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進化最成功完美的族群,它們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2021-01-19 騰訊網

如果你還以為是人類在佔據著整個地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昆蟲,動物中最成功的族群

擺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生物進化學家比約恩·馮·羅伊蒙特面前的是一隻少見的甲殼動物。這隻奇怪的小東西長4釐米,像只被翻了個身子的蜈蚣。要找到它可不容易,這些小東西只生活在世界上少數濱海地下沉洞的深水裡。這次,羅伊蒙特跑到了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一個古老的瑪雅雨林中,才得以一窺它的真容。

蛇蛉

為了找到這種甲殼動物,羅伊蒙特直接潛入25米深的水裡,再摸黑進入一個狹窄的洞穴,洞穴裡面遍布嶙峋的怪石和鐘乳石。要從表層新鮮的淡水潛到深處的鹹水部分,羅伊蒙特感覺簡直就像在凡士林裡面撲騰一樣難受!但正是在這兒,在這個黑暗而又景致奇絕的地底深處,羅伊蒙特找到了他的獵物——珍稀的槳足綱動物。這些小動物循著羅伊蒙特電筒的光聚集了過來,試圖用毒牙撈點兒吃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槳足綱動物不僅僅是珍稀的動物界活化石,它們還是現存動物中和昆蟲關係最近的一種。而昆蟲,眾所周知,則是這個地球上把自己經營得最成功的生物了。

在已知的動物中,有四分之三都是昆蟲。這意味著,整個昆蟲家族有近100萬多個種類,其中還不包括科學家們估算的近400萬~500萬種待發現的昆蟲。然而,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其種類只有7萬種左右。根據哈佛大學的昆蟲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統計,在任何一個時刻,這個星球上都同時存在著起碼100萬兆數量的昆蟲。它們遍布每一塊大陸,包括南極洲;它們能夠在空中、陸地上或是水裡任意挑選棲息地;它們甚至能生活在人身上(蝨子就是最典型的一種,只要沾到頭髮或是羽毛上,它們就能駐紮下來)。可以說,昆蟲絕對是節肢動物這樣的「硬骨頭隊伍」中的王者,也是現存所有動物中最成功的族群。雖然它們是那麼常見,但對於昆蟲為何能如此成功地統治地球,我們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從水裡到陸地

要想了解昆蟲家族,得從昆蟲的起源開始說起。槳足綱動物就是很好的一條線索。甲殼動物被認為是最早一批形成的節肢動物,在距今5.5億到5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了。

而根據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昆蟲化石,其化石年代被測定為4.1億年以前。但是,科學家分析,該化石中昆蟲的結構已經趨於複雜,也就是說,在更早的時期,昆蟲就已經開始進化了。對於昆蟲的祖先,學界曾經認為是多足類動物,如陸地上的千足蟲或者蜈蚣。但德國萊比錫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羅伊蒙特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2010年,羅伊蒙特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即「槳足綱動物才是與昆蟲關係最近的動物」。它們擁有相似的大腦、神經系統和各種蛋白質。所有這些,都說明槳足綱動物和昆蟲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不僅僅表明昆蟲有可能是從水中進化而來的,更表明它們的起源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加久遠。

槳足綱動物不僅僅是珍稀的動物界活化石,它們還是現存動物中和昆蟲關係最近的一種。槳足綱動物和昆蟲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關鍵性的證據來自於一年之後。在羅伊蒙特發表其觀點的第二年,德國科學家本哈德·米索夫組織起了一個成員超過百人的研究團隊,並開始對此進行研究。米索夫認為:學界對於昆蟲的起源已經爭論了近200年,是時候採取新方法一錘定音了。米索夫的團隊隨即對整個昆蟲的進化以及親緣關係作了大量的基因研究,並最終證明了昆蟲起源於水裡。米索夫認為:昆蟲是陸地上生活的甲殼綱動物。不過,4.8億年前,它們才從水中到陸地上來。那個時候也是第一批陸生植物出現的時期。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幫助昆蟲們成功一躍。

