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能量或許根本不存在 科學家提出另類模型
由於其效應極其微弱,暗能量甚至比暗物質更難探測。科學家提出了一些能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的新模型,而完全無需暗能量的概念。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拋出了這個問題:自從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否也影響宇宙本身的膨脹?
-
引力、暗能量、暗物質……
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探索,終於發現了它們的身影。科學家研究發現,宇宙的掌控者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引力,一個則是神秘的暗能量。對於引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牛頓在200多年前提出了經典引力學,告訴了我們萬有引力,世界萬物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引力。只要是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引力。
-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
美國科學家新近提出,中子會衰變成暗物質粒子,這種中子「暗衰變」可以解釋中子壽命「測不準」的原因。被束縛在原子核裡的中子很穩定,但自由中子的壽命大約只有15分鐘,它會進行貝塔衰變,產生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測量自由中子的壽命有兩種主要方法,一種是根據衰變產物來推算,另一種是把中子束縛在容器裡,統計特定時間後剩下的中子數量。
-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理論,迄今尚無確切證據
打開APP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理論,迄今尚無確切證據 發表於 2018-01-15 05:05:07 新華社北京
-
「暗物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暗物質的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火星和其他行星是一樣的。中國發射的暗物質衛星「五孔」正在尋找天文觀測,並試圖通過測量宇宙射線中正電子和負電子的比例來尋找暗物質信號。所謂暗物質的「看不見」並不是簡單地用肉眼在可見光中隱形,而是說不管探測到哪一段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現在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科學家們已經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術語,我們對暗物質的探測越來越多地是通過所謂的「引力透鏡」來完成的,而引力透鏡是由大量的質量來彎曲光線所引起的。但它們不涉及電磁相互作用。
-
為了解釋暗物質,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設
他們很快就想起了1922年時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的理論:宇宙天體周圍可能隱藏著我們還看不見的物質,能夠提供引力作用。儘管卡普坦的理論當時已經提出了近50年,但這次對於仙女座大星系的觀測成為了這個理論最有力的證據。從此,科學家們知道了宇宙中隱藏著一種人類還無法探測的物質——暗物質。
-
「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啟動
暗物質和暗能量被稱為21世紀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晴朗天空中的「兩朵烏雲」,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將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可能導致一場新的物理學革命。3月18日,國家「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在京啟動。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將向揭開「兩朵烏雲」之謎發起挑戰。
-
什麼是暗能量,暗物質?
所以宇宙的膨脹並沒有因為引力而減緩,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它一直在加速。沒有人預料到這一點,沒有人知道如何解釋它。最終理論家提出了三種解釋。也許這是愛因斯坦引力理論長期丟棄的結果,其中包含所謂的「宇宙學常數」。也許有一些奇怪的能量流體充滿了空間。也許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存在一些問題,而新理論可能包括某種創造宇宙加速的領域。
-
迄今為止科學家仍未解釋的現象:暗物質、暗能量、生命起源問題等
在世上,似乎沒有任何東西是科學家們不能研究的或描述的,然而,在我們的星球上以及遙遠的太空,有些現象是不能被解釋的,同時也還有太多未被發現的東西,這一切,都難倒了科學家們,至少目前是這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
-
中加科學家發現「誘導引力」理論缺陷 拯救暗物質論於顛覆邊緣
中加科學家發現「誘導引力」理論缺陷 拯救暗物質論於顛覆邊緣 黃琨 • 2018-08-15 11:28:32 來源:前瞻網 E1501G0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不存在會引起物理學翻天覆地的變化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當今宇宙學的重大研究課題,一旦對其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研究,用諾貝爾獎也無法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偉大。圍繞著暗物質和暗能量,科學家在天上和地底下布下了天羅地網,可一直未發現它們的真實蹤跡。上世紀30年代起,科學家們陸續發現星系的運動數據與萬有引力的計算結果之間存在很大的偏差,為了解釋這種現象科學家提出了暗物質概念,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參與電磁相互租用但是能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的暗物質,正是這種物質導致了觀測結果與理論值之間有很大的偏差。星系和星系之間存在著引力相互作用,照理說宇宙的膨脹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趨於緩和,可實際的觀測卻顯示宇宙是在加速膨脹。
