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無國界 愛上中文愛中國

2021-01-12 中吳網

說到各種語言的學習難度,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中文難度最大,最讓老外頭疼,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越來越大,很多老外都開始學習中文,通過深入地了解,他們對中文,對中國文化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就有這樣一群愛上中文的老外。

來自孟加拉的魯孟謙和來自塔吉克斯坦的貝克正在排練學校新年活動的相聲節目,從一字不識到現在能上臺講相聲,他們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學習中文對他們來說不是強人所難的難題,而是樂在其中的遊戲。

就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三屆「外教社杯」長三角區域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江蘇省賽中,魯孟謙和其他兩位中國同學團隊獲得了江蘇賽高職組特等獎。雖然中外有別,但三位學生交流起來毫無困難,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大家都能自如掌握,最後呈現的出作品也是由各種語言組成,團隊成員除了收穫比賽榮譽,還碰撞出了不同文化交流之間的火花。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王昊:我們這次的作品,它的內涵主要就是中西方之間的差異,體現跨文化之間的差異。往小了說是我們學生之間的一個合作,其實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一個縮影。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王楚怡:挺感興趣的,就是兩個文化不同的人,平常也不怎麼能遇到,然後乍一下碰到就會感到十分新奇,然後可以了解他們國家和我們有什麼差異,兩國的文化碰撞會比較激烈,很新奇。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孟加拉留學生 魯孟謙(中文名):我也比較喜歡中國的這些文化,學校裡面有一些活動,我就參加,比如說相聲,漢服走秀,還有書法,這些漢字,我也學過一點點,比較感興趣,中國的文化也比較豐富,有很多可以去學。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有300多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的留學生,為了加深了解,促進融合,每一年,學校都會舉行文化交流節。隨著中外學生之間了解的不斷加深,很多留學生的中文越來越流利,對中國文化也是越來越喜愛。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剛果留學生 馬俊(中文名):我可以永遠笑著扮演你的配角,在你的背後自己煎熬,如果你不想要,想退出要趁早。

修煉愛情的辛酸,學會放好以前的渴望,我們那些信仰,要忘記多難。

誰還記得是誰先說,永遠的愛我,以前的一句話是我們,以後的傷口,過了太久沒人記得。

有一個親愛的姑娘,她的過去,總是讓人欣賞。

來自剛果的馬俊剛開始學習中文時非常吃力,後來老師推薦他通過中文歌曲進行學習,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不但中文水平突飛猛進,唱起中文歌曲更是讓一眾中國同學汗顏。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剛果留學生 馬俊(中文名):我喜歡用歌曲學中文,然後越來越聽,我開始喜歡,特別是林俊傑的歌。常州的一些地方,中國的一些城市也去過,去那邊玩,去那邊看看,學校也很喜歡的,老師教得非常好,非常厲害,也可以幫我學好。現在可以跟中國人交流,可以幫別人翻譯一下,如果他不能說中文,可以幫他翻譯,我覺得非常好的。

