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裂腦紀:中國式審美還有救嗎?

2020-12-04 腦極體

手機到底是什麼?對於00後10後和再下一代人來說:我的手機就是我的世界。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手機數十年如一日、一以貫之的外形,讓我這個從板磚機文明走過來的人都感到不適。而這些一言難盡的的設計,不僅有人買單,還總是被友商抄來抄去。問:下面幾種手機哪個更醜?是不是很難抉擇?

一次次失望後的平靜讓我佛了,折佛了,誰讓手機審美這個事情,本身就難以一蹴而就。

以往大家都是拼供應鏈拼上遊資源,ID設計時不時要讓位給生產線、跑分競賽、發布時機搶跑等等五花八門的因素。當然更要命的還是廠商的審美,就像一個人的大腦,數理化那半邊高度發達,負責藝術那半球則像董小姐一樣讓人感到絕望。

不過,當手機無論是硬體還是功能上的提升都逐漸接近閾值,「審美」這個勝負手一旦拋出,戰局就又不一樣了。

2018年手機界就颳起一陣與前衛品牌出聯名版的風潮,各家旗艦機要是沒有一個高逼格的跨界好基友拿得出手,絕對是一顆地裡黃小白菜。比如華為的保時捷設計版,OPPO和美圖相繼推出的蘭博基尼限量版,一加的邁凱倫定製版,而與時尚圈靠得最近的,還要屬年底上市的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堪稱根正苗紅的高階時尚碰撞。

好像不難發現,當科技與藝術兩個靈魂同時棲居在一個身體內,掌握了「左右腦」奧秘的手機,和人類的關係似乎也悄悄來到了某個變革奇點。

那麼,手機的「腦部分裂」,能夠拯救根深蒂固的中國式審美嗎?

是工匠,也是詩人:逃離唯實用主義的窠臼

在智慧型手機閉眼狂奔的那些年,我們肯定見過這樣的發布會套路:先匯報一下往屆成績,再聊聊當下的用戶痛點,然後拋出自家新品又升級了哪些新功能,接著跟友商跑跑分,最後話鋒一轉,加量不加價,只要998!為了證明我們是一個有獨特審美的企業,就再多推出兩個流行色和十個手機殼吧,套殼貼膜一條龍,還要啥自行車。

手機廠商也好,消費者也好,為什麼對功能性的需求大於審美身份認同?

答案或許有二:一是我們本身非常注重實際的民族特性,小學的美術老師、音樂老師最經常「被代課」;愛打扮與不務正業、成績差也總是聯繫在一起。在這種大環境下潛移默化成長起來的用戶,對於實用的追求本能地高於審美需求;

二是技術增長空間帶來的「舒適區」。硬體的提升空間遠遠大於設計的視覺碾壓,性能的流暢舒爽也比炫酷外觀所帶來的使用感更為真實。顏值不夠,參數來湊,不服直接跑分;可萬一打個遊戲卡到各種送人頭,再好看也是徒勞。這種環境下,廠商還用費勁搞「皮膚」嗎?

不過,目前手機功能性在用戶需求和產業突破雙雙逼近天花板之後,廠商們也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能夠提供新差異化競爭力的「審美側改革」。

於是在過去一兩年,我們見到了各種手機潮流單品的井噴。從漸變色、花式全面屏,再到跨界聯名,不勝枚舉。

不得不說,告別忽視一切修飾和審美的「唯實用主義」,某種意義上從源頭緩解了智慧型手機的「寒冬」尷尬。

但儘管不少廠商開始培育手機的「審美腦」,實踐下來卻發現問題還是不少:比如審美不像功能配置那樣清晰可量化,很多時候會誤判用戶的喜好和反饋,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

再比如,只是換了外觀設計和工藝,變化都在用戶預期的範疇在,缺乏「見所未見」的引領感,品牌屬性沒有本質上的提升。

總而言之,把「審美側改革」提上日程,背後隱藏的不確定性太多,而真實的商業價值不明,廠商左右為難之間,也很難讓整個產業爆發真正的「文藝復興」。

這種狀況究竟應該怎麼改變呢?

最近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在小紅書、寺庫等時尚聚集地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堪稱是科技時尚圈的頭號大事件。或許我們可以從榮耀模式,聊聊如何讓「審美腦」開口說話。

開啟手機雙腦時代:HONORHEAD的裂腦實驗

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有多火呢?