-
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在宇宙中,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和其它7大行星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和數千億星系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黑洞旋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引力。然而今天,有科學家認為萬有引力定律理論已經過時了。針對牛頓關於海洋潮汐方面的理論,來自英國前皇家飛機製造公司科學家艾倫·洛伊(Alan Lowey)提出「月球核心理論」,根據他的說法,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理論已經過時了,在解釋一些天體現象和自然現象時存在一些漏洞,需要進一步修正和補充。
-
暗物質與暗能量
什麼是暗物質呢?暗物質是不發光的,但是它有顯著的引力效應。比如,對於一個星系考慮距其中心遠處的天體的旋轉速度,如果物質存在的區域和光存在的區域是一樣的話,由牛頓引力定律可知,距離中心越遠,速度應該越小。可是天文觀測事實不是這樣的,這就說明當中有看不見的暗物質。目前各種天文觀測和結構形成理論強有力地表明宇宙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暗物質。
-
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能量?
最終,理論家提出了三種解釋。也許是愛因斯坦引力理論被忽視的一些東西,也許是某種奇怪的能量充滿了空間。又或者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也許有問題,一種新的理論可能包含某種產生這種宇宙加速度的場。物理學家仍然不知道怎麼解釋這些東西,但是他們起了個名字,這就是所謂的暗能量。什麼是暗能量?
-
平心而論目前人類對暗物質和暗能量幾近一無所知
暗物質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體系,沒法解釋一些天文觀測中的「反牛頓現象」,比如星系彌散速度過高、星系外圍星體旋轉速度高於理論值、觀測背景星系團時的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等等。
-
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因此,物體質量越大,彼此間距離越近,那麼它們之間引力就會越大。有了這條物理定律,很多自然現象就解釋得通了,比如之前一直令人費解的海洋潮汐現象,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解釋,海洋潮汐由於月球引力吸引導致,要知道月球移動速度約1千米/秒。
-
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在宇宙中,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和其它7大行星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和數千億星系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黑洞旋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引力。然而今天,有科學家認為萬有引力定律理論已經過時了。 針對牛頓關於海洋潮汐方面的理論,來自英國前皇家飛機製造公司科學家艾倫·洛伊(Alan Lowey)提出「月球核心理論」,根據他的說法,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理論已經過時了,在解釋一些天體現象和自然現象時存在一些漏洞,需要進一步修正和補充。
-
「暗物質與暗能量系列」暗能量,宇宙命運的主宰
大家好,暗物質與暗能量系列,這是第二期。上一期,我們討論了暗物質,那麼什麼是暗能量呢?這件事,還要從愛因斯坦這輩子「最大的錯誤」談起。直到後來,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提出了宇宙膨脹的理論,才解答的愛因斯坦心裡的困惑,讓人們意識到這個正在膨脹的宇宙。他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告訴我們:距離越遠的位置,宇宙的膨脹速度越快。這個定律更新了人類的宇宙觀,也讓愛因斯坦發現自己提出的宇宙常數是多麼荒謬。他自己也說: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錯誤」。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籠罩物理學的兩朵烏雲
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200多年後,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人們對光速、引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雙劍合璧,令人們對物理學感到滿意,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自然現象都得到了圓滿的解釋。
-
暗能量不「暗」,研究暗能量或許能夠解釋宇宙的起源與終結
前面我們說了暗物質,今天來說說暗能量。暗能量是什麼,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就算我們的天文觀測已經證實了我們的宇宙中除了看得見的天體之外還有其他的暗物質,你又怎麼能夠知道暗物質有多少呢?更加奇怪的是暗能量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