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到底是什麼?對於00後10後和再下一代人來說:我的手機就是我的世界。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手機數十年如一日、一以貫之的外形,讓我這個從板磚機文明走過來的人都感到不適。而這些一言難盡的的設計,不僅有人買單,還總是被友商抄來抄去。問:下面幾種手機哪個更醜?是不是很難抉擇?
一次次失望後的平靜讓我佛了,折佛了,誰讓手機審美這個事情,本身就難以一蹴而就。
以往大家都是拼供應鏈拼上遊資源,ID設計時不時要讓位給生產線、跑分競賽、發布時機搶跑等等五花八門的因素。當然更要命的還是廠商的審美,就像一個人的大腦,數理化那半邊高度發達,負責藝術那半球則像董小姐一樣讓人感到絕望。
不過,當手機無論是硬體還是功能上的提升都逐漸接近閾值,「審美」這個勝負手一旦拋出,戰局就又不一樣了。
2018年手機界就颳起一陣與前衛品牌出聯名版的風潮,各家旗艦機要是沒有一個高逼格的跨界好基友拿得出手,絕對是一顆地裡黃小白菜。比如華為的保時捷設計版,OPPO和美圖相繼推出的蘭博基尼限量版,一加的邁凱倫定製版,而與時尚圈靠得最近的,還要屬年底上市的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堪稱根正苗紅的高階時尚碰撞。
好像不難發現,當科技與藝術兩個靈魂同時棲居在一個身體內,掌握了「左右腦」奧秘的手機,和人類的關係似乎也悄悄來到了某個變革奇點。
那麼,手機的「腦部分裂」,能夠拯救根深蒂固的中國式審美嗎?
是工匠,也是詩人:逃離唯實用主義的窠臼
在智慧型手機閉眼狂奔的那些年,我們肯定見過這樣的發布會套路:先匯報一下往屆成績,再聊聊當下的用戶痛點,然後拋出自家新品又升級了哪些新功能,接著跟友商跑跑分,最後話鋒一轉,加量不加價,只要998!為了證明我們是一個有獨特審美的企業,就再多推出兩個流行色和十個手機殼吧,套殼貼膜一條龍,還要啥自行車。
手機廠商也好,消費者也好,為什麼對功能性的需求大於審美身份認同?
答案或許有二:一是我們本身非常注重實際的民族特性,小學的美術老師、音樂老師最經常「被代課」;愛打扮與不務正業、成績差也總是聯繫在一起。在這種大環境下潛移默化成長起來的用戶,對於實用的追求本能地高於審美需求;
二是技術增長空間帶來的「舒適區」。硬體的提升空間遠遠大於設計的視覺碾壓,性能的流暢舒爽也比炫酷外觀所帶來的使用感更為真實。顏值不夠,參數來湊,不服直接跑分;可萬一打個遊戲卡到各種送人頭,再好看也是徒勞。這種環境下,廠商還用費勁搞「皮膚」嗎?
不過,目前手機功能性在用戶需求和產業突破雙雙逼近天花板之後,廠商們也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能夠提供新差異化競爭力的「審美側改革」。
於是在過去一兩年,我們見到了各種手機潮流單品的井噴。從漸變色、花式全面屏,再到跨界聯名,不勝枚舉。
不得不說,告別忽視一切修飾和審美的「唯實用主義」,某種意義上從源頭緩解了智慧型手機的「寒冬」尷尬。
但儘管不少廠商開始培育手機的「審美腦」,實踐下來卻發現問題還是不少:比如審美不像功能配置那樣清晰可量化,很多時候會誤判用戶的喜好和反饋,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
再比如,只是換了外觀設計和工藝,變化都在用戶預期的範疇在,缺乏「見所未見」的引領感,品牌屬性沒有本質上的提升。
總而言之,把「審美側改革」提上日程,背後隱藏的不確定性太多,而真實的商業價值不明,廠商左右為難之間,也很難讓整個產業爆發真正的「文藝復興」。
這種狀況究竟應該怎麼改變呢?
最近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在小紅書、寺庫等時尚聚集地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堪稱是科技時尚圈的頭號大事件。或許我們可以從榮耀模式,聊聊如何讓「審美腦」開口說話。
開啟手機雙腦時代:HONORHEAD的裂腦實驗
榮耀V20 MOSCHINO聯合設計版有多火呢?
