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麗組發現DNA損傷不依賴死細胞引發植物體細胞重編程為幹細胞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05年,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被Science期刊列為最重要的最具挑戰性的25個科學問題之一。

植物體細胞在哪些因素的作用下可以發生重編程再生出新的器官或獨立植株,一直是植物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DNA損傷是生物體無法避免的,因為它可以由細胞內源的反應造成,也可以由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脅迫造成。

由於DNA儲存著生物體生存和繁衍的遺傳信息,一般認為DNA損傷破壞了基因組完整性從而影響細胞生活力,在動物多能幹細胞的誘導和再生過程中起負面作用。

北京時間2020年8月17日晚23時,《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陳春麗課題組與日本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DNA損傷可以誘導早期陸生模式植物小立碗蘚的葉片細胞重新編程為幹細胞,然後再生出新的植株,而且這個再生過程不依賴於死細胞。

這是一種全新的植物適應脅迫環境的策略,也是首次發現DNA損傷在細胞重編程中有積極的誘導作用。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陳春麗副教授和日本基礎生物學研究所進化生物學實驗室長谷部光泰(Mitsuyasu Hasebe)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陳春麗課題組與日本基礎生物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生顧南、日本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助教玉田洋介(Yosuke Tamada)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捷克國家科學研究院Karel J. Angelis教授為該研究提供了部分技術支持。

在動物細胞中,大量的DNA損傷通常被認為抑制動物細胞的重編程,因為DNA損傷會導致細胞周期停滯和細胞凋亡等現象。

早期陸生植物小立碗蘚(Physcomitrella patens)是植物幹細胞再生和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種模式植物。

小立碗蘚在物理損傷信號的誘導下可以重編程分化的莖葉體葉片細胞再生出原絲體幹細胞,且不依賴於外源添加植物激素。

本文報導的研究發現,短暫誘導 DNA 鏈斷裂可以誘導分化的葉片細胞重編程再生出原絲體頂端幹細胞(圖1)。

圖1:DNA損傷誘導試劑引起小立碗蘚葉片細胞重編程為原絲體幹細胞(標尺:1 mm)

小立碗蘚的葉片細胞被DNA損傷誘導試劑浸泡6小時後,首先會導致基因組DNA鏈的斷裂。

彗星實驗檢測發現,在該研究報導的實驗條件下,DNA損傷試劑 Zeocin 和Camptocecin 主要誘導 DNA 單鏈斷裂,DNA損傷試劑Bleomycin 會同時誘導大量的 DNA 單鏈和雙鏈斷裂(圖2)。

圖2:彗星電泳檢測DNA損傷試劑造成的小立碗蘚葉片細胞DNA損傷類型

隨後受損的DNA在一天左右被修復到原先的狀態。這一修復過程依賴於DNA損傷響應因子蛋白激酶ATR,但不依賴同為DNA損傷響應因子的蛋白激酶ATM。

之後,STEMIN1,一個物理損傷誘導的重編程調節因子被觸發工作。STEMIN1積累表達的葉片細胞會重編程再生出綠絲體頂端幹細胞(圖3),且再生出的綠絲體幹細胞可以繼續生長發育並形成新的具有莖和葉的完整植株,類似於受精卵。

圖3:DNA損傷誘導小立碗蘚幹細胞轉錄因子STEMIN1表達(標尺:100 m)

通過 PI 染色觀察,發現 DNA 鏈斷裂誘導的小立碗蘚幹細胞再生過程並不依賴於死細胞(圖4)。

圖4:PI染色顯示再生的幹細胞相鄰細胞為活細胞(標尺:100 m)

這個結果令人震驚,因為面對大量的DNA損傷動物細胞選擇死亡,而植物細胞選擇重編程產生新的後代。

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迅速地逃離不利環境。因此,我們會經常看到植物產生傷口後,傷口處的死細胞可以誘導其周圍分化的細胞轉化為幹細胞。

然而,這裡報導的DNA損傷誘導植物體細胞轉變成幹細胞的整個過程並不依賴於死細胞,這是一個新的發現。研究人員提出該發現應該是一種全新的植物應對逆境的策略。

圖5:DNA損傷試劑Zeocin引起植物幹細胞再生的分子機制模式圖

該發現和研究揭示的分子機制(圖5),為深入理解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和植物再生技術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相關論文信息:

