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異質性的歷史分析

2020-11-29 中華會計網校

  【摘要】 利益衝突無處不在,公司也不例外。股東利益的衝突是公司中最為普遍和引人注目的問題之一,也是經濟學研究的關注重點之一。股東利益衝突的根源之一,在於股東之間存在異質性,即股東具有不同的利益獲取方式,這種異質性在股東概念形成之初就存在。本文以股份制公司的起源及演變為研究線索,分析股東異質性的產生。

  【關鍵詞】 股東異質性;兩權分離;利益衝突

  一、股份公司的起源與股東的形成

  近代股份公司雛形發端於十七世紀的英國。人們普遍認為分別成立於1600年和1602年的英國和荷蘭的特許貿易公司是現代公司的起源。據豪斯赫爾(1987)記載,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最初是一種臨時性的組織,在1601年2月按合股原則組織了遠徵隊。那時的股東是為每一次航海出資,公司每航行一次就募集一次資本,每次航行結束後就進行結算,資本退還給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則按資本的大小在股東之間進行分配。這樣每次航海的投資者都有所變化。擁有該公司1000鎊以上的股東有500餘人,但有決定權的股東數量非常小。

  1602年建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永久性公司,它具有近代公司制的一些基本特徵:靠募集股本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由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人員來經營。但在公司中,有支配地位的是商人寡頭,只有主要股東才有可能成為經理,其他股東對於公司的經營毫無影響,只能享受到公司控制者隨心所欲決定的分紅①。在近代股份制企業的最初發展階段,成為股東似乎是對成為合伙人的一種替代選擇,目的是為了降低投資的風險。合伙人擁有企業的經營權,必須關注企業的經營過程;股東則已經脫離了具體的經營過程,成為專門關注投資所得的人。

  現代公司從一開始就存在大股東同其他小股東之間的差別。前者有股東大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後者只有看決算書的權力。因此大多數的股東不參與公司的活動,只享有對利益分配的請求權。比如當時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權力集中在股東大會手中,而只有大股東才能參加股東大會。荷蘭東印度公司組建時共2 153股,56.9%的股份為阿姆斯特丹商會所有,其餘43.1%面向全國招募;公司由大股東組成「主要出資者會」作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由「主要出資者會」選出60名董事組成董事會,作為公司決策機構(梅慎實,2001﹚。

  二、股東的分化

  近代股份公司在美國的流行開始於十九世紀,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1977)在其史詩般的巨著《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中,對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現代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最早的企業主、投資者和股東等角色的歷史演變。

  商業貿易發展中,商人們在個人資金不能滿足需要時,首先利用的是有一定共同經營利益的資本,公眾股東是最後的資本來源,這種情況出現在紡織、鐵路與運河經營等早期工業化企業中 ②。鐵路股票的發行帶來了近代的投機技巧,造就了第一批在全美國有名的股票投機商,他們是最早的公眾股東,並控制了一些鐵路公司,但對於公司的長遠利益或日常經營狀況絲毫不感興趣,他們控制的公司後來都出現了管理和經營上的問題,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合併。一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前,其他工業界的人士可以從當地商業銀行借到他們所需要的資金,因此這時的「股東」基本還是關心或從事經營的主要投資者、家族經營者。

  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該世紀末的時期內,能夠在董事會上派有代表並成為董事長和財務主管的投資者類型發生了變化。起初,投資人都是商人、農場主和製造商,他們為了改善其特定城市和區域的經濟利益而投資。當發展需要更多資本時,董事長和董事會越來越代表能籌集到資本的一般企業家。與經理和投資者不同,他們對自己的企業沒有長遠利益,並不打算經由服務的提供來取得收入,而是通過附帶的經營,如取得鐵路沿線的土地和礦產所有權,以及最常見的操縱股票的價格來贏利。

  隨著股東概念的變化,股東利益的獲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企業本身經營利益的重要性開始逐漸降低,企業利潤的使用也開始發生變化。私營鐵路公司的股票投資至1859年已超過11億美元,其中將近7億美元是鐵路公司在前10年中累積下來的;到1870年前後,投資者對於經營紅利的關注,使得大規模擴建鐵路的方案受到質疑,股東追逐的投資利益已經與企業進一步發展產生的經營利益出現偏離。

