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成群飛抵會澤
連日來,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一群大鳥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駐村扶貧幹部王世忠通過觀察和查詢,確認了這群特殊的 " 賓客 "就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這段時間,鉗嘴鸛正三五成群停留在新街鄉花語湖邊。它們有的站立、有的嬉戲爭搶食物、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有的歇在樹上,有的站在湖邊,有的在淺水處覓食。民盟雲南省委派駐新街扶貧的幹部王世忠說:「這群水鳥叫鉗嘴鸛,屬於瀕危物種,今年清明前來到我們美麗的花語湖邊,總共有六七十隻。」據資料介紹: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3年列為頻危物種。
-
陝西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鉗嘴鸛 與朱䴉同框悠然覓食
近日 ,攝影愛好者在陝西洋縣的黨河邊拍到了鉗嘴鸛和朱䴉同框覓食的珍貴畫面,這也是這種生活在熱帶的瀕危鳥類第一次在陝西被發現。拍到鉗嘴鸛的地方在洋縣黨河邊一處廊橋的屋脊上。它的羽毛呈灰白色,翅膀邊緣黑色。體形修長,與其他鳥不同的是,它的喙有明顯的凹陷,很像一把鉗子。
-
數十隻鉗嘴鸛「做客」翠湖公園
「這是什麼鳥呀,好漂亮的翅膀,好大的嘴。」14日下午3點多,翠湖南路上翠湖賓館附近,許多攝鳥愛好者在拍翠湖公園東塘裡的一些鳥,拍鳥的人大約有20多人,「長槍短炮」,陣仗很大。是什麼鳥吸引了它們?原來是一種名為鉗嘴鸛的鳥類第一次造訪翠湖公園。
-
約500隻瀕危物種鉗嘴鸛定居雲南孟連 當地加強保護
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何有剛 攝中新網普洱9月22日電 (何有剛)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群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後,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約達500隻。為此,當地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
-
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近期,在盤州市境內民主鎮、大山鎮、普田鄉等鄉鎮發現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是鉗嘴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 經盤州市自然資源局、市森林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現場實地查看,並聘請雲南省營林司法鑑定中心野生動物專家鑑定,確認該候鳥是鉗嘴鸛,屬於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原本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屬鸛科動物,主要食草、魚、蝦為生。盤州市憑藉著優勢候鳥棲息自然生態條件,得到鉗嘴鸛的季節性遷徙青睞。
-
科普一下,了解鉗嘴鸛的請舉手
鉗嘴鸛,拉丁學名(Anastomus oscitan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鸛形目、鸛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Asian Openbill,命名人為Boddaert,命名時間是1783年。
-
熱帶鳥類鉗嘴鸛「到訪」漢中
在河邊,這隻「首次亮相」的鉗嘴鸛時而與朱䴉等鳥類一起覓食,時而飛上樹杈休息。 愛鳥人士 魏新漢: 「這個鉗嘴鸛特別大氣,也不怕它們也不和它們打架,比較謙讓,這個鳥挺有意思的。」 據了解,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鸛形目鸛科鉗嘴鸛屬,因其喙部閉合時有明顯缺口,形如「老虎鉗」,故而得名。
-
陝西洋縣:鉗嘴鸛「亮相」朱䴉之鄉
11月15日上午,鳥類攝影愛好者楊鑫在陝西洋縣儻水河邊意外拍攝到鉗嘴鸛。該物種在陝西發現尚屬首次。鉗嘴鸛又名亞洲鉗嘴鸛、亞洲開嘴鸛,屬於遷徙性鳥類,以沼澤地和沿海灘涂軟體動物為食,屬於中型鸛,翼展可達147-149釐米,壽命最長為18年。
-
雲南孟連出現約五百隻鉗嘴鸛,當地人激動不已,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鉗嘴鸛屬於中型鸛,體重1.3-8.9千克,體長31-89釐米,翼展147-149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鳥喙是沉悶的黃灰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鳥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對於動物愛好者來說看起來真的很可愛,但其實鉗嘴鸛不算中國的鳥類。
-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古藺雙沙發現神秘大鳥丨體型像蒼鷺、通體灰白……專家:這是瀕危物種 2020-07-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鉗嘴鸛」 嘴如鐵鉗,為了好好吃飯,鳥兒竟讓嘴巴大變樣?
