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和貧困有關嗎?田野調查讓學者震撼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吸菸除了減弱勞動力,導致收入降低,還顯著增加了吸菸者門診、住院概率以及醫療支出。「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尤其是對貧困戶而言,吸菸導致的疾病直接影響脫貧的步伐並容易導致因病返貧。

-

一項關於菸草使用與貧困關係的調查,將吸菸相關慢性非傳染病對貧困的影響攤到桌面。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金承剛教授課題組「菸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研究」,從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對河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陝西8個省份的2409戶家庭通過現場觀察、焦點訪談等定性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等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評估菸草使用對貧困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貧困地區吸菸率高達34.2%,遠高於全國26.6%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吸菸人群家庭貧困率為23.61%,是非吸菸者家庭的近兩倍。「這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對吸菸和健康及貧困關係開展調查研究的項目。」中國控煙協會原常委副會長、資深控煙專家許桂華研究員反覆研究了調查數據,數據得出的結論雖在意料之中,嚴峻性卻遠超想像。

收入降低 醫療花費增多吸菸為貧困壓上兩座大山

調查將吸菸與貧困的關係進一步明確:吸菸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顯著增高。調查對象中吸菸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是23.61%,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13.81%。吸菸者家庭貧困概率是非吸菸者家庭的近2倍。

吸菸的人群中,男性吸菸率為56.4%,女性為10.49%;平均每日吸菸量為17.5?10支,46.86%的吸菸者日吸量在20支及以上,平均開始吸菸年齡為21歲,平均煙齡是34年。

另外,與非貧困人群相比,貧困人群對吸菸危害的認知仍然不足。

在被調查的2409戶家庭中,有1595戶為農村戶口,814戶為城鎮戶口;430戶為貧困戶,1979戶是非貧困戶;農村人口為3206人,佔67.51%,城市為1543人,佔32.49%。被調查者最大年齡為98歲,最小為40歲。

金承剛指出,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目前我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均在42%以上。在患病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年齡在15歲至59歲的佔40%以上,他們基本上都是所在家庭主要勞動力。

吸菸除了減弱勞動力,導致收入降低,還顯著增加了吸菸者門診、住院概率以及醫療支出。較之非吸菸者發生看門診的概率,吸菸者提高了51.3%;吸菸人群在調查前一年內住過院的概率比不吸菸人群高53.2%。吸菸的人群中有72.19%的人發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遠高於不吸菸的人群的9.28%。

同時,吸菸還顯著增加了吸菸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被調查者總體慢性病患病率是32.81%,吸菸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為55.32%,而非吸菸人群為22.17%。

如何打破惡性循環?專家呼籲提高菸草稅價

吸菸擠佔了家庭食品、教育支出,不僅加劇了個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也給國家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

調查顯示,與不吸菸人群相比,吸菸人群發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概率增高63%。

而這項調查也顯示了一個結果:貧困人群對價格更加敏感,提高菸草稅價將顯著降低吸菸量。

研究顯示,捲菸價格上漲對46.69%的人群吸菸量有影響:受影響的人群中,61.66%的人選擇減少吸菸量,13.37%的人選擇戒菸。另外,如果常吸的煙價上漲30%、50%和100%,吸菸量平均會減少5.9支、7.6支和8.8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許正中說,這一調查結果同國際上的研究成果相一致。目前,我國捲菸價格普遍較低,且我國有高達50%的吸菸者吸食的是廉價香菸。低廉的價格滿足了他們對菸草的消費需求,但無疑會減少他們在食品、蔬菜水果、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支出。這對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有關健康的目標十分不利。

「2015年,我國將捲菸的從價稅從5%提高至11%,2016年捲菸消費量減少8.6%,財政增收852億元,達到菸草消費下降、財政收入增加等多項政策目標共贏的結果。」許正中建議,儘快研究提高菸草價格。「提高捲菸價格既減少貧困人群的菸草消費,減少了患病風險,減少了他們的醫療支出,又提高了他們的健康水平,同時也增加政府涉稅菸草收入,減少涉煙疾病支出。」

