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北杜村,68歲的木匠傅平和外甥李府容,用傳統手工技藝,以「1:1」的比例復原2000多年前的古戰車。
這輛古戰車以河南淮陽馬鞍冢2號車馬坑出土的4號車為原型。經過3年多的調研、考察、準備,終於在今年7月中旬開始打造。經過近一個月的反覆摸索、嘗試,古戰車一點一點地被復原出來。傅平說,在做戰車的同時看一些書,像《考工記》《天宮開物》,2016年開始考察,在兵馬俑、山東臨淄,今年是7月份開始做。用的是青槐,因地制宜。傅平家是木匠世家,自己是「禮義成」木藝坊第五代傳人,外甥李府容是第六代傳人。傅平2014年退休後,外甥李府容就一直跟著傅平研究木輪大車的製作。倆人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2015年「禮義成硬軲轆大車製作技藝」被評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歷時大半年之久,傅平先後打造了兩輛木輪大車。車廂、車盤、軲轆古樸厚重,整車除了兩個特殊部位用了皮膠和木楔外,其他均用硬卯相接,結構嚴密牢固,造型古樸流暢,真實地還原了秦川古道上的木輪大車風貌。李府容說,復原車的時候,儘量做到無限接近。重難點就是這個輪轂和輻條的結構穿插,這個車輪,花了五六十個工,四個人在做。傳統手工藝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心血,傅平不想讓傳統手工藝消失,他會繼續復原古戰車,並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傳承下去。(總臺央視記者 陳武 白龍飛)
(編輯 王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