不管到底是什麼幫助昆蟲從水裡跳到了岸上,這些早期的陸上生物都必須面臨生存環境的驟然改變帶來的挑戰。它們要面對隨之而來的脫水症狀和重力的影響,要適應在空氣中呼吸,要在日間巨大的溫差中調節體溫,還要接受日光的輻射……雖然強硬的骨骼確實是個優勢,但真正陸生昆蟲的進化還是花費了好幾百萬年的時間。而且,有些現存的原始物種如蛀蟲等,仍然需要一個潮溼的環境才能生存。不過,陸地上的生活也並非全是挑戰。陸地上的食物資源豐富,相對在水裡,掠食者的數量也少很多。米索夫團隊所做的基因研究表明,隨著生命大爆發的出現,昆蟲也在距今 4.4億年時開始了自身的進化,並在後來一步步升級成為現在的模樣。

飛上天空

最早的昆蟲化石是在英國阿伯丁郡的萊尼礦區附近的山間發現的。這裡的巖石簡直就是化石寶庫。不管是微型的蜈蚣、蟎蟲,還是蜘蛛和雜亂的斷枝,都在4.1億年前被富含矽的火山熱泉所石化並保留了下來。2004年,美國科學家麥可·恩格爾在這些化石中有了新的發現。在用顯微鏡觀察其中一塊化石的時候,恩格爾驚呆了。他看到一處被保留得十分完整的昆蟲口器,而且還是有翅昆蟲所特有的口器。恩格爾興奮地評價道:「這可是我們揭開飛蟲廬山真面目的第一步!」雖然化石中昆蟲的翅膀未能完好保存下來,但所有的證據都表明,萊尼蟲極有可能是一種已經進化得比較高級的飛蟲。這說明,早在生命大爆發時期,即4.4億年前,有翅昆蟲就出現了。曾幾何時,人們所找到的最早的有翅昆蟲化石,其年代僅為3.24億年前,由於萊尼蟲化石的出現,世界上最早的飛蟲出現時間一下就被提前了8000萬年!而這一點,也正與米索夫的基因研究結果完美吻合。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促使昆蟲飛上了天空呢?恩格爾認為,在那個時期,沼澤邊的昆蟲會攀上附近植物長長的莖,從而獲取植物的孢子為食。而當它們朝下返回的時候,就會發現用滑行的方式更加便捷。像蠹蟲這樣原始的不會飛的昆蟲,在其前胸都長有一對類似翅膀的小葉,以便在下落的時候能有所控制。基因研究也表明,翅膀很可能來自於這些位於前胸的小葉的擴張和延伸,以及控制移動的四肢關節的發展和進化。

在翼龍出現之前的兩億年間,昆蟲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進化出飛行能力的物種。有了翅膀,它們就能夠更容易地獲取食物、尋找伴侶、尋找新的棲息地,更有效地躲避掠食者,並調節自身的體溫……就這樣,有翅昆蟲越來越多。在距今3.23億至2.52億年前的石炭紀和二疊紀之間,天空中布滿飛行的昆蟲,其數量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就像個熱鬧的動物園一樣。同一時期裡,曾經矮小的植物長成了參天大樹,富含煤的沼澤森林一度延伸到了赤道附近。在那裡,有著蕾絲花邊般翅膀的古網翅昆蟲攀在植物的莖上,用它們長長的喙吸食著植物莖中豐富的汁液;龐大的巨蜻蜓四處搜尋著自己的獵物;如今常見的一些如蜉蝣等昆蟲也在那裡覓食。但是,那時的有翅昆蟲都有著十分突出的翅膀,即使在休息時也不能合攏。這可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不僅使得它們更容易受傷,也大大限制了它們的生活環境。

這些古老的有翅昆蟲橫行一時,但最終,在森林下方小小的地面上,新型的有翅昆蟲崛起了。它們有著新進化出的關節,能夠在不使用的時候將自己的翅膀摺疊起來,從而找地方隱藏自己,還能在自己祖先完全不能適應的區域生存下去。例如最著名的蟑螂,看看,現在你都還能見到它們在竄呢!

