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科學與人體健康

2020-12-05 杭州日報

  | 今日主講 |

  魏江春

  中國科學院

  微生物研究所院士

  | 中心思想 |

  近年來,食用真菌已經普及家家戶戶,成為老百姓日常的食品。真菌是生物界一個古老而重大的類群,因其生物學活性多樣、藥理作用顯著,又無毒副作用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真菌多糖是食藥用菌中的主要活性物質之一,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保護神經元、抗病原微生物等藥理作用。

  文字整理 / 徐墉

  真菌廣泛應用在人類生產生活中

  自從生命起源以來,地球上的生物沿著三大演化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了今天的三大超界域,即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除了動物和植物之外還有菌物。

  菌物包括真菌、黏菌、卵菌和絲壺菌,它們在形態、營養方式與生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從而構成了一個關係十分密切的生物類群。

  自然界中人類已知的安全食用真菌約有2000種,其中藥用真菌約700種。通過各種多糖類物質等發揮免疫調節及抗癌作用的高等擔子菌就有600多種。

  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認識真菌是藥業的好原料和助手。20世紀30年代,由於從真菌中發現了青黴素而興起的抗菌素工業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由40歲增長至60歲。

  真菌在工業紡織、造紙、製革和石油發酵等均有方方面面的用處。在農業和林業生產中,它除了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外,有的真菌能與植物結成「菌根」,幫助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

  我國有豐富的有益真菌資源,如今食用菌已走進千家萬戶,有了廣闊的市場。如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的出創匯商品。

  此外,我國盛產許多名貴珍奇的藥材,其中真菌佔有重要地位,如茯苓、靈芝、馬勃、雷丸、豬苓、蟲草、木耳、銀耳、蟬花、神曲等數十種。近年來發現多種真菌含有抗癌物質,已知的有數十種。除上述的豬苓、靈芝、馬勃和銀耳等外,常見的尚有猴頭菌、雷丸、冬菇、香菇、雲芝等,都含有抗癌物質。因此,從真菌中篩選抗癌藥物是大有希望的。

  真菌多糖是食藥用菌中所含的最重要的藥效成分

  我們經常聽到「免疫力」這個詞。簡單地說,免疫力就是身體抵禦外來入侵的能力。

  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到處都是肉眼不易覺察的細菌、病毒、蟎蟲、灰塵、花粉、人與動物的皮屑、昆蟲屍體、纖維及化學毒素等,經過呼吸、飲食、創傷或皮膚的接觸,無時無刻不在入侵並威脅著我們身體的健康。幸好在生物長期進化過程中,人體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免疫系統,保持身體的健康和穩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長壽已經成為衡量人們生活水平的標準之一。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培養大型真菌作為保健、免疫滋補食品已經被人們所接受。研究證明,所有的大型真菌幾乎毫無例外地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調節作用,這主要源於它們所含有的多糖物質。

  大型真菌多糖不是「糖」,它是一種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名稱。臨床證明,大型真菌多糖對人體有顯著的免疫促進作用。它們具有明顯的抑制癌變及病毒感染的效果。以治療腫瘤為例,通常所用的化療、放療等方法可能對健康與不健康細胞和組織「全線封殺」。而服用大型真菌多糖則可激活整個免疫功能系統,促進免疫因子的生成。因此,有人將其稱為腫瘤病人治療和康復的好幫手。

  真菌食品為身體構築堅固的免疫防線

  食用真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級營養蔬菜,也是一種具有奇妙藥效的藥物,因而被人們譽為「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食品。宋朝詩人楊萬裡詩云:「香留齒牙麝莫及,菘羔楮雞避席樟。」《呂氏春秋》中也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說法。可見很早以前,食用真菌類就是筵席和家庭烹調的佳餚了。

  近幾年,營養學家和醫學界對香菇、靈芝、冬蟲夏草、銀耳等所含成分進行了分析,證明這些真菌的體內大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還含有一些一般蔬菜缺乏的特殊營養成分,這些成分被人體吸收後,對於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起著很大的功效。