2018年12月28首次登陸「小紅書」就極速售罄;2019年1月3日,第二次開售直接全平臺光速售罄!一舉俘獲了「時尚八級」的潮流達人們。

來看一下這次聯名設計的顏值,採用了MOSCHINO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符號:小熊和問號,一種反諷式的個性表達。除了提升顏值,榮耀顯然是還想藉此合作輸出一波個性獨立不盲從的青年文化價值觀。

問題是,價值輸出用戶一定會買單嗎?大多數情況下,好像是用戶影響品牌更多。

尤其是在手機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用戶是誰,你就是誰。比如提到索尼,第一反應就是黑科技極客;提到OV,就是少年時尚;提到美圖,就是網紅美顏girl。提到榮耀,腦海裡第一時間冒出來的關鍵詞卻很多:Z世代、個性化、科技潮人、公益達人……

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給榮耀用戶一個標籤的話,那就是他們都是HONORHEAD。

所謂「HONORHEAD」,即不僅是榮耀產品的愛好者,還擁有超強的文化和理念認同。而來到產業端,「HONORHEAD」也代表一種不同的產業思考邏輯。

回顧榮耀的進化史,它不僅是行業的trendsetter,刷新硬體的頂層配置,比如曲面屏、極速快充、YOYO智慧生命體等等,超前的探索變革著終端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它也罕見的審美長期在線,不僅外援給力,自主設計的3D幻彩漸變外殼、雙紋理極光玻璃等等,都引領了一波手機ID設計潮流。

假如我們把手機理解成人類大腦的延伸,那麼榮耀可以視做沒有所謂的優勢半腦,「實用本位」或「審美本位」根本不存在,因為它每個腦區的專屬能力都發揮的很不錯。

把科技、設計與更多潮流元素組合到一起,這就是「HONORHEAD」誕生的土壤。那麼,榮耀又是如何完成最終的價值認同,將普通用戶變成「HONORHEAD」呢?

主要的方式有三種:

1.打開新通道。包括舉辦各種青年興趣活動,比如培育青年歌手的榮耀制噪者,尊重遊戲文化的榮耀電競堂,以及挑戰極限的環法自行車賽等等,讓「HONORHEAD」從一種思維,變成真正和青年審美發生關係的生活方式。

2.注入新刺激。無論是與MOSCHINO的合作,還是此前的極光玻璃、奶奶灰配色、變色鍍膜等等,不斷給年輕用戶新的設計創想。

3.理解力整合。讓硬體端和功能點也能支持和響應審美需求,比如屏下攝像頭技術、THE NINE液冷散熱等等技術突破,不用再為性能妥協。

這三步走下來,用戶除了可以在應用層面感受到科技的炫酷魅力之外,同時還用前衛的時尚語言完成了一次價值認同與輸出。

1950年代,科學家斯佩裡進行的裂腦實驗,揭示出人類思考的奧秘:如何利用左右腦的專屬能力進行分工,又將其整合成核心意志。我們在描摹下一代智慧型手機樣貌的時候,很可能訣竅就是像榮耀一樣,將兩個「大腦」各司其職又融為一體。

與世界共生:解開大腦的摩爾斯電碼

既有實力,又有顏值,這種優秀是真實存在的嗎? 要說榮耀在兩個領域已經睥睨江湖難逢敵手,還是有點誇張了。但綜合多方表現來看,確實值得為榮耀的進化和「HONORHEAD」的崛起送出拇指鮮花。

更重要的價值是,作為案例,可以讓更多廠商和其他行業,看到「雙腦協同優勢」所帶來的商業能量和複製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實用端通過產業鏈深度滲透和布局來進行攔截,那麼喚醒「審美腦」的重點又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將企業的文化育成當做藝術創作,可以看到,大腦正是用外界獲取信息並以其為原材料,生成了一個個合理的故事。用一句我們十分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創造了「雙腦」傳奇的榮耀,也是以如此的邏輯在運轉。

舉個例子,榮耀有一款手機,是情侶們分享了自己的愛情故事,才有了這個寓意美好愛情的「知更鳥藍」,在七夕又圈粉了無數少男少女。

正是化用戶腦為己所用的思維,榮耀藉由與年輕一代共同成長的信息,將他們的消費觀和品牌觀源源不斷地融入自己的體系內,最終打造了一個與用戶同頻律動、沒有短板的心智系統。