雖然我們知道,接下來的故事不會錯過昆蟲進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篇章,但這一點的重要性直到幾年前才被人們正確認識到。在煤沼裡所挖掘出來的化石中,學者們一度被那些詭異的小爬蟲所迷惑,而忽略了另一些重要的東西。安德烈·內爾,這位來自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卻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他把那些來自3.1億年前的化石拿來仔細琢磨,發現有些昆蟲化石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被觀察到。雖然這些化石微小的體型掩蓋了它們的特徵,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最古老的經歷完整變態發育的昆蟲化石。

註:萊尼蟲(Rhyniognatha),英國科學家於1928年在蘇格蘭萊尼地區一處古老的紅色砂巖發現了最早的昆蟲化石。化石中的昆蟲沒有飛行能力,但是與有翅膀(羽毛)的昆蟲相同的派生性狀,這對研究昆蟲的翅膀(羽毛)的起源有重要的意義。

昆蟲的成功秘技——變態

昆蟲的外形基本上是由它們不可彎折的骨骼所決定的。但在此之前,它們會經歷一系列的幼蟲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伴隨一次蛻皮,以使得體型隨之逐漸變大。與之相比,完整的變態發育過程則會把昆蟲的整個生命周期劃分為幾個特定的階段,如主要吸取養分的幼蟲階段,或是主要負責繁殖的成蟲階段。完整的變態發育過程,即有著幼蟲、蛹和成蟲三階段的昆蟲,是由古昆蟲的幾個形態如前若蟲、若蟲以及成蟲演化而來的。這一發育機制簡直太成功了!以至於現今,世界上五分之四的昆蟲都在採用這種機制進行生長發育。不過,回到剛才我們說的那些微型化石上來。內爾的化石原型後來不斷地演化,成為各種甲殼蟲、跳蚤、黃蜂、蜜蜂和螞蟻,但在那時,它們只能維持自身微小的存在。內爾對此解釋道:「也許在那時,生態位被其他族群佔據著,只能等到生態位被空出來,這些昆蟲才能重新繁衍壯大,使多樣化成為可能。」是的,昆蟲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史上最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在2.52億年前的某個時刻降臨了。此後的幾百萬年裡,四處噴發的火山,持續變暖的氣候,以及不斷降低的氧氣含量都給地球的生命保障系統帶來了嚴重的損害,致使90%的物種在這一時期滅絕了。這次,連昆蟲都受了影響。英國約克大學彼得·梅休的研究團隊把整個昆蟲化石梳理一遍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到二疊紀結束時,有50~110種昆蟲都已滅絕了。」像巨蜻蜓、古網翅目昆蟲,還有很多其他的有翅昆蟲都難逃厄運。值得注意的是,梅休的研究團隊發現,這次大滅絕反而促使變態發育機制的優勢得以展現。採取這種發育機制的昆蟲種群繁殖力相當強,可以說是堅不可摧。

那麼,這樣的機制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的優勢的呢?首先,這樣的昆蟲往往體型較小,發育較快,因此繁育出新一世代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這也使得整個種群在生存危機之後,其種群數量能夠得以迅速恢復。不僅如此,它們還有自己最厲害的絕技,那就是在幼蟲與成蟲之間,有個蛹的階段。蛹能囤積足夠的甘油糖,以抵禦嚴寒和乾燥的環境。因此,在環境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相對地,蛹的成活率會大大地增加。

在三疊紀時期,即2.52億~2.01億年前,更為我們所熟知的現代昆蟲——甲殼蟲出現了。整個三疊紀都是甲殼蟲的黃金時期。它們不僅體型小,繁殖快,擁有變態發育機制,變硬的前翅還能保護後翅,保持珍貴的水分和溫暖。不管是沙漠還是池塘,北極還是熱帶,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到現在,已知的甲殼蟲種類起碼有40萬種,是所有昆蟲中種類最多的。

別看甲殼蟲這麼風光,其他昆蟲也不甘落後。白堊紀時期,由於開花植物的出現,新一輪昆蟲大爆發開始了。這是屬於蝴蝶、飛蛾、蒼蠅、蜜蜂和螞蟻的時代。按恩格爾的話來說就是:「開花植物給了昆蟲們一張新的美食地圖。就像它們的祖先一樣,昆蟲對於到手的機會從來不放過。每個不同的時期,你都能看到昆蟲獲得新的技能,從而為整個家族增添新的面孔。」當66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為恐龍時代畫上句號時,昆蟲依舊在繁衍生息,不斷壯大。