  從股東的歷史起源上我們可以看到,股東一開始就是不同質的,完整意義上的一致的股東利益實際上並不存在。一部分人是出於降低風險以及自身能力的考慮,不願或難以承擔經營責任,因此成為股東而非合伙人或企業主。一部分人則出於擴大經營的目的成為股東。不同的目的以及能力差異,使得股東在公司中有不同的地位,而真正能夠起支配作用的只能是有能力的主要股東。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以及資本市場的活躍,公眾股東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股東的盈利方式也出現了明顯的不同,從最初的關注經營收益擴展到關注股利收益以及股票價格變化帶來的收益。

  三、股份公司中股東權利的裂變

  (一)法人財產權的獨立

  現代企業的建立首先是一個原始產權與股票所有權的轉換過程。股份公司的原始資本來源於全體股東的出資,全體投資者投入資產的總和形成一種特殊的資產——法人財產。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投資者讓渡了原始產權取得股份公司的股東資格,依法享有公司法賦予股東的權力與義務。同時,原始產權向股票所有權的轉換是不可逆的,魯道夫•希法亭(1994)指出:「這種一經讓出的資本,股東便不能再收回。他對這一資本沒有要求權,而只是對收益的一個相應部分有要求權。」伴隨著原始產權與股票所有權的轉換,是股票所有權與公司法人財產權的分離。原始財產注入公司轉換為股票所有權之後,出現了兩種主體對兩種財產控制的運行機制,即股票財產和公司法人財產,相應形成了出資者所有權(也即股票所有權)與公司法人財產權並存的兩種獨立權利。

  古典企業絕對意義上的所有權在股份公司裡得到了現代意義的改造。所有權自身裂變為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並且法人財產權中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等權力在股東和公司之間進行了重新分配,股東尤其是普通股股東獲得了最終收益權(股息收益權、購股優先權和剩餘索取權)以及間接處分權(包括股份轉讓權、表決權和知情權等),而公司則獲取佔有權、使用權、暫時收益權和直接處分權等。實際上就是,股東擁有公司即擁有財產的消極所有權,經營管理層行使公司財產控制權。

  (二)股票所有權與公司控制權

  圖1-1描述了現代公司制度中財產與權力的分離。財產與權力分離的結果,是股東作為公司的所有者可以任意處置其擁有的公司股票,但無權處置公司的資產。公司作為一個在形式上不依賴其所有者而獨立存在的法人,可像一個所有者那樣佔有支配和使用公司資產,享受資產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與其他法人或自然人發生各種關係。

  從本質上講,股東大會(或股東會)可以行使公司的一切權利,因此在股票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分離的情況下,股票所有權與企業控制權是否也發生了分離,不是一個必然的命題。各個國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股權的性質、結構和集中度不同,其次作為公司決策和監督機構的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和作用不一樣,再次外部審計市場、控制權市場、經理人市場、金融市場、產品市場等市場的發育程度參差不齊,加之政治、法律、文化等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國家裡,企業的控制權掌握在誰的手裡,由此對企業效率、治理結構的影響如何,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四、兩權分離與利益衝突主體的演變

  Berle and Means(1932)在他們的創造性的實證研究中提出了被稱為「控制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命題。主要意思是說,由於股份公司中的股權充分分散,企業的控制權已轉入管理者的手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進入了壟斷階段,一些大壟斷公司紛紛通過兼併加強經濟實力,伴隨著公司規模加大和公司資產增加的是經濟權力的集中。「經濟權力,即對於實際資產的控制權顯然具有向心力反映。與此同時收益所有權則呈現離心力反應」﹝Berle and Means(1932)﹞。因為股票所有權越來越分散,公開證券市場促使其易於轉讓,因此投資者購買股票越來越看中其股票自身升值收益,而不是在古典企業中唯一存在的經營收益。雖然從法律上公司股東大會可以行使公司的一切權利,但是在眾多的、分散的股東之間,以合同的形式來明確各自的權力、義務和責任,意味著巨大的合同談判成本和履約成本,因此股票所有權與公司控制權的分離是必然的。以「兩權分離」為起點,上個世紀的大多數時間,學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經理人員和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上。

