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視覺藝術——彭羅斯和他的圖形

2021-01-09 騰訊網

彭羅斯不僅在數學物理領域的造詣深不可測,在趣味數學和哲學方面也有重要的影響。他曾經創造了一批「四維空間的圖形」,意思就是說,這些圖形在三維空間是不可能存在的。

詭異的三角形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三角形吧?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固體,由三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所構成,三個長方體組合成為一個三角形,但兩長方體之間的夾角似乎又是直角。

現實中,這樣的三角形根本不存在,但它有一個名字,叫做「彭羅斯三角」。它是所有不可能圖形中最基礎、最著名的一個。

小時候,彭羅斯的父親萊昂內爾·彭羅斯常常會給他出謎題和做玩具,啟發他的動手能力,還給他修建了一間小木工棚。有一次,父親做了12塊不同的木楔,然後給出了組合規則,讓他用各種複雜的方式把這些形狀各異的木楔組合起來。正是這種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啟發了他成年以後對空間幾何的思考。

無限循環的階梯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盜夢空間》這部經典的電影。在電影裡,在第二層夢境中,迪卡普裡奧的助手列維特逃跑過程中突然發現無路可逃,他面對的樓梯處在無限死循環當中。

這種樓梯,叫「彭羅斯階梯」,是彭羅斯的另一代表成就,一個著名的幾何學悖論。1958年,他提出這個理論之後,他的朋友——荷蘭畫家莫裡茨·埃舍爾對此很感興趣,並充分利用彭羅斯階梯,作了一幅畫,叫做《上行和下行》,如下圖:

從直觀的視覺來看,彭羅斯階梯就是由四條首尾相連接的階梯構成,在這四條階梯當中,你找不到最高的一點,也找不到最低的一點,它們可能始終都是向下或者向上,但永遠都走不到頭。

一旦走進彭羅斯階梯就會迷失,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原本的位置。從直觀的角度來看,破解彭羅斯階梯很簡單,只要跳出階梯就行了,但是身在其中,由於視覺受蒙蔽,你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去破解。

彭羅斯階梯在三維空間並不存在,它只會存在於二維世界或者更高階的空間當中。自從這個彭羅斯階梯被提出後,有不少的科學家試圖去證實它的存在,但最終都失敗了。

雖然三維現實中它並不存在,但是不少的影視作品都採用了彭羅斯階梯的理論,除了《盜夢空間》出現的無限循環的樓梯,《盜墓筆記》當中也使用了彭羅斯階梯的原理。

此外,彭羅斯階梯似乎也可以用來解釋人們常說的「鬼打牆」。一般來說,「鬼打牆」都是出現在夜晚或者郊外,人往往會因為「鬼打牆」總是在原地轉圈。

在古代,一些術士會利用奇門八卦來破解它,即算出一條所謂的「生門」。而這種「生門」在科學界早就有了一種解釋——

將人或者某個生物的眼睛蒙上,你會發現不管他們怎麼走都只是一個圓圈,換句話說,生物的運動本能就是圓周運動。如果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繞圈」走,而生物之所以能夠保持直線運動,是因為其眼睛在修正路線。古代風水術士在「尋龍定穴」時,也會布置一些標誌物,擺一個陣,道理就在於人往往會依賴自己的視覺。

由此可見,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被矇騙了,人就會迷失,這個靈異的「鬼打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彭羅斯階梯的原理。

永不重複的圖案

彭羅斯在建築界也是赫赫有名,因為他發明了「彭羅斯瓷磚」,改變了裝潢的藝術。

「彭羅斯瓷磚」是一種非周期性鑲嵌方式,它構成的圖案非常神奇——就算鋪滿世界,圖案也不會重複。

當時,他的畫家朋友埃舍爾,對形似生物的形狀進行「周期性鑲嵌」而創作了許多圖畫,從而聞名遐邇。

所謂的周期性鑲嵌,是指你可以描出一個區域的輪廓,通過平移這個區域就可以鑲嵌整個平面,所謂平移就是在不通過旋轉或者翻轉的情況下移動這個區域的位置。例如,在埃舍爾的一幅代表作中(下圖),一對毗連的黑鳥和白鳥構成了一個平移鑲嵌的基本區域。想像這個平面上蒙著一層透明的紙,紙上描出了每片鑲嵌片的輪廓。只有在鑲嵌方式為周期性時,你才能在不通過旋轉的情況下將這張紙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使得所有輪廓都再次恰好相符。

埃舍爾一直認為通過各種各樣的平移和反射,一幅鑲嵌圖案可以無限期地繼續下去。然而,當彭羅斯送給他一套自己製作的木板拼圖時,卻徹底改變了他的這種想法。

彭羅斯送給他的拼圖是這樣的:基本圖形只有一個——一個菱形的變形圖案。菱形的兩條邊被切割出一個60°/120°的梯形形狀,如圖所示。然後讓他把這些圖形隨意拼合形成一幅鑲嵌圖案。

