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929並非終點!總師承認國產超音速大飛機上馬,外形或超乎想像

2021-01-10 騰訊網

日前,在2020浙江省"萬畝千億"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中俄合研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接受了媒體採訪,對中國國產客機項目做了相關介紹。在談及未來國產客機方面的話題時,陳迎春透露,中國商飛已經開始對CR929的後續型號展開預研,包括雙層雙通道客機、三通道客機、超音速客機以及採用全新布局等。其中,超音速客機與全新布局這兩項,尤為值得我們關注。

事實上,現代客機發展到今天,傳統的"圓柱型機身+下單翼+吊掛式發動機"的布局,基本已無更多可挖掘的潛力。對發動機和機翼技術"小打小鬧"式的更新換代,難以從根本上與既有產品拉開質的差距。如何在保證安全和舒適的情況下,把更多的乘客更快地送往目的地,且成本還要儘可能的低,始終是各大航空公司所追求的目標。如今,安全、舒適和載客量指標已無更大拓展空間,於是乎不少國家開始將目光重新投向一度被放棄的超音速領域。

我們知道,冷戰時期的歐洲"協和"式與蘇聯的圖-144,是人類歷史上唯二投入商業運行的超音速客機,但二者的服役經歷都算不上很成功。至於原因,很多相關資料都有介紹和分析,如發動機油耗過高,長途飛行需中途落地加油,路途時間反而超過傳統亞音速客機;超音速帶來的噪音過大,無法在人口稠密區上空快速飛行;機內噪音和振動過大,乘客體驗感不好,且無法享受空中乘務員的服務;票價過高,一般人很難負擔,故航空公司無法回本……等等。

其實拋開這些問題不想,僅從設計初衷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協和"還是圖-144,其實都從技術與性能層面滿足了設計者定下的原是目標,即搭載一定數量的乘客,以更快的飛行速度,在更短時間內飛抵目的地。只不過,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各國社會民生水平,超音速客機的概念顯得有些超前了,或者說是華而不實,這才使得上述兩款超音速客機的"服役經歷"都只是曇花一現。

而今,隨著航空工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新型航空發動機、飛控系統和更多種類氣動布局的出現,超音速客機原有的種種問題與矛盾,似乎也不再無解的。

以美國為例,在2017年的巴黎航展上,美國Boom Supersonic飛機研發公司展示了一款名為Boom Passenger Airliner的超音速客機,載客量為45~55人,最高飛行速度可達2.2馬赫。得益於碳纖維材料的進步,該機的造價和單位油耗明顯低於"協和"式客機,採購價格與運行成本的降低,帶來的則是票價的可控性,即讓大部分人都坐得起超音速客機。

另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即大名鼎鼎的NASA,也預計在2021年首飛其研發的超音速客貨兩用飛機項目X-59。相比起Boom Passenger Airliner,X-59在保證飛機擁有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同時,更注重通過外形上的改變來降低噪音,尤其是要降低客機在超音速飛行狀態下產生的噪音,使其不超出人口稠密區的限制標準,進而實現在城市上空也能維持超音速飛行能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不難看出,X-59的氣動外形與傳統客機截然不同,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大膽、創新,乃至是激進。

可能很多人都未曾想到,中國也是世界上較早對超音速客機產生興趣的國家之一。大約48年前,即1972年左右,中方曾與英法兩國籤訂了購買"協和"式客機的意向合同,擬進口2架"協和"用於首長級人物專機,這份意向書於1972年7月25日,由《紐約時報》曝光。

一個多月後的8月28日,中英兩國又籤署了一份意向書,增購了1架"協和"。按照計劃,中方購買的3架"協和"客機中的前兩架將在法國生產,1架由英國生產。不過最終因種種原因,我們最終並未實際引進具有傳奇色彩的"協和"式超音速客機。

雖然"協和"未能成功來到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航空業從業者們對世界先進技術成果與潮流的"嗅覺"還是十分敏銳的。如今看來,陳迎春的話也證明了一點,即中國並未放棄對先進超音速大飛機的興趣。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國產超音速大飛機也將徹底摒棄現有的客機構型布局,更多地採用"苗條"的細長形狀,加入一定的翼身融合設計,是形成一種讓人難以想像和預測的外形效果。機身由大量輕巧且堅固的新材料製成,可能選用無加力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實現降噪和提升燃油經濟性的目標。腦洞開得更大一些,其甚至可能採用某些清潔燃料,以及混合動力。

當然,一旦民用客機或貨機能夠實現低成本條件下的超音速巡航飛行,那其是否可能投入軍用領域呢?相信這個機率還是很大的。以戰略轟炸機為例,美國的B-1B、B-2和B-21,以及俄羅斯的圖-160和PAK-DA,從它們的發展中不難看出,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無法讓一架戰略轟炸機實現隱身與超音速飛行性能的並存,只能"取一舍一"。

