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可以用腦電波控制音樂的耳機

2020-11-24 網易手機

Neurowear 公司發明的這個耳機,可以讓你用腦電波來控制音樂,例如暫停、上一首、下一首什麼的。看上去,貌似比線控會更加方便?!因為本人從未試過腦電波玩具,完全不知道這類東東,控制起來到底是怎樣?難道只要我想『下一首』它就會切換嗎?另外,因為地球的語音不一樣,那麼腦電波中的『下一首』都是使用一種表達方式嗎?


    這個東西名為Necomimi,你看到他的巨大耳機,同時也是腦電波傳感器,它可以通過藍牙控制,目前你可以通過腦電波操控100首歌。

另外,它們還在測試一個『心情功能』,利用傳感器探測使用者的心情,從而匹配對應的歌曲,就跟豆瓣電臺什麼似的的。

看上去,似乎還有貓耳朵版本?!


[oioi via mico-headphones]

本文來源:cnbeta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基於腦電波創作新音樂 AI耳機可改善聽眾情緒
    據日媒報導,日本一支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裝置——人工智慧耳機,能夠跟蹤聽眾的情感狀態,創造出為聽眾量身定製的音樂,從而改善聽眾的情緒,激發新的情緒。  該研究團隊得到了日本大阪大學創新中心項目的支持與合作,其開發的AI能夠檢測用戶的大腦狀態,並通過音樂來刺激它,從而讓聽眾產生新的情緒。
  • 無人機都可以用意念控制了 腦控耳機還遠嗎?
    我們不妨先來想像一個場景:你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精神放鬆,然後大腦在一瞬間集中精神想像著「下一曲」或者「調大音量」,接下來耳機便會執行相應的操作。自從我用上TWS耳機後,這種場景就經常在腦海中浮現。你不得不承認,高科技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懶,比如在我使用新一代AirPods後,除了音量調節有時還需要用到手機,其他所有操作幾乎都通過耳機和Siri來完成。現在我又想,哪天可以直接用意念來控制耳機那該多方便!自從前些天體驗了一次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風騷操作後,我對用意念控制耳機這件事的渴望變得愈加強烈了。何為用意念控制無人機?
  • 這個腦電波耳機表示不服
    對很多人來說,邊聽音樂邊工作早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有時候合適的音樂確實能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任務,也能調劑工作時的壓力,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好辦法。不過,也有人遇到這樣的問題,當工作的時候聽歌,時間一長會沉浸在音樂中,有時候一些人還會被分散注意力。能不能有可以監測大腦波動,來幫助提高注意力的設備呢?
  • Melomind耳機:最懂你的腦電波
    在2015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這款外觀獨特的Melomind耳機一發布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myBrain公司推出的這款產品看起來有點像頭盔,主體部分有四根突出的電焊條,能夠測量你的腦電波,就像醫院幹的那樣。唯一的不同是,它會把測量到的數據傳輸到所匹配的App上來,進而判斷用戶需要哪種定製音樂來放鬆身心。
  • NeuroHz:如何通過腦電波對產婦抑鬱症進行音樂治療? | 創業
    早在上世紀,人類就已經記錄下人腦電圖,並應用於醫療領域。NeuroHz 的 CEO 祝文偉表示,我們想做的就是把該技術應用到智能硬體上,並轉化為民用。NeuroHz 是一個基於智能耳機採集腦電波數據,給用戶生成個性化治療音樂的健康服務平臺。用戶戴上該智能耳機,其就可通過腦電波數據反饋,檢測到自己的情緒,從而推薦最合適的治療音樂,通俗的來講就是意念的反饋。
  •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EEG)用戶,黑客可以通過檢測其腦電波來猜測密碼。  EEG耳機允許用戶僅用大腦就能控制機器人玩具或玩視頻遊戲,市場上只有少數這樣的產品,價格從150美元到800美元不等。這些新興腦機接口設備雖然為普通用戶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但不可否認隨之產生的重大安全隱患。
  • 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辦比賽?可能!
    因為它目前的空間感仍然很差,而且由於頭蓋骨的阻礙,探測器所能捕捉到的腦電波訊號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麼集中而有效。此外,相較於植入類的腦機接口,操作者需要進行更多的注意力方面的訓練。否則,你用腦波控制的無人機可能會掉下來。
  • 無人機操控技術變革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
    常玉虎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用腦電波來控制飛機?這個想法得到一致認可。最終,一個通過腦電波與手勢協同控制、鏡頭跟隨頭部運動、並能虛擬還原空中視角的無人機系統的設想就此成型。設計團隊學生與指導老師在一起,左起:吳加正,朱家成,艾劍良教授,傅軍,常玉虎,崔雪揚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升降「這套飛行裝置使得我們只需要帶上眼鏡想一想或者手一揮,就能像鳥兒一樣,用全新的角度去探索一些平常難以看到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給不方便活動的殘障人士提供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認識世界。」