據說埃舍爾最終花費了幾個星期,才非常驚訝地發現只有一種獨特的方式可以將它們全部組合起來,而且它的圖案是非周期性的,完全不重複,與他之前的認識完全不同。

在這之後,彭羅斯又發明了一種只有兩種基本形狀的非周期性鑲嵌方案。他稱這兩個圖案為飛鏢(右)和風箏(左)。它們通過最明顯的方式就能拼在一起,形成一個菱形。

但是,如果你想創造一個非周期性鑲嵌,就不能以這種方式拼接。上圖中的弧線指示了拼接規則:弧線段必須連在一起。後來人們發現,這些非周期性的鑲嵌可以通過第二種形狀來創建: 一個銳角菱形和一個鈍角菱形,角度分別為(36°, 144°)(上圖左)和(72°, 108°)(上圖右),即所有的角的度數必須是36的倍數。在彭羅斯拼圖中,飛鏢與風箏的比例以及銳角與鈍角的比例總是相同的,這個數值就是黃金分割比例——1:1.618。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彭羅斯拼圖包含100個飛鏢,它將包含162個風箏。數字越大,比率越接近黃金分割比率。

「彭羅斯瓷磚」最初的價值更多體現於實用美學,但後來人們終於發覺,這種鑲嵌的三維形式正是物質的新形態基元,現代晶體學所熱衷於探討的「準晶體」便需要藉助於「彭羅斯點陣」的思想方法來構造。

