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的企業行為理論與中國企業的兩種冒險行為

2021-01-12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許德音/文 2018年9月27日,當代管理學界的泰鬥馬奇(James March)教授去世,享年九十。馬奇被許多學界同仁推崇為當代最傑出的管理學者。雖然他在學術界之外遠不如另一位管理學家德魯克(Peter Drucker)有名,但包括我本人在內的許多管理學研究者只把德魯克視為「管理思想家」,而把馬奇當做我們的同類和精神領袖。

在馬奇去世之前一兩個月,我的一篇與香港大學周政教授、伊利諾伊香檳大學杜飛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被頂級的《管理學學會期刊》所接受,即將在2019年正式發表。這篇論文恰巧是用馬奇的企業行為理論來解釋中國企業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冒險」行為。雖然馬奇後期的一些與組織學習有關的理論(比如學習的短視、失敗的陷阱、成功的陷阱等)可能早已為中國的管理研究者與實踐者所熟知,他在與賽葉特合作的《企業行為的一種理論》一書中所發展的關於企業探索、冒險行為的理論,就我所知還是第一次被應用到對中國企業的研究而發表於最頂級的管理學刊物上。我在此對馬奇的有關理論和我們的論文稍作介紹,並藉此紀念馬奇這位我所尊敬的學界前輩。

必須說明的是,我本人並非出身於企業行為理論學派,並且和該學派(或者更廣義的卡內基學派)的學者少有接觸。我自己的研究一開始集中於制度理論、跨國公司戰略、中外企業的競爭與合作等方面,直到三、四年前我過去在港大時的同事Kevin(周政)帶著一個課題來找我合作,才把我引入了這個(對於管理學這個新興學科而言)歷史「悠久」的研究領域。因為入行年資的關係,我和馬奇這樣的前輩大師更是難有交集。唯一一次有機會聆聽大師講話是在近二十年前還在讀博士時參加管理學學會年會,在臺下聽了幾十分鐘,那種高山仰止的感覺,至今難忘。其中最令我產生共鳴的是他對商學院功利性價值取向的鄙視,影響了我在之後的學術生涯,即使是在北大、中歐那樣被商業界人士圍繞的環境裡,也能耐得住象牙塔裡的寂寞,專心於學術研究而不至於迷失方向。

如果以《企業行為的一種理論》一書的發表作為企業行為理論創立的標誌,這一理論學派至少已有65年的歷史。企業行為理論在這本書中奠定基礎(其中一些概念在馬奇和西蒙於1958年出版的《組織》一書中已現端倪),並在該書出版之後幾十年間,特別是最近十幾年裡不斷豐富完善,已經形成一個比較龐雜的體系。我相信隨著馬奇的逝世,會有一大波評價這一理論和他個人學術貢獻的文章湧現,我就不去做這樣的綜述性的介紹了。這裡我只對該理論和我們的論文直接相關的部分作一個評述。

我們所關注的是企業行為理論中的兩個著名的命題。第一個是所謂的「問題性探索」(problemistic search),即企業出現了業績下降的問題後,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超出既定程序的探索。這種探索可以被視為一種冒險行為。比如企業在業績大幅下降後可能做出重大的戰略調整,放棄某些產業或部門以求斷尾求生,或者冒險進入新的、不熟悉的領域以開拓收入來源。第二是所謂的「寬裕式探索」(slack search),即企業在業績提升之後,資源有了寬裕,允許企業做一些「任性的」、耗費資源而又沒有確定回報的冒險行為,比如收購與兼併、大幅增加研發投入的強度等。這兩個命題中的前因,簡單而言都是企業的相對業績(相對於同類企業的平均業績或自己的歷史業績),而其後果都是探索、冒險行為。

雖然這兩種探索行為都被視為企業行為理論中的一部分,但它們在該理論體系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問題性探索屬於該理論的核心部分之一,而寬裕式探索雖然很有啟發意義,在原書中卻並未提及,而是馬奇後來在論文中追加的。在之後的幾十年中,該領域的學者們把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到他們的研究中,但是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我們察覺到的重大偏差,就是這兩個不同的命題會被用來解釋同一種戰略冒險行為。比如,學者們會假設當企業業績不斷降低後,會冒險進入新產業以求一搏;而當企業的業績得到大幅提升、有了充足的資源後,又會「任性」進入新產業。這樣的假設在理論上是講不通的,因為管理學理論和企業戰略理論都告訴我們,(業績)好的公司和壞的公司由於企業目標、資源各不相同,不會也不應該採取相同的戰略行為。但是過去十幾年間,該領域的研究中出現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甚至我們認為是荒謬的結論,比如業績最好與最差的公司都最傾向於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業績,或者業績最好與最差的公司都最容易進行非法活動 。

