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00隻瀕危物種鉗嘴鸛定居雲南孟連 當地加強保護

2021-01-17 中國青年網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

中新網普洱9月22日電 (何有剛)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群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後,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約達500隻。為此,當地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

近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湛藍的天空中鉗嘴鸛成群自由翱翔,場面極為壯觀。據當地攝影愛好者陳永剛介紹,這群鉗嘴鸛是2019年12月初飛到孟連的。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

「剛觀測到時數量不多,只有有4、5隻,到今年3月就發現增加到了40至50隻。」陳永剛表示。

2006年,中國在雲南大理首次記錄到鉗嘴鸛。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雲南多地均發現鉗嘴鸛。它們大多在冬季遷徙而來,到第二年春季結束離開。然而此次在孟連縣觀測到的鉗嘴鸛不僅沒有隨著春季的結束而離開,其數量和分布範圍也在擴大,儼然把這裡作為它們長期定居的地方。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

「經我們觀察,孟連的鉗嘴鸛主要分布在縣城周邊及景信、勐啊(等地)。它們有4到5個群體,近500隻。主要在溼地、魚塘、池塘旁邊活動,以螺螄、小蝦、泥鰍等為食。」孟連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負責人李文宏介紹。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

據了解,溼地等棲息地被破壞導致鉗嘴鸛種群數量下降。2013年,鉗嘴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孟連縣林草、森林警察等部門已經通過開展巡邏、加強宣傳等方式,加大對鉗嘴鸛的保護力度。(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雲南孟連出現約五百隻鉗嘴鸛,當地人激動不已,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雲南孟連縣,一群亞洲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之後,沒有像往年一樣春季以後就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大約500隻,儼然已把這裡當做定居的地方。鉗嘴鸛讓攝影愛好者激動不已,當地也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2006年10月,有鳥類愛好者在雲南洱源拍到鉗嘴鸛,這是中國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當時大家還覺得可能是迷路過來的鳥,接下來幾年也沒有再次發現。沒想到,自2010年開始,鉗嘴鸛迅速在雲南省四處開花,並擴散到了貴州、四川、廣西、廣東幾省。鉗嘴鸛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巢分層,以促進資源分工並存的物種之間和適應巢大小間的變化。
  •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成群飛抵會澤
    連日來,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一群大鳥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駐村扶貧幹部王世忠通過觀察和查詢,確認了這群特殊的 " 賓客 "就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近年來,會澤縣新街鄉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實施,花語湖邊的山綠了,水清了,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這段時間,鉗嘴鸛正三五成群停留在新街鄉花語湖邊。它們有的站立、有的嬉戲爭搶食物、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在淺水處覓食。
  • 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近期,在盤州市境內民主鎮、大山鎮、普田鄉等鄉鎮發現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是鉗嘴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據群眾反映,近期在民主鎮滑石村村寨周圍出現上百隻灰白色的鉗嘴鸛大鳥,它們時而在高空滑翔,時而停在地裡覓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 數十隻鉗嘴鸛「做客」翠湖公園
    「這是鉗嘴鸛,這是它們第一次才出現在翠湖裡,我是3月10日發現它們的,那天大約有60來只,這兩天少了,只有十幾隻了。」一名鳥類攝影者說,以前他們在翠湖沒有見到過。 另一名攝影愛好者說:「這種鳥拍出來還是很好看的,尤其是他們飛翔的時候和捕到食物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都很美,因此這幾天來拍的人都很多,估計再過幾天也就拍不到了。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這隻鉗嘴鸛時而在河邊的溼地與朱䴉白鷺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悠然自得。只有兩隻喜鵲「欺生」,不停地繞飛,試圖驅趕這隻生面孔的大鳥。
  • 三小夥撿到「怪鳥」 報警才知是瀕危物種鉗嘴鸛
    圖為民警為鉗嘴鸛清洗、消毒傷口。 鍾欣 攝  中新網保山8月11日電 記者8月11日從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獲悉,保山市的3名青年日前撿到一隻「怪鳥」,報警求助後得知,該鳥為瀕危物種鉗嘴鸛。  8月8日晚,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3名青年在散步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怪鳥」,一隻野貓正在對「怪鳥」進行追咬。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11月15日上午,鳥類攝影愛好者楊鑫在陝西洋縣儻水河邊意外拍攝到鉗嘴鸛。該物種在陝西發現尚屬首次。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亞洲開嘴鸛,屬於遷徙性鳥類,以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軟體動物為食,屬於中型鸛,翼展可達147-149釐米,壽命最長為18年。
  • 科普一下,了解鉗嘴鸛的請舉手
    鉗嘴鸛棲息於熱帶溼地,棲息地包括水田、淺海灘、河口溼地、淡水和苦鹹水湖泊。水田往往是農業區和稻田。這些溼地是平均海拔385-1100米,深度10-50釐米。鉗嘴鸛是涉禽,因此,需要相對潮溼和降雨量充足的覓食地。鉗嘴鸛是遷徙鳥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繁殖期形成與其他鸛及水禽混群,在大樹上築巢,如蒼鷺。巢分層,以促進資源分工並存的物種之間和適應巢大小間的變化。
  • 熱帶鳥類鉗嘴鸛「到訪」漢中
    在河邊,這隻「首次亮相」的鉗嘴鸛時而與朱䴉等鳥類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    有意思的是,當天下午5時許,當這隻鉗嘴鸛準備棲息在一棵白楊樹上時,遭到了兩隻喜鵲的驅離。  據了解,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鸛形目鸛科鉗嘴鸛屬,因其喙部閉合時有明顯缺口,形如「老虎鉗」,故而得名。
  • 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來到畢節這裡棲息
    連日來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蒞臨」黔西縣成為當地春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黔西縣錦星鎮新街社區,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吸引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攝,用鏡頭記錄鉗嘴鸛的生活棲息。
  •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2020-07-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鉗嘴鸛」 嘴如鐵鉗,為了好好吃飯,鳥兒竟讓嘴巴大變樣?
    鉗嘴鸛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大家也猜到它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子了吧?
  • 雲南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 怒江金絲猴數量增至500隻左右
    雲南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 怒江金絲猴數量增至500隻左右 2017-01-27 16:06: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春來雲南 「打鳥」大不同
    昆明鉗嘴鸛首次現身翠湖「3月9日,我看到新聞,數十隻鉗嘴鸛首次出現在翠湖,直到今天,我從翠湖路過還看到仍然有10多隻鉗嘴鸛在盤旋、覓食。真希望它們明年也來翠湖玩。」攝影家劉建華說。雲南是鳥的天堂,也是「打鳥人」的天堂。「打鳥」對於很多攝影人來說,需要長途跋涉到各地拍攝,而這次翠湖出現鉗嘴鸛,真是「家門口趕街」,一定要來瞅瞅。翠湖邊最多時有近200人同時「打鳥」,大家都在關注鉗嘴鸛。當然,對於首次光臨翠湖的「好朋友」鉗嘴鸛,它們還是有那麼點害羞。
  • 雲南官民攜手營造「鳥類天堂」
    楊東明 攝中新網昆明4月2日電 (記者 刀志楠)1日,正值「國際愛鳥日」,在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省德宏州,一場「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當地森林公安、林草局、鳥類保護志願者等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在德宏進行鳥類攝影,向沿途村民宣傳鳥類保護知識。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成鳥體長1米左右,背部覆蓋著黑色羽毛,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輝。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常常三五成群棲息於開闊的河岸、沼澤或溪流附近,以小型魚類、昆蟲等為食。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