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成群飛抵會澤

2021-01-17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連日來,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一群大鳥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駐村扶貧幹部王世忠通過觀察和查詢,確認了這群特殊的 " 賓客 "就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近年來,會澤縣新街鄉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實施,花語湖邊的山綠了,水清了,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這段時間,鉗嘴鸛正三五成群停留在新街鄉花語湖邊。它們有的站立、有的嬉戲爭搶食物、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在淺水處覓食。

民盟雲南省委派駐新街扶貧的幹部王世忠說:「這群水鳥叫鉗嘴鸛,屬於瀕危物種,今年清明前來到我們美麗的花語湖邊,總共有六七十隻。」

據資料介紹: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3年列為頻危物種。我國於 2006 年首次在雲南發現。今年,鉗嘴鸛也出現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畔。

王世忠說:「這幾年,閘塘村加大了人居環境的整治力度,整個花語湖周邊的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白鷺、蒼鷺、海鷗等十多種水鳥,都會來到我們美麗的花語湖棲息,特別是冬天的時候,有四五千隻各種水鳥都來到我們花語湖越冬。」

記者:陳其海 秦本林 通訊員:王世忠

編輯:袁蓉卉

相關焦點

  • 約500隻瀕危物種鉗嘴鸛定居雲南孟連 當地加強保護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中新網普洱9月22日電 (何有剛)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群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後,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約達500隻。為此,當地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
  • 三小夥撿到「怪鳥」 報警才知是瀕危物種鉗嘴鸛
    圖為民警為鉗嘴鸛清洗、消毒傷口。 鍾欣 攝  中新網保山8月11日電 記者8月11日從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獲悉,保山市的3名青年日前撿到一隻「怪鳥」,報警求助後得知,該鳥為瀕危物種鉗嘴鸛。  8月8日晚,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3名青年在散步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怪鳥」,一隻野貓正在對「怪鳥」進行追咬。
  • 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近期,在盤州市境內民主鎮、大山鎮、普田鄉等鄉鎮發現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是鉗嘴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   經盤州市自然資源局、市森林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現場實地查看,並聘請雲南省營林司法鑑定中心野生動物專家鑑定,確認該候鳥是鉗嘴鸛,屬於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原本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屬鸛科動物,主要食草、魚、蝦為生。盤州市憑藉著優勢候鳥棲息自然生態條件,得到鉗嘴鸛的季節性遷徙青睞。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這隻鉗嘴鸛時而在河邊的溼地與朱䴉白鷺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悠然自得。只有兩隻喜鵲「欺生」,不停地繞飛,試圖驅趕這隻生面孔的大鳥。
  • 數十隻鉗嘴鸛「做客」翠湖公園
    原來是一種名為鉗嘴鸛的鳥類第一次造訪翠湖公園。 隨著時間的推移,快到4點的時候,鉗嘴鸛陸續從遠處飛到翠湖覓食,約有20多隻,除了鉗嘴鸛,湖中間還有幾十隻白鷺,鉗嘴鸛和白鷺體形差不多,白鷺全身都是白色的,但鉗嘴鸛的翅膀上有黑色,鉗嘴鸛顧名思義,嘴很特別,有些像鉗子,鉗嘴鸛站立時只能看到翅膀尖上有一點黑色,但當它飛起來時,整個翅膀都是黑色的,與白色的身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 熱帶鳥類鉗嘴鸛「到訪」漢中
    在河邊,這隻「首次亮相」的鉗嘴鸛時而與朱䴉等鳥類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    好在鉗嘴鸛雖然被「欺生」,但也沒有與喜鵲們「一般見識」,挪個地兒照樣自由自在。  據了解,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鸛形目鸛科鉗嘴鸛屬,因其喙部閉合時有明顯缺口,形如「老虎鉗」,故而得名。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11月15日上午,鳥類攝影愛好者楊鑫在陝西洋縣儻水河邊意外拍攝到鉗嘴鸛。該物種在陝西發現尚屬首次。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亞洲開嘴鸛,屬於遷徙性鳥類,以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軟體動物為食,屬於中型鸛,翼展可達147-149釐米,壽命最長為18年。
  • 科普一下,了解鉗嘴鸛的請舉手
    鉗嘴鸛屬於中型鸛,體重1.3-8.9千克,體長31-89釐米,翼展147-149釐米。鳥喙是沉悶的黃灰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鳥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鉗嘴鸛往往被誤認為蒼鷺,而它不屬於鶴,而是另一種大鳥。鸛一般有較重的鳥喙,飛行時脖子伸出,而不能像鶴那樣彎曲和縮回。
  • 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來到畢節這裡棲息
    連日來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蒞臨」黔西縣成為當地春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黔西縣錦星鎮新街社區,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吸引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攝,用鏡頭記錄鉗嘴鸛的生活棲息。
  •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2020-07-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雲南孟連出現約五百隻鉗嘴鸛,當地人激動不已,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鉗嘴鸛屬於中型鸛,體重1.3-8.9千克,體長31-89釐米,翼展147-149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鳥喙是沉悶的黃灰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鳥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對於動物愛好者來說看起來真的很可愛,但其實鉗嘴鸛不算中國的鳥類。
  •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首批黑頸鶴飛抵雲南會澤念湖越冬  雙十一這天,伴隨著久違的高亢悠揚的鶴鳴聲,60餘只黑頸鶴先頭部隊飛抵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橋片區越冬棲息,高原精靈們迎風展翅、盤旋環繞
  • 「鉗嘴鸛」 嘴如鐵鉗,為了好好吃飯,鳥兒竟讓嘴巴大變樣?
    鉗嘴鸛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大家也猜到它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子了吧?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 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也來了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王文超 拍攝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製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回升的氣溫催促花開草綠,也催促著冬候鳥們踏上遷徙旅途。近期,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迎來了豆雁、赤麻鴨、黑鸛等冬候鳥,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本報訊(記者 裴雲鋒 通訊員 曹煒嚴 靳剛 )「快看,有成群的黑鸛!」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
  • 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 盤點世界最瀕危物種
    由於人們的過度捕撈和狩獵行為,美國政府早於2003年就已將鋸鰩列為瀕危物種。正是由於該物種十分珍貴罕見,這次出現在鏡頭裡的鋸鰩使所有目擊者都大吃一驚。同樣幸運的還有一名海洋生物學家,他5月份曾在挪威用相機拍攝到了一隻重達40噸的駝背鯨,體重相當於一輛大型運貨卡車。
  • 市民拍鳥發現野生黑鸛 全球僅有千隻被稱"鳥中熊貓"
    有人靠近 黑鸛盤旋空中不落地  11月25日,楊先生陪著幾個北京來的鳥友在長安區東大一處漁場拍蒼鷺叼紅魚,突然,遠處兩個黑乎乎的身影闖進楊先生的鏡頭,竟然是兩隻黑鸛,「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沒在西安拍到過,你們趕快過來看看。」楊先生給華商報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