我和我的合作者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不合情理的結論,不是企業行為理論的問題,而是研究者不正確地使用了這一理論。我們注意到當研究人員把問題性探索和寬裕式探索這兩個命題放在一起時,是用了前後不一致的理論邏輯來解釋企業行為:問題性探索命題是基於企業的動機,即企業有為扭轉業績下降而冒險的目的;寬裕式探索命題是基於企業的資源寬裕度,強調企業有冒險的能力。如果在理論推導時遵守了邏輯的一致性,就不可能得出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奇怪的結論。比如,如果同時用資源的寬裕度來作為解釋因素,那麼當企業業績下降時,它可能會以剝離、裁員等手段來保存財務資源;當業績提升時,它可能會相反地進行消耗財務資源的併購擴張。這樣的理論推導才更有邏輯性。

在論文中,我們是使用了企業行為理論中更核心的動機論來推測好企業與壞企業的兩種不同的冒險行為。簡單地講,業績壞的企業會進行問題性探索;但問題性探索經常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管理者的動機是解決眼前的、直接的業績問題。因此他們往往會忽略其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道德後果。這樣的結果,就可能是這些企業比較容易做出不正當的冒險行為(deviant risk-taking),比如行賄。反過來,好的企業沒有必須解決當前業績問題的壓力,會更容易做出積 極 上 進 的 冒 險(aspirational risk-taking),因其動機變成了提升自己的長期競爭力。這樣它的冒險行為就會體現在對研發和創新投入的強度上。

我們的論文當然不是這麼簡單,而是有許多複雜的理論推導和實證設計。但重要的是,我們對企業行為理論做出了一些應有的貢獻:我們糾正了該理論(更確切地講,是該理論的擁躉們)在運用理論時邏輯不一致的問題,使得該理論得以更為準確地預測企業相對業績與不同的冒險行為之間的關係。尤其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的論文是首次在頂尖管理學刊物上發表的運用企業行為理論來研究中國企業的論文——我們的樣本是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我們的一些發現很有意思。比如我們的數據分析顯示,行業競爭程度對壞的企業和好的企業會產生完全相反的壓力。業績差的企業面臨競爭壓力時會更容易地墮入非法行賄的陷阱,而業績好的企業面對競爭壓力則會進一步的追加研發投入。其中對行賄的測量,是借用了我在北大時的同事,後來先後擔任光華與港大商學院院長的蔡洪濱教授在一篇論文裡的創新,即用中國企業中不正常的娛樂招待費用來測量隱性的行賄支出,從而使得我們這篇論文的「中國因素」更加厚重。

馬奇在學術上活躍的年代,中國企業尚未揚名立萬,難以成為學術界關注的對象。但是好的理論自有其生命力和普適性。我和兩位合作者雖然並非出身於企業行為理論流派,卻因緣際會地運用了這個理論來研究今天中國企業的冒險行為,並在實證上得到了充分的數據支持,這也讓我們對馬奇更加敬佩。大師雖逝,但我們得以在他留下的巨作之上添加一筆,幸甚至哉!

(作者現為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商學院管理學教授)

 

