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理學院新藥團隊Org Lett:溴代烷烴直接光照誘

2021-01-08 騰訊網

1

研究背景

二氟亞甲基(CF2),作為氧原子的電子等排體,在結構上是許多生物活性分子和藥物的重要基團。如:將C-F鍵引入藥物分子已被藥物設計領域廣泛接受,以解決藥物代謝問題。芳烴的直接C-H二氟烷基化是構建C-CF2鍵的有效手段,為此許多合成化學家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目前構建C-CF2鍵主流發展僅限於過渡金屬介導的方法,如Ir,Ru,Cu,Pd,Ni和Fe催化的二氟烷基化。因此,我們仍然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綠色經濟的手段高效構建重要的C-CF2鍵。目前,無過渡金屬策略正發展成為化學合成中的一個新興領域。在過去兩年中,可見光促進無過渡金屬合成策略即一種獨特的、無光催化劑的、可見光介導的自由基生成策略,在有機合成中特別有吸引力,但僅進行了極少的探索。據我們所知,沒有相關文獻報導利用可見光促進的無過渡金屬方法實現芳烴的直接二氟烷基化反應的實例(圖1a)。

Studer課題組和Aggarwal課題組在可見光誘導無過渡金屬合成策略的開創性工作證明了烷基碘在自由基化學中具有特殊的光化學行為,即易光致均裂產生烷基自由基。在這種情況下,光誘導的C-I鍵均裂時產生的烷基自由基可以在一個或幾個步驟中轉化成產物(圖1b)。該策略在沒有光敏劑的情況下實現了傳統光氧化還原反應不可能實現的複雜化學鍵直接經濟的轉化。儘管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自由基前體僅限於烷基碘化物,而烷基溴化物卻少有報導。這是因為當使用可見光作為能源時,與C-I鍵相比,C-Br鍵的均裂困難,而C-Br鍵均裂作為自由基引發步驟是驅動整個無過渡金屬催化循環的先決條件。

之前,他們發現烷基溴,如α-溴二氟芳基酮,具有特定的光化學性質,可以在可見光照射下提供二氟烷基自由基,通過無過渡金屬方案實現二氟羰基化和惡唑啉烯烴的自由基環化(圖1c)。對於光誘導的無過渡金屬策略,與烷基碘作為自由基來源相比,烷基溴具有三個優點:(1)大多數烷基溴化物易於商購併且價格更便宜;(2)烷基溴化物比具有嚴重的催淚作用的烷基碘化物更容易處理;(3)大多數烷基溴結構更為豐富多樣。然而,目前對烷基溴化物引起的光化學無過渡金屬合成策略的機理理解遠不如烷基碘化物清楚。對烷基溴介導的無過渡金屬策略的影響因素和結構效應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圖1. 二氟烷基化策略

2

研究工作簡介

重慶文理學院新藥團隊首次提出了可見光誘導二氟溴芳基酮均裂產生二氟烷基自由基,並實現了可見光與偶聯反應有機結合用以製備C-3二氟烷基化咪唑吡啶化合物,此策略通過可見光活化二氟溴芳基酮生成二氟烷基自由基,直截了當地完成了咪唑吡啶的二氟烷基化,避免使用光敏劑和其他過渡金屬催化劑。機理研究詳細闡釋了反應過程及可能的反應路徑,尤其是通過紫外可見光吸收譜排除了電子供受體複合物機制(EDACs),確定了電子作為反應的關鍵因素傳遞整個催化循環,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Org. Lett.(10.1021/acs.orglett.9b02487).

以此策略可合成諸多具有獨特藥用潛力的二氟烷基化的咪唑吡啶,噻唑咪唑以及苯並噻唑咪唑。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拓展範圍,可兼容多種官能團以及缺電子基團。同時多種溴二氟芳基酮及雜環溴二氟酮都可適用於此反應(圖2)。

圖2. 底物擴展

通過對照試驗,作者闡明了二氟溴芳基酮中的二氟的關鍵作用,它的存在與否決定了該反應能否進行(圖3)。結合之前作者已有的發現證實了二氟溴芳基酮中的二氟以及芳環對於該反應能否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3. 對照試驗

通過自由基捕獲試驗,闡釋了反應過程可能涉及自由基形式(圖4)。

圖4. 自由基捕獲試驗

為了確定反應是否是通過可能的電子供受體複合物(EDACs)機制(圖5)。作者做了相應的紫外可見光吸收譜,並沒有發現明顯的紅移現象,繼而排除了這一可能。

圖5.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基於上述實驗結果和作者前期工作,在圖6中提出了作者推測的機制。可見光照射2a可以誘導能量轉移,從而得到激發的中間體2a,其經歷快速的C-Br鍵均裂以產生二氟醯基自由基I(路徑a)。然後,二氟醯基自由基區域選擇性地進攻到1a的C3位,得到自由基中間體II。II將被TMEDA去質子化以得到關鍵的雜芳基陰離子III,然後通過單電子轉移將2a還原,最終得到目標產物3ha和二氟醯基自由基I。