  到上個世紀90年代,學者們有了新的發現。最初是Zingale(1994)發現在義大利存在嚴重的大股東剝奪中小股東的現象。但直到Shleifer and Vishny(1997)著名的「公司治理調查」的文章發表後,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才引起世人的關注。La Porta et al(1999)分析了27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底規模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和中等規模的1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狀況,他們發現,與Berle and Means(1932)描述的情況大不相同的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公司普遍存在控制性的股東,且家族控制和國家控制是主要的兩種形式,而金融機構控股和股權分散的情況則不是很普遍。控股股東通過金字塔式的控股或參加管理,使控股股東的投票權超過了現金流量權 ,這一事實是對「一股一權」原則的違背,是中小股東的權益被剝奪的結症所在。因此他們斷言,公司中心的代理問題是限制控股股東對小股東的剝奪,而不是防止職業經理人員建造自己的帝國。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家族控股的公司裡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也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高度重視。Joneson et al(2000a)考察了東南亞的情況後指出:1997-1998年東南亞最初受到的經濟衝擊並不大,但由於在中小股東權益缺乏法律保護的企業遭遇了控股股東大量的掏空行為,不大的經濟衝擊卻釀成了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馬來西亞等國也曾多年保持GDP的高速增長,但那些被掏空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毫無抵抗力。此後,研究股東之間利益衝突的文獻逐漸開始湧現。

  【參考文獻】

  [1] [美]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 《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 商務印書館,1997.

  [2] 朱羿琨著. 《公司控制權配置論—制度與效率分析》.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張維迎(2000). 《產權安排與企業內部的權力鬥爭》. 經濟研究, 2000.6.

  [4] 黃來紀著. 《公司董事制度構成論》.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

  [5] 鄒進文著. 《公司理論變遷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6] 梅慎實.《現代公司機關權力構造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7] Fama,E.,F.and Jensen,M.,C., (1983),「Agency 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6(June 1983),p327-349.

  [8] Kose John, Lemma W. Senbet ,,1998: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oard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2 (1998).

  [9] Agrawal, A., Knoeber, C .R., 1996: 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1 (1996).

