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9月27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
被譽為「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先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身兼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育學院、政治學系、社會學系教授,被公認為是過去50年來在決策制定和組織領域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
馬奇先生是一位多產的學者,他出版了26本著作,發表了40多篇論文,代表作有《組織》、《決策是如何產生的》、《論領導力》等。
在斯坦福,他長期講授「組織領導力」課程。在這門課上,馬奇常常開出一串經典文學作品的書單,其中有莎士比亞的《奧賽羅》、蕭伯納的《聖女貞德》,還有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以及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引導學生們在閱讀的基礎上討論什麼是真正的領導力。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教授劉瀾曾在本刊開設的專欄中寫道:
在跟我的對話中,馬奇這麼解釋他的教學法:「要討論領導力,我們必須認識到領導力的基本問題和人生的基本問題沒有什麼不同。而對於人生的基本問題,偉大的文學作品很可能比社會科學談論得更好。」
緬懷大師的同時,今天與大家分享劉瀾教授發表於本刊2016年7月刊的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堂吉訶德式的領導力》,讓我們通過他的視角,一窺馬奇對領導力的探討與見解。
白雲分割線
塞萬提斯的傑作《堂吉訶德》,有一句話:「夢是全世界通用的貨幣。」如果你問史丹福大學的著名學者詹姆斯·馬奇,他會告訴你《堂吉訶德》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是誰。」馬奇說:「堂吉訶德不是領導者的一個好樣板」 。但是馬奇指出,我們可以向他學習領導力的三個關鍵詞:夢想、獻身、快樂。
向堂吉訶德學習領導力
夢想
夢想是把我們從現實中解放出來的一種手段,可以是逃避現實,但也可以是通往新的現實的路徑。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說:「今天我對你們說,我的朋友,儘管我們面對今天和明日的困難,我仍然有一個夢想。」
堂吉訶德也是一個夢想者,創造了自己身在其中懲處邪惡的一個世界。這個幻想與其說是一個理想的社會秩序,不如說是一種關於美與和諧的恰當的生活。堂吉訶德對於美的需求,使他通過想像為自己創造了美女杜爾西尼婭,而且要求自己和他人對此相信。
從領導力的角度,可以有兩種觀點看待現實。
一種觀點是,現實是複雜的,而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確定某個具體行動能否達到理想的目標,這可能導致行動癱瘓——如果結果只是偶然,行動有什麼用?這也可能導致憤世嫉俗——如果結果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創造更美好世界的行動有什麼用?
另一種觀點是,現實是可以通過行動創造的。這是領導者選擇的觀點,就如同堂吉訶德通過想像創造了杜爾西尼婭一樣,現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構造物,而「闡釋」在這種構造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獻身
英雄式領導要求偉大的行動和偉大的獻身。為了證明這種獻身的合理性,人們往往會期待偉大的結果。這是一種結果主義的邏輯,認為對行動的激勵來自獲得有利結果的希望。毫無疑問,偉大的行動常常產生於認為一個人能夠改變結果。
堂吉訶德則提供了行動的另外一種基礎:他對自己和自己身份的看法,以及與其相聯繫的義務,成為了一種適當性的邏輯。他以身份的邏輯替代了現實的邏輯:「我是一個騎士,而且我應該死如騎士,如果這樣令上帝滿意的話。」他認為自己是懲惡揚善者,因此懲惡揚善是自己的職責。對他來說,意圖是判斷德行的首要標準,結果是次要的。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說,一種宗教如果能以後果來合理化,那麼就不再是一種宗教。馬奇說:「同樣的道理適用於信任、愛情和友誼——如果它們有合理的證明,那麼它們只不過是經濟學而已。人性的展現不在於使用理性達到目標,而在於使用意志挫敗理性。」馬奇舉了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會計醜聞為例子:會計師在這裡用結果的邏輯(開發業務機會)替代了身份的邏輯(遵循職業標準)。
當桑丘質疑自己以及堂吉訶德想像出來的身份時,堂吉訶德回答說:「我知道我是誰。」這就是堂吉訶德將自己的獻身合理化的中心理念。
快樂
在許多時候,要理解領導行為的某些層面,與其注重其行為的後果,不如注重其行為帶來的快樂。領導力提供了幾種類型的快樂:獲得職位成功的快樂;掌控全局、了解信息、參與行動的快樂;與地位、待遇、名聲相聯繫的快樂。
然而,我們對待這些快樂的態度是矛盾的。領導有時候被看作是樂事,有時候被看作是布道;有時候被看作是追求個人認可,有時候被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有時候被看作是提高自尊的機會,有時候被看作是利慾侵心的工作狂。
《堂吉訶德》是一部喜劇傑作,同時為對自我意識的獻身與對實現歡樂的獻身而喝彩。我們笑堂吉訶德,因為他好笑,但是並不輕視他。他提醒我們自身的渺小和荒謬。甚至,我們欽佩堂吉訶德,因為他代表著一種關於快樂的理想。他選擇一個角色,將之發揮到極致,從而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了一件藝術品。
讓自己進入一個角色有三種美學上的快樂:
第一種是情境內在的直接體驗的歡樂:權力令人陶醉,愛情令人飄然,活著有感官之樂;
第二種是來自對這個值得嘲笑的部分竟然也樂在其中的反諷,來自我們自身的虛榮做作的內在荒謬;
第三種則是對我們角色的贊同、欣賞和接受。一方面,我們對地位的局限和荒誕瞭然於心;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其中之美,擔起我們的責任、愛情和人生。
塞萬提斯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個笑料,小丑就是一個英雄。
這個世界需要堂吉訶德
領導力可以看作是武斷的、快樂的、無法合理化的獻身。領導者必須要優雅、熱情地扮演自己的角色。這樣,他們不僅能通過創造一個現實來增加世界的美,而且能通過行動發現自己。
堂吉訶德的局限在於與現實脫節。他只關心自己,忽視了他人的真正需求。他只講意圖、不計後果的做法可能帶來巨大災難。然而,這個世界需要堂吉訶德,我們要保護他的存在。他讓我們的生活更值得過。
馬奇總結說:「根據這樣的觀點,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渴望權力位置,你應該說是因為對騎士榮耀的價值觀的信仰,對領導者角色帶來的歡樂的信仰,對託博索貴婦杜爾西尼婭的純潔與美麗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你每天都要儘量能夠像堂吉訶德一樣說:『我知道我是誰』。」
我們生活的世界重視現實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
堂吉訶德兩者皆無。
但是儘管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
他堅守願景和使命,他堅忍不拔。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
——詹姆斯·馬奇教授在親自擔任製片人的紀錄片《激情與自律:堂吉訶德對領導力的啟示》
(文章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責任編輯:DF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