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成群飛抵會澤
連日來,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一群大鳥在樹上棲息嬉戲、盤旋飛舞,與春色春光相映成趣,駐村扶貧幹部王世忠通過觀察和查詢,確認了這群特殊的 " 賓客 "就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民盟雲南省委派駐新街扶貧的幹部王世忠說:「這群水鳥叫鉗嘴鸛,屬於瀕危物種,今年清明前來到我們美麗的花語湖邊,總共有六七十隻。」據資料介紹:鉗嘴鸛是遷徙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3年列為頻危物種。我國於 2006 年首次在雲南發現。今年,鉗嘴鸛也出現在會澤縣新街鄉花語湖畔。
-
上百隻東方白鸛齊舞商丘古城南湖,屬世界瀕危物種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朱爽 盧瑤1月4日,商丘市睢陽區南湖,上百隻東方白鸛在冰面上或悠閒散步,或展翅飛翔,十分壯觀,吸引眾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圍觀、拍攝。據悉,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體態優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當前東方白鸛的全球統計總數約6500隻,被列為世界瀕危物種。長而粗壯的嘴十分堅硬,呈黑色,僅基部綴有淡紫色或深紅色。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翅膀寬而長,上面的大覆羽、初級覆羽、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均為黑色,並具有綠色或紫色的光澤。
-
特殊「客人」到訪 盤州市首次發現上百隻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
此次來到盤州「做客」,是它們一年一度的遷徙活動,在盤州尚屬首次發現。據群眾反映,近期在民主鎮滑石村村寨周圍出現上百隻灰白色的鉗嘴鸛大鳥,它們時而在高空滑翔,時而停在地裡覓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經盤州市自然資源局、市森林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現場實地查看,並聘請雲南省營林司法鑑定中心野生動物專家鑑定,確認該候鳥是鉗嘴鸛,屬於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原本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屬鸛科動物,主要食草、魚、蝦為生。盤州市憑藉著優勢候鳥棲息自然生態條件,得到鉗嘴鸛的季節性遷徙青睞。
-
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一半在河北康保棲息,拍到罕見交尾照片
遺鷗,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之一,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物種,被稱為高原上「最脆弱的鳥類」。 以前,康巴諾爾湖常有大批的鳥類棲息,當地人以為就是一般的「水雀雀」。2014年4月,全國溼地保護委員會委員、北京溼地研究中心專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洪劍明在康巴諾爾湖進行國家溼地公園考察時,意外發現這些「水雀雀」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當時有約3000隻之多,證明了康保康巴諾爾湖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湖泊溼地之一。據國際鳥類聯盟估算,目前,全球遺鷗數量約1.2萬隻。
-
六安:鄉村生態美,綠頭野鴨成群,百隻斑鳩棲息枝頭
隨著農民環保意識增強,鄉村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田間林中和池塘,成為各種野生鳥類棲息的樂園。這是今年春季,在金安區椿樹鎮鄉村,一群綠頭野鴨在池塘中遊曳,讓小編感到驚喜。綠頭鴨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生動物,在這裡出現還是第一次。
-
全球十大最瀕危物種 澳洲毛鼻袋熊不過百隻
12月24日消息,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4年後再現西安 全球數量不足500隻
1月11日上午,西安市兩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渭河西安段,無意間發現了4對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這是陝西有記錄以來的第七次,也是西安自2016年灞渭橋車遊溼地記錄後的第三次記錄。1月12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渭河西安段,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觀察,發現一隻疑似青頭潛鴨,但在準備拍照進一步確認時,它突然振翅飛走,再尋找已不見其蹤影。據發現者於學和、郭陸和介紹,1月11日他們在溼地裡看到幾大群白眼潛鴨,數量有上百隻,躲藏在蘆葦中,待仔細觀察後發現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4對。
-
國家林業局剖析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案例:為世界留住獨特美麗
尤其是在部分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方面, 形成在世界範圍內可資借鑑與推廣的成功經驗。在4月8日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即將到來之際,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楊超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對大熊貓、東北虎、藏羚羊、朱䴉、川金絲猴、麋鹿、梅花鹿、亞洲象、揚子鱷、白鶴十大瀕危物種的保護案例進行了解讀。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陳什旺 張福慶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追蹤 9月5日(當地時間9月4日),最新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雖然依然受威脅,但中國政府的有效保護,使得大熊貓和藏羚羊瀕危級別降低。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
英國遠東豹順利產崽,提升該類瀕危物種數量,全球數量從未過百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物種瀕臨滅絕,這其中,遠東豹就是一種,自從有數據統計以來,這個種族的數量從來沒有過百。日前,從英國埃塞克斯郡傳來好消息,這裡的科爾切斯特動物園內,豹媽媽埃斯拉產下了兩隻遠東豹幼崽。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關注河南】河南商丘:上百隻東方白鸛棲息越冬
近日,河南商丘迎來了上百隻東方白鸛棲息越冬,他們在商丘古城的南湖冰面上或悠閒散步或展翅飛翔,場面十分壯觀,吸引許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觀賞拍攝。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共計總數僅約三千餘只。1月7日,央視《今日環球》播發《河南商丘:上百隻東方白鸛棲息越冬》。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從打響保衛藏羚羊的第一槍,到青海湖湟魚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往下順延的「極危」、「瀕危」和「易危」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之後是「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全球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最新紅色名錄。名錄提到,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統計,大約有1400隻僧海豹棲息在夏威夷的主要島嶼和西北部。大約有300隻海豹在夏威夷主要島嶼的水域中遊弋,並在海灘上巡棲,其中包括大島上的約6隻海豹。雖然這種下降意味著該物種的全面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最近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發展,包括:夏威夷主要島嶼僧侶海豹的明顯重新定居和顯著增長,在過去的20多年裡,僧侶海豹的數量從低到大約300。2014年至2016年間,物種總數每年增長3%。幼年海豹生存增強研究的新進展。西北高緯度地區的下降是由於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的一些因素造成的。
-
約500隻瀕危物種鉗嘴鸛定居雲南孟連 當地加強保護
何有剛 攝中新網普洱9月22日電 (何有剛)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群鉗嘴鸛自去年冬天到來後,不僅沒有像往年一樣離開,還帶來了很多同伴,數量約達500隻。為此,當地加強了對它們的保護。近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湛藍的天空中鉗嘴鸛成群自由翱翔,場面極為壯觀。據當地攝影愛好者陳永剛介紹,這群鉗嘴鸛是2019年12月初飛到孟連的。圖為停留在雲南孟連的鉗嘴鸛。
-
雪豹從瀕危物種名單剔除 三江源區雪豹數量1000隻以上
基於新的可用數據,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從瀕危類別,調整為易危類別。從等級上來看,從瀕危到易危意味著保護級別降級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從1986年到2008年間的7次評定中,雪豹的瀕危等級都是瀕危類別。而在當前版本的紅色名錄中,雪豹已經顯示為易危。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指標之一。 該名錄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為「滅絕」,其次是「野外滅絕」。往下順延的「極危」、「瀕危」和「易危」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之後是「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