責任編輯:冠

相關焦點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通過時間和空間模式對腫瘤內部的異質性進行研究。因此,認識和區分真性和假性的異質性非常重要。假性異質性可能與不恰當的分析前條件相關。分析微環境相互作用中不同的異質性克隆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目前看來這些分析猶為重要,不僅僅是因為研究方面需要區別這些克隆,而且診斷方面也特別需要區別。實際上區別不同克隆的重要性在於腫瘤間的異質性變異範圍常常超出了現有的分子分類的定義。
  • 異質性問題是Meta分析的主要問題
    異質性的處理    當我們提取好數據,初步分析發現異質性可以接受,那就可以直接合併分析了,可是正如人間正道是滄桑一樣,Meta分析絕大多數都會發現異質性較大,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各研究的P-I-C-O-S總會存在不同。關鍵是異質性較大怎麼處理?
  • 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西南大學藥學院宋爾群教授課題組在基於磁性梯度分離策略進行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Isolation and
  • 異質性、隨機誤差、效應修飾——談談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作者:石清陽;審稿:武珊珊,張耀文 從Meta分析說起 Meta分析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Fisher先生的合併P值方法(Fisher's combined probability test)。
  • 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幹細胞治療逐漸走向臨床應用,相伴而來的異質性問題尤為凸顯並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使針對各種幹細胞的單細胞分析技術越來越受科學家們的重視。目的:總結單細胞分離與收集技術和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的進展與應用。
  • Hepatology:單細胞分析揭示肝癌遺傳異質性出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
  • 系統性異質性:一種理解腫瘤異質性的綜合性方法
    所謂系統性異質性,是指細胞、組織、器官以及個體之間或內部存在多水平的差異,如基因序列、蛋白表達譜、生物功能、免疫應答、代謝進程、微環境及轉錄調控等;將系統性異質性應用於腫瘤的研究,可幫助研究者從多維的、多組學的角度分析腫瘤異質性的成因,包括基因和蛋白質表達、表觀遺傳學、測序分析、轉錄、蛋白磷酸化修飾、信號通路及其相互作用等。
  • 【安捷倫】單抗藥物電荷異質性分析的新時代現已來臨!
    CIEF-MS 電荷異質性分析的應用實例大集結貝伐珠單抗的分析CIEF-MS 和 iCIEF-UV 分析得到的酸鹼峰比例接近,分別為酸性峰: 主峰: 鹼性峰= 23% :貝伐珠單抗 CIEF-MS 分析結果圖曲妥珠單抗的分析曲妥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的電荷異質性分布的差異較大。iCIEF-UV 測得的低含量鹼峰在CIEF-MS上未檢出,同時其對酸峰的分離效果也優於 CIEF-MS 分離。質譜檢測結果清晰的展示了酸性峰中四種主要的糖型變異體。
  • 何為「異質性」?
    不過,實際上可見、可分析、能傳授的只有技巧,技藝只能靠揣摩、靠悟。不妨先發散一點,將異質性打開,拆成「異」與「質」「。異」比較好辨認,是在一個大環境裡比較,是一個作品/作家不同於時下通行、習見的路數,是差異化,至少局部上是這樣「。質」是什麼,這才真正關切每個具體的寫作者,才決定一部作品連通什麼,能走得多遠。
  • 勞動力異質性視野下的人口流動
    然而,當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這一群體時,卻發現他們的流動軌跡在不斷變化:從沿海向內地轉移、從城市向農村轉移……我們發現,主導勞動力流動軌跡變化的是勞動力的異質性,而勞動力異質性一直以來被二元經濟理論所忽視。    異質性勞動力是指社會化的勞動力資本,將社會資本納入勞動力資本化的範疇,強調社會資本對勞動力、人力資本的影響,強調勞動力的社會化。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當前的方法是分析整個腫瘤,由此獲得來自細胞群體的平均信號。其缺點在於它可能掩蓋了最豐富的、也是最惡性的腫瘤細胞亞群。而新方法能隨機獲得單個細胞的遺傳信息,利用單細胞測序,人們就能夠在腫瘤中重建這些細胞系,並了解突變的年表。此外,研究人員也在單個腫瘤樣本中發現乳腺癌相關miRNA的表達存在顯著差異。他們提出使用miRNA進行診斷或預後需要對不同腫瘤部位和腫瘤相關淋巴結進行取樣分析。
  • 元分析隨機效應模型中不同的異質性估計方法對結果有影響嗎?
    前面文章推送了一篇對比不同的異質性方差估計方法的文章。中文摘要如下:元分析隨機效應模型假設,從一組研究得出的效應量估計值的變異性可分解為兩部分:由於隨機總體效應引起的異質性和抽樣方差。一組效應量中的異質性量對元分析發現的解釋具有影響,並且通常用作潛在調節變量存在的指標。本文分析了五種總體異質性估計量,並通過蒙特卡洛模擬對其偏倚和效能進行了比較。那麼我們想問的一個問題是不同方法得到結果差異大嗎?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際例子演示一下,大家就可以進行自行判斷了。文末有彩蛋!!!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少有疾病像乳腺癌一樣獲得如此多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單細胞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掀起了腫瘤異質性研究的熱潮。2012年 Gerlinger的研究有力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隨後,腫瘤異質性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雜誌的研究和綜述之中。對於臨床醫生而言,腫瘤異質性對臨床工作和轉化研究有哪些影響?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腫瘤異質性的產生機制可以追溯到正常的人體細胞。近年來,隨著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發現正常細胞中每個細胞都是不同的:基因組、表型、發育階段以及基因隨機性表達,均可造成同一組織起源的一群細胞之間的異質性。只不過是人體的功能受整體的調節機制所控制和協調,部分細胞的異質性對正常生理功能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 家庭、學校與文化的雙重再生產:文化資本效應的異質性分析
    家庭、學校與文化的雙重再生產:文化資本效應的異質性分析 2017年10月05日 07:03 來源:《社會發展研究》 作者:吳愈曉 黃超 黃蘇雯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使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日,由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和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的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異質性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進展
    近年來,收入不平等與資產組合多樣化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經濟個體的異質性對於宏觀經濟分析的意義也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從而使得傳統的代表性個體模型越來越受到質疑和挑戰。收入、財富、消費等的異質性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以及貨幣政策對收入、財富、消費分布的影響,顯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問題。
  • 文路研究員: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及ccfDNA甲基化組分析
    2016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4月23日,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進入第二天的議程,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高級助理研究員文路發表題為《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分析及肝癌患者循環遊離DNA甲基化組分析》的報告。
  • 異質性,四兩撥千斤的關鍵
    那麼蜂巢內的溫度平衡是個體受益於同質性的結果呢,還是異質性的結果?如果是同質性的,那麼工蜂被設定的理想溫度是想相同,那出現的情況就是溫度低於設定時,蜜蜂會同時聚集,溫度高於設定,蜜蜂會同時疏散。那麼這就不是一個溫度恆定的蜂巢了,而是經歷波動又實現動態平衡的過程。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您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談一下當前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熱點嗎?比如您如何看待腫瘤細胞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和腫瘤異質性的問題?發展單細胞分析技術(例如單細胞DNA或RNA測序,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分析,單細胞蛋白質修飾分析,單細胞代謝組學分析等等),並用此來更為直接和深入地了解腫瘤異質性,是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另外,通過分析不同病人腫瘤的異質性(例如遺傳物質改變,基因突變,致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丟失等等)與藥物療效的關係,指導個體化給藥也是基礎科研緊密聯繫臨床應用的另一個重要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