DOI:10.1038/s41477-020-0745-9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最新發現!DNA損傷可誘導植物體細胞重編程逆轉為幹細胞
    Nature Plants | 華中農業大學陳春麗課題組與合作者發現DNA損傷可誘導植物體細胞重編程逆轉為幹細胞責編 | 逸雲2005年,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被Science期刊列為最重要的最具挑戰性25個科學問題之一【1】。
  • 重大發現!面對DNA損傷動物選擇死亡,植物選擇重編程產生新後代
    該研究發現,在早期陸生模式植物小立碗蘚中,DNA損傷可以誘導葉片細胞重新編程為幹細胞,並再生出新植株。這是一種全新的植物適應脅迫環境的策略,也是首次發現DNA損傷在細胞重編程中有積極的誘導作用。早期陸生植物小立碗蘚(Physcomitrella patens)是植物幹細胞再生和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種模式植物。小立碗蘚在物理損傷信號的誘導下可以重編程分化的莖葉體葉片細胞再生出原絲體幹細胞,且不依賴於外源添加植物激素。 本文報導的研究發現,短暫誘導 DNA 鏈斷裂可以誘導分化的葉片細胞重編程再生出原絲體頂端幹細胞(圖1)。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其對推動幹細胞研究走向應用和臨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相關研究對未來人類健康的保障至關重要。  (3) 揭示了m6A甲基化對細胞重編程的調控作用   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揭示了microRNA通過序列互補調控mRNA 甲基化修飾形成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以及m6A修飾在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析m6A修飾形成的位點選擇機制、拓展microRNA的新功能和發現新的細胞重編程調控因素方面均取得了開創性的重要突破
  • 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
    本次會議上,他為大家介紹了自己最新的科研進展:發現了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這條信號通路與p53相互協調增加腫瘤的抑制作用。p53在腫瘤抑制過程中具有巨大潛力,這與它在腫瘤脅迫條件會引發細胞凋亡是密切相關的,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經證實在腫瘤的有效抑制過程中p53引發的促凋亡下遊信號通路並不是必須的。DNA損傷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是非常常見的。Andreas Strasser教授提出一個疑問,即所有DNA損傷所誘發的凋亡都是由p53所介導的嗎?
  • 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幫助抗擊腫瘤
    Khleif小組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文章,研究了MEK抑制劑在CD8+ T細胞代謝重編程和細胞周期進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對TME的免疫調節作用,揭示了MEK抑制劑可將CD8+T淋巴細胞重編程為具有強大抗腫瘤作用的記憶幹細胞
  •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Khleif小組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文章,研究了MEK抑制劑在CD8+ T細胞代謝重編程和細胞周期進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對TME的免疫調節作用,揭示了MEK抑制劑可將CD8+T淋巴細胞重編程為具有強大抗腫瘤作用的記憶幹細胞。
  • DNA甲基化是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重要的表觀遺傳屏障
    點擊查看 DNA甲基化是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重要的表觀遺傳屏障。然而,整個基因組的甲基化是如何被重新編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Sardina等人通過繪製正在重新編程的細胞的DNA甲基化圖來解決這個問題,並表明TET蛋白和轉錄因子協同配合去甲基化對重新編程至關重要。
  •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33:57 美國喬治敦大學Samir N.
  • 我國科學家描繪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體細胞胚發生的分子機理是Science期刊評選的全世界最前沿125個科學問題之一,對於理解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先前的研究表明,高濃度生長素、非生物脅迫或過表達細胞全能性轉錄因子(如LEC1、LEC2和BBM等)均可促使植物體細胞發生命運轉變形成體細胞胚,在此過程中伴隨著體細胞表觀組和轉錄組的改變。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體細胞胚發生的分子機理是《科學》評選的全世界最前沿125個科學問題之一,對於理解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 科學家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重編程障礙關鍵因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米格爾·埃斯特班和南方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安德魯·哈金斯的團隊首次發現共抑制複合物NCoR/SMRT在四因子介導的重編程中發揮了強大的抑制作用。北京時間3月13日零時,《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生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其中包含了體細胞特性的消減和幹細胞特性的獲得。
  • Science:細胞重編程的關鍵組蛋白伴侶分子
    ,名為ASF1A的基因在幹細胞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幹細胞可以發育分化成為機體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從而挽救人類的生命。實際上ASF1A基因並不是本文的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該基因主要負責細胞的重編程,細胞的重編程即轉變細胞的類型,這對於幹細胞的分化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卵母細胞中5000個基因,發現基因ASF1A、OCT4以及一種可溶性助手分子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重要組分。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研究幹細胞多能性、定向分化、重編程的分子機制,探索重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途徑,重點突破幹細胞乾性的獲得、維持和轉化調控的機制。2. 揭示微環境與幹細胞的相互作用規律。3. 研製以大動物和非人靈長類為特色的用於幹細胞臨床前研究的重要疾病模型及相關評估方案。
  • Cell Rep:細胞重編程重要信號分子—WNT蛋白
    2014年11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罕見遺傳病研究時發現了一種對細胞重編程非常關鍵的信號分子,該研究為開發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療法用來進行組織損傷修復及癌症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Natrue:成體幹細胞的DNA損傷可引發衰老
    生物谷報導: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不過,成體幹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人體因而也會逐漸衰老。一項最新研究表明,DNA損傷是造成成體幹細胞減少進而產生衰老的主要機制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Circulation: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獲得成功
    當心肌受損時,機體幾乎不可能修復損傷或死亡的細胞。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深入分析總結了心臟中細胞的重編程機制,以此來尋找方法對心肌細胞進行再生,這或許在有望治癒患者的心力衰竭的路上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僅需要三種轉錄因子就能夠將小鼠機體的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PNAS:成體脂肪細胞能夠分化形成多能性幹細胞,或可用於組織損傷修復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4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澳大利亞科學家們首次通過將成體骨骼或者脂肪細胞進行重編程,獲得能夠分化成任何組織的幹細胞,從而修復機體的受損組織器官。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歷程:從細胞分化到細胞重編程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胞是單向性的,不可能再恢復到多能幹細胞的階段。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細胞生物學家們普遍認為細胞在分化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維持細胞特性和功能的基因,當它們分化後就無法逆轉回未分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