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俄羅斯博弈之下,美國時隔11年重啟印鈔機,經濟積重難返?

2020-12-04 騰訊網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美股再次出現暴跌,意味著美聯儲救市失敗,美股將何去何從?

美東時間3月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緊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00個基點,至0%~0.25%之間,這意味著美國正式實施零利率。同時,在接下來的數月將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以保護美國經濟免受疫情影響。

不過,金融市場並不「買帳」,美股連日來繼續通過暴跌的方式打破紀錄,而且這一趨勢至今沒有止住。當地時間3月18日,美股開盤再度大跌,盤中觸發史上第五次「暫停交易」的熔斷機制,這也是美股10天之內第四次觸發熔斷機制。截至當天收盤,道指下跌6.30%,報19898.92點,標普500下跌5.18%,報2398.10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70%,報6989.84點。

事實上,為了應對市場對疫情的擔憂,早在3月3日,美聯儲已實施過一次大幅度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至1%~1.25%的水平。但大幅降息同樣未能提振股市,上周美股大跌,歷史性地兩度觸發的熔斷機制。3月12日美股三大股指均跌入技術性熊市,結束長達11年的牛市周期。

受疫情擴散影響,美國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地時間3月16日,美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經濟衰退,最糟糕的情況是疫情可能在7月、8月或者更晚結束。如此看來,難道美股的恐慌情緒是由疫情引起的嗎?

1、時隔11年重啟「印鈔機」,美國離衰退不遠?

上一次,美聯儲美國開出「零利率+量化寬鬆」的藥方,還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的時候。2007年春季,美國開始出現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隨著後來多家投資銀行、房貸巨頭陸續巨額虧損或倒閉,美國徹底爆發次貸危機,並不斷向世界蔓延。

為了挽救經濟,2008年9月,美聯儲緊急幹預,大幅降息50個基點,至4.74%,正式開啟降息周期,後來連續降息9次,最終將利率壓低到0~0.25%區間的超低水平,也正式踏入了零利率時代。

由於危機影響程度深遠,零利率的貨幣政策在應對嚴峻的危機中收效甚微,美聯儲又開啟了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說,美聯儲通過「印鈔」手段購買市場上的債券,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壓低市場長期利率,同時這也導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規模迅速變大。

自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聯儲先後出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美聯儲的資產規模也從8000億美元膨脹到4.5萬億美元,總共購買資產約3.9萬億美元。其中,在金融體系最危急的時候,美國在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實施的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即美聯儲直接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務和證券,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幫助美國經濟走出衰退的最重要舉措。

隨著美國經濟走向復甦,美國又開始逐步退出超寬鬆貨幣時代,以給未來危機留足應對空間。2015年12月,美國啟動了加息周期,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到0.25%至0.5%之間,宣告結束了歷時7年的零利率政策。截至2018年12月底,在本輪加息周期中,美聯儲共加息9次,不容易得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2.25%~2.5%的水平。

同時,在2017年10月,美聯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賣出債券,收回市場上的美元。

雖然現在美國不是面臨金融危機,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但美國重啟這一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組合,足以看出美國經濟形勢異常嚴峻,處於「危機模式」,這足以讓資本市場非常擔憂。

2、內憂外患,美國經濟積重難返?

不過,此次美股出現多輪大跌,疫情頂多只是一個導火索,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本身隱藏三大風險,而風雲變化的國際環境將這些風險加速暴露。

(1)美國處在經濟周期的末端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的主要經濟體,深受經濟周期理論影響,即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經濟就會迎來一輪衰退。去年,全球的經濟表現已有這種衰退跡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9年,世界經濟的增速為2.9%,相較於2018年的3.6%大幅放緩。另外,在主要經濟體中,德國、法國、日本和義大利等國家的經濟出現停滯、甚至萎縮現象。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預示著美國的經濟也將不可避免走向衰退。

