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描繪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2020-08-06 BioArt植物

Dev. Cell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王佳偉研究組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作者CEMPS

2020年8月4日,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佳偉研究組的題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and a Hierarchica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Structure for Plant Somatic Embryogene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我國科學家描繪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體細胞胚發生的分子機理是Science期刊評選的全世界最前沿125個科學問題之一,對於理解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先前的研究表明,高濃度生長素、非生物脅迫或過表達細胞全能性轉錄因子(如LEC1、LEC2和BBM等)均可促使植物體細胞發生命運轉變形成體細胞胚,在此過程中伴隨著體細胞表觀組和轉錄組的改變。


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之一——單個體細胞怎樣成為整株植物?

我國科學家描繪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本研究首先利用ATAC-seq技術發現外植體的發育年齡階段位於體細胞胚發育轉錄調控等級網絡的最上層。外植體的胚性本質是體細胞命運重編程的前提條件;當種子萌發後,細胞全能性基因座位的染色質狀態迅速由開放轉變為關閉,導致體細胞胚發生能力的喪失。這一發現回答了為什麼植物體細胞胚的發生必須以幼嫩胚胎作為外植體這一科學問題。


進一步研究發現,生長素位於調控等級網絡的第二層,它可以快速誘導體細胞染色質開放狀態的重編程,並同時激活細胞全能性因子的表達。通過對染色質差異開放區域進行聚類和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富集分析,發現WRKY、CAMTA和TCP等轉錄調控因子家族成員可能參與了這一階段染色質開放狀態的重塑。LEC1、LEC2和BBM等細胞全能性因子位於調控等級網絡的第三層。結合轉錄組測序(RNA-seq)與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技術,發現LEC2是細胞全能性因子的一個功能輸出口,它通過直接激活早期胚胎發育關鍵基因WOX2WOX3的表達誘發體細胞胚的發生。


