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太興奮了,真想不要過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了,最好直接到星期一。」上周四的晚上,小學二年級的小予放學後特別興奮,因為他剛剛得到班主任的許可,可以在新一周的周一,作為「分享個人興趣知識」臨時小老師,在課堂上為同學們講一小節課,內容可以是自己最感興趣、最想分享的內容。可以是科學知識,也可以是生活常識,哪怕是自己喜歡的一道菜,班主任都會很樂意請孩子們當著全班講一講,自己為什麼對這些內容感興趣,而父母最好在業餘時間和孩子一起「備課」,讓這樣的課更精彩。
之前的幾周,班上已經有同學先後講了航空母艦、海上鑽探石油、警察叔叔手槍的奧妙、吉他的歷史、恐龍的故事等各種主題的「課程」,小予坐不住了,津津有味聽小夥伴兒們分享之後,他向班主任提出申請:「老師,我特別喜歡太陽系,我可以講講我了解的太陽系知識嗎?」「沒問題,下周一你來講。」班主任歡迎任何孩子們自發的興趣分享,這樣的主題自然也是順利過關。
以往自己了解的太陽系的知識都是碎片化的,冬天的時候,因為看了電影《流浪地球》好幾遍,小予又特意讓媽媽買了相關的幾本書籍,自己記住了很多太陽系的知識。星期五放學回家,他就拉著下班的爸爸一起,搬出幾本厚厚的大書,開始一邊讀書,一邊研究挑選想講的內容。爸爸則打開筆記本電腦,協助小予開始確定內容主題、挑選圖片、製作講課的PPT。
要分享知識點,又要把與行星有關的枯燥數據講得有趣,小予和爸爸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商量討論。最後,這個「有趣的太陽系」的演講課程確定了三大主題:太陽和它的小夥伴、在別的星球上睡大覺、如果在別的星球上過生日。星期五和星期六整整兩個晚上,小予都和爸爸從8點一直「備課」到夜裡11點和12點。一邊兒「觀望」的媽媽直感慨,沒見過這孩子這麼主動自覺地去學習研究新知識,看來真的是感興趣。也很久沒見過爸爸用這麼大塊的時間陪著孩子討論,一起認真地做一件事情了,爸爸和小予也都不在周末老拿著手機看或拿著iPad玩遊戲了。
講課那天小予很激動,拿著道具,點開PPT,開始「胸有成竹」地分享著自己喜歡的科學知識:「大家知道太陽到底有多大嗎,一個太陽相當於130萬個地球。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桌球那麼大,太陽就和咱們學校教學樓一樣大,水星相當於一個彩虹糖豆……每個行星自轉周期都不一樣,地球自轉一圈是24小時,但別的星球可不一樣。如果在木星上睡大覺,剛睡了4個半小時,天就亮了,所以你在木星,肯定睡眠不足,因為木星的一天是9小時;一年有多長?這跟星球的公轉周期有關。地球的公轉周期是365天,所以我們每一年過一次生日。如果你在天王星上過生日,一歲生日的時候,你已經滿頭白髮了!因為天王星上的一年等於地球的84年。第一次過生日那天,其實你已84歲了。」這時候,小予指著PPT上一個白鬍子白頭髮的老爺爺圖片說:「這位老爺爺如果在天王星上會和你們打招呼說:『大家好,今天是我一歲生日啦。』」同學們一陣歡笑。放學後,還有同學和小予交流著相關知識,拿著小予帶來的模型好奇的看了又看。
每一次孩子們講完課,班主任都會把上課的圖片和視頻片段分享給家長們,家長們都十分認可這個活動,表示既激發了孩子們自由發揮的興趣,又鍛鍊了他們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看著孩子們自信地站上講臺,或侃侃而談一些小眾的冷門兒知識,或信手拈來彈奏起一個樂器,家長紛紛感嘆「現在的小朋友可不簡單」。此外,和孩子一起「備課」,也讓父母和孩子更有意義地陪伴在一起,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GO提示:
這次的演講,小予媽媽在網上購買了個「星球儀太陽系九大行星模型玩具DIY拼裝材料」道具,就是個塑料材質的彩色太陽系行星學習儀,非常便宜,8.5元,運費5元。小予拿到班級上講課用,同學們會有形象直觀的感受,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