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s: Yangterman)
前些天在央美研展上看到了這個用光影填充出體積感的作品,就想到了彭羅斯拼圖(Penrose Tilling)和一個超酷藝術家兼好友Christine Soccio Romanell。當時在她做準晶體和彭羅斯結構的相關作品時,我就有幸在旁觀望順便滿足自己強烈的好奇。
科普下準晶體和彭羅斯拼圖的概念先。準晶體是介於晶體與非晶體間的一種固體。[準]就是似是而非,它享有晶體的凸多面體規則外形,和非晶體的無周期性,在小範圍內的排列是有序的,在大範圍內則無序。是個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混合體。
而彭羅斯拼圖(Penrose Tilling)就是準晶體在三維空間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結構,也是非周期平鋪性一個極好的詮釋。彭羅斯拼圖是由內角36度、144度和72度、108度的兩種菱形組成,可以無縫無交疊地排滿二維平面。這讓它在宗教幾何學、理論物理學、化學間跨界無阻礙。在15世紀的伊斯蘭教建築裝飾中,彭羅斯拼圖被詮釋得淋漓。
而在2009年俄羅斯發掘的距今4.6億年前的隕石裡,科學家們也發現了準晶體結構的存在。
都說在看似混亂無序中存在著未知秩序坐等被發現
現在有圖有真相下Christine對準晶體和彭羅斯結構的詮釋。在這些以彭羅斯結構為靈感的系列中,她實驗性地介入並"幹擾"彭羅斯拼圖的視覺呈現,試圖創造一種無定性的新視覺形態出來(neo-formless formalism)。換言之,她試圖打亂原有的視覺成像,試探是否有新的無序之序出現。
這系列的作品她使用了衍射,投影,折射等視覺方法,當然也包含莫名衍生出來新手法。在這些作品中,彭羅斯結構只是實驗中的一環已知,和實驗性的"介入"手法相結合,製造出連她本人也汗顏無從解碼的效果。
(Photo Credits: Chritine Soccio)
跳個tone說下自己的感受。每次畫畫,都覺得會被畫框邊所縛,在畫中也會出現循環性的重複形態,以至於感覺可以這麼永遠地畫下去直到畫面撐到無限大,然後隨即在某點停下。而彭羅斯結構則不同,因為無法定義邊界,乍一看好像普通的重複圖形,但是仔細看,真的沒有重複。如果硬要說有的話,它所重複的是"不同",而非"相同"。
(Photo Credits: Yangterman)
吃個西瓜歇會兒,等Chouney明天來冒泡~
高考日也不忘掃個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