參與調查成果研討的專家還指出,已有的調查和實踐證明,青少年和低收入人群是對菸草價格最為敏感的人群。菸草價格上調能夠顯著降低這兩個群體的吸菸率。

金承剛指出,調查反映出一個現實,即在農村和城市,吸菸文化和吸菸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多年來室內禁止吸菸等條款的執行,使得吸菸是不光彩的事這一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而在農村地區,吸菸仍是一種常見的文化。因此,他呼籲,在農村地區要推行和城市地區平等的控煙措施,做到公平對待,提高吸菸的門檻,以達到控制吸菸的目的。

許桂華指出,「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尤其是對貧困戶而言,吸菸導致的疾病直接影響著他們脫貧的步伐。她呼籲,扶貧先扶健康。因此,在扶貧工作中,大力開展控煙宣傳教育和幹預活動,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應該將其納入健康扶貧攻堅行動的計劃中。「將健康扶貧關口前移,否則可能很被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12月29日 05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盧暉臨:做田野調查,必須要有紮根基層的真功夫
    我想隨著宣傳和積累,這種狀況會有所改變。    另外,確實還有很多參與者對田野調查這種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徵文裡有大量的議論文,大量抒發個人感想的文章,它顯然和我們田野調查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我想通過評選優秀論文作為示範,能夠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田野調查,什麼是基于田野調查所寫作的這些論文。
  • 吸菸使人變窮?調查顯示:吸菸者家庭貧困概率是非吸菸者家庭的近2倍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在北京發布了「菸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調查報告。該調查在河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陝西8省份的相對貧困地區選取了2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查了2409戶共4749名年齡在40歲及以上人群,定量分析評估菸草使用對貧困的影響。分析發現,吸菸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是23.61%,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13.81%)。調查的8個省份中,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都要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
  • 傳遞真實中國需要「田野調查」
    30年前,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農村,一批美國學者的「田野調查」同樣受到關注。他們以山東鄒平為樣本近距離觀察中國,或查詢史料、考察鄉野,或對話官員、訪談百姓,再向西方世界傳遞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其中,「互派留學生與學者」諒解備忘錄的籤署,打開了美國學者赴華「田野調查」的大門。但在試水的頭幾年,哪些文件和出版物可以看,哪些調查地點可以去,哪些數據可以收集,是否可以公開發表訪談資料……拉鋸磨合之下,中美雙方耗費了大量精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來華進修委員會主席致函鄧小平,提出在中國農村選擇一個長期調查點,接待美國學者進行連續性、蹲點式社會調查研究。
  • 田野調查:經驗與誤區
    一、關於社會學「田野調查」的概念  田野調查(fieldwork),是社會學者在做定性研究時普遍採用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但是社會學的田野調查卻跟人類學的民族志有著相當深的淵源。關於「民族志」的概念闡釋不一。
  • 魏小安談田野調查與田野工作
    知道田野調查這個詞,是在1980年,當時我正在上大學,冒著酷暑,跑北京的胡同,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回來,騎著自行車,一個院子一個院子的看,一點一點的記錄,一個暑假下來,跑了45條街道,727個胡同,記了10個筆記本。
  • 調查顯示:吸菸者家庭貧困概率是非吸菸者近2倍
    在吸菸的人群中,男性吸菸率為 56.4%,女性為10.49%;平均每日吸菸量為17.5±1支,46.86%的吸菸者日吸量在20支及以上,平均開始吸菸年齡為21歲,平均煙齡是34年。調查對象中吸菸人群家庭貧困的概率是23.61%,顯著高於非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13.81%。吸菸者家庭貧困概率是非吸菸者家庭的近2倍。
  • 「費孝通田野調查獎」調查報告徵文解讀
    第一,關于田野調查。田野調查實際上是人類學的一個專業術語,這裡的「田野」不是指生長莊稼的田野,而是指生活的現場,就是到人的現實生活中去。因為人類學最早期研究比較原始的初民社會,所以強調到基層去,到最窮困的邊遠地區去。田野調查通俗的講就是現場調查,寫實實在在的文章,觀察和描述人們的真實生活,反映他們的真實訴求。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1田野調查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農村研究是華理社會學的重要傳統,而田野調查是農村研究的必修課。自從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以來,社會學院充分發揮社會學學科的專業優勢,先後多次組織專業力量前往尋甸縣開展田野調查,為幫扶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摸底。