從2008年開始,美國經濟已實現了11年的增長。但去年,隨著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以及下行壓力變大,市場對美國超長經濟擴張周期結束的擔憂開始出現。去年7月,美聯儲也一改之前的貨幣收緊政策,進行了10年來首度降息,使2019年成為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折之年」。可以說,美國對經濟走向衰退早有心理預期,否則不會調整政策方向。

而這次疫情的出現,無疑給美國經濟帶來衝擊,加劇美國經濟走向衰退。服務業在美國經濟的佔比高達8成,疫情帶來的人為阻隔,將給對依賴服務業的美國經濟帶來重創。據新華網報導,美國各大航空企業已經削減了國內外航班;美國取消了允許其他國家訪美旅遊的政策;許多城市關閉了大量實體服務場所,比如餐廳、影院和酒吧等。不得不說,疫情敲醒了美國經濟衰退的警鐘,作為反映經濟基本面的關鍵指標,美股很難不出現大跌的情況。

(2)大量上市美企面臨債務違約風險

金融系統暗藏風險。在2014年後,美國非金融企業的利潤增長已經接近停滯,但美股仍然不斷走牛,創下了歷史最長的11年大牛市。根據統計顯示,從2009年初至2019年底,美股三大股指漲勢驚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累計上漲223%,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290%,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508%。在不斷地上漲中,美股的估值也逐漸超出正常水平導致股市積累了不少泡沫,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許多美國上市企業回購股票

前面提到,美國實施了長期的貨幣寬鬆政策,這助長了不少美國企業大膽發債借錢、回購自家公司股票的風氣。股價的上漲讓企業盈利增厚,從而又提高了分紅率,同時也讓投資者的資本利得擴大,形成財富效應,繼續參與其中。這種行為的不斷疊加,不僅無助於美國投資實業,還給美國股市積累了泡沫。根據統計,從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三季度,美股標普500成分股股票回購金額達到創紀錄的7700億美元,相當於標準普爾營業收入的60.4%。

更重要的是,許多美企為此背負了許多債務,而這次疫情一旦造成企業業績變壞、甚至現金流中斷,那麼將觸發美企大片債務違約的風險,從而給美國金融體系帶來崩塌的可能,這繼續加重了資本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心。

(3)油市「黑天鵝」或擾亂美國金融穩定

美國頁巖油企業的債務也是一個隱形的金融風險。3月7日,沙特對俄羅斯正式發起了全面石油價格戰。沙特先是調低了4月賣向海外市場的石油價格,整體降幅在每桶5~8元,折扣達到了20年來最大,後又宣布在4月增產石油。原本市場擔心疫情可能會降低石油購買需求,導致石油價格疲軟,而沙特的行為更是進一步打擊國際油價,導致油價一度暴跌30%,創下了1991年來最大跌幅。

隨著俄羅斯宣布應戰、多個中東產油國加入到這場風暴中,國際油價仍然繼續下跌。截至本周二收盤,布倫特原油和美國WTI原油的價格均跌破「30美元」的重要關口。這對開採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壞消息。

根據HIS Markit的數據,美國的頁巖油平均收支平衡價格在40美元/桶以上油價大跌不僅會打擊美國的頁巖油產量,讓油氣企業面臨生存難題,還可能會導致油氣企業債務違約的風險激增。要知道,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為了生存下來,美國頁巖油企業大量舉債,維持開採業務,而這些債務都將在這幾年集中到期。

根據穆迪公司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美油氣公司將有超過400億美元的債務要還。未來4年,還將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如今國際油價暴跌,很可能引發一大批美國頁巖油企業爆發破產潮。

這與美國金融風險有何關係?美國著名投行高盛指出,在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美國油氣商佔據重要組成部分,比重約為10%。這意味著一旦美國油氣商破產,將不可避免對美股乃至整個美國金融系統穩定性造成打擊這也是為什麼在沙特啟動石油價格戰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美股出現大幅暴跌,並觸發了自1987年來的首次股市熔斷,同時多隻石油股跌幅超過40%的重要原因。

對於油氣商陷入價格戰帶來的後果,美國也非常擔憂,並立馬出臺了救援辦法。據美媒報導,3月13日,美國宣布,已指示能源部購買大量原油用於戰略儲備。美國稱這將給美國石油工業帶來幫助,推進美國能源獨立。然而,這只能解燃眉之急,如果石油價格戰持續下去,那麼美國油氣商恐怕很難撐下去。

3、美股陷入瘋狂,如何轉危為安?

