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團隊在微晶片上模擬神經元和肌肉,替「漸凍人」試新藥

2020-12-03 澎湃新聞

一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曾將「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帶入眾人的視線。當神經細胞逐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患者全身肌肉會逐漸萎縮,吞咽困難,最後呼吸衰竭。

「漸凍人」發病後平均壽命僅有2到4年,像霍金那樣長期與病魔搏鬥的患者可謂奇蹟。不幸的是,人類迄今未找到ALS的病因,遑論給出對症之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團隊10月11日在《科學進展》上報告了一種在微流控晶片上製作神經和肌肉組織的3D模型的方法。藉助這種「晶片器官」,他們觀察到健康神經元與「漸凍」神經元的驚人差異,並試驗了兩款仍在臨床測試階段的新藥。

僅有少部分「漸凍症」與遺傳缺陷相關,而90%的散發性案例發病原因仍是未解之謎。正因如此,極少數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抗凍」藥品都並非完全對症。科學家們繼續突破動物模型的限制,找到分析病理和臨床試驗的更優方法。

冰桶挑戰。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其中,運動神經元和肌肉細胞之間的連接處,即肌肉神經接頭,是模擬「漸凍症」的關鍵。數十年來,科學家們受限於2D模型結構。

2016年,MIT機械和生物工程教授羅傑·卡姆(Roger Kamm)團隊用微流控晶片技術首次做出了鼠類肌肉神經接頭的3D模型。這是一種在微米尺度的晶片中模擬人體環境,集成基本操作單元,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的技術。

他們將神經元和肌肉纖維分置於晶片上相鄰的兩個隔室內。神經元會逐漸延展出常常的神經突,最終與繞在兩個柔性柱子上的肌肉纖維連接。

這些神經元用光遺傳技術編輯過,能在光照控制下刺激肌肉收縮。通過觀察兩個柔性柱子的位移情況,研究人員就能測量肌肉收縮的力度。

在此次發表的成果中,卡姆團隊用人類神經元與肌肉細胞進行代替。這些神經元一部分由健康人群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分化而來,一部分由散發性ALS患者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分化而來。

實驗結果顯示,「漸凍症」組的神經元生長神經突的速度更慢,也無法與肌肉纖維建立強有力的連接。此外,神經元退化和肌肉細胞死亡的數量也更多。

「我們可以看到,健康的神經元直撲肌小管而去,並激活了它們。然而,ALS神經元似乎無法很好地建立連接。」卡姆說道。

「晶片器官」:綠色部分為漸凍症患者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分化而成的運動神經元,紫色部分為肌肉組織。

兩周之後,ALS運動神經元對肌肉建立起的控制力,僅有健康神經元的四分之一。

展示「晶片器官」能有效模擬「漸凍症」之後,卡姆團隊開始探索這個模型的試藥能力。

他們選擇了兩款仍處於臨床測試階段的新藥雷帕黴素(Rapaycin)和伯舒替尼(Bosutinib)。在「晶片器官」上模擬的結果顯示,兩款藥物都能幫助肌肉在運動神經元的刺激下收縮,並提高神經元的存活率。更重要的是,兩款藥物各自穿透血-腦屏障(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的能力有限,但同時施用時均能有效地穿透屏障。

目前,卡姆團隊正在與當地的生物技術企業合作,計劃收集1000名「漸凍人」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在「晶片器官」上進行大規模藥物試驗。