  以香菇為例,日本科學家發現香菇的提取液有一種雙核酸,能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幹擾素,而幹擾素能消滅人體內的病毒,因此多吃香菇對於預防感冒等疾病感染也有一定作用。香菇內還有一種「b-葡萄糖草酶」,經科學家研究,認為它能加強人體抗癌作用。因此,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多吃香菇有一定的好處,而正常人多吃香菇亦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我國一位營養學家曾形象地告誡:吃「四條腿」(豬、牛、羊)的,不如吃「兩條腿」(雞、鴨、鵝)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指香菇、銀耳、靈芝等食用真菌)的。這話頗有道理,提倡食用菌類,其出發點主要是為了改善人們的食物結構,增進身體健康。

  如果說,將人類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為主,變為早保健、早預防為主,那麼,通過大力發展食用、藥用真菌資源產業,認真研究與開發真菌功能食品並逐步加以普及,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必將為增強人類健康水平作出重大貢獻。 

相關焦點

  • 菌物生存方式大揭秘
    菌物的分解能力是生命能量循環中不可忽略的環節。很多人都認為菌物的地上也就是子實體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是他們的主體,但其實菌物真正的主體是隱藏在地下的菌絲體部分。菌絲體像植物的根須一樣蔓延開來,尋找著能夠供養自己生長的食物。
  • 產業|關於加快我國菌物藥資源開發利用的初步思考
    目前,菌物藥運用廣泛,在臨床上試驗有效的有500種,其中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有200多種,顯效的有50種左右。根據中藥原理,將菌物開發成營養食品、傳統中藥劑型或創製新藥,併科學應用於臨床,將藥用真菌的應用範圍由人用擴展到獸(畜、禽)用和漁用,空間極大。
  • 中日及泛亞太地區菌物學論壇在長春舉辦
    中日及泛亞太地區菌物學論壇近日在吉林農業大學舉辦。來自中、日、韓、俄、紐西蘭、加、美等15個國家菌物學界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 梅雨季,正是觀賞蘑菇菌物的好時節!
    小皮傘科小皮傘不過梅雨季也是各種蘑菇菌物的生長季節,潮溼悶熱的空氣條件最適合菌物的生長繁衍。多孔菌科栓菌屬雲芝菌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它們是獨立的第三界的生物,稱為「菌物界」。菌物是整個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成員,起到物質循環再利用的功能。
  • 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
    原標題: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劉恩德博士主編,西南林業大學、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理局、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雲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加編寫的《南澗彝族自治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正式出版。
  • 菌物藥有可持續發展巨大潛力
    藥用菌物資源是天然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庫,和其他有機體(植物等)一樣,在生命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或合成各種類型的能代表自身特性的天然產物以及次生代謝產物。早在100多年前,國外學者便開啟了對藥用真菌的化學研究,發現抗生素、真菌多糖等多種成分對抗腫瘤抗菌等有良好的生理活性,自此掀起了對藥用真菌研究的熱潮。
  • 超長梅雨季成了菌物「狂歡季」!蘑菇鮮豔的有毒、樸素的無毒?不一定!
    林海倫/攝)菌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獨立的第三界生物,稱為「菌物界」。雖然它們中的大多數個頭小小,且多寄居在山間林下隱秘的角落,卻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物質循環再利用的功能。眼下仍在持續的,既潮溼又悶熱的梅雨季,算得上是菌物生長、繁衍的「狂歡季」。
  • 超長梅雨季菌物「狂歡」!鮮豔的有毒樸素的無毒?不一定!一起來了解下
    讓我們叫苦不迭的梅雨季,卻是蘑菇等菌物樂此不疲的「黴」雨季。 菌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獨立的第三界生物,稱為「菌物界」。雖然它們中的大多數個頭小小,且多寄居在山間林下隱秘的角落,卻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物質循環再利用的功能。 眼下仍在持續的,既潮溼又悶熱的梅雨季,算得上是菌物生長、繁衍的「狂歡季」。
  • 窺探人體奧秘《人體與健康》展昨在上海開幕(圖)
    市民在觀看《人體與健康》展覽。(臧志成)  當人被病痛困擾而又不知所以然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宿命的傾向,迷信、邪教由此趁「隙」而入。昨天在科學會堂開展的《人體與健康》科普展覽,通過真實的人體模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窺探人體內部機理的機會。  這個展覽所用的標本全部都是真實的人體器官。一進展廳,一股福馬林液的味道就往鼻孔裡鑽。
  • 三維人體地圖走近公眾健康生活
