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綿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第14期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
本期抽檢各類食品1544批次樣品
檢出不合格63批次
本次監督抽檢信息涉及食用農產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蔬菜製品、糧食加工品、餐飲食品、乳製品、調味品、保健食品等29大類共計1544批次樣品,63批次樣品不合格。
婉妹兒發現
這份名單中
不合格問題最多的是
幹筍子
檢出不合格項目二氧化硫殘留量
(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為
幹制蔬菜二氧化硫殘留量
不得超過 0.2g/kg)
不合格食品名單
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我市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已責令企業及時採取下架、召回等相關措施,並依法開展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等核查處置工作。標稱外地生產的不合格產品信息已通報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漲知識
1
包裝飲用水不合格項目銅綠假單胞菌解讀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它在水、土壤、食品以及醫院等環境中廣泛存在,尤其喜歡在潮溼的環境中生長繁殖。銅綠假單胞菌生長代謝過程中可能產生多種內毒素、外毒素等致病因子,人感染後可引起局部化膿性炎症等各種疾病。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中規定,同批次包裝飲用水中5個獨立包裝的樣品均不得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單位:CFU/250 mL)。
桶裝水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回收桶清洗消毒不徹底,對產品造成二次汙染。
2
蔬菜乾製品不合格項目二氧化硫殘留量解讀
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抗氧化劑,硫磺也可以在蔬菜乾製品、水果乾類、蜜餞涼果等食品生產過程中用於燻蒸,以達到防腐和漂白的作用,使用後都會產生二氧化硫殘留。少量二氧化硫進入人體不會對身體帶來健康危害,但若過量食用可能引起如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幹制蔬菜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2g/kg。
蔬菜乾製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超量使用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或是使用硫磺燻蒸的時間過長。
3
餐(飲)具不合格項目大腸菌群解讀
大腸菌群是指示食品汙染狀況常用的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汙染的可能性較大。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GB14934-2016)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大腸菌群不得檢出(/50cm2)。
造成餐飲具中大腸菌群 超標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餐飲具清洗不徹底;二是餐飲具消毒不徹底(消毒液未達到規定濃度、餐飲具乾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溫度,或者是消毒時間不夠);三是操作人員或周圍環境不清潔,造成餐飲具二次汙染。
4
油炸麵製品不合格項目鋁的殘留量解讀
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鬆劑和穩定劑,使用後會產生鋁殘留。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規定,油炸麵製品中鋁的最大殘留限量≤100mg/kg。油條中鋁含量超標商家為了達到加工過程快速、高 效,油條膨鬆、賣相好等效果,大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代 替傳統的酵母發酵造成的。
鋁不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不參與正常生理代謝,具有蓄積性,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
5
發酵麵製品中糖精鈉解讀
糖精鈉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規定,餐飲食品發酵麵製品不得使用糖精鈉。檢出糖精鈉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度,從而超範圍使用甜味劑。
大家如果在市場上
發現或購買到本次公布信息中
所涉不合格產品
請撥打食品投訴舉報電話12315反映
來源:綿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