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鳥呀,好漂亮的翅膀,好大的嘴。」14日下午3點多,翠湖南路上翠湖賓館附近,許多攝鳥愛好者在拍翠湖公園東塘裡的一些鳥,拍鳥的人大約有20多人,「長槍短炮」,陣仗很大。是什麼鳥吸引了它們?原來是一種名為鉗嘴鸛的鳥類第一次造訪翠湖公園。
鉗嘴鸛出現引來大批拍客
14日下午3點多,翠湖公園外圈人來人往,靠近翠湖賓館一側的地方,20、30名攝影愛好者拿著相機,鏡頭對準了湖裡的一群鳥。湖裡的水已經見底,露出淤泥。
這些鳥看上去像鶴,有著長長的腳,灰黑色的羽毛及長長的嘴,尤其是它的嘴,像鉗子一樣,很特別。它們靠在水邊,有時候會走到水面找食物,不一會兒,就會看到有鳥兒捕到了食物,看上去像是泥鰍之類的動物。
這是什麼鳥呢?有市民問鳥類攝影者。
「這是鉗嘴鸛,這是它們第一次才出現在翠湖裡,我是3月10日發現它們的,那天大約有60來只,這兩天少了,只有十幾隻了。」一名鳥類攝影者說,以前他們在翠湖沒有見到過。
另一名攝影愛好者說:「這種鳥拍出來還是很好看的,尤其是他們飛翔的時候和捕到食物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都很美,因此這幾天來拍的人都很多,估計再過幾天也就拍不到了。此次這些鳥出現在這裡估計是遷徙路過,順便休息吃點東西。」
一名攝影愛好者說:「要拍到好照片還真不容易,我對著鏡頭看了半天,眼睛都看花了。」
此次前來拍照的攝影愛好者多為中老年人,平日裡喜歡在翠湖拍照,還有一部分是聽聞有新的鳥類到來,特地來此拍照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快到4點的時候,鉗嘴鸛陸續從遠處飛到翠湖覓食,約有20多隻,除了鉗嘴鸛,湖中間還有幾十隻白鷺,鉗嘴鸛和白鷺體形差不多,白鷺全身都是白色的,但鉗嘴鸛的翅膀上有黑色,鉗嘴鸛顧名思義,嘴很特別,有些像鉗子,鉗嘴鸛站立時只能看到翅膀尖上有一點黑色,但當它飛起來時,整個翅膀都是黑色的,與白色的身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森林公安呼籲廣大市民繼續參與到愛鳥護鳥行列中來
鉗嘴鸛到翠湖公園覓食引起了昆明市森林公安局的注意,3月13日下午,昆明市森林公安局組織警力到翠湖公園巡查了解鉗嘴鸛的情況。
平時,轄區森林公安在附近主要是巡護紅嘴鷗。最近市民反映翠湖公園出現了鉗嘴鸛,昆明森林公安特別關注。
它們首次出現在翠湖,說明昆明的生態更好了,鉗嘴鸛的到來也給市民帶來了一道新的、美麗的景觀。這種鳥是遷徙鳥,也是野生動物,森林公安呼籲市民繼續參加到愛鳥護鳥行列中來,保護它們,不要傷害和驚嚇它們。森林公安也會繼續做好相關的保護和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愛護野生動物。
2006年該鳥首次在中國有紀錄
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介紹,鉗嘴鸛原本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分布於印度及東南亞,屬鸛科動物,主要食草、魚、蝦為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物種。雙翅展開時寬達81釐米。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鉗嘴鸛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
王智斌說,2006年10月3日在中國雲南大理洱源西湖紀錄,為中國首次紀錄。但是在近年以來,雲南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此鳥,比如大理、曲靖、昆明等地,說明這些地方還是適合這種鳥的生存,加上現在人們對動物的保護意識加強,鳥感受到比較安全,因此也離人較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