這種同源一體的感知力和成長力,使得榮耀總是能以更快更從容的姿態擊穿青年人的心防。因為它所有商業奇蹟,都是由「HONORHEAD」們親自輸入並寫就的。

當手機的「雙腦時代」被徐徐打開,也就意味著,它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工具,而是能夠用心感知情感世界的生命體。「HONORHEAD」的人機大冒險,正在奔跑著趕來……

相關焦點

  • 中國的「三大球」還有救嗎?
    《三人五環》暢聊奧運(央廣記者安健 攝)點擊這裡,收聽節目哦 ↓19:54 中國的 " 三大球 " 還有救嗎? 來自央廣新聞三大球,依舊是國人心中的痛。但凡聊體育,必然會提到三大球,三大球為什麼會被放到一個這麼高的地位?
  • 「皮膚白」成為中國式審美的硬標準!為何中國人對白如此執著?
    「皮膚白」成為中國式審美的硬標準!為何中國人對白如此執著?這種趨近病態的對白的追求,已經完全滲透到每個中國女孩的骨子裡。甚至「膚白貌美」這一項也成為公園相親角女性明確指出的有利優勢。許多女孩皮膚稍黃一些,沒能皮膚白皙通透,就各種不自信。
  • 女主播爆紅後72小時被封殺:網紅式審美,讓國人智商蒙羞!
    亞洲四大邪術,中國的美顏軟體,佔了一席之地。 化妝+美顏後,可謂是換頭術也不為過。 Angelababy 在網紅的濾鏡下,活生生成了三角臉; 網紅式審美,簡直摧毀了國人的感官世界。 在人人皆是自媒體的時代,網紅遍地開花。
  • 小米11快發布了,但萬眾期待的小米晶片還有救嗎?
    其實這些我都不關心,畢竟再強大也是別國的,我只關心小米自家的澎湃晶片現在怎樣了,這麼久沒消息,是不是放棄了,如果沒放棄還有救嗎?對於這個問題,雷軍回答:我們 2014 年開始做澎湃晶片,2017 年發布了第一代,後來的確遇到了巨大困難。但請米粉們放心,這個計劃還在繼續。等有了新的進展,我再告訴大家。
  • 中國消費者沒有「整體審美」意識?大家居有新需求定位了!
    當然會有兩個最重要的方面,這是由大家居產品本身的整體性決定的:一是一站式購齊的省心省心;二是整體性的設計和搭配所帶來的審美升級。在這兩個核心價值中,一站式購齊實現不難,並且已經成為趨勢,而審美升級會是一個長期的需求,並且實現起來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背後的科學與審美
    我簡單下個定義:藝術是對生活的審美創造,與生活有關再進行創造,我們才能欣賞。科幻是什麼?科幻來自於科技但高於科技。今天的科技做不到的事情,科幻可以做到,以什麼方式做到呢?以審美的方式做到,所以我認為科幻是對科技的審美創造。接下來,我會結合科幻的經典之作《星際穿越》來講講審美創造是如何完成的。
  • 得了淋巴癌還有救嗎?治癒率高不高
    原標題:得了淋巴癌還有救嗎?治癒率高不高?   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會有淋巴系統,淋巴癌屬於全身性的疾病,會影響到淋巴組織正常的運轉,只要一提到淋巴癌人們就會害怕,擔心會縮短壽命。
  • 手機與相機風靡的年代,拍立得還有市場嗎?
    如今無論是日常拍照還是記錄旅行,大家一般都會使用手機來進行拍攝。當然對拍攝要求高的小夥伴也會購買相機,使自己的照片看起來更高級。那麼在這個被手機和相機統治的年代裡,似乎還有一個產品沒有被人們遺忘,它就是——拍立得!
  • 你的輻射臉還有救嗎?
    天氣逐漸轉暖,美好的夏天即將來臨~但是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說,美好的同時還伴隨著可怕的夏天的大太陽o(╥﹏╥)o太陽的光線中不僅有紫外線,還有一種藍光。然而在如今,隨著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我們每天沉迷於網絡的時間佔每天的大多數時間,我們的生活已經不能離開手機、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藍光目前也主要是通過電子產品傳播。短波藍光是波長處於400nm-480nm之間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有研究聲稱藍光照射會使皮膚產生氧化應激反應,和菸草、空氣汙染、紫外線一樣對皮膚產生負面影響。
  • 如果太空人在月球上失聯了,還有機會被救回嗎?
    還能救得回來嗎?看完接下來的內容你就明白了。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11號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而阿姆斯特丹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並且也是成功返回地球的太空人。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並且還成功返回到地球上這一壯舉讓全球的人都為之振奮。那麼,要是太空人在月球上遇到麻煩不幸失聯還能救得回來嗎?