相關焦點

  • 【薦書】致敬管理大師馬奇——平臺企業更需要「堂吉訶德式」領導力
    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詹姆斯·馬奇是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但其理論和思想在中國傳播並不多,學術圈之外,鮮為人知。
  • 融資約束對企業避稅行為的異質性影響
    由於融資約束企業外部融資受限,融資成本高,內部融資儲備的邊際收益上升,往往避稅的動機和程度可能更為明顯(劉行和葉康濤,2014)。根據上述理論,並結合地區、行業等情況提出如下假說:     H1:融資約束企業避稅的提高程度會顯著高於融資不受約束的企業。     H2:融資約束對企業避稅行為的影響程度更多發生在經濟欠發達、金融發展狀況不足的地區。
  • 青少年偏好冒險行為的認知神經科學解釋
    青少年偏好冒險行為的認知神經科學解釋 2017年08月14日 09: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春雷 任俊 字號 內容摘要:冒險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風險決策在具體行為上的表現,而青少年往往是冒險行為的易發群體
  •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
    作者:魏秀麗 著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微觀組織行為學:打開員工個體行為的「黑箱」》系統地覆蓋了微觀組織行為學領域的主要內容,從個體行為、群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三個層面論述了管理中的人的行為問題,囊括了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 讓企業理念變為員工的自覺行為,讓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的標誌,也是企業的靈魂。遍布世界的著名企業,都是以文化為基礎,已經馳騁了一百年。文化可以團結人們的心,讓團隊有使命感。優秀的文化能產生巨大的凝聚力,使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定;相反,如果文化不夠強大,那麼企業的發展就像是建在沙灘上,沒有長遠的前景。
  • 福建嚴禁九類增加企業負擔行為
    我省將對兩類不合理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進行清理,同時嚴禁九類違規增加企業負擔行為,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行為,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這是記者13日從省政府糾風辦獲悉的。省政府糾風辦、省企業減負辦日前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行為。  將清理的兩類不合理的經營服務性收費,一類為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
  • 歐萊雅中國企業公民行為
    自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積極履行做一個優秀企業公民的鄭重承諾,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結合集團優勢資源,歐萊雅中國在科學、教育、扶助弱勢群體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主動開展或支持了一系列CSR(企業社會責任)項目。
  • 論企業報表粉飾行為產生的動因及建議
    目前,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粉飾行為的存在既危害了市場經濟秩序又危害了企業自身的誠信度也影響了企業的長期發展。
  • 知識分享:社會學習理論與行為塑造理論
    協調性的體力活動害羞、真誠、持久、穩定、順從、實際機械師、鑽井操作工、裝配線工人、農場主研究型——偏好需要思考、組織和理解的活動分析、創造、好奇、獨立生物學家、經濟學家、數學家、臨床心理學家社會型——偏好能夠幫助和提高別人的活動社會、友好、合作、理解生物學家、教師、銀行出納員、檔案管理員傳統型——偏好規範、有序、清楚明確的活動順從、高效、實際、缺乏想像力、缺乏靈活性會計、業務經理、銀行出納員、檔案管理員企業型
  • 嚴懲水汙染行為 不給企業「打算盤」機會
    修福金委員認為,目前的罰款都是規定了具體的額度,但對於水汙染案件,許多汙染行為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樣,用法律規定簡單的數額不能做到全覆蓋,如何罰款、如何做到罰款公平,應當有一個具體罰款數額的計算方法,才能顯得更加完整。
  • 《組織行為學(二)》主要人物和經典理論
    2、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重點研究組織設計、等級層次、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內容,又稱為「行政管理理論」。3、 主要著作:《新教的倫理》。4、 組織設計中的權變因素:企業環境、企業目標和戰略、技術狀況、企業規模、企業發展階段、人員素質。八.亨利-法約爾(法):1、 歐洲古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現代經營管理理論之父」。
  • 行為經濟學摘諾獎,理論也有Bug
    這位學者於中國而言並不陌生,其曾在中國出了好幾本書。塞勒獲獎前,筆者曾閱讀過他的著作,但並不以為然。今日回頭看,結論沒有動搖。事實上,行為經濟學是心理學「入侵」經濟學的產物,至少從自由市場的角度看,很多內容值得商榷。「行為經濟學」誕生於對現代經濟學基礎命題「理性人假設」的反思——每個人總力圖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
  • 消費者行為分析(請看完)對做銷售和企業領導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消費者市場消費者需求各不相同,他們的需求、欲望和偏好直接影響企業營銷目 標的實現。為此,企業要注重對消費者研究,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規模、需 求結構、需求心理以及購買特點,這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起點和前提。
  • 農業技術推廣研究之:農戶行為理論
    農戶是經濟人,也是社會人,其多種行為包括生產行為、經營行為、購買行為、消費行為以及決策行為等都存在經濟屬性波普金指出,小農戶最適合用資本主義中的「公司」或「企業」來比擬描述,因為小農戶是一個在權衡短期與長期利益之後,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做出合理決策的人,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波普金與舒爾茨的觀點相似,學術界將其稱為「舒爾茨—波普金命題」。
  • 行為塑造常用的兩種技術
    行為塑造法是我們教師考試當中一個比較常考的行為改變的方法。實際上,行為塑造法仍然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那麼,行為塑造法到底是如何進行操作的,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行為塑造法常用的兩種技術。1.鏈式塑造鏈式塑造是指將要學習的任務分成很多小步驟,學生每完成一小步都予以獎勵進行強化。
  • 猴子理論與企業文化
    最後籠子裡的五隻猴子全被放出去,關進來的猴子都是新的,但沒有一隻猴子去摘那串香蕉……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把這一批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的一批猴子。大家依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這就是「傳統」的由來。實驗到這裡,答案已經出來了。企業文化的作用其實就是讓員工形成固化的行為模式,並能一直把這個行為傳承下去。
  • 基於情境理論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該研究既對以往有關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進行了完善,又有利於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行為,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情境因素;因子分析   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將會有不同的行為。在消費者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行為也受到情境的影響。
  • 宏觀| 社融的真相與掣肘:基於企業微觀行為的分析(思維導圖收藏版)
    ,我們嘗試了解是企業的哪些微觀行為驅動了社融。雖然量化關係並不精準,但從歷史回顧上看,我們所選取的樣本企業的短期融資行為與庫存周期較為相關,而資本開支行為則決定了企業的中長期融資。基於此,我們再進一步展望2019年社融增長情況。  ■ 企業短期融資與中長期融資分別代表什麼?  短期融資增加意味著企業存貨增加。
  • 企業人才測評之DISC行為模式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行為的綜合,如果你能夠順勢而為,藉助自己的性格優勢,比如外向的人做營銷,內向的人管檔案,細節的人做文秘,宏觀的人做策劃,理性的人執法,感性的人做社區,做稱手的事,才不會耗能,效率更高,走得更遠更持久。新木桶理論:是指木桶能盛多少水,不一定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能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模板,也稱為斜木桶原理。
  • 《太極星雲》尋找馬奇行動 創「馬奇家族」盛會
    《太極星雲》劇照  搜狐娛樂訊 如果你12月出生,有幸降臨在馬氏家族,父母因為某種原因給你取名叫「奇」,不管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很榮幸地告訴你,其實你一直有另外一個身份——你是馬奇家族的成員,這是一個與太極結緣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