屬於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原本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屬鸛科動物,主要食草、魚、蝦為生。盤州市憑藉著優勢候鳥棲息自然生態條件,得到鉗嘴鸛的季節性遷徙青睞。

目前,盤州市自然資源局、盤州市森林公安局已採取措施,發放了保護候鳥倡議書,到鉗嘴鸛發現區域周邊村寨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加大巡護力度,呼籲當地群眾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努力為它們營造良好的棲居環境。   盤州市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保護監督科科長袁子晶呼籲:「在此,我們呼籲全市廣大人民群眾要不傷害、不籠養、不捕殺野生鳥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為其取食飲水和隱蔽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旦發現受傷、受困、迷途的鳥類及時報告鄉鎮林業站。堅決禁止非法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交易)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連結: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鄧永長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景詩瑤

編輯 顧冰潔

編審 陳詩宗

相關焦點

  •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成群飛抵會澤
    連日來,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一群大鳥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駐村扶貧幹部王世忠通過觀察和查詢,確認了這群特殊的 " 賓客 "就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這段時間,鉗嘴鸛正三五成群停留在新街鄉花語湖邊。它們有的站立、有的嬉戲爭搶食物、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在淺水處覓食。民盟雲南省委派駐新街扶貧的幹部王世忠說:「這群水鳥叫鉗嘴鸛,屬於瀕危物種,今年清明前來到我們美麗的花語湖邊,總共有六七十隻。」據資料介紹: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3年列為頻危物種。
  • 陝西首次發現!熱帶鳥類鉗嘴鸛「到訪」漢中
    ——鉗嘴鸛,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遷徙性鳥類第一次在陝西境內被發現。    在河邊,這隻「首次亮相」的鉗嘴鸛時而與朱䴉等鳥類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  據了解,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鸛形目鸛科鉗嘴鸛屬,因其喙部閉合時有明顯缺口,形如「老虎鉗」,故而得名。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這隻鉗嘴鸛時而在河邊的溼地與朱䴉白鷺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悠然自得。只有兩隻喜鵲「欺生」,不停地繞飛,試圖驅趕這隻生面孔的大鳥。
  • 約500隻瀕危物種鉗嘴鸛定居雲南孟連 當地加強保護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中新網普洱9月22日電 (何有剛)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群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後,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約達500隻。為此,當地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
  • 三小夥撿到「怪鳥」 報警才知是瀕危物種鉗嘴鸛
    圖為民警為鉗嘴鸛清洗、消毒傷口。 鍾欣 攝  中新網保山8月11日電 記者8月11日從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獲悉,保山市的3名青年日前撿到一隻「怪鳥」,報警求助後得知,該鳥為瀕危物種鉗嘴鸛。  8月8日晚,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3名青年在散步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怪鳥」,一隻野貓正在對「怪鳥」進行追咬。
  • 數十隻鉗嘴鸛「做客」翠湖公園
    「這是鉗嘴鸛,這是它們第一次才出現在翠湖裡,我是3月10日發現它們的,那天大約有60來只,這兩天少了,只有十幾隻了。」一名鳥類攝影者說,以前他們在翠湖沒有見到過。 另一名攝影愛好者說:「這種鳥拍出來還是很好看的,尤其是他們飛翔的時候和捕到食物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都很美,因此這幾天來拍的人都很多,估計再過幾天也就拍不到了。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11月15日上午,鳥類攝影愛好者楊鑫在陝西洋縣儻水河邊意外拍攝到鉗嘴鸛。該物種在陝西發現尚屬首次。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亞洲開嘴鸛,屬於遷徙性鳥類,以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軟體動物為食,屬於中型鸛,翼展可達147-149釐米,壽命最長為18年。