相關焦點

  • 人物|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羅傑·彭羅斯彭羅斯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在多個領域富有建樹。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
  • 人物 | 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荷蘭版畫家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1898年-1972年)擅長運用數學原理衝破傳統的版畫藝術,其作品描繪了諸多現實世界不可能出現的物體和景象,散發出獨特而神秘的氣質。當年埃舍爾的作品在藝術圈頗有爭議,但是深受數學家的喜愛。青年彭羅斯就是在一次數學家大會上邂逅埃舍爾。
  • 彭羅斯階梯真走不出去?英國數學家已經證實,荷蘭畫家還畫了出來
    這個場景的靈感,就是來自於有名的數學悖論"彭羅斯階梯"。這一悖論在我國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也能看到,比如盜墓小說中出現的"懸魂梯",就是引用的彭羅斯階梯概念。 彭羅斯階梯(Penrose stairs)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幾何學悖論,它的提出者是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以及他的父親列昂尼德
  • 彭羅斯:不思考生物化學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不是好的數學家
    彭羅斯的研究興趣非常廣泛,既有前沿的數學和物理,又有對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的深入思考,還有面向大眾的趣味數學。他年輕時就跟他的父親萊昂內爾·彭羅斯(Lionel Penrose,一位精神病學家和遺傳學家,曾獲得具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一起設計了不可能在現實空間中實現的彭羅斯三角。
  • 彭羅斯:不思考生物化學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不是好的數學家
    三位獲獎者中年紀最大的羅傑·彭羅斯爵士出生於1931年,是一位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他的原始獲獎工作是1965年發表的一篇只有三頁的數學論文,在相當廣泛的條件下證明了黑洞內奇點的存在。[0](靜止黑洞是1916年由史瓦西 (Schwarzschild) 提出來的。1963年,今仍健在的克爾(Kerr)描述了更一般的旋轉黑洞。)
  • 《紀念碑谷》和《盜夢空間》,都得感謝本次諾獎得主彭羅斯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2020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是英國當代很有影響力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這也可能是你第一次聽說他的名字——但你一定早就知道過他的代表成就(之一)!《盜夢空間》看過不?
  • 彭羅斯:數學家得了物理學獎
    1796年,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也得到了同樣結果。這些結果通常被視為黑洞概念的萌芽。 不過,米歇爾和拉普拉斯的黑洞跟我們如今所說的廣義相對論中的黑洞除在「半徑」這一參數上恰好相同外,其實鮮有共同之處。
  • 彭羅斯:數學家得了物理學獎
    1796年,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也得到了同樣結果。這些結果通常被視為黑洞概念的萌芽。不過,米歇爾和拉普拉斯的黑洞跟我們如今所說的廣義相對論中的黑洞除在「半徑」這一參數上恰好相同外,其實鮮有共同之處。
  • 彭羅斯階梯走不到盡頭,鬼打牆居然真實存在!數學家給畫出來了
    彭羅斯階梯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它利用視覺等因素,給人製造成一種錯覺,表面看起來它存在著盡頭,實際走上去,就會出現鬼打牆的情況。這個悖論是由著名的彭羅斯父子提出的,他們父子倆人一個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一個是知名的數學家。數學家還提供了被稱為「鬼打牆」的彭羅斯圖片。
  • 靠數學「拿了」兩次諾貝爾獎,彭羅斯從「鋪地磚」到發現化學獎
    1960年代,美籍華裔邏輯學家王浩研究了這個問題,他給出了一種新的圖形:王氏磚。王氏磚雖然也是正方形,但是每個邊都被塗上不同顏色,而且王浩規定,只有相同顏色邊才能相鄰。比如用五邊形、五角星、菱形、船型四種圖形組合可以實現非周期性平鋪。(該方法是彭羅斯1974年論文提出的。)
  • 彭羅斯階梯:眼見不一定為實
    後來,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Sir Roger Penrose)和他的父親,精神病學家、遺傳學家萊昂內爾·彭羅斯(Lionel Sharples Penrose)設計了多種「不可能存在」圖形並進行了推廣。1958年2月,他們把這個作品發表在《英國心理學雜誌》上。自此,後續的學者將其命名為彭羅斯階梯(Penrose Stairs)。
  • 科普|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彭羅斯階梯
    初識彭羅斯階梯最早記載的彭羅斯階梯是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瓦德(Oscar Reutersvrd)在1934年製作的雕塑。後來,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Sir Roger Penrose)和他的父親,精神病學家、遺傳學家萊昂內爾·彭羅斯(Lionel Sharples Penrose)設計了多種「不可能存在」圖形並進行了推廣。
  • 靠數學「拿了」兩次諾貝爾獎,彭羅斯從「鋪地磚」幫忙發現2011年...
    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就是這樣。今年,彭羅斯憑藉數學在廣義相對論和黑洞研究中的應用,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幾十年前,彭羅斯的另一項數學發現曾幫助別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 霍金的朋友、著名數學家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我看過他的《皇帝新腦》。實際上,看過「第一推動叢書」的人都會記得,彭羅斯是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 - 2018)的朋友與合作者。他們倆都是英國人。
  • 今年諾獎得主彭羅斯的這項發現,9年前已經幫別人拿了諾獎
    1960年代,美籍華裔邏輯學家王浩研究了這個問題,他給出了一種新的圖形:王氏磚。 王氏磚雖然也是正方形,但是每個邊都被塗上不同顏色,而且王浩規定,只有相同顏色邊才能相鄰。
  • 今年諾獎得主彭羅斯的這項發現,9年前已經幫別人拿了諾獎
    而準晶體的理論卻和十幾年前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數學概念——彭羅斯地磚——有關。1960年代,美籍華裔邏輯學家王浩研究了這個問題,他給出了一種新的圖形:王氏磚。比如用五邊形、五角星、菱形、船型四種圖形組合可以實現非周期性平鋪。(該方法是彭羅斯1974年論文提出的。)
  • 不可能的圖形
    網上經常看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圖形,之所以說不可能,是因為它是由人類的視覺系統在瞬間下意識地對一個二維圖形的三維投射而形成的光學錯覺。下面幾張圖,想必很多人都見過,其實都是有專門的名稱的。 1、潘洛斯三角
  • 他的畫作運用了數學原理原理衝破了傳統的藝術疆域,展現永恆無垠
    五歲時,埃舍爾舉家遷往Arnhem,他就在這裡度過了少年時代,小時候的埃舍爾體弱多病,還曾在特殊學校就讀,但他很早就顯露圖形藝術方面的興趣與才能。早在1916年,他就已掌握油毯雕刻版畫的技術。1917年,他在畫家史蒂格文的印刷公司製作蝕刻版畫。1919年,入讀Arnhem建築與裝飾藝術學院僅僅一周,他就表示,自己更願意在圖形藝術而非建築方面發展。
  • 彭羅斯階梯是什麼?一條永遠走不到盡頭的階梯,你知道原理嗎?
    故事中的角色也會進入相應的恐慌來推動情節和渲染氣氛。在恐慌之餘,有些細心的觀眾也發現了:這些俗稱"鬼打牆"的樓梯其實是有出處的——彭羅斯階梯。這是數學界著名的幾何悖論之一,在1958年被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與他的父親裡昂李德.彭羅斯提出。歷史上,這其實是父子倆的合作成果。
  • 不可能圖形你了解嗎?
    不可能圖形是指,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圖形。它是由人類的視覺系統在瞬間下意識地對一個二維圖形的三維投射而形成的光學錯覺。著名的不可能圖形有潘洛斯三角、彭羅斯階梯、不可能立方體等。由於其性質特殊,因而理論上無法在正常三維空間的物體上實現,但是在藝術創作中卻也能夠「實現」。彭羅斯階梯彭羅斯階梯由萊昂內爾·彭羅斯和他的兒子羅傑·彭羅斯創作,是彭羅斯三角形的一個變式。這是一個由二維圖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擁有4個90°拐角的四邊形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