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周起,各中小學校將陸續開學。每次新學期開學,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睡眠不足、害怕老師、坐不住等現象。專家指出,這是由於學生突然從放鬆到緊張而引起的「假期症候群」,要想儘快調整過來,家長需要在開學後兩周內幫孩子過「三關」。
第一關
把「玩心」收回來
「放假期間,我兒子白天除了做作業就是和同學約著打籃球,這樣的做法我也很支持,但唯一覺得不好的是,他每天晚上吃過飯都要上網或打遊戲,常常玩到忘記時間,所以很晚睡覺。叫他早點上床,但就是不聽。」家住西山區的張先生打進熱線說,兒子亮亮(化名)即將進入初三階段,暑假期間,兒子玩「網路遊戲」已經成癮,每次被家長訓斥,兒子就說上初三後就不再玩了,讓家長不要管他,可眼看新學期就要開學了,兒子的「遊戲癮」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即將在雲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學擔任初三班主任的浦老師介紹,家長擔心孩子這樣的狀態無法立即投入到學習中,或是害怕影響到孩子在新學期裡的學習質量,於是就想幫孩子敲敲「警鐘」,比如趁假期結束前就幫孩子定下很多目標,或是定下「開學不準再玩」之類的規定,希望讓孩子「收心」。其實,經過暑假的休息,學生在很多方面都處於鬆弛狀態,如果突然施加過多壓力,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現象,更有甚者出現牴觸情緒,對開學產生恐懼心理。
浦老師說,「家長在處理孩子的貪玩問題時,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因為想要孩子把『耍心』收回來,還是需要依靠孩子自身的調整能力,這個過程大概需要2周的時間。在開學前,家長只需要檢查一下孩子的暑假作業是不是完成了,因為貪玩的孩子總是會忘記做部分作業,如果沒有完成,就監督他完成。同時,提醒孩子複習和預習功課,讓他們意識到新的學期即將開始,這對孩子的狀態調整很有幫助。」
第二關
改變「厭學」狀態
對中小學的某些學生來說,即將開學可能是一種壓力接近的「信號」,甚至個別學生已經忘記了該如何學習。不少家長反映,開學前,常從孩子口中聽到「不想上學」、「看見書就煩」之類的話,針對這樣的問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杜滿鵬指出,暑假過後,部分學生存在體虛、疲倦、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坐臥不安、失眠、健忘、手足無措、易激動等狀態,此時若不加以重視,將會對學習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
杜滿鵬介紹,在開學前,家長應該從心理上給予孩子幫助,以便減輕孩子內心的壓力,比如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把「開學」掛在嘴邊,可以幫孩子向高年級學生借一些教科書,讓孩子先看看即將學習學科的新內容,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也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不準玩」、「不準出家門」之類的話,這樣只會讓孩子把「沒玩夠」的心態帶到課堂上,對於「厭學」的孩子要多加鼓勵,如果孩子壓力過大,可以每天為孩子放一些輕音樂來解壓,這樣可以緩解孩子繃緊的神經,在有空閒的時候,陪著孩子一起到戶外打打羽毛球,或做做其他運動也是好方法。
第三關
調好「生物鐘」
要改變孩子鬆散的生活狀態,需要幫助孩子調整好生物鐘。浦老師建議,從現在開始,小學生最好每天晚上8點半就寢,中學生則是晚上9點至10點上床。另外,學生在飲食方面也要做適當的改善,提神的東西,如巧克力、咖啡等要少吃或不吃。每天規定時間,讓孩子限時完成作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限時練習可以使大腦在短時間內投入工作。在孩子學習時,家長儘量要求孩子採取端坐、身體稍微前傾的姿勢,這樣可以使大腦保持警覺,保證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