不難看到,疫情的持續正在推動美國經濟走向衰退,而美國股市和債市本身存在著隱患,一旦股市和債市因為市場動蕩發生資產大幅暴跌的情況,那麼很可能會觸發美國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危機,導致投資者財富大量「蒸發」、以及美國企業陷入債務危機,最終波及到美國的實體經濟,就如2008年金融危機的場景,數百萬的美國民眾失去了工作崗位。

為了避免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美聯儲在上周末緊急救市,動用了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終極「武器」,然而這一出手,反倒讓投資者認為經濟形勢很嚴重,更加劇了恐慌。同時,這也意味著後續美聯儲可能無計可施。「美聯儲試圖先發制人,讓市場平靜下來,但是讓我擔心的是,它們把子彈打光了,沒有子彈了。」新英格蘭投資與退休集團總裁Nick Giacoumakis表示。美股無視救市行動,繼續暴跌也就理所當然了。

事實上,對於美國而言,要想延緩、甚至避免新一輪經濟衰退,當務之急還是控制住疫情,在最初疫情來勢洶洶之際,美國的許多舉措不僅讓世界大跌眼鏡,同時也讓廣大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倍感憂慮。疫情的爆發對美國經濟信心打擊很大,也是導致此輪美股不斷大跌的導火索。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官馬克·黑費爾指出,在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時,寬泛的財政支出和降息「放水」不是有效的調解工具,投資者更願意看到控制疫情傳播和緩解經濟壓力的針對性方法。換句話說,如果美國不能真正地控制住疫情,那麼美股暴跌恐怕不會停止、美國經濟走向衰退也很難避免。