鉗嘴鸛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冬羽菸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下喙有凹陷,喙閉合時有明顯缺口。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大家也猜到它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子了吧?
-
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來到畢節這裡棲息
連日來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蒞臨」黔西縣成為當地春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黔西縣錦星鎮新街社區,近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吸引了一批批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拍攝,用鏡頭記錄鉗嘴鸛的生活棲息。
-
民警救助「大眼怪鳥」 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
2020年12月30日 21:07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張振國 杜京桐 黃幼婷 楊淦 編輯:潘曉明 廣西新聞網防城港12月30日訊(通訊員 張振國 杜京桐 黃幼婷 實習生 楊淦)近日,防城港邊境管理支隊馬路邊境派出所根據群眾報警
-
西吉小夥撿到一隻髮型時尚的怪鳥!它的名字比鳥更怪!
牛先生用手去捉這隻鳥,冷不防手背被啄了一口。牛先生用衣服袖子將雙手護住,才將這隻大鳥捉住,仔細打量了一番:這 只鳥長著長長的尖嘴,羽毛是黑褐色和白色的,髮型看上去很時尚,腳趾有蹼,但並沒有像鴨的腳連在一起,這樣的鳥他還從未見過。
-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宜都發現一奇鳥 初步鑑定為非洲黃嘴䴉鸛(圖)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何輝 李風見習記者龍威張欣)宜都市民劉金星稱,3日下午,宜都市一山中發現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
-
不吃米只吃蟲子 環衛工人撿到受傷怪鳥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志願者肖麗卿居民小區自行車庫旁,正在勞作的環衛工撿到一隻受傷的怪鳥,引來一群孩子圍觀。怕它死掉,環衛工買來鳥食和礦泉水,試圖餵養它,可是怪鳥不吃也不喝。怪:受傷小鳥說啥也不吃小米「真沒想到,撿到一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卻引發一連串的故事。」環衛工人胡榮富回憶,9月18日7時左右,身為皇姑區文水社區保潔員的他像往常一樣,來到文水街74號樓前進行清掃。這時,他在一小區自行車庫旁發現了一隻昏迷的怪鳥。
-
雅寶路撿到尖嘴怪鳥(圖)
雅寶路撿到尖嘴怪鳥(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雅寶路撿到尖嘴怪鳥
-
鳥中二哈——鯨頭鸛
鯨頭鸛是一種像鸛的鳥類,它們總是一副呆頭呆腦的模樣,有一種莫名的萌點,體型高大,身高有1.2米左右,體重4000-7000克,有著既厚又大的嘴,穿著一身石板灰色的毛毛衣,還有一雙人人羨慕的大長腿,喜歡接近黃昏的時候出來覓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鳥,以肺魚、六須鯰魚等魚類為食,主要分布在非洲
-
宿遷市民撿到一隻「怪鳥」 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麻鳽
尖長嘴、長爪、黃褐相間的羽毛、一雙賊溜溜的眼睛,10月4日早上,宿遷市民唐緒民給記者發來一段視頻,視頻中這隻「怪鳥」讓記者感到「面生」。唐先生說,這隻鳥是自己昨晚撿到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記者隨後趕至唐先生的家,見到了這隻「怪鳥」,它體長約6釐米,嘴巴很長、很尖。一旦有人靠近,它便會猛地衝過來用尖嘴啄人,性情兇猛。唐先生介紹,3日晚間,他騎著電動自行車經過富康花苑小區時,這隻鳥突然撞在他的胸前。「被鳥撞了一下後,我立即停下車來查看。發現它沒有受傷,但也沒看出它是什麼鳥,當時天色已晚,便把它帶回了家。」
-
市民拍鳥發現野生黑鸛 全球僅有千隻被稱"鳥中熊貓"
華商報記者 趙彬 攝 文 肖琳 華商報訊(記者 肖琳)黑鸛有著「鳥中熊貓」的美譽,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月25日,一群鳥友在長安區東大拍鳥時無意中發現兩隻野生黑鸛。 有人靠近 黑鸛盤旋空中不落地 11月25日,楊先生陪著幾個北京來的鳥友在長安區東大一處漁場拍蒼鷺叼紅魚,突然,遠處兩個黑乎乎的身影闖進楊先生的鏡頭,竟然是兩隻黑鸛,「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沒在西安拍到過,你們趕快過來看看。」楊先生給華商報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