圖6. 推測反應機制

3

工作亮點、新穎性和意義

該工作首次報導了無光敏劑的、無過渡金屬的、可見光介導的C-CF2交叉偶聯用於雜芳烴的直接C-H二氟烷基化。結構特異的咪唑並吡啶和調控代謝的二氟烷基是兩個具有多種生理活性的重要結構模塊,該策略成功地將二者揉合在一起。迄今為止,無過渡金屬介導的C-H二氟烷基化尚未充分研究,並且α-溴二氟醯基芳烴參與的可見光促進的無過渡金屬反應的光化學潛力仍未得到很好的證實。現有數據表明,將廉價的、易於獲取的、模塊化的α-溴二氟環烯烴引入可見光反應可能是現有光化學C-I均裂技術或經典金屬可見光氧化還原反應策略的有力替代方案。

4

論文信息

作者:重慶文理學院講師屈川華和重慶文理學院/西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後宋桂廷為文章的第一作者,陳中祝研究員,徐志剛研究員以及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李宏宇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

Chuan-Hua Qu, Gui-Ting Song, Jia Xu, Wei Yan, Cheng-He Zhou, Hong-YuLi, Zhong-Zhu Chen, and Zhi-Gang Xu

文章題目:MergingVisible Light with Cross-Coupling: The PhotoChemical Direct C-HDifluoroalkylation of Imidazolines

期刊:Org.Lett.

年份:2019年

Doi:10.1021/acs.orglett.9b02487

全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orglett.9b02487

5

研究團隊簡介

陳中祝,博士、研究員、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院長、激酶類創新藥物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創新靶向藥物重慶市工程實驗室主任、重慶文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百人計劃」專家,重慶市第五屆「先進工作者」。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博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藥學院博士後。主持科研項目10多項,研究經費2000多萬。發表SCI論文40多篇,申請國際國內專利10多篇,其中授權新藥國際專利1項。目前,主持研發的國際一類新藥PDE5抑制劑(DDCI-01)已獲得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發明專利授權,2018年5月DDCI-01同時獲得中國CFDA(批件號:2018L02549、2018L02550)和美國FDA(批件號:135832)臨床批文,該新藥是重慶高校首個同時獲得中國CFDA和美國FDA臨床批文的一類新藥。2015年10月,領銜的新藥創新團隊從全國各賽區推選的2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全國第一名。

徐志剛,男,江蘇徐州人,博士,研究員、激酶類創新藥物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重慶文理學院創新靶向藥物研究院學術帶頭人。2006年6月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先後到邁阿密大學、塔爾薩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共8年的科學研究工作。2013年10月歸國,執教於重慶文理學院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2014年6月被重慶市聘為研究員。主要從事與癌症相關的靶向新藥的設計合成與活性研究。主研的國際新藥PDE5抑制劑(DDCI-01)已獲中國CFDA和美國FDA臨床批文。期間共發表論文50多篇,如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JOC、ACS Comb. Sci.等,發表國內外專利10餘篇。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奪得全國第一名。

屈川華,博士,201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09月保送進入川大華西藥學院藥物化學專業學習,主要從事過渡金屬催化的惰性C-H鍵活化以及不對稱轉移氫化研究,於2014年07月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14年09月進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可見光介導的碳氫活化研究,於2017年12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03月進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不對稱還原偶聯反應。期間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AdvancedSynthesis & Catalysis、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等期刊發表論文4篇。2018年10月進入重慶文理學院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工作。

宋桂廷,博士,2013年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0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專業學習,主要從事含氮雜環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芳香醯胺類摺疊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等,於2018年06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期間在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TetrahedronLett.、Mol. Divers.、Sci. China. Chem.等期刊發表論文5篇。2018年07月進入重慶文理學院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