消息領先一步,財富更近一步。關注「金十數據」,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相關焦點

  • 沙特打石油價格戰:貌似針對俄羅斯,實際卻打壓美國頁巖油
    其實,沙特的這番動作,除了有俄羅斯的因素以外,針對的恰恰就是美國,美國才是靶標,頁巖油資源量,美國佔全球總量70%以上,其中可採儲量為700-1500億噸,在2015年時,取代沙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2019年已經日產石油超過了1200萬桶,美國擁有了平抑全球油價的能力。
  • 沙特悄然重啟價格戰?銷往亞洲原油降價,同時對美國漲價!
    4月10日,經歷了長達11個小時的談判後,OPEC+終於同意將在5-6月份減產23%。市場預期這能結束沙特和其他OPEC+成員國的價格戰,但沙特似乎沒有放棄。為了擊敗俄羅斯、伊朗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沙特阿美還將將5月份出口到美國的阿拉伯輕質原油的OSP價格下調至每桶0.75美元,較4月份的ASCI價格下跌了3美元。此外,沙特阿美將其運往西北歐的阿拉伯輕質原油的OSP價從4月份起保持不變,較布倫特原油每桶便宜10.25美元。
  • 沙特和俄羅斯各懷鬼胎,美國頁巖油躺槍
    原本,沙特的打算是帶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一起達成深度減產協議,來支持面對疫情搖搖欲墜的油價——病毒的蔓延直接損害了全球經濟活躍度,自然也就導致了原油需求大幅度縮水。然而,俄國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結果使得2016年以來一直合作支撐原油市場的「歐佩克+」聯盟實質上陷於解體。
  • 沙特經濟轉型:願景與挑戰
    過去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 近年來隨著國內油氣開發力度加大, 這一狀態快速逆轉。2013年, 美國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2017年川普總統上臺後, 為了完全取消來自歐佩克或其他任何侵犯美國利益國家的能源進口, 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國內能源產量。[1]此外, 俄羅斯佔國際能源市場的份額也日趨加大。
  • 沙特與俄羅斯如何達成妥協,使油價企穩?
    美沙俄三國戰,原油價格戰對誰都不利 沙特首先啟動價格戰,原因包括沙特希望奪回「限產保價」丟失掉的市場份額,類似事件在1985年、1997年和2014年都有先例。 確實,2016年11月聯合減產以來,沙特是最賣力的。
  • 原油價格戰突現「三國殺」,沙特俄羅斯合剿美國頁巖油?
    不可忽視的是,在沙特與俄羅斯為市場份額展開爭奪時,美國的頁巖油產能也變得風雨飄搖。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海恩斯(Shaylyn Hynes)9日在聲明中表示,部分「國家行為者」試圖操縱全球原油市場,導致國際油價暴跌,但強調美國能源供應商有能力抵禦油價波動。
  • 沙特決心暫停石油戰,與俄羅斯重新聯手,給了美國頁巖油喘息之機
    根據俄羅斯方面報導稱,沙特在本周一深夜宣布,沙特決定在2020年7月,在全球市場不再打折促銷賣石油了。自2020年以來,全球石油已經兩次進入深淵。在維也納的歐佩克總部的談判破裂後,沙特與俄羅斯沒有就新的生產限額達成協議,沙特隨後展開了石油戰爭報復俄羅斯,這引發了二十年來全球石油價格的最大跌幅。到三月底,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交易價格略高於每桶20美元,大致是9/11事件發生後的水平。油價不救了?
  • 俄羅斯開採成本2美元/桶,沙特2.8美元,美國呢
    遭受了這一衝擊的美國,才意識到「誰控制了全球的能源,誰就遏制了全球經濟的命脈」,此後便開始探索實現「能源獨立」之路。直到21世紀初,頁巖革命的出現在令美國看到了實現能源獨立的希望的同時,卻也開始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並為近些年來沙特頻頻減產埋下了伏筆。
  • 暴力打壓俄羅斯,沙特發動石油戰爭,美國頁巖油能否熬過這一關?
    從大範圍來說,美國是目前油價暴跌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低廉的油價讓美國經濟整體上受益良多,美國能源部趁機進口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沙特優質原油,沙特國營油輪公司的幾十艘超級油輪紛紛往返於美國和沙特之間,美國總統川普稱,進口低價沙特原油讓美國納稅人節省了大量稅金;但從狹義上來說,暴跌的油價也在對美國頁巖油產業造成毀滅性影響
  • 時隔12年北約重啟軍事基地:便於美國追蹤俄潛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時隔12年重新啟用冰島一座臨時軍事基地,以便美軍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部署P-8型「海神」反潛巡邏機,追蹤俄羅斯潛水艇。【重啟基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導,北約戰機大約每隔一天從冰島西南部凱夫拉維克海軍航空站起降,跟蹤俄軍潛艇動向。
  • 美國「退群」引發伊核問題懸念:伊朗會否重啟鈾濃縮
    當地時間2018年5月8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視覺中國 圖新華社5月9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 沙特與俄羅斯互掐是假,狙擊美國頁巖油才是真?聽網友怎麼說