  • 腦電波控制萬物 奇幻腦科學之旅
    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日前,我剛剛訪問了一家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高科技公司。
  • 穿越級遙控 海爾腦電波控制智能電視試玩
    穿越級遙控 海爾腦電波控制智能電視試玩海爾腦電波控制電視裝置介紹  其實也未必,普通人稍微練習一下一樣可以做到。譬如海爾,近期就推出了一個好玩的東西,它可以利用人的腦電波來控制。也就是說,你只要轉念一想,便可以實現換臺,控制音量。當然,現在產品還處於原型機階段,所以你在現場只能看到一個桶形的炸藥動畫演示,展示了系統讀取你腦電波的情況。
  • 論意識的未來:可以實現用腦電波控制物體嗎?
    圖1 男子用意念控制假肢圖2 用意念控制小球下落人類的心跳會產生1~2毫伏的電壓,睜眼閉眼可以產生5~6毫伏的電壓,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產生0.2~1毫伏的電壓。通過連接在大腦上的電極,可以採集到人類思考問題時候產生的電壓波動,這種電信號可以通過放置在大腦周圍的電極來測量。通過分析這些電極檢測到的電信號,就可以記錄腦電波。這種腦電波,這就是意念控物的生理基礎。
  • 論意識的未來:可以實現用腦電波控制物體嗎?
    圖1 男子用意念控制假肢【引子】曾經讀過一本小說,書名已經不記得了。內容是描述70年代的美國為了治療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製造了一種能控制人的行為的電腦網路系統。圖2 用意念控制小球下落一、意念控物原理人類所有的生理活動都在進行放電。人類的心跳會產生1~2毫伏的電壓,睜眼閉眼可以產生5~6毫伏的電壓,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產生0.2~1毫伏的電壓。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兩人用盡辦法,假意「怒髮衝冠」,嘉賓韓雪的腦電波數值達到82的頂峰,率先爆破氣球,隨後嘉賓主持人也「憤而」引爆了氣球,一度「叫囂」要用學霸的「腦力」碾壓對方的主持人惜敗。實際上,氣球並非是被「想」炸的,而是通過道具桌上的隱藏針刺裝置刺破的,這個針刺則是通過腦電波數值來控制的。
  • 實時監測腦電波耳機,監控打工人小情緒的利器
    MN8腦電波設備看起來就像一個時尚的無線耳機。總部位於舊金山的Emotiv公司工作人員說:「它的耳塞可以很隱蔽地放在耳廓裡,並且續航可以持續一整天。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忘記自己戴著一個正在監測自己腦電波的設備,用來了解工作壓力、注意力的跡象。最終目的是可以讓公司收集員工工作時的大腦數據。
  • 用意念控制音樂輸出大腦?馬斯克的瘋狂想法要實現了
    大家記不記得,早些時候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個關於腦電波控制音樂聽歌的事?現在這件事有了新的動向,在 Twitter 上,一個計算機科學家@了馬斯克,Neuralink 的技術,可以直接從植入晶片中聽到音樂麼?
  • 腦控加人工智慧自動譜曲 你見過耳機這麼玩的嗎?
    人工智慧耳機?如今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因此對於有人想將人工智慧和耳機結合在一起並不感到意外,不過第一反應是用人工智慧為用戶提供語音歌曲搜索等服務,而日本的這支研究團隊則打破了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對目前人工智慧耳機的認知。「 跟蹤聽眾的情感狀態」、「 量身定製音樂」這兩點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都是很難達到的。
  • 「腦電波同步」治療或誘發癲癇
    據市場上一種「腦電波治療儀」的文字介紹,該產品根據腦電波同步及經絡平衡原理,利用特殊編制的聲、光信號頻率(節律)變化及低頻電脈衝,分別作用於人體的耳、眼和相關經絡穴位,影響調節人體的腦電活動水平及興奮水平,據說可以減輕焦慮緊張,控制疼痛,激發學習記憶和創造能力。   患者接受治療時要戴著眼罩、耳機、電極等,聆聽音樂和治療師的引導,相當於享受一次「精神桑拿」。
  • 永不消失的腦電波
    腦電波是是一種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範圍在每秒1-30次之間的,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8Hz)、α(8-13Hz)、β(14-30Hz)。 當您在緊張狀態下,大腦產生的是β波;當您感到睡意朦朧時,腦電波就變成θ波;進入深睡時,變成δ波;當您的身體放鬆,大腦活躍,靈感不斷的時候,就導出了α腦電波。
  • UDrone意念無人機初體驗 玩轉腦電波控制
    UDrone意念無人機後來發展到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的設想,UDrone意念無人機應運而生,在這裡我科普一下,這是深圳創達雲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腦機接口技術,體感交互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腦控無人機。
  • DARPA:腦電波控制無人機
    Artemiadis稱,這種「集群控制」的行動模式是從鳥類和魚類等自然群體的行為中獲得的靈感。「我們可以提取與所期望的集體行為相關的信息,比如以特定的編隊飛行,這在普通的人工控制界面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要有一個集中控制器可以將命令傳達給無人機,腦群控制算法甚至可以擴展到同時控制成百上千的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