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又出事!4億美元通信衛星解體,碎片威脅靜止軌道安全

2020-12-04 環球網

近日,國際通信衛星組織運營的高通量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Intelsat 29e(IS-29e)發生故障並最終解體。該衛星是「波音製造」,服役僅3年。

4月10日,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宣布,4月7日開始,IS-29e推進系統故障、推進劑洩漏,已與地球中斷通信。同日,空間態勢感知公司ExoAnalytic Solutions執行長道格·亨德裡克斯在第35屆太空峰會上宣稱該公司觀測到有碎片從IS-29e上飛出。日前,該公司公布了其望遠鏡觀測系統拍攝的視頻,顯示IS-29e在推進劑洩漏後解體。

陝西星邑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軌道動力學組組長車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導致衛星解體的原因通常有三個,一是推進劑存儲機構承壓能力弱,高壓液體推進劑噴射衝壞結構;二是推進劑洩露的反作用力矩使衛星加速旋轉,超過一定轉速後離心力使衛星上的脆弱部件離散;三是洩露的推進劑遇電爆炸使衛星解體。

IS-29衛星

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姜宇表示,IS-29e解體過程中碎片一片一片逐漸分開,更像是旋轉加速導致的解體。建模計算結果顯示,此次事件產生的0.5米以上的碎片有9-10個。這些碎片平均每天向東漂移0.4307度,但其中與推進劑儲箱相連的結構仍然受到推進劑洩露的反作用力加速,其漂移速度可能達到1.3度每天。這部分結構在5月1日前就能從解體前的西經50度漂移到西經34度。

圖為旋轉解體產生的較大碎片可能的分布,姜宇計算並供圖。

記者了解到,ExoAnalytic Solutions觀測的結果是解體後衛星漂移速度超過1度每天,與姜宇的計算結果非常相近。

姜宇談到,旋轉解體產生的碎片數量遠少於碰撞產生的結果,但如此漂移的碎片非常危險,可能與靜止軌道上現有其他衛星發生碰撞,特別是0.5米以上的碎片,需要監控其運動情況,並及時採取措施,防止二次碰撞產生更多碎片、造成更大損失。

姜宇模擬計算發現,若此次旋轉解體產生的較大碎片與定點位置西經 37.5 度Telstar 11N 衛星發生碰撞,將產生10釐米以上碎片108個,5釐米以上碎片450個。這些碎片將對地球靜止軌道上其它衛星的安全穩定運行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IS-29e由波音研製,是國際通信衛星組織「Epic」系列高通量通信衛星的首星,長度超過7米,大小相當於一臺商務車,全重超過6.5噸,造價4億美元。其2016年1月發射,設計壽命超過15年,服役僅僅三年就「英年早逝」。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波音製造的「Epic」系列的第二顆星—IS-33e,2016年9月發射後也曾出現推進系統故障,雖最終「有驚無險」度過難關,卻因消耗燃料過多,預期壽命縮短18個月。