綜上,這些研究成果描繪了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建立了細胞全能性轉錄因子與早期胚胎發育的直接連接。相關的ATAC-seq資料庫也為我們進一步挖掘參與體細胞胚發生的新調控因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科學家描繪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王付祥商冠東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佳偉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B和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devcel.2020.07.003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先前研究表明,高濃度生長素、非生物脅迫或過表達細胞全能性轉錄因子(如LEC1、LEC2和BBM等)均可促使植物體細胞發生命運轉變形成體細胞胚,在此過程中伴隨著體細胞表觀組和轉錄組的改變。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利用ATAC-seq技術發現外植體的發育年齡階段位於體細胞胚發育轉錄調控等級網絡的最上層。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植物細胞全能性和再生( Science雜誌公布的最重要的25個科學問題之一)
    而當它們一旦脫離植株而處在離體狀態、失去特定發育環境條件的制約, 在一定的條件下, 如脅迫、創傷或激素等外界條件刺激, 植物體細胞就會進入重編程過程, 進而表現出細胞全能性.該項目圍繞「植物幹細胞維持、分化和功能獲得的分子機制」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 旨在解析植物幹細胞維持、細胞分化、器官發生和花期控制和環境信號響應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基礎以及高等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分子機理. 在此基礎上, 科技部於2013年又資助了「微環境調控植物生長點幹細胞中心維持與重建的分子網絡」項目.
  • 我國科學家首次繪製脊索動物完整單細胞轉錄譜系
    解析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的轉錄動態是發育生物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對了解發育基本規律以及幹細胞分化的轉化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單細胞基因組學的興起,解決了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和發育過程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難題,使得理解胚胎發育細胞譜系變成可能,為研究細胞命運決定提供了技術基礎。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研究表明,以Oct4為代表的關鍵轉錄因子對於ES細胞保持未分化狀態至關重要;而Erk/MAPK通路對於ES細胞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
  • 昆明動物所重構螞蟻等級分化祖先基因調控網絡
    這種生殖等級分化起源於約1.5億年前各螞蟻物種的共同祖先。由於各螞蟻物種的等級系統屬於同源性狀,因此從發育演化生物學理論角度,可以預測這些同源性狀是由螞蟻祖先狀態的基因網絡所調控。由於在漫長演化歷程中,基因功能會有多樣性變化,而且隨著新的亞科和屬種的形成,基因功能也會發生種系特異的重適應,因此祖先基因的特徵表達模式和調控網絡可能會被掩蓋。
  • 祖先基因調控網絡機制決定螞蟻等級
    原標題:祖先基因調控網絡機制決定螞蟻等級   螞蟻是社會性昆蟲,其群體由世代重疊的蟻后、雄蟻和不育工蟻組成的超個體組織系統。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團隊在調控螞蟻等級分化演化機制研究上取得了進展,揭示了螞蟻這類超個體組織物種存在的生殖等級分化的核心基因調控網絡。   此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蟻后與工蟻具有相同的基因組,但在形態、生理與行為上有著明確的分化。蟻后負責產卵,可以繁衍後代;而工蟻則永久喪失了繁殖力。這種生殖等級分化起源於約1.5億年前各螞蟻物種的共同祖先。
  • PNAS: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
  • 植物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調控網絡被揭示
    但是目前對於種子萌發發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擬南芥種子到苗的相變主要由細胞擴增驅動,再誘導編碼細胞壁修飾蛋白的表達,如擴張蛋白(EXPA)、木葡聚糖內轉糖基化酶(XET),果膠甲基酯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2】。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BioRxiv:水稻胚發生觸發器BABY BOOM1通過生長素生物合成基因的上調促進體細胞胚發生
    可以通過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外植體來誘導體細胞胚發生。但是,包括植物學上重要的穀類作物在內的幾種植物種類,除胚芽組織外,對去分化和轉化均保持頑固性。)轉錄因子表達。在這裡,我們調查了OsBBM1((Oryza sativa BABY BOOM1))誘導水稻體細胞胚發生過程中的下遊目標。OsBBM1的瞬時誘導導致植物生長素生物合成OsYUCCA基因的上調。
  • 綜述 | 植物次生細胞壁生物合成的轉錄調控網絡
    植物不同組織的細胞具有不同類型的細胞壁, 根據其成分及其在生長過程中是否延伸可分為兩種類型:初生細胞壁(Primary cell wall, PCW)和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 SCW)。PCW是指細胞分裂後期細胞板形成後, 由原生質體分泌物質在中層的表面最初階段所沉積的壁, 具有較大的彈性。PCW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植物細胞中。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T1可以在細胞間移動,產生PLT1蛋白的濃度梯度,高濃度的PLT1抑制細胞分裂,維持根端幹細胞的穩態;中間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裂;低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化。儘管PLT1濃度梯度的建立已較為清楚,但是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以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微生物所張福萍研究組在效應性Treg細胞分化的轉錄調控方面取得...
    效應性Treg只佔次級淋巴器官和外周循環Treg細胞的較少一部分,大多數分布於各種組織臟器,效應性Treg是一群已經接受過抗原刺激、活化程度比較高且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細胞,這群細胞能夠快速遷移進入發生免疫反應的部位,發揮免疫抑制的功能,防止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過強造成機體損傷。已有研究發現TCR信號對效應性Treg細胞穩態及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然而其具體的調控機制目前還不清楚。
  • 多組學揭示胰腺癌發展早期Kras基因突變調控的表觀與轉錄網絡
    鑑於Kras基因在胰腺癌的發展各個階段都非常重要,那麼Kras調控的轉錄網絡是否在胰腺癌的早期就已經出現了呢。,並闡明了Kras突變基因通過協同調控胰腺炎誘導的轉錄網絡,來促進胰腺癌的產生與發展。且其Kras調控的轉錄組與表觀遺傳組與對照組比較,也極大地被下調。這些數據表明了,在胰腺癌的發展的早期,Junb,Fosl1與Klf5參與到Kras調控的轉錄網絡中來,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
  • 科學網—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
    《細胞》2007年131卷7期 科學家建立環境影響細菌轉錄調控模型
  •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  )→(  )→動物體(3)動物體結構層次中的(  )是植物體所沒有的。A多細胞生物體內的細胞是隨機堆砌在一起的B血液是人體中流動的組織,屬於結締組織C從結構層次上分析,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屬於器官D麻城的杜鵑花和杜鵑鳥有相同的結構層次4、下列關於一棵大豆植株和一隻麻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們的個體發育起點都是受精卵B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C它們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
  • 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
    在雌性生殖系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成為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類型,並形成母體細胞質儲存的關鍵因子。卵母細胞的生長是在原始卵泡向初級卵泡的轉變中觸發的,並伴隨著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但控制卵母細胞生長的基因調控網絡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