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次報導愛滋病以來,目前全世界有超過3600萬人感染愛滋病,死亡人數高達1200萬。截至2018年,我國報告現存活愛滋病感染者近80萬,近幾年每年新增超過5萬。但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中國實際愛滋病感染者約為125萬。
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對愛滋病已經進行了近40年的研究,目前,聯合使用多種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已經使得HIV感染從一個致死絕症變為對預期生存壽命影響不大的慢性疾病。但是,臨床使用的HIV藥物仍然面對著不斷出現的HIV耐藥株的挑戰。幾乎所有藥物在單藥使用情況下都會在幾個月至幾年間誘導耐藥株產生。針對新靶點的HIV抑制劑將有望用於治療現有藥物的HIV耐藥株感染。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HIV藥物無法治癒HIV,需要終生服藥。HIV的治癒途徑中,「激活和殺滅」(shock and kill)是目前基礎研究最多的策略之一。該策略主要通過激活HIV潛伏庫細胞,再殺滅激活的感染細胞和病毒,但是目前能同時直接殺滅感染細胞和病毒的HIV藥物仍較為缺乏。
復旦大學陸路/姜世勃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秦川團隊於2020年6月3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題為:An amphipathic peptide targeting the gp41cytoplasmic tail kills HIV-1 virions and infected cells 的論文,從HIV包膜蛋白中篩選了一個多肽庫,尋找能夠抑制病毒的多肽。其中一種多肽F9170針對HIV的gp41,對游離病毒或HIV感染細胞有效。
F9170來源於HIV包膜蛋白(Env)胞內區,能有效抑制以及失活HIV感染,即在病毒感染靶細胞前就能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與以往需要等病毒結合甚至進入複製周期的藥物顯著不同,也就是說F9170不是針對病毒的複製周期阻斷的藥物,而是在HIV的任何狀態進行抑制。
F9170作用機制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表明, F9170靶向HIV包膜蛋白胞內區LLP1結構域,多肽與Env胞內區的相互作用在病毒包膜上形成親水通道,最終使得HIV的基因組釋放,失去感染能力。該多肽同時也能作用於表達了HIV Env的HIV感染細胞,以及激活後的HIV儲存庫,引起感染/激活細胞的壞死,所以F9170或將有望與儲存庫激活劑一起用於HIV感染的治癒。
F9170在小鼠體內的安全性試驗證明,該多肽不會影響小鼠體重,不造成肝腎毒性與神經毒性,也沒有誘導出抗F9170抗體,具有成藥的可能性。
在SHIV慢性感染的恆河猴模型中,F9170的短期單獨使用可將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載量迅速控制到檢測線以下。同時,F9170在恆河猴體內的半衰期可達8-11個小時,高於以往的多肽藥物。並且,在藥物體內分布實驗中,在小鼠大腦和淋巴結都能檢測到藥物信號,而這兩個器官都是目前較為公認的HIV潛伏庫的位置。
因此,F9170確實有望成為HIV治療甚至治癒的候選藥物。F9170的作用機制也與以往藥物較為不同,並不破壞靶點的生理作用,只是利用跟靶點的相互作用,破壞胞膜完整性,為其他病毒藥物的開發也拓寬了思路。
本文來源: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46/eaaz2254
版權聲明
本文系HIVnews公眾平臺轉載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HIVnews平臺的觀點,請使用「分享圖文」分享本文,未獲得作者授權禁止一切轉載行為,轉載請聯繫公眾平臺獲取授權,如有發現擅自轉載,一律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廣譜脂肪酶可以滅火HIV
中科院HIV研究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