對於昆蟲的強大,恩格爾讚嘆有加:「這些昆蟲是經歷了上億年的進化,不斷融合自身的優勢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才擁有了統治世界的能力。」是的,昆蟲族群的確擁有無與倫比的壽命和創新性,有著強大的適應力,還有持續不斷的進化。它們的多樣性以及生存的智慧都會使它們屹立不倒。即使在今天,當其他物種還在為全球氣候變化焦頭爛額之時,昆蟲依然會率領自己龐大的家族,繼續朝前邁步。

巨型昆蟲

歡迎大家來到愛麗絲夢遊仙境記,這裡是距今3.2億年前的石炭紀。在這兒,有著大家都很熟悉的昆蟲朋友們,只是,它們的體型都大得嚇人。拿巨蜻蜓來說吧,它們的翅膀翼展可長達驚人的70釐米。古馬陸(又稱千足蟲)長得和現代的馬陸其實沒什麼區別,不過它們可是比人還長的存在呢!為什麼它們會長得如此巨大呢?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氧氣。在這個時期裡,植物開始木質化,產生木質素。但能夠降解木質素的物質還沒出現,因此,植物多是被燒掉而不是被降解循環。結果,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大大增加,提高到近31個百分點,約是現在的1.5倍。昆蟲會通過自身外骨骼上的小孔呼吸,這樣氧氣能夠直接通過氣管導管進入身體組織中。這本身其實是一種天然的控制身體大小的設置——由於身體越來越大,必然需要更大的氣管。但實際上,隨著氧氣的增加,昆蟲進化了。有科學家對此專門進行了實驗。他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昆蟲在這樣的情況下都進化出了更多的導管,以使得自己的身體長得更大。

不過,這些巨型昆蟲的繁榮沒能持續多久。據統計,這一時期只持續了1.8億年。隨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距今1.45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雖然氧氣含量還在持續上升,但巨型翼展的昆蟲種類卻已減半。那時候又是什麼佔據領先優勢了呢?答案是——鳥。有科學家感嘆道:「要是沒有鳥在旁邊,估計現在有些蟲子會長得比以前還要大得多!」

禍害還是恩賜?

討厭昆蟲的理由是很多的。它們會傳播這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像傷寒或是瘧疾的傳播都少不了它們的推波助瀾;有些則會損壞莊稼,蛀壞樹木;而有刺昆蟲和寄生蟲簡直就是人類的噩夢。不過,我們注意到,只有千分之一的昆蟲是害蟲,大多數昆蟲都是無害並且對人有益的。

例如,昆蟲為全球近五分之四的莊稼授粉,換算過來就是,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糧食產量裡都有它們出的一份力,更別提我們自家花園裡的園藝植物了。我們還從昆蟲那裡採集蜂蜜,繅制絲綢,提取顏料和蜂蠟。要是沒有它們為我們肥田、淨化殘渣和廢物,光靠我們自己還真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呢!另外,它們還富含蛋白質,可以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果蠅一直在實驗室裡勤勤懇懇地工作,與其他昆蟲一起為醫學科技的突破做著自己的貢獻。還有些詭異的小爬蟲,專門在屍體上轉悠,它們可是破獲罪案的一把好手哦!