  • 雲南孟連出現約五百隻鉗嘴鸛,當地人激動不已,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雲南孟連縣,一群亞洲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之後,沒有像往年一樣春季以後就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大約500隻,儼然已把這裡當做定居的地方。鉗嘴鸛讓攝影愛好者激動不已,當地也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2006年10月,有鳥類愛好者在雲南洱源拍到鉗嘴鸛,這是中國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當時大家還覺得可能是迷路過來的鳥,接下來幾年也沒有再次發現。沒想到,自2010年開始,鉗嘴鸛迅速在雲南省四處開花,並擴散到了貴州、四川、廣西、廣東幾省。鉗嘴鸛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巢分層,以促進資源分工並存的物種之間和適應巢大小間的變化。
  • 科普一下,了解鉗嘴鸛的請舉手
    鉗嘴鸛棲息於熱帶溼地,棲息地包括水田、淺海灘、河口溼地、淡水和苦鹹水湖泊。水田往往是農業區和稻田。這些溼地是平均海拔385-1100米,深度10-50釐米。鉗嘴鸛是涉禽,因此,需要相對潮溼和降雨量充足的覓食地。鉗嘴鸛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巢分層,以促進資源分工並存的物種之間和適應巢大小間的變化。
  • 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來到畢節這裡棲息
    連日來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蒞臨」黔西縣成為當地春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黔西縣錦星鎮新街社區,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吸引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攝,用鏡頭記錄鉗嘴鸛的生活棲息。
  •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2020-07-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鉗嘴鸛」 嘴如鐵鉗,為了好好吃飯,鳥兒竟讓嘴巴大變樣?
    鉗嘴鸛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大家也猜到它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子了吧?
  • 市民拍鳥發現野生黑鸛 全球僅有千隻被稱"鳥中熊貓"
    昨日中午,一隻黑鸛(中)站在幾隻白鷺與蒼鷺中休息 華商報記者 趙彬 攝  11月25日,在長安區東大一處漁場內,兩隻黑鸛落在漁場旁。有人稍微靠近,警覺的黑鸛立馬起飛。11月25日,一群鳥友在長安區東大拍鳥時無意中發現兩隻野生黑鸛。  有人靠近 黑鸛盤旋空中不落地  11月25日,楊先生陪著幾個北京來的鳥友在長安區東大一處漁場拍蒼鷺叼紅魚,突然,遠處兩個黑乎乎的身影闖進楊先生的鏡頭,竟然是兩隻黑鸛,「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沒在西安拍到過,你們趕快過來看看。」楊先生給華商報報料。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4年後再現西安 全球數量不足500隻
    1月11日上午,西安市兩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渭河西安段,無意間發現了4對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這是陝西有記錄以來的第七次,也是西安自2016年灞渭橋車遊溼地記錄後的第三次記錄。1月12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渭河西安段,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觀察,發現一隻疑似青頭潛鴨,但在準備拍照進一步確認時,它突然振翅飛走,再尋找已不見其蹤影。據發現者於學和、郭陸和介紹,1月11日他們在溼地裡看到幾大群白眼潛鴨,數量有上百隻,躲藏在蘆葦中,待仔細觀察後發現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4對。
  • 一位尊貴而特殊的「客人」深夜造訪高黎貢山隧道
    8月26日深夜,正在緊張施工的公司高黎貢山隧道I線到訪了一位尊貴而特殊的「客人」,它身材矮小,行動遲緩,憨態可掬,身著一身灰白色的外衣,小小的臉孔上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它應該是在野外迷了路,於是趁著夜色的掩護,爬上了高黎貢山隧道出口高聳的風機架,並沿著連續皮帶,一路向洞內爬去。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東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攝像愛好者拍攝) 白頭䴉鸛,又名彩鸛,全球已面臨瀕危珍稀鳥類,日前,有攝像愛好者在我縣黃埠白沙村拍攝到這一珍稀鳥類,讓人非常驚喜。
  • 30隻世界瀕危美洲紅䴉「安家」河南鄭州
    【解說】8月22日,30隻美洲紅䴉「安家」河南省鄭州市動物園並與遊客見面。據了解,美洲紅䴉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鳥類,也是最瀕危的鳥類之一。雛鳥為灰色及白色,成年時,全身發紅,是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之一。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