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大師 | 與馬奇對話:領導力、探索式學習本土管理學

2021-01-17 清華管理評論


李平:學術多樣性或多元化是否可以參考藝術種類「和而不同」的特徵,例如音樂的分類,有古典音樂、爵士樂等不同流派。如果可以,我們應該允許學術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評價標準嗎?因為我們談論的東西就是不同的類型。


馬奇:有趣,我從未聽到任何人將藝術種類的概念用於學術研究領域,然而這是可能的。


李平:我們可以試著用不同藝術種類的不同評價標準來衡量不同的本土學術研究類型。我們不能用古典音樂的標準來評價爵士樂或其他音樂類型,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價不同的音樂類型。


馬奇:曾有人研究藝術種類形成的歷史過程,即如何整合統一,從而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種類。


李平:如此說來,任何一種藝術種類的內部必須是趨同統一的。


馬奇:一種藝術種類必須建立統一的評判標準,藉此區別哪些應歸於此藝術種類,而哪些不應歸於此類。


李平:如果這樣,我們可以將文化的多元比喻成藝術種類的多元。


馬奇:這是可能的。


李平:我採用藝術種類的比喻與您對藝術的偏好有關。如果我們說凡事都有理性,我們是否可以說藝術也有理性?藝術理性與藝術種類有關,完全不同於科學理性。因此,這兩種理性不應該用唯一標準來評判,不應該被認為屬於一類。


馬奇:幾乎所有的學者都會同意以上說法,我當然也同意。


李平:我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不少人認為理性只有一種。


馬奇:有些自然科學家認為,自然科學可以通用於任何學科,包括神學與藝術,但這只是少數。在社會科學領域,尤其是在後現代主義影響下,更多的人認同多元理性。當然也有人認為,那是爛掉的科學,必須加以清除。第三種觀點認為,我們應該,並且可以,加以整合。可以將此爭論視為探索式學習與利用式學習的平衡問題。某些標準是必須的,但也需接納差別。傳統的科學,例如物理,應該會有一些全球共同採用的基本標準,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


李平:其實就連物理學也有不同派別,甚至還有文化的影響。例如,丹麥的波爾借用中國的陰陽哲學解釋著名的「波粒二象性」。


馬奇:但波爾又是全球物理學界公認的偉大科學家。奧地利學派也是全球學術界公認的,但它卻有其獨特之處。


李平:我認為幾乎每一個學科,在不同的文化裡總會以特色風格存在。對相同的現象可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沒有完全一致的。這似乎與您有關模糊性的觀點有關。主流觀點會佔主導地位,但一定會有其他非主流觀點存在。現在的非主流觀點可能會成為將來的主流觀點,而現在的主流觀點則可能成為未來的非主流觀點。就像市場的作用,即公平地允許多元的方法試錯。現在也有人開始討論「制度邏輯」並非只有一種,而是以多元的形式存在。一個有效的制度應該允許鼓勵多元化的「制度邏輯」公平競爭,特別是讓非主流的「制度邏輯」成長。新的邏輯可能取代舊的邏輯。


馬奇: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維也納學派。這一學派偏離主流,但又受人尊重。


李平:這兩個詞非常重要,偏離主流,受人尊重。這兩個條件都必須有,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產生有益的重大影響。


馬奇:當然,這種尊重也是相對而言的,卡內基-梅隆學派也是這樣,偏離主流,但又受人尊重。但剛開始時,卡內基-梅隆學派默默無聞。偏離主流,同時又受人尊重,是後來的事情。這些人是不循規蹈矩的,但其他群體也可以與其打交道,相互交流來往。


李平:是的,總結來說,我們應該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衡量研究類型,推動學術的多樣性、多元化發展。在未來的中國本土管理研究中,應該有「融入主流」的部分,也應該有「偏離主流,但又受人尊重」的部分。