他們也打算對模型本身進行升級,使其一方面能同時容納更多的測樣,另一方面能支持在神經系統中的其他細胞類型,比如雪旺細胞和小膠質細胞。

相關焦點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ALS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因是運動神經元細胞的進行性退化變性,引起全身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造成漸進性的殘障,通俗地說「身體有如被凍住一樣」,病情繼續發展吞咽和呼吸功能逐步減退,直至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 中國「漸凍人」新藥!正大豐海新藥依必坦震撼上市!
    近日,正大製藥集團附屬公司江蘇正大豐海製藥有限公司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取得新藥——依必坦(依達拉奉氯化鈉注射液)的上市許可(批准文號:國藥準字H20193434),該產品規格為100mL(含依達拉奉30mg與氯化鈉855mg),有玻璃瓶和三層共擠輸液袋兩種包裝,為獨家通過100mL品規一致性評價產品。
  • 一圖讀懂 | 「漸凍人症」新藥研發新進展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稱「漸凍人症「,該病是由於運動神經細胞進行性退化,導致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以及言語、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直至呼吸衰竭死亡。該病多見於40至50歲的男性,病因至今不明,部分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治療「漸凍人症」新策略 「老藥」有望成治療新藥
    &nbsp&nbsp&nbsp&nbsp一種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有可能成為治療漸凍人症的新藥。日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進研究組,揭示了導致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新機制,並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曲尼司特,有可能成為治療ALS的新藥。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大腦》雜誌。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根據漸凍人協會資料顯示,罹患漸凍症的患者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於5%的機率,但霍金卻撐過了超過2個20年的光陰。專家表示,霍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
  • 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的治療方法介紹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語名: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致死性運動神經元疾病,主要症狀是四肢和軀幹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這種病一般進展迅速,半數以上患者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為3-5年,最後多死於呼吸肌無力導致的呼吸衰竭。
  • 霍金其實已經死了嗎 臨沂人知道什麼是漸凍人症嗎
    今天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但在消息一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相信,因為之前就傳過霍金早已經去世的消息,當然都是謠言,但霍金確實是身患重病,那霍金究竟得的是什麼病呢?   霍金得的什麼病呢?   漸凍人症,學名為 "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 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去世,這種疾病有多可怕?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俗稱「漸凍人」,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指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並加重的肌無力、肌萎縮、吞咽困難、喝水嗆咳以及說話不清,伴有肌肉跳動,檢查身體發現腱反射(包括膝跳反射等)增強等症狀。極其罕見的疾病ALS是一種罕見病,每10萬人中大約有4~6人有可能罹患這種疾病。
  • 「漸凍人」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 早期易與頸椎病混淆
    昨日,霍金的離世再次引發大眾對於漸凍人的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漸凍人」究竟是何種疾病?如何及早發現和治療?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說,人們俗稱的「漸凍人」,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ALS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
  • 醫療前沿|金山醫院基因檢測助力臨床診療——「漸凍人症」
    醫療前沿|金山醫院基因檢測助力臨床診療——「漸凍人症」 2020-11-23 15: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漸凍人一般只能活兩三年,霍金在發病後仍活了55年,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霍金是一位「漸凍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21歲發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可他堅強地活到76歲,超過了預期值53年,這是什麼原因呢?「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漸凍症是神經元疾病的通俗叫法,患有漸凍症的人被稱為漸凍人。主要症狀是肌肉萎縮,失去力量。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因為這種疾病導致了肌肉萎縮,全身癱瘓,僅剩下三個手指具有行動能力。
  •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今年3月,患「漸凍人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享年76歲。「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遺憾的是,「漸凍人症」目前尚不能被治癒,但霍金的案例也鼓舞了不少患者。「經過早期診斷、良好的護理、漸凍人症患者也可以很長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姚曉黎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指出。
  • MIT新技術:一根探針成像多個神經元,讓神經元放電「看得見」
    他們一次成像了小鼠大腦中許多神經元的活動,論文發表在Nature上。>>> 你如何看待螢光探針腦成像?來新智元AI朋友圈來聊聊你對本研究的看法吧~ 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究使用一種螢光探針,能夠在大腦細胞處於電活動狀態時點亮,可以立即對小鼠大腦中多個神經元的活動進行成像。
  • 「漸凍人」新藥!依達拉奉口服混懸劑啟動全球III期研究,靜脈製劑...
    依達拉奉靜脈(IV)製劑的商品名為Radicava(依達拉奉注射液),於2017年5月獲得美國FDA批准,是該機構在過去22年來批准的第一種ALS新藥,在先前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可以延緩ALS患者生理功能的喪失。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先是身上的肌肉逐漸萎縮無力,然後行動能力、進食能力逐漸減退,最後因呼吸肌無力而死亡。漸凍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漸凍人症的初期,患者往往只有一些異樣的感覺和表現,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 世界漸凍人日丨從手腳僵硬開始 因冰桶、霍金引發關注
    大家熟知的物理學家、思想家霍金就是一位「漸凍人症」患者,他從21歲時就被醫生診斷出漸凍人症到2018年才去世,經歷了55年的時間,或被認為是全球患漸凍症後最長壽的人。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也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於 2018年11月26日去世。2014年,遍布全球的冰桶挑戰賽更是為「漸凍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