「堅定文化自信,增進國際理解」,中國學生不斷拓寬國際視野,國外留學生也在積極融入中國環境,對於他們來說,學好中文,熟悉中國文化,不僅僅是個人經歷的豐富,更是今後發展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孟加拉留學生 魯孟謙(中文名):我自己也會說幾種不同國家的語言,學中文就是最難的,中國有很多出口的東西,生產在中國,made in china,如果我幫外國人來中國,幫他們介紹產品,廠家什麼的,我希望以後可以的話,留在中國發展。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教師 柳暉:中國學生要具有國際視野,我們的外國學生也要具有中國情懷是不是,所以兩邊都要結合一下。通過我們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一起合作的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跨文化的知識,能夠拓展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也是讓留學生融入到我們常信這個集體裡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無國界,而文化有國界?
    我們常說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沒有國界嗎?從概念上看,科學是建立在客觀事物上的一套系統理論,用於解釋客觀事物的發展,以及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並且具有可檢驗性。科學科學沒有國界,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內容、成果、研究手段等等沒有差異性,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不能說某個科學理論在A國成立,但是到了B國就不成立,這樣的理論肯定是錯誤的,或者說不是真正的科學理論。
  • 文化無國界的說法是否正確?
    文化無國界,是否正確,是否應該支持? 一般我們也是說「藝術無國界,但是藝術家是有國籍的。」藝術屬於文化,並不能代指文化。藝術更多地是指人類在共情(親情、愛情、友情)之上的創作表達,而文化則涵蓋了脫離出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土壤——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關鍵是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 45歲貝克漢姆愛上中國文化,吃餃子月餅寫毛筆字,用中文送祝福
    元旦期間,足球巨星貝克漢姆用比較「中國化」的方式為中國球迷送上了新年祝福。元旦期間,他用毛筆在一張白紙上非常認真寫下了一個「和」字,看得出來他還不是很熟練,動作非常緩慢,而且白紙上都是事先畫好一個「字框」,只是在裡面塗色而已,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貝非常用心,用中國文化為球迷送去真誠祝福,他拿起寫好的「和」字,向大家展示,用中文祝福大家「家和萬事興」,讓球迷心頭非常溫暖。
  • 再論「科學無國界」
    昨天我發表一篇說說,簡單說了一下不但科學有國界,技術更有國界。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有網友仍然堅持「科學無國界」,只是技術有國界。我也想再次申明一下:當前技術的國界論已經有目共睹,從建國後蘇聯撤走專家到現在美國的「實體清單」,都表現出的是技術國界的制約。
  • 科技無國界!科技公司有國界!
    無國界,何來錢學森?何來西方拒絕我們參加伽利略導航系統?何來美國封鎖我國科技?真的科學無國界,那麼科學人。也應當無國界呀!美國為什麼害怕我們起來?就是因為科學無國界,是他們用來沾沾自喜,對於他們科技的自負!所謂的正義,所謂的大國霸權,我用你科學技術就是無國界,你用我科學技術就是有國界!
  • 科技真的無國界???
    無國界,何來錢學森?何來西方拒絕我們參加伽利略導航系統?何來美國封鎖我國科技?從錢學森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中國唐寧事業正是靠了全市中建立起來的,科學界的第一登這樣的榮譽不是一個人隨便都能得到的,作為中國人對秦先生感到無比的崇敬裡感激,沒有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我國兩彈一星事業是遙遙無期的。中國脊梁說了就是錢學森。
  • 科學無國界,你同意嗎?
    最近,有一個討論的十分火熱的話題,國家巨資培養的天才物理學家入了美籍,並說「科學無國界」,你認為對嗎?我認為,科學無國界 ,但科學家有國界而且別說科學家有國籍,就是科技,也是有國界的,落後就要挨打,即使是關係比較好的俄羅斯,如果哪一項科技領先了我們國家很多,我也一樣接受不了,同理適用於美國英國歐盟各國等。還有難道有人以為他是全靠他自己走到今天這步的?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光光看個人的努力的。就算這個傢伙有超世之才,若是出生在非洲的戰亂地區,還能有今天的成就?
  • 科學真的無國界嗎?
    美國目前對於所有返回中國的研究人員都窮追猛查,來時無國界,回國可就有國界了。 最近,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已經變本加厲。科學無國界?真是好笑!
  • 科學無國界?不要再自欺欺人了!看看美國議員這段話,你就明白了
    我們精心培育出來的優秀人才,最後轉投他國懷抱,並以「科學無國界」作為藉口,安慰自己。科學無國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科學成果可以由全人類無國界的分享;二是指無論某種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最初屬於是東方科學或西方科學,全人類科學界都可以無國界地學習效仿。但是, 科學真的無國界嗎?
  • 對「科學無國界」你怎麼看?怎樣認識「科學無國界」?