    5月17日,美國健康在線網絡和通用電氣健康創想網站共同發布了名為「人體地圖」的人體三維解剖圖譜,同時提供了大量的醫療健康信息,使我們離那個「不可思議」的目標越來越近。 而健康在線網絡則將3D圖片處理成Flash格式嵌套進網頁中,只要在瀏覽器輸入地址就可以在任何瀏覽器上觀看,它不需要用戶下載任何軟體或特殊程序來運行。 「這不是一個科學實驗。」健康在線網絡公司執行長兼董事長韋斯特·謝爾說,「這個網站是一個針對公眾的健康搜索產品。」
  • 「曳尾菌」:從細微之處發現科學之美
    微觀「菌物」世界。如果把羅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稍微加以轉化並且嫁接到科學之上,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科學,而是缺少發現科學之美的眼睛。」因為科學已經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但是誠如薩根所言,「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依賴科學和技術的社會中,然而幾乎沒有人了解這些科學和技術。」
  • 鋼研納克:公司的相關產品技術可應用於生命科學 人體健康儀器方面...
    「從工業檢測裝備向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生命科學、人體健康儀器方向擴展,並帶動標準物質/標準樣品同步提升與延伸。」以上這段話摘選自貴公司2019年年報,請問公司在生命科學,人體健康儀器方面有無具體規劃或進展?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相關產品技術可應用於上述領域,並正在持續進行應用端開發,感謝關注!
  • 飲用水水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劉文君教授做了關於「飲用水水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的精彩發言。劉文君教授認為飲用水水質對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微生物學危害,二是化學性危害,三是感官性危害。劉文君教授說,老百姓最最關心的是感官性危害。其實,感官性危害可能不是第一位真正影響人體健康的,比如說水龍頭打開以後會流出紅水,老百姓馬上會面露恐慌。對此,劉教授表示恐慌大可不必,他解釋說,「紅水是含鐵的,喝一點點是沒有關係的。」
  • 顏麗*健康*--營養修復細胞,細胞健康=人體健康!
    近乎完美的19種胺基酸:(包括9種人體無法自我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是促進細胞修復,肌肉再生的主要元素。4. 絕佳的膳食纖維:清除胃腸道毒素,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稱為腸道的清道夫。5. 多種天然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維生素A、C、B、E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鈣、鎂、硒、鋅、鐵等。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人體科學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2020年10月4日,2020人體科學學術研討會在鄭州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辦,鄭州市春霖職業培訓學校協辦。本次會議的宗旨是:總結經驗,謀劃未來,爭取更大的成績,獲得更多的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為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薛曉鴿、郭萍、印大民主持大會開幕式。
  • 守護人體健康義不容辭,好水就喝布靈美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的飲水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據科學統計,水約佔人體組成的70%。在人體的不同組織中,水分的含量同樣有所不同:分布於骨骼和軟骨中的水約佔骨總量的10%;脂肪當中的水約佔脂肪總量的20%~35%;肌肉中水的分布已高達肌肉總量的70%左右;而血液中的血漿裡面,除了6%~8%的血漿蛋白,0.1%左右的葡萄糖和0.9%左右的無機鹽以外,其餘的成分全是水,約佔血漿總量的91%~92%。
  • 意念的能量,是否可以改善人體健康狀態,使人身體更為健康
    那麼意念這種能量可以用科學來解釋麼,它又能對人體的健康起到什麼作用?從科學上來說宇宙的萬物都是由宇宙磁場所組成的,這是世界著名的量子物理學所指出的,而宇宙磁場中充斥著各種能量,正是這些能量在磁場的作用下構成了世間萬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大海,乃至動物人類等生命,人類正是通過其中的智慧能量體所構成的。
  • 人體「排毒」時間表不科學
    「不過中醫的理論對人體毒素有不同的解釋,中醫認為人體毒素是一些糟粕,痰、濁、瘀等,它們既是一種對人體臟腑經絡及氣血陰陽均能造成嚴重損害的致病因素,也是代謝產物蘊積體內而化生的產物。」劉建平進一步解釋。 雖然對於人體毒素的界定略有差異,但是在「排毒」時間這個問題上,兩者卻很一致。
  • 腳是人體健康的放大鏡,3表現透露健康秘密,不可大意!
    其實,中醫認為,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其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又被稱為「第二大腦」,它是身體的「晴雨表」,腳與我們的健康壽命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腳上來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下面就讓大眾微健康的養生專家來為我們揭秘?腳是身體的「晴雨表」,是人體健康的放大鏡,3表現透露健康秘密,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