相關焦點

  • 重慶文理學院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劑(DDCI-01)獲批進入中國和...
    華龍網6月19日13時訊 近日,重慶文理學院自主研發的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劑(DDCI-01)同時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和美國FDA臨床批文,即將於年內在中國和美國開展臨床試驗研究。這是重慶市第一個在中國、美國同時取得臨床批文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國際一類新藥,是我市新藥研發的重大突破。
  • 重慶文理學院:媲美葉綠素的螢光粉!光合效率高達83%
    來自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所科研團隊製備了一種新型的螢光粉,這些螢光粉具有較高的內量子效率,在425 k時最多保留95%的初始發光強度。最後,利用紫外晶片和螢光粉製作了pc-LEDs,作為監測常綠植物螢光光譜的光源。結果表明,這些螢光粉對常綠植物的光合效率高達83%,比單一發射螢光粉提高10%,對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斜塔芳烴非多孔自適應晶體用於分離溴代烷烴異構體
    作者發現EtLP6納客在吸附完單一組分的1-溴代烷烴(1-溴丙烷、1-溴丁烷和1-溴戊烷)或2-溴代烷烴(2-溴丙烷、2-溴丁烷和2-溴戊烷)後其X-射線粉末衍射圖譜近乎相似,但彼此之間截然不同(圖1c-d),因此推斷EtLP6納客在吸附1-和2-溴代烷烴後生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固相主客體鍵合結構。
  • Org. Lett.封面:西北大學孫萌副教授環丙烯酮開環反應
    2020, 22, 6739-6743;文章DOI: 10.1021/acs.orglett.0c02099)
  • Org. Lett. 常州大學徐華棟課題組實現高效製備結構多樣的1,5-氮雜螺[2,4]庚烷類化合物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Oganic Letter. (2018, 20, 1643-1646,DOI: 10.1021/acs.orglett.8b00821. 常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周皓完成了初步研究,研究生劉太上完善了條件並拓展了底物。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 重慶申報12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近日,重慶市學位委員會發布《重慶市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材料公示》,對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14所高校及重慶市委黨校擬新增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擬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申請材料進行公示。根據申請材料,長江師範學院、重慶文理學院擬申請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混沌大學│文理學院 文創小賞
    2019年9月27日,混沌大學文理學院在無錫揭幕開智之旅!12門新科學世界觀課程,12位不同領域的哲科導師,67位事業小成的好奇寶寶共同組成了這次的旅程。受文理學院之邀,雲非云為這次的開智之旅創造了一系列的文創物料並獲得一致好評,為此團隊深感榮幸!
  • 錄取捷報|平衡宗教與科學,逆襲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除了在校成績,也看重學生的活動背景,對學生的判斷更加綜合全面。該同學喜歡科技追求科學與尊重傳承文化,在文理學院,既可以深入學習科學,也有更多空間去了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該同學的團隊老師每次輔導他都覺得非常的愉快。他總是能用幽默積極的態度來分享自己的經歷,也非常配合老師們的活動規劃。學生熱愛高科技產品:蘋果高玩,無人機航拍,攝影等等。所以,針對學生的興趣,團隊老師建議他參加一些科技類的活動,例如青少年科技模型競賽,哥倫比亞大學關於人工智慧項目的夏校。同時,鼓勵學生多利用自己的設備去做一些可呈現並且有影響力的活動。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MIT團隊在微晶片上模擬神經元和肌肉,替「漸凍人」試新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團隊10月11日在《科學進展》上報告了一種在微流控晶片上製作神經和肌肉組織的3D模型的方法。藉助這種「晶片器官」,他們觀察到健康神經元與「漸凍」神經元的驚人差異,並試驗了兩款仍在臨床測試階段的新藥。
  • 上海交大團隊在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國際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以「Regain strain-hardening in high-strength metals by nanofiller incorporation at grain bounda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DOI: 10.1021/acs.nanolett
  • 深圳先進院與6院士團隊合作:建國際化新藥產業研究院和公司
    深圳先進院與6院士團隊合作:建國際化新藥產業研究院和公司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1-12 16:28 來源:澎湃新聞
  • 全世界著名的文理學院都有哪些
    全世界著名的文理學院都有哪些歐美有很多隻提供精英本科教育而沒有研究生院的小型高等教育院校,或者男女分離的傳統院校。威廉士學院美國文理學院之首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創立於1793年,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威廉斯敦。是一所享譽美國乃至世界的頂級文理學院。
  • ——記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
    在重慶大學,有這樣一群人,在教學之外,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是與各種工業廢氣、廢水、廢渣打交道,或是化身「養殖戶」,在實驗室樓上養微藻……他們是以廖強教授為首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因為共同的理念和興趣走在一起,只為實現心中的碧水藍天夢。日前,該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優秀教師團隊。
  • [APASLB肝新藥]直接抗病毒藥物值得期待
    《國際肝病》:請分享一下您正在進行的治療B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課題研究?這是第一種不同於其他現有治療方案(如替諾福韋)的藥物,它可以直接幹擾丁型肝炎病毒(HDV)和HBV的感染,從而阻止B型肝炎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的合成和丁型肝炎的RNA合成。目前歐洲和俄羅斯正在進行190例受試者的Ⅱ期臨床試驗。HDV感染是一種被低估的疾病,我相信如果在中國進行HDV檢測,會發現很多丁型肝炎患者。
  • 中國團隊發現新型抗HIV多肽,直接殺滅HIV和感染細胞
    該策略主要通過激活HIV潛伏庫細胞,再殺滅激活的感染細胞和病毒,但是目前能同時直接殺滅感染細胞和病毒的HIV藥物仍較為缺乏。 復旦大學陸路/姜世勃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秦川團隊於2020年6月3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題為:An amphipathic peptide
  • 中南大學王梁炳教授團隊在光固氮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ACS Catalysis》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團隊研究成果。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產品,其衍生物氮肥作為現代農業的基礎,大幅提高各類農作物的產量,解決了全世界數十億人口溫飽問題。但是,傳統氨合成過程是在高溫高壓下通過氫氣和氮氣反應製得,耗能極高。據統計,每年合成氨所消耗的能量佔全球能源總消耗的2%左右。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各大科研團隊針對B肝治癒的研究也在不懈努力。小編也在持續的關注有關B肝新藥的最新消息,下面隨我來一同看一下有哪些B肝在研新藥已達到臨床2期。這類新藥由siRNA(silencing RNA)組成,能夠直接幹擾和摧毀病毒RNA,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