不過還是那句話,當前的局限只是現有的技術條件造成的,如同超音速客機一樣,半個世紀前的超音速客機或許並不實用,但在如今的航空工業水平下,各國紛紛重新開始對超音速客機進行嘗試,必然說明當年困擾人們的技術難題,如今已不再無解。由此想來,誰也不敢保證未來的戰略轟炸機是否也能實現隱身與超音速性能的完美融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總師公布CR929進展,透露未來建造計劃,中俄合作大飛機不只是"大"
    據環球網報導,中國商飛公司高管、CR929總師陳迎於近日公開了CR929的研究進程。他表示,CR929正在熱火朝天地開發中,估計在2023-2045年期間,向全球各地買家交付約1000架。,但中國國產客機項目的"三把利刃"——90座型ARJ21、C919客機、CR929項目均不受影響照常進行",陳迎春表示。
  • CR929遠程寬體客機整體外形和尺寸確定
    根據中國商飛官方消息,6月6日,中國商飛(COMAC)與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UAC)聯合確定了CR929遠程寬體客機的整體外形和尺寸等主要參數,雙方總師正式籤署圖樣文件。CR929項目已經在2017年通過G2階段評審,本次進展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已經開始的初步設計(G3)工作提供主要支撐。
  • CR929傳來好消息,中方總師透露:2045年前交付1000架
    12月9日在浙江省舉辦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CR929項目中方總設計師陳迎春透露,CR929大客機在2023年到2045年之間可以交付1000架。這是繼CR929飛機模型完成風洞吹風試驗之後傳來的最新消息,此前西方稱CR929項目,因中俄合作出現問題而被停止,完全是謠言。
  • 大飛機「國產心臟」再有進展 CR929發動機驗證機試車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儘管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尚未向適航監管當局提交型號合格證申請,但是,作為繼C919首飛之後的又一款國產大飛機,其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工作卻從未停步。作為飛機的「心臟」,CR929的國產發動機研製近日亦有進展。
  • 中俄合研CR929為何沒消息了?國產大飛機必須靠自己
    CR929或將下馬,對此有網友表示,合作後買來真正教訓,看來國產大飛機必須只能靠我們自己。在國際民航市場上,寬體客機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載客量至少為300人的大型飛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不過由於技術複雜,能夠獨立研製出寬體客機的國家並不多,目前在世界上的各型寬體客機中以美國波音公司研製出的波音747為代表,這款巨無霸飛機堪稱世界上最成功的客機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大受歡迎,銷量遠超預期,為波音公司創造了巨額利潤,除了波音747之外,
  • 中俄合研的CR929大飛機或將下馬,發生了什麼?
    ,中國選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下一代客機,但最近卻有消息稱中俄合研的CR929這款150噸級大飛機或將下馬,中國未來將獨立研發這款大飛機,引發了廣泛關注,到底發生了什麼?,但目前這一市場被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兩家巨頭把控,其他國家只能接受這兩家巨頭的壟斷,身為國際大國的中國必須有自己的大飛機才能擺脫壟斷,因此中國耗費巨資自行研發了C919客機,並且成功斬獲了全球上千架訂單,不過C919體型上還只能算中型客機,為了研發一款真正的大飛機,前幾年中國與俄羅斯聯手展開了CR929項目,決定共同開發一款大型客機。
  • CR929最新進展來了!
    CR929項目聯合概念定義工作的正式啟動,對於促進潛在供應商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優化機載系統方案和飛機方案,增進各方互動互信,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實現項目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上,CR929項目中方總師介紹了寬體客機市場預測及客戶需求。俄方總師介紹了CR929飛機總體技術要求。CRAIC項目管理部負責人介紹了合資公司組織架構、項目進展及後續計劃。
  • 中俄CR929大飛機項目,為何沒消息了?
    國產大飛機項目被迫暫停,網友不禁接連發問,出了什麼事?為何大飛機突然間沒消息了?有專家表示,由於俄羅斯不願共享航發技術,令好幾億投資全打水漂了。圖為C919國產大飛機CR929項目是2017年由中國商飛公司同俄羅斯
  • 寬體大飛機CR929受阻,俄羅斯或啟動備選方案,中方總師披露真相
    中俄聯合研發的CR929大型寬體客機進度受阻,可能交付日期延後。對此,俄媒解讀稱CR929項目可能遭遇坎坷,目前雙方正在尋求折中方案。中方總師披露幕後真相,俄羅斯關鍵時刻掉鏈子,不願分享核心技術,或啟動備選方案。
  • 總師爆料:C919累計訂單800多架,CR929預計將交付1000架