  • 建設美麗中國的思考:環境是什麼?審美是什麼?
    俯瞰流坑村 (圖源:新華網)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對於環境美學來說,一方面可以從建設美麗中國實踐中汲取豐富營養,實現本學科更好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現在,人們對環境美學已經不再感到陌生,但許多人還知之不深。
  • 淺談中國古代水墨畫「墨色」審美及其文化意蘊
    中國水墨畫的墨色審美起源,根植於原始農耕採集文化和陰陽五行思想,老莊和禪宗則為其奠定了主要基調。中國水墨畫對墨的藝術運用,完成了原始黑色向純粹的審美境界升華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中國水墨畫獨特的墨色語言系統。
  • 三星手機十年來的外觀進化史 還有印象嗎
    你還記得你十年前正在使用一部什麼樣的手機嗎?十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但是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呢?
  • 倡導對歷史人物進行審美人格分析
    ∥如果這種信念來自天啟,/如果這就是大自然的神聖安排,/我還有什麼理由悲嘆/人是怎樣對待人的?」1843年的桂冠詩人的這首絕唱,曾震動過多少少男少女、成人老婦的心,曾激起無數個後來者憧憬自然的理想。這是詩,藝術的精靈;它是寫人的,寫人生和人類的。正因為此,藝術才進入了審美學的觀照視野,藝術史才有了進行審美學分析的基礎。
  • 男女審美差異是真的存在嗎?
    各位姐姐妹妹們有沒有收到過來自直男審美的暴擊?之前twitter上放過一張照片,據說道破了男女審美的差異。那男女審美真的有差異嗎?之前英國內衣品牌Bluebella做過一個關於人們眼中最完美的男性和女性身材調查,結果果然(我為什麼要說果然……)發現男女在身材上的審美有差異。
  • 得了愛滋病還有救嗎?有這種疑問的你,請看看醫生的回答
    得了愛滋病還有救嗎?這是很多恐艾人士或者診斷為愛滋病的人,經常問到的問題。現狀是,除十幾年前的感染者和少數現在的愛滋病感染者離世之外,多數愛滋病人依然健康地活著。
  • 《深夜食堂》裡找不到中國審美的「食堂」
    中國的市井小人物故事,要用那麼冷淡的日式畫風、日式審美來表現、來裝框,這是為什麼呢?想起作家毛尖有一句話:很多國產劇,都只用西餐北海道來抒情。韓國影視劇都愛吃泡菜,日本影視劇愛吃日料喝清酒,那麼,中國電視劇裡的人物有沒有認認真真吃完過一頓中國菜?好,我們舉例前兩年楊慶拍的《火鍋英雄》。一個做電影批評的朋友看完,一針見血評論:在這個電影裡,幾個主角壓根兒就沒好好吃上一頓火鍋!的確,火鍋這麼有地域氣煙火氣且自帶表情達意功能的元素,居然在電影裡就這麼稀稀拉拉不鹹不淡地跑了個龍套。沒看過李安的《推手》嗎?
  • 還有救嗎?
    以下信息來源於花匠大叔花友群花友對話,感謝花友們的分享,對話開始:【鬱金香】:各位親,麻煩有誰養過這種花,幫我看看是什麼原因,這花中間葉子腐爛,還有救嗎?【鬱金香】:你說我把它葉子全部剪了,它能再發葉出來嗎?這個花也是第一次養,不太了解它的習性。【楊柳】:這個有點冒險,花靠根長,根靠葉養。這花不是耐修剪的。
  • 漫威「辱華」了嗎?高傲背後的審美誤區
    畢竟從08年首部《鋼鐵俠》上映開始,漫威的超級英雄在十多年裡成為了很多年輕人成長路上的陪伴,而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能夠成為超級英雄的一員既說明了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能提升華人在西方電影中的地位。但是中國觀眾對此並不買帳,甚至有些憤怒。因為《上氣》有辱華的嫌疑。而大家憤怒的點在哪裡呢?
  • 消費社會中文化審美的異化與重塑
    2019年《新周刊》發文,提出了「低美感社會」的概念,並稱其為「我們時代的審美匱乏症」,這些審美匱乏症概括有十大病徵:醜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築、非人街道、塑料設計、網紅臉、偽古風、廣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霧霾。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這十大審美匱乏症皆與新媒體的運作有關,是新型的眼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