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鵝在繁殖期喜歡棲息在開闊的、食物豐富的淺水水域中,如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緩慢的河流,特別是在針葉林帶,最喜樺樹林帶和無林的高原湖泊與水塘,冬季則主要棲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庫、水塘、河流、海灘和開闊的農田地帶。
候鳥,每年的9月中下旬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
遷徙時常成6-20多隻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隊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邊飛邊鳴,鳴聲響亮而單調,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聲音。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時間較長。
主要以水生植物葉、莖、種子和根莖為食,如蓮藕、胡頹子和水草。嘴的掘食能力很強,它甚至能挖掘埋藏於淤泥下0.5米處的食物。冬季有時也到農田覓食穀物和幼苗。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動物性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主要在早晨和黃昏覓食。覓食地和棲息地常常在一起或相距不遠。如無幹擾,它們通常不換地方,棲息地較為固定。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別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動,有時也多至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群棲息在一起。性膽小,警惕性極高,活動和棲息時遠離岸邊,遊泳亦多在開闊的水域,甚至晚上亦棲息在離岸較遠的水中。視力亦很好,很遠即能發現危險而遊走。通常多在水上活動。
善遊泳,一般不潛水。遊泳時頸向上伸直,與水面成垂直姿勢。遊泳緩慢從容,姿勢優美。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起飛。由於體軀大而笨重,起飛不甚靈活,需兩翅急劇拍打水面,兩腳在水面奔跑一定距離才能飛起。有時邊飛邊鳴和邊遊邊叫,叫聲單調而粗啞,有似喇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