    中國商飛高層、CR929遠程寬體客機總設計師陳迎春披露了CR929、C919以及支線客機ARJ21三大國產客機項目的最新進展。訂單多是好事,證明我國的大飛機發展之路走上了快車道,但是仍要看到我們跟西方的差距
  • 中俄聯手,未來預計交付1000架CR929飛機!波音536架大單卻遭取消
    那麼,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國產客機情況如何呢?據12月10日報導,中俄聯合研製的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近日在相關峰會上透露,在2023到2045年期間,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預計交付1000架CR929,該型號飛機正式「問世」後,將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首要市場,隨後逐步推向亞太、全球市場。
  • 殲20總師揭開謎底,國產六代戰機傳最新消息!外形可能像變形金剛
    在這方面,殲-20總師楊偉在近期《關於未來戰鬥機發展的若干討論》的公開文章中闡述了我國下一代戰鬥機的發展方向,指出「信息為王」和「智能為王」將是大勢所趨。 至於國產六代機的具體外形,總師則隻字未提。
  • 中俄大飛機CR929不只是「大」
    由於訂單數大減,日本苦心經營多年的國產 MRJ 客機被迫於 11 月宣布下馬,波音、空客等航空巨頭同樣傷筋動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國產客機是否受到影響?在 9 日舉行的 2020 浙江省"萬畝千億"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中俄聯合研製的大飛機 CR929 總師陳迎春透露,有中國龐大的國內航空需求作為依託,三大國產客機項目正常推進。同時他還透露了 CR929 大飛機的更多細節。
  • 國產大飛機「三兄弟」 都「飛」到什麼高度了?
    運-20、AG600和C919被譽為國產大飛機「三兄弟」。目前,這「三兄弟」都「飛」到什麼高度了?國人期待的CR929有什麼新動向?近日,中國三個大飛機總師唐長紅院士、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和中國商飛預研總師楊志剛齊聚西安閻良,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運-20正進行邊界極限試驗,將按計劃交付用戶「運-20項目各項工作目前正按計劃進行,正在進行邊界極限飛行試驗。」
  • 大飛機「國產心臟」來了!推力35噸,CR929還需等多久才能用上?
    大飛機是航空強國的標誌性產品之一,在此領域,中國還是個剛剛加入賽道的&uot;新選手&uot;。作為&uot;國產大飛機三劍客&uot;之一的C919,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各項試飛工作,而比C919窄體幹線客機大出一個量級的CR929遠程寬體大飛機,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 CR929展示樣機首亮相!包括先進娛樂系統和中俄元素內飾
    CR929遠程寬體客機展示樣機亮相中國航展。 圖片來自微博「中國商飛」CR929寬體客機正一步步露出真容。2018年11月6日,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RAIC)與其母公司,中國商飛公司(COMAC)與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UAC)聯合為CR929遠程寬體客機展示樣機揭幕。CR929遠程寬體客機展示樣機亮相中國航展。
  • CR929 回歸C929—獨立自主,國產大客機終將飛上藍天
    近日,社交媒體報導: 中俄CR-929客機項目因雙方嚴重的分歧,目前已暫停。 小編看到報導的第一感覺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大家仔細想想,這件事發生也是必然的,我國在對外合作大飛機項目上成功了幾個?麥道90,AE100……,至今一個都沒有,均以失敗告終。
  • CR929大飛機科技自立自強
    ——大推力發動機大飛機的核心當然就是大推力發動機了,CR929是具有洲際飛行能力的大型民用飛機,航程超過12000公裡,有限載重達到150噸,這麼大的飛機當然用大推力發動機了。CR929是中俄聯合發展的大飛機項目,為什麼和俄羅斯聯合研發呢,無論是蘇聯時期製造的圖-154還是俄羅斯現在的MC-21飛機項目,都是事故頻發,僅僅在俄羅斯民航和物流使用。
  • 如果俄羅斯不願共享航發核心技術,CR929還有其他選擇嗎?
    圖為國產民機改裝軍用特種機想像圖近期,有消息指出:由於俄羅斯方面在航空發動機相關技術共享上有所保留,中俄合研的CR929大客機項目或面臨停滯,對此有網友表示:繼此前美國威脅斷供C919發動機後,現在連俄羅斯也靠不住了,看來研發大飛機必須得靠自己,不過考慮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技術難度和不可替代性
  • CR929合作遇阻項目停滯,市場潛力有限,會「胎死腹中」嗎?
    在中國推進的大飛機項目之中,C919窄體客體由商飛公司獨立完成設計製造並推向國際市場,項目進展較為順利。CR929是載客量高達280人的寬體客機,最大起飛重量是C919的三倍,項目研製難度更高,投入資金量更大,最後選擇通過國際合作方式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