2018年12月28首次登陸「小紅書」就極速售罄;2019年1月3日,第二次開售直接全平臺光速售罄!一舉俘獲了「時尚八級」的潮流達人們。
來看一下這次聯名設計的顏值,採用了MOSCHINO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符號:小熊和問號,一種反諷式的個性表達。除了提升顏值,榮耀顯然是還想藉此合作輸出一波個性獨立不盲從的青年文化價值觀。
問題是,價值輸出用戶一定會買單嗎?大多數情況下,好像是用戶影響品牌更多。
尤其是在手機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用戶是誰,你就是誰。比如提到索尼,第一反應就是黑科技極客;提到OV,就是少年時尚;提到美圖,就是網紅美顏girl。提到榮耀,腦海裡第一時間冒出來的關鍵詞卻很多:Z世代、個性化、科技潮人、公益達人……
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給榮耀用戶一個標籤的話,那就是他們都是HONORHEAD。
所謂「HONORHEAD」,即不僅是榮耀產品的愛好者,還擁有超強的文化和理念認同。而來到產業端,「HONORHEAD」也代表一種不同的產業思考邏輯。
回顧榮耀的進化史,它不僅是行業的trendsetter,刷新硬體的頂層配置,比如曲面屏、極速快充、YOYO智慧生命體等等,超前的探索變革著終端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它也罕見的審美長期在線,不僅外援給力,自主設計的3D幻彩漸變外殼、雙紋理極光玻璃等等,都引領了一波手機ID設計潮流。
假如我們把手機理解成人類大腦的延伸,那麼榮耀可以視做沒有所謂的優勢半腦,「實用本位」或「審美本位」根本不存在,因為它每個腦區的專屬能力都發揮的很不錯。
把科技、設計與更多潮流元素組合到一起,這就是「HONORHEAD」誕生的土壤。那麼,榮耀又是如何完成最終的價值認同,將普通用戶變成「HONORHEAD」呢?
主要的方式有三種:
1.打開新通道。包括舉辦各種青年興趣活動,比如培育青年歌手的榮耀制噪者,尊重遊戲文化的榮耀電競堂,以及挑戰極限的環法自行車賽等等,讓「HONORHEAD」從一種思維,變成真正和青年審美發生關係的生活方式。
2.注入新刺激。無論是與MOSCHINO的合作,還是此前的極光玻璃、奶奶灰配色、變色鍍膜等等,不斷給年輕用戶新的設計創想。
3.理解力整合。讓硬體端和功能點也能支持和響應審美需求,比如屏下攝像頭技術、THE NINE液冷散熱等等技術突破,不用再為性能妥協。
這三步走下來,用戶除了可以在應用層面感受到科技的炫酷魅力之外,同時還用前衛的時尚語言完成了一次價值認同與輸出。
1950年代,科學家斯佩裡進行的裂腦實驗,揭示出人類思考的奧秘:如何利用左右腦的專屬能力進行分工,又將其整合成核心意志。我們在描摹下一代智慧型手機樣貌的時候,很可能訣竅就是像榮耀一樣,將兩個「大腦」各司其職又融為一體。
與世界共生:解開大腦的摩爾斯電碼
既有實力,又有顏值,這種優秀是真實存在的嗎? 要說榮耀在兩個領域已經睥睨江湖難逢敵手,還是有點誇張了。但綜合多方表現來看,確實值得為榮耀的進化和「HONORHEAD」的崛起送出拇指鮮花。
更重要的價值是,作為案例,可以讓更多廠商和其他行業,看到「雙腦協同優勢」所帶來的商業能量和複製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實用端通過產業鏈深度滲透和布局來進行攔截,那麼喚醒「審美腦」的重點又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將企業的文化育成當做藝術創作,可以看到,大腦正是用外界獲取信息並以其為原材料,生成了一個個合理的故事。用一句我們十分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創造了「雙腦」傳奇的榮耀,也是以如此的邏輯在運轉。
舉個例子,榮耀有一款手機,是情侶們分享了自己的愛情故事,才有了這個寓意美好愛情的「知更鳥藍」,在七夕又圈粉了無數少男少女。
正是化用戶腦為己所用的思維,榮耀藉由與年輕一代共同成長的信息,將他們的消費觀和品牌觀源源不斷地融入自己的體系內,最終打造了一個與用戶同頻律動、沒有短板的心智系統。
這種同源一體的感知力和成長力,使得榮耀總是能以更快更從容的姿態擊穿青年人的心防。因為它所有商業奇蹟,都是由「HONORHEAD」們親自輸入並寫就的。
當手機的「雙腦時代」被徐徐打開,也就意味著,它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工具,而是能夠用心感知情感世界的生命體。「HONORHEAD」的人機大冒險,正在奔跑著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