    要不然,中國在造紙、印刷術上得獲得多麼豐富的利益?這個時候說「科技無國界」是偏頗的。但是,傳統意義的科學,依然是人類共享的,科學理論並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規範場論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這樣的科學理論,會不會藏起來一個國家獨享?更不存在專利一說。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拒絕接受發動對法戰爭的德國所頒發的一個獎,只是表明他在對待祖國被侵略時的立場和態度。
  • 烏克蘭「李娜」,這位華師校友想讓更多人愛上中國
    這個中文名字叫「李娜」的烏克蘭姑娘說:「我想讓更多人像我一樣愛上漢語,愛上中國。」2018年11月初,烏克蘭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漢語教師伊麗丘克·伊琳娜代表學校,在上海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烏克蘭前總統尤申科及其夫人卡特琳娜擔任翻譯。2018年12月初,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伊琳娜的家鄉,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市,在她任教的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採訪了她。
  • 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網友:還在繼續?
    以前我國古老的教育,有無先賢說過「科學無國界」等類似的話,現在已無從考究。但是,從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被全世界免費使用來看,我國用行動詮釋了「科學無國界」這個事實。然而,這個「無國界」免費使用的「四大發明」,卻被歐美國家率先使用在歪門上:英國使用我國的火藥術,不費一分錢,理應感激中國才對。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英國竟然用中國的火藥術製成堅船利炮,轟開了晚清閉關自守的大門!英國用免費的「四大發明」向它的發明國開火!
  • 四川旅遊學院青年教師被世廚聯任命為「世界廚師無國界大使」
    中國高校之窗經中國烹飪協會選拔推薦,四川旅遊學院西餐烹調技術專業副教授李曉、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青年講師喬興日前被世界廚聯無國界組織正式任命為「世界廚師無國界大使」。李曉、喬興兩位老師將作為中國廚師代表積極參加世廚聯和中國烹飪協會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動,為推動世界範圍內廚師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中國烹飪協會選拔推薦兩位老師擔任世界廚師聯合會廚師無國界大使,將進一步搭建中國廚師參與世界廚師人道主義項目的平臺,促進中國廚師國際化發展。
  • 音樂無國界,谷村新司星光無限!
    1981年8月23日,谷村新司第一次踏上中國的舞臺,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與中國歌手們共同參加了《Hand in Hand北京》演唱會。1984年7月11日在日本東京與譚詠麟及趙容弼舉行「84年亞洲和平音樂會」。令他在亞洲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
  • 步履無國界 一日走過五大洲九十個國家與地區
    在前幾日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大型演出中,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尼泊爾、孟加拉國等8國的北語留學生,身著本國傳統服裝,與我國戲曲界史依弘、袁慧琴、杜鎮傑、康萬生等藝術家共同完成戲曲節目《盛世梨園》,留學生們表演了《說唱臉譜》環節,展現外國學子對中國國粹的喜愛、亞洲文明的共榮。
  • 林雨申贊《越獄》班底合作無國界 《越域重生》曝角色海報
    04-朱珠  T-Bag愛中國旅遊,T-1000愛現場搞笑,喬迪銀幕首裸 >  林雨申贊《越獄》原班人馬合作無國界  談到與《越獄》團隊的合作,林雨申很感慨:「拍攝了將近一個月,演員之間的合作挺愉快,沒有國界感的合作讓大家很快進入了狀態。
  • 追憶華裔諾獎得主錢永健:學術研究無國界之分
    錢永健祖籍浙江杭州臨安,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錢永健憑藉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 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共享該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
  • 從俄語和俄國文化的全球困境,看中文和中國文化如何傳播
    1、民族主義興起 網際網路崛起後,交流變得更便捷,現實中的束縛在網絡上消失,民族主義迅速崛起,民族正確成為潮流。回歸傳統,回歸民族,正成為政治家博取民意的手段,而俄語和俄國文化不幸成為墊腳石。
  • 通訊:疫情阻不斷 愛讓心相連——2020年中埃文化交流回眸
    新華社開羅12月28日電通訊:疫情阻不斷 愛讓心相連——2020年中埃文化交流回眸新華社記者羅爭光2020年3月1日晚,當埃及導遊莎莎和同伴們一起站在開羅千年歷史地標——薩拉丁城堡前,面對城堡上燈光秀中點亮的五星紅旗用漢語高喊「中國加油」、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她並不清楚自己熱愛的埃中兩國人民,將如何度過這艱難的一年。
  •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事實,還是故意誤導我們的麻醉劑?
    近年來,一個政治正確又霸道彪悍的短語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上的「真理」被許多專家、公知所引用,並以之作為論據,為某些行為辯護,這句政治正確的「真理」就是:科學無國界。某號稱國際公司的組裝電腦企業,在一次決定5g標準的投票中,把票投給美國高通,在事件被曝光後,該公司高管,以「科學無國界」來為自我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