    近期,疫情之外,俄羅斯與沙特就石油開採互掐事件頗受外界關注。有觀點認為,表面是沙特和俄羅斯互掐,實際上兩國是一起對付美國,將頁巖油趕出市場。俄羅斯與沙特是世界上前兩大石油出口國,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石油出口維持經濟。
  • 油價一日暴跌40%,中國為什麼不買光沙特原油,存起來以後用呢?
    沙特每天石油產量970萬桶,我國豈不是每天能夠賺30多億美元。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買光沙特石油一點也沒有可行性。首先,原油儲存與運輸是一個大問題。為何國際油價會暴跌?關鍵就在於,原油存儲價格不菲,全世界的儲存石油的設施都已經消耗殆盡。這樣一來,存儲石油的價格節節攀升。所以,很多石油期貨投資者,寧願送錢也要出手。
  • 從美國頁巖油革命到OPEC+減產談崩 能源博弈 激流暗湧!
    與美國離心的沙特,加上美國的老對頭俄羅斯,或是默契,或是巧合,或是真的談崩了,繼2015年之後,再次開啟石油價格「狙擊戰」,而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正是美國的驕傲——頁巖油。全球能源格局重塑2019年,美國先後超越俄羅斯和沙特,晉升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 沙特聯手美國做局,欲讓俄石油賣不動
    事實上,結合這段時間的所有事情來看就會發現,俄方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避開新冠病毒的傷害也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畢竟在這段時間以來,俄方還得應付與沙特之間的石油價格戰。有專家指出,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低落,那麼俄羅斯的經濟就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盧布跳水就是最直接的後果,最糟糕的話,1美元甚至可以兌換130盧布,如果真的會走到這一步,那麼俄羅斯就必將面臨致命威脅,有很多人甚至還擔心俄方會不會步入蘇聯「後塵」。因為就在蘇聯解體之前,他們也面臨過石油價格持續低落的問題。
  • 石油大降價,沙特和俄羅斯誰先扛不住?美國頁巖油市場已給出答案
    近段時間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的石油價格戰可以說打得格外火熱,原油價格瞬間崩潰,中東民眾甚至戲稱現在礦泉水的價格都比原油貴。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從今年年初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就已經下跌了將近30%,所以為了平衡供求關係調整原油價格,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提議每天減產120萬桶原油,但是俄羅斯方面卻表示了拒絕,惱羞成怒的沙特直接掀開了石油價格戰,不僅開始大幅下調原油的定價,還宣布大幅提高原油的日產量。
  • 2014年,普京收復克裡米亞事件始末,俄羅斯和歐盟、美國的博弈
    2013年11月底,在立陶宛的維爾紐斯,歐盟和烏克蘭準備籤署一份聯合協議。在歐洲、烏克蘭人看來,這份協議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忽然拒絕了這份協議。這是因為歐洲向烏克蘭商討協議的時候,並未向俄羅斯徵詢意見。
  • 剿殺美國頁巖油!
    美國資本市場,亦是頁巖油廠商的深厚助力。2014年OPEC和美國頁巖油的大博弈中,美國資本市場就為頁巖油廠商提供無盡「金彈」,助其走出危機,並在之後的油價上漲周期中不斷瓜分市場。新冠疫情,更加劇了原油在資本市場博弈的慘烈程度。
  • 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宰美國?原油價格跌到負數,美頁巖油遭遇雪崩!
    雖然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不斷在石油價格即將觸底的時候發出信號,將會進一步減產穩定價格,但誰都能看出這是沙特和俄羅斯的"緩兵之計"——美國處於價格高位的頁巖油即將面臨"滅頂之災"。問題是,即使沙特和俄羅斯達成了減產協議,但是算上其他產油國家(如美國)的產出,世界原油市場仍然維持著供過於求的局面,這意味著如果美國不主動削減掉自己的頁巖油產業,將市場交給沙特和俄羅斯,那麼油價仍然將維持低位很長時間。但如果繼續拖下去,其實最先撐不住的並不會是高度依賴能源輸出的俄羅斯,而是美國。
  • 美國35年來首次未進口沙特原油 這是什麼信號?
    來源:金十數據2021一開年,又是「活久見」系列!上周美國沒有進口任何沙特原油,為35年來首次。這與幾個月前沙特威脅要掀起一場「出口海嘯」,從而顛覆美國能源業的情況正好相反。就在本周初,在OPEC+商討後續生產計劃的會議上,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被允許在2月和3月小幅增產,其餘產油國維持1月產量不變,沙特則自願在未來2個月額外減產100萬桶/日,其慷慨和顧全大局的舉動震驚盟友。到底是什麼讓沙特「懸崖勒馬」呢?自從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於1977年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消除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一直是每屆美國政府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