相關焦點

  • 無線電遍布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打開APP 無線電遍布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株洲日報 發表於 2019-09-19 11:24:11 (文章來源:株洲日報)
  • 阿爾泰語系遍布各地,為何卻「敗」給歐洲人,成為「純淨的角落」?
    從族源上講,北支由突厥、薩莫迪和烏戈爾等部落混合形成,南支主要由6-8世紀分布在當地的古突厥部落和13世紀、15-18世紀遷移到該地區的蒙古部落混合形成。而這樣一個族群,從科技、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都與歐洲人相差甚遠,這是為什麼?一、早期發展興盛的阿爾泰與貧弱之地的歐洲產生鮮明對比雖然現在的阿爾泰被認為是衰落的族群,但是回望過去,阿爾泰族群也曾經興盛一時。
  • 人類的身體結構是生物中最完美的嗎?
    但從外表來看,人類和其他動物確實有很大差別,比如自然界絕大多數動物都是四肢著地,而人類只需雙腳就可以丈量世界。既然這樣,人類進化到現在的地步,和自身的身體結構是否有一定關係?並且人類作為唯一的智慧生命,身體結構相較於其它動物,會比它們更加完美一些嗎?唯一可以沾沾自喜的器官那人類是怎樣進化出如此聰明的大腦的呢?
  • 地球上最常見的「外星人」——昆蟲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目前地球上發現了170多萬種生物,而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比所有其他動物種類加起來都多,還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所以昆蟲可以算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生物了。然而就是這小小的昆蟲身上,就有著太多我們未知的秘密了。
  • 蟑螂真的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嗎?為什麼?
    之後,我發現所有的家電內都有它們的身影,最後,我放棄了所有的「財產」,「淨身出戶」,才擺脫了它們。到現在為止,想到那個房子我還是一陣陣的惡寒。好了,我們還是言歸正傳。有人說:蟑螂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對於這個說法我只能說:這顯然是一個謠言。因為進化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也就是說從宏觀上來看,現存的所有生物的進化都是成功的。但是,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蟑螂是進化最成功的的生物呢?
  • 比恐龍殘忍百倍的生物,至今未滅絕,魔爪已遍布地球每個角落
    筆者-小文恐龍曾稱霸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是地球上體型最大最兇猛的生物之一,但在六千多萬年前,一場意外導致了恐龍的滅亡,從此地球上就只剩下恐龍的殘骸化石了。關於恐龍的滅絕之謎科學家們各持說法,有些人認為是隕石襲擊地球,引發了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一系列的災難。也有一些人認為,恐龍進化成了別的物種,就比如說人們現在常見的禽類和鳥類,就很有可能是恐龍的後裔。
  • 地球上進化最成功的動物是人類,那麼最成功的植物是什麼?
    地球上現存的動物有150多萬種,植物有28萬多種,人類是最成功的動物,從生物的形式和繁衍的持續性上看,個人覺得「小麥」是植物中的佼佼者,畢竟小麥可以驅使人類,為它的繁衍花費巨大精力。一個物種的成功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物種的數量不代表物種的成功與否,因為食物鏈等級越低,一般物種的數量越多,難不成低等生物比高等生物更成功?
  • 我們必須保護這些最具進化意義的鳥類,以保護最大程度的進化歷史
    鳥類已經吸引人類數千年的目光,它們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幾乎適應了地球上所有的棲息環境,這個群體的多樣性令人震驚,從重量只有2g的吸蜜蜂鳥到多達155kg的南非鴕鳥,有些羽毛非常精緻,色彩鮮豔,顯示出人類肉眼無法察覺的光澤。而另一些則使用偽裝的辦法,使它們在棲息地背景下幾乎令人難以察覺。
  • 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就滅絕了嗎?它們到底堅持了多久?
    根據史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大約已經有38億年的時間。早在地球誕生之初,生物的結構比較單一,大多都是單細胞生物。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慢慢出現了其他的生命形式。縱觀整個生命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生物種類,其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大不相同。你敢相信嗎?
  • 生物進化的完美形態:16倍速代謝+超強DNA修復,地球BUG
    那這是否說明我們進化的道路是絕對且唯一的正確選擇?我們就是地球上最完美的生物?答案是否定的。在這個地球上如果要說哪個生物是進化的最完美的,那絕不是人類,而是它——蝙蝠。所以如果一定要說生物進化的完美,那一定要能免疫這些傷害,蝙蝠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它擁有讓人望塵莫及的代謝速度,那就是正常狀態下的16倍速!正是在如此快的代謝速度下,它可以不藉助外力飛上天空,這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夢想,即便人類現在可以依靠科技上天,但依舊不敢說自己「可以飛」。
  • 「雞」是怎麼做到遍布全世界的?