相關焦點

  • 告別管理大師馬奇:這個世界需要堂吉訶德式的領導力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9月27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   被譽為「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先生是一個傳奇人物。
  • 【薦書】致敬管理大師馬奇——平臺企業更需要「堂吉訶德式」領導力
    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詹姆斯·馬奇是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但其理論和思想在中國傳播並不多,學術圈之外,鮮為人知。
  • 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去世,享年90歲:何其有幸,你我曾與偉大同處一...
    ——詹姆斯·馬奇當地時間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博士畢業後,他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心理學與工業管理學助理教授。正是在這裡,馬奇與知名管理學家、組織決策理論大師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2001,唯一一位管理領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結下了深厚友誼。1958年,馬奇與西蒙合著出版了《組織》(Organizations)一書。
  • 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去世,享年90歲:何其有幸,你我曾與偉大同處一個時代
    北京時間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 馬奇的企業行為理論與中國企業的兩種冒險行為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許德音/文 2018年9月27日,當代管理學界的泰鬥馬奇(James March)教授去世,享年九十。馬奇被許多學界同仁推崇為當代最傑出的管理學者。雖然他在學術界之外遠不如另一位管理學家德魯克(Peter Drucker)有名,但包括我本人在內的許多管理學研究者只把德魯克視為「管理思想家」,而把馬奇當做我們的同類和精神領袖。在馬奇去世之前一兩個月,我的一篇與香港大學周政教授、伊利諾伊香檳大學杜飛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被頂級的《管理學學會期刊》所接受,即將在2019年正式發表。
  • 管理大師:西蒙的管理決策學派
    管理大師:西蒙的管理決策學派 MBAChina 訂閱 2010-01-15
  • 《太極星雲》尋找馬奇行動 創「馬奇家族」盛會
    這不是一個江湖,但你會坐在臺下,親眼目睹馬奇世界的刀光劍影,這兒不只有你一個馬奇,臺下臺上都是叫馬奇的兄弟。  如果你每日勞碌,卻時刻不忘追求身心的平衡;如果你善於沉思,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內心的平靜;如果你追求術業精湛,一直嚮往打破瓶頸,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你就是馬奇,這是每一個馬奇天生的基因。
  • 與詹姆斯·馬奇對話
    劉瀾  2008-10-20 00:00:00   《世界經理人》雜誌 詹姆斯·馬奇(James March)這個不為經理人熟悉的名字,卻是管理大師心目中的大師。在2003年,兩位諮詢顧問製作了一個管理大師排行榜,然後問上榜的大師們這樣一個問題:誰是你們心目中的大師?
  • 城投·玉蘭大講堂又來大師了!!北京大學四大名嘴之首!
    城投·玉蘭大講堂又來大師了!!北京大學四大名嘴之首!陳兆傑教授簡介格局商學副院長、北京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總裁班特聘教授、民營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國學領導力管理第一人中國國學領導力管理第一人陳兆傑教授,自幼負笈求學,博覽群書,熟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莊子、孟子、孫子、韓非子、鬼谷子等先秦諸子百家乃至宋明理學等中國國學經典
  • 馬奇論管理—真理、美、正義和學問:體會馬奇的美學世界
    1964年擔任加州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首任院長,1970年成為史丹福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同時也擔任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教授,是名副其實的跨界大師。馬奇被公認為是過去50年來,在組織決策研究領域中最有貢獻的學者之一,他在組織、決策和領導力等領域都頗有建樹。
  • 30年來首次,全方位解讀中國企業高管領導力
    該研究報告以情境領導力及行為理論為框架,將個人領導力特質測評應用於大樣本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是本土管理學界對中國企業高層管理者群體領導力第一次全方位的數據解讀。  領導力的行為理論將領導者的行為分為任務導向型和關係導向型。任務導向型行為指領導者專注於任務的規劃、進度安排以及是否達成結果。
  • 清華經管:關於「領導力」,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如果只是面對本鄉本土的員工,相對來說,全球領導力的問題則不那麼顯性、顯著,更多是普遍意義的領導力考驗。加上「全球」二字,是一種更針對性、更具體的刻畫,而非強調是更高級更精深的本領。而全球勝任力(Global Competence),是指個人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2016年發布的《清華大學全球戰略》,已經把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作為清華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
  • 專業解析|應屆生能申請的美國Top30管理學碩士項目匯總
    中國學生學習最多的專業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佔比21.2%),其次是商科管理類(佔比17.5%),工程類(佔比17.5%)。想了解具體報告的內容可以參考往期文章《連結》。所以中國赴美讀商科管理類的學生依然佔據較大的比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來解析一些美國的管理學碩士項目(僅指應屆生可以申請的管理學項目,不包含MBA)。
  • 《不裝就是領導力》:用遊戲化思維引領管理變革
    03 以所謂搞管理研究的大師為代表的忽悠派,既缺乏管理實踐,又鮮有理論素養,只會用動物故事或歷史故事,來分析管理。這種害人理論,很容易把企業帶入歧途。04 以一些所謂國學大師為代表的「國學派」,往往引經據典,借勢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強行把國學和管理學扯在一起。根本不考慮任何學科都有它的時代背景、邏輯結構、適用邊界等,使得企業聽完後,無所適從。
  • 校長領導力:推動學校「良治」與「善治」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背景下,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校長是教育治理、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首席,抓好了校長這一「關鍵少數」,提升「校長領導力」,就是抓住了「治理能力」的關鍵點,就能有力推動學校教育從「管理」走向「良治」與「善治」。
  • 現代管理學自考學習資料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前管理學時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一)、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會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階段。
  • 《白鹿原》裡的領導力哲學,堪比10本管理書籍
    領導力常被形容為一系列行為的組合,而這些行為將會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要達到的目標),而非簡單的服從。美國當代領導理論大師沃倫·班尼斯說:領導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看完史詩大劇《白鹿原》,我深切理解了這句話。
  • 《小婦人》馬奇太太的養女之道: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悟空就給大家分享書中一些片段,看看馬奇太太是怎樣幫助女兒們成為更好的自己。01信任:優雅的社交女王艾美信任應該是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基礎,但信任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馬奇太太就是一個鼓勵孩子的高手。馬奇家的二女兒喬從小就像一個假小子,散漫粗野,容易衝動。她熱愛文學,喜歡寫作。因為家境貧寒,有一段時間,喬為了稿費,寫了很多情節離奇、吸引眼球的庸俗小說。這讓她對自己成為作家的信心開始動搖。再加上最好的姐妹貝思去世,喬深受打擊,很長時間中斷了自己的文學創作。這時,馬奇太太鼓勵喬,她是這樣說的:你為什麼不寫點東西呢?以前那總會使你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