  • 吸菸有害健康,也會使人變窮,原因竟是……
    吸菸和貧困之間有何聯繫?越貧困的家庭吸菸率越高嗎?24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吸菸人群的家庭貧困概率確實顯著增高!吸菸對貧困有直接影響,同時吸菸也會通過慢性病對貧困產生顯著的間接影響。菸葉裡含有毒質菸鹼,也叫尼古丁。1克重的菸鹼能毒死300隻兔或500隻老鼠。
  • 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揭曉 快遞小哥群體調查等五篇徵文獲...
    12月7日,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共同主辦的「城鄉發展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研討會暨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名單同時揭曉。
  • 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同時,從各個角度記錄和呈現當代社會的全景和細節,既有助於認識社會、認識中國,在學術研究和史料留存上也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田野調查作品。
  • 基于田野調查促進東北亞研究
    內蒙古大學孟和烏力吉作題為《生態、生活者與本土環保實踐》的發言,從生態民族學與環境社會學視角入手,對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嘎查牧民日常牧業活動和草原生態關心進行田野調查,分析和討論當地牧民日常生態知識內含與環境行為特點,解讀背後的生態環境認知與遊牧文化功能,思考其理論研究價值與現實環保意義。
  • 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啟動
    準確把握這些情況和問題,對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從各個角度記錄和呈現當代社會的全景和細節,既有助於認識社會、認識中國,在學術研究和史料留存上也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田野調查作品。
  • ...PLUS報導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金承剛教授團隊對吸菸和健康...
    12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菸草使用對貧困的效應評估》研究成果。為了探究吸菸和健康及貧困的關係,金承剛教授課題組於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開展此研究,採用混合研究設計方法,首先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從吸菸到貧困的因果路徑。
  • 十堰市石窟寺和石刻田野調查工作正式啟動
    工作組在鄖陽區開展田野調查工作2020年12月4日至7日,十堰市石窟寺和石刻田野調查工作組率先赴鄖陽區開展實地調查試點,先後完成了觀音洞、羅漢洞石窟、白龍洞石窟、千佛洞等4處石窟寺田野調查工作,至此全市石窟寺和石刻田野調查工作正式啟動。
  • 從田野調查到詩歌人類學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書《中國詩歌田野調查》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詩人邱華棟出席發布會,他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詩學評論集。
  • 李家坑的田野調查
    2015年開始,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周靜書在馮先生建議下啟動《寧波傳統村落田野調查》創作計劃,廣邀著者,旨在以一村一書的方式為古村落建檔立案。目前,一至三批公布的18個村落寫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前列入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傳統村落的田野調查如何展開,哪些部分最值得關注?近日,記者跟隨李家坑村一書的作者吳瑞芳,去找了下「方法論」。
  • 社會學人說|應星:田野調查是去捕捉被光線遮蔽的事實
    2018年3月23日,應星在北京大學主講《社會學研究的田野想像力》,演講中,應星系統講述田野之前的閱讀、進入田野後的身份、技巧、會遇到的問題以及退出田野後的資料整理與寫作。應星表示,田野調查可能沒辦法保持絕對的中立,但應該儘可能帶著理解的態度進入田野,既保持中立性也要親近田野。如何面對訪談對象?
  • 語言之網與經驗世界 ——區域研究田野調查中語言的多重功能
    在區域國別研究院舉辦的第十七期博雅工作坊上,學者們分享了有關歐美社會與文化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研究成果,在討論中,「語言」作為穿透文化表層的鋒銳切入口,也展現出了在不同研究中的多重功能。首先,語言可以作為展現差異的直接途徑,通過感受不同語言中同一個詞被賦予的含義差別,語言所提供的最直觀的問號將研究者勾向對於背後經驗邏輯的比較和討論。
  • 「吸菸導致貧窮?」網友炒成一鍋粥,卻沒人看到這一點
    他們覺得吸菸和貧困沒有任何關係。 排在評論區前5的反對意見是: 1.有錢人懶得配合調查; 2.研究顛倒了因果,把結果說成了原因,論證缺陷; 3.這種社會調查能不能停?毫無邏輯,沒有學術價值; 4.吸菸難道不是窮人最容易享樂的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