    雞,已經成了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原材料,遍布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鳥類是什麼嗎?別猜了,估計也猜不出來,直接告訴你答案吧:是雞!據估算,世界上大約有1500億隻雞,而排名第二的是一種叫做「紅嘴幾利鳥」的非洲麻雀,數量只有100億隻。如果單純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雞這個族群絕對算是成功的物種。這麼說你可能有點迷惑:天天被當作食物吃也算是進化成功嗎?
  • 地球各個時期的氧氣含量
    ,佔地殼質量的48.6%,是大氣中成分最主要元素之一。可以說是地球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從遠古物種進化到現代生物的催化劑。那麼遠古時期的氧氣含量跟現在一樣嗎?我們馬上揭曉。  地球上海裡出現了第一批原核生物藻類,它們通過吸收太陽中的能量來產生有機物,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地球上海中出現了最早的游離態的氧氣。大約在元古宙層侵紀時,約19億年前。隨著藻類繁殖,地球的空氣中也逐漸來到貧氧氣圈,大概氧氣的含量10%左右。
  •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螞蟻才是這個地球進化最完美的生物,沒有之一
    進化史上的強者弱小的外表螞蟻和蜜蜂、胡蜂是近親,同屬於胡蜂總科,膜翅目。螞蟻的體長從0.75毫米到52毫米不等,顏色也多樣化。大多數螞蟻的體色是紅色或黑色,極少數是綠色,一些熱帶螞蟻的體色帶金屬光澤。現在世界上已發現10000多種螞蟻,而科學家估計實際數量更多。熱帶螞蟻螞蟻在外形特徵上有著和其他昆蟲顯著的區別。
  • 兩種相距千裡的古生物,生活從未交際,為何會進化得一模一樣?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中,困擾科學家們的謎團分別是:第一個生命是如何出現的?單一的生物如何演化成多個物種?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究竟因何發生?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也是達爾文沒有辦法在進化論中進行解釋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地球上的生命才經過了數十億年的演化發展,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科學家發現「新物種」!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卻意外發現「新物種」,科學家:難逃魔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千萬年,從遠古到如今,人類的族群在不斷的壯大,早已遍布大陸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極寒的南北極,也都有過人類的足跡。然而,在地球上,除了有廣袤的陸地以外,還有更為遼闊的海洋,人類通過一次次的深潛,探索著海底的神秘世界。與人類一樣,海底世界就是千千萬萬種海洋生物的家園,它們曾經在這裡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休養生息,但是,人類的各種活動卻打破了它們的平靜。海洋究竟有多深,我們不得而知,黑暗冰冷的海底世界如同大陸一般,它也有山川河流,平原溝壑,複雜的地形孕育了無數的海洋生物。
  • 世界之大,任你神遊|2021開年最高分《完美星球》更新
    周一晚上是屬於《完美星球》的。加拉帕戈斯吸血地雀,東非小紅鸛,北美水獺,勘察加棕熊,亞達伯拉象龜,塞倫蓋蒂角馬...《完美星球》剛播一集,評分就飆至9.7!在我們看不見的動物世界裡,每天上演著溫情、真相、殘酷與生存。
  • 從族群制到家庭制,家庭作為最小的社會單位,是如何出現的?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存在於世,產生了發達的道德和哲學體系,而這一切也都成了人有別於地球其物種的文明證明。然而人類也是從族群的雜婚制,從單純的繁衍性行為,從原始社會的蒙昧進化到血親家庭,又進化到現在的以一夫一妻制為主的家庭。可以說家庭的產生,是人類飛速發展的開始。
  • 蟑螂可不可以算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
    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蟑螂因為具有集合了幾個特徵——蟑螂家族起源較早,古老蟑螂可以追溯到3億多年前;蟑螂分布廣,無處不在;生命力強。因此,許多人認為蟑螂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
  • 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三葉蟲體型懸殊巨大,最小的僅有幾毫米,而最大的體型可達80-90釐米。它們主要生活的海洋底部,有的善於遊泳、有的善於挖洞、有的渾身帶刺、有的可以像潮溼蟲一樣捲縮著身體。不得不說它們是個奇特的物種。三葉蟲這種小物種主要以食物殘渣和更小的動物為生。因為它們處於食物鏈低端,所以進化出了堅硬的甲殼。
  • 怪異的進化:地球生命的奇幻未來
    你當然可以依據你所預見的未來場景和危機構建出各個物種的變異形象。不過,如果我們人類徹底從這個地球滅亡之後,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 導演Floris Kaayk在短片《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Creatures)中構建了一個人類毀滅後,地球由各種人體器官組成的世界:一個眼球,手指自走生物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