相關焦點

  • 又是波音!造價27億壽命15歲的衛星,剛3年就發生空中解體
    現實總是那麼的殘酷:客機的問題還沒解決,波音公司的衛星又出事了……(波音737至今仍是世界上使用數量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雙發客機)據環球網援引國際通信衛星組織消息,近日,由波音公司製造、國際通信衛星組織運營的高通量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Intelsat 29E(IS-29E)因為發生不明原因的故障,失去聯繫後解體。而此時,距離該衛星被發射升空僅僅過去了三年。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歡迎給我們回復大家想要了解的,關於「通信衛星」的那點事,也許你想知道的,就會出現在下期的微信中哦!一般的教課書上常常這樣描述通信衛星的軌道:通信衛星一般都採用「地球靜止軌道」,也稱「地球同步軌道」,即衛星轉動的周期與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相對於地球靜止。
  • 美國衛星報廢解體後,中國一舉動引全球關注,美國瞬間不淡定了
    然而隨著人造衛星的增加,太空變得不是那麼安定起來,人造衛星都有自己的壽命,結束自己的任務之後,就會變成飄蕩在太空的垃圾,垃圾一多,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垃圾已經對地球安全造成了威脅。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方式處理報廢衛星,美國處理報廢衛星的方法是用反衛星飛彈直接炸掉它,一方面是為了減少軌道的佔有率,一方面就是要徹底地毀掉,防止衛星上一些核心技術被其他國家獲得,避免被別的國家竊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會對自己到期的衛星進行毀滅,世界上進行太空爆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之前負責太空領域的相關組織指責兩國在太空中製造了太多的太空垃圾,讓其它國家的衛星受到嚴重的威脅。
  • 太空垃圾汙染嚴重 同步衛星軌道受到威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公布,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其殘骸便使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命赴黃泉」。   各種案例顯示,太空垃圾的飛行速度極快。
  • 俄羅斯火箭在地球軌道破裂 65顆碎片是否構成太空威脅?
    俄羅斯航天局周日證實,過去發射中使用的其中一枚火箭已經漂浮在太空中,該火箭已經破裂,碎片進入了軌道。俄羅斯衛星在地球軌道破裂 65顆碎片是否構成太空威脅?該機構表示,Fregat-SB高層火箭曾於2011年用於將俄羅斯科學衛星Spektr-R送入軌道。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證實,「崩潰發生在2020年5月8日」,位於印度洋上方0500至0600GMT之間。俄羅斯官員說:「目前,我們正在努力收集數據,以確認碎片的數量和軌道參數。」
  • 中星18衛星搶救失敗,15.1億人民幣打水漂?這次由外國人買單
    中星18是一顆ka波段高通量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是我國天基網際網路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廣泛應用於機載、船載、車載平臺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計劃投入運營後與中星16聯網可實現國內全境覆蓋,同時可服務東亞、南亞等地區,未來也可與我國正在建設的低軌網際網路星座聯網運行,從而構建完整的天基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體系。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對於衛星通信系統來說,通常是根據衛星軌道高度進行分類,具體 可分為靜止軌道(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ibt)、中軌(MEO,Medium Earth Orbit)和低軌(LEO,Low Earth Orbit)三種:(1) 靜止軌道衛星通信系統:通常指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系統,其軌道高度 為 35786 公裡,衛星運動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重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正垃圾成災
    由於物體繞地球運行的高速(高達每秒8公裡),即使是一小塊太空碎片的碰撞也會損壞太空飛行器。例如,太空梭的窗戶經常因為與小於1毫米的人造碎片碰撞而損壞而不得不更換。過多的垃圾碎片威脅著太空人和太空飛行器的安全。據統計,太空梭與太空碎片發生災難性碰撞的風險為1/300(以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為例,其軌道更高、垃圾更多,風險為185分之一。)
  • 日本火箭碎片險些撞毀空間站,美俄緊急疏散太空人並扭轉軌道
    美國宇航局(NASA)9月22日證實,一塊日本火箭解體後的碎片撞向在太空高速飛行的國際空間站,美俄地面控制人員被迫採取緊急機動,將太空人轉移到空間站安全區域避險,同時在兩分半鐘內扭轉太空站軌道避開碎片。
  • 地球周圍遍布過億空間碎片 「天眼」監測避免衛星「剮蹭」
    ■現狀  密集三個軌道  過億空間碎片  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介紹,目前地球周邊大於10釐米的空間碎片數量超過2萬個,大於1釐米的空間碎片超過20萬個,空間碎片的總數量超過1億。據劉靜介紹:在太空中所有在軌的物體中,工作中的太空飛行器僅佔5%;任務碎片佔13%;火箭殘骸佔17%;失效的太空飛行器佔22%;而其中佔比最大的是解體的太空飛行器,佔43%。「比如2009年美俄衛星相撞,導致二者解體,產生的編目碎片就多達2295塊。」  碎片撞擊速度每秒10公裡  空間碎片有多可怕?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2)建設北鬥二號系統:2004 年,啟動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 年,完 成 14 顆衛星(5 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 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 4 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鬥二號系統在兼容北鬥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原標題: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若不儘早解決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頭頂上的威脅,太空垃圾碎片對人造衛星究竟有什麼影響
    軍用衛星力求隱蔽自己的位置,並經常為此四處移動,而數量更多的商業通信、科學和觀測衛星則不然。更多的空間碎片雲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威脅,特別是對不能移動的衛星。解決方案是開發更好的分析和圖形工具,使商業衛星運營商能夠預測越來越多的碎片群在哪裡,以及這些數據如何隨時間變化。大多數碎片都在LEO(低地軌道),那些微小的物體會定期落入大氣層並汽化。所以,空間碎片圖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工作。
  • 美稱中國「風雲1C」衛星碎片又威脅國際空間站
    中心的常規任務是通過分布在中國國內的觀測臺站,跟蹤觀測空間碎片,並為它們建立資料庫,並根據其軌道信息分析未來可能對我國太空飛行器的具體影響。雖然保持著對空間碎片的關注,但人類對它們卻並不完全了解,沒人能夠數清其確切數目。人類目前只能對直徑10釐米以上的碎片進行跟蹤監測,這類碎片目前共有9600多個。
  • 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復興與衛星網際網路的崛起(中)
    上篇回顧了第一次低軌道通信衛星浪潮的失敗不過也不能算完全失敗,像銥星這樣的系統還能提供語音和窄帶通信服務,就是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什麼的,指望靠他們上網是不行的。可是全球還有很多人(主要是亞非拉不發達地區)上不了網的,怎麼辦?當然可以繼續鋪光纜,但這也不便宜啊,很多地面也沒法鋪。衛星通信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 埃隆馬斯克的4萬顆衛星傳送寬帶大計能否成功?
    每隔幾年,就會有人承諾要顛覆衛星產業。他們在燒光數十億現金後,雄心壯志又墜落到地球上。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Globalstar、Skybridge、Teledesic和其他公司都試圖改寫空間通信,但卻紛紛倒閉或萎縮成一個對現有公司威脅不大的小眾市場。現在,埃隆-馬斯克來了。
  • NASA:24塊印度衛星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
    (觀察者網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表示,印度上周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製造了大量軌道碎片,直接威脅國際空間站安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日報導稱,布裡登斯廷1日表示,印度在3月27日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過程中製造了至少400塊衛星碎片,這些碎片中只有大概60塊較大(10釐米及以上)的可以被追蹤,其中有24塊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這讓國際空間站在10天內被擊中的風險增加了44%。
  • 航天技術帶來的通信革命: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緣何誕生
    今天人類通信網絡在立足於地面光纜網之外,還有一大「高速公路」,就是衛星鏈路了,到了今天地球被各種大小通信衛星覆蓋,近地軌道的星座衛星也變得越來越熱門,但是論最為重要的當屬同步軌道通信衛星了,它如一盞盞相對於地表靜止的路燈,向下穩定覆蓋著信號。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太空碎片威脅著地球上的人類!地球人怎麼辦?
    ,在最初的幾十年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可能成為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但是這已經引起另外一個威脅人類的問題。 科學家稱,數以百萬計的垃圾在我們的星球上盤旋,可能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碰撞,有可能擊落正在運行的衛星目前,目前,大約有2300顆活動衛星繞地球軌道運行,但還有3000y遺棄的垃圾衛星。大約有35000個大於10釐米的物體在軌道上運行,此外還有數百萬個較小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