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為何不受家長待見?用藥靠掰、劑量完全靠猜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成藥為何不受家長待見

  兒童安全用藥需再評價體系護航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朱 麗

  兒童節來臨前夕,「兒童安全用藥」話題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我們的兒童藥品,96%以上藥品不是兒童的私有藥品,更多是成人用藥轉化成兒童的。」中國中藥協會藥物研究評價技術中心副主任李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背景決定了開展中成藥上市後再評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明確藥品在臨床上的定位。

  事實上,除了缺乏「兒童版」藥品,在藥品說明書中像「小兒慎用或者酌減」之類的描述也廣泛存在,常造成「用藥靠掰、劑量靠猜」的窘境,這也無疑加大了兒童用藥的風險。因此,開展長期、大樣本真實性世界研究無疑為兒童中成藥臨床應用提供了一份科學指南。

  再評價關注療效和安全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明確提出:「要開展中成藥上市後再評價,加大中成藥二次開發力度,開展大規模、規範化臨床試驗,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方大藥。」有業內人士認為,為上市後中成藥的再研究作出規定,其影響不亞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傳統醫藥要廣泛被接受,依賴於療效的確定,其中的關鍵環節就在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性。開展中成藥上市後再評價,能夠進一步明確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找到最優適應症。

  據李磊介紹,目前國家強制要求對中藥注射劑、中西複方類進行再評價工作,中成藥再評價不作強制性要求,以引導為主。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再評價研究越來越受到製藥企業的重視,已經逐步開展。比如,他們近期正在參與的貴州健興藥業「醒脾養兒顆粒」的再評價臨床研究,就是企業方面主動啟動的。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偉寄望於此次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增加藥物療效和安全方面的科學性、證據性,從而為「醒脾養兒顆粒」的適應症治療提供循證醫學依據。

  據了解,該藥已廣泛用於臨床23年,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資料庫中,至今未見有嚴重不良反應記錄,是中華中醫學會《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12版)》《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遺尿症(2018修訂)》等多個指南的推薦用藥。

  一個上市多年的成熟藥品,為何要開展再評價工作?李磊強調,中成藥上市後再評價實際上應處於動態管理的過程。即關注一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隨著產品本身的適應症越來越寬泛,甚至越來越清晰,以及適用人群的不斷變化,需要在上市後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科學的再評價。

  約90%中成藥是西醫開出

  在臨床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李磊透露,當前我國80%—90%的中成藥事實上是由西醫開出的。這一點也得到了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消化學組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國家藥理基地消化專業負責人李在玲的認同:「真正使用中成藥的並不是中醫,而是西醫。」然而,這樣的臨床實踐又跟西醫的知識結構發生了矛盾。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什麼叫陰?什麼叫陽?什麼是氣虛?什麼是血虛?有時候同行真的搞不太清楚,患者就更不清楚了。所以,在用藥指南和說明書上(講清楚),確實有一定困難。」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有鵬建議,針對西醫臨床用藥,還需要拿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讓中醫會用,西醫也會用」。

  相比西藥,中成藥的臨床數據更難獲取。「在梳理中成藥的腹瀉指南過程中,我們對每一個藥物都查找了文獻,但比對發現,文獻均來自非核心期刊,臨床的循證依據就不夠,影響藥物的使用。」李在玲表示,兒童中成藥還面臨劑量如何精準使用的問題,「比如6歲以上大概一支,6歲以下大概半支,但是具體的劑量到底是多少?我們可以通過大樣本的臨床實踐和實驗來進行確認。」

  「長久以來,中成藥都缺乏研究基礎,在臨床上西醫又不熟悉如何使用中成藥。因此,究竟中成藥的臨床價值是什麼?如何把中醫的辨證施治和現代疾病分期、分症型,進行有效的結合和轉化,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李磊呼籲,更大範圍內推動再評價工作,十分緊迫而又必要。

  警惕兒童中成藥使用誤區

  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生病,家長用藥最看重兩點:療效和安全。由於存在一定誤解,中成藥無緣無故被貼上了「療效差」「不安全」的標籤。

  這讓王有鵬感到非常無奈:「在老百姓心中,方劑可能更準確一些。但湯劑也有弱點,服用不方便,攜帶不方便,掛不到號就開不到方。如果家長能掌握一個有效的中成藥,就能解決很大問題。」

  「中醫講究通過藥物偏性解決疾病的偏性,把握起來是比較難的,把握不好就會有副作用。」王有鵬表示,西藥副作用非常清晰,比如對肝臟的損害性等。中成藥的副作用則不清晰,一是因人而異,二是用多長時間產生副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成藥的「不受待見」還體現在它往往被家長當成一種輔助藥,對此,王有鵬大呼「浪費」。「如果把一個好用的中成藥當作可有可無、可用可不用的藥,就理解錯了。」此外,中成藥還存在熱門病同類藥物品種過多,而冷門病沒有藥的窘況,為臨床用藥增添了障礙。

  在兒童中成藥領域,我國仍缺乏專門的用藥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有一個兒童中成藥的用藥須知,但是它的範圍不是很全。」王有鵬說,他們正在梳理專門的指導意見,仍在進一步完善當中。

相關焦點

  • 中國僅2%藥物製劑專供兒童:用藥靠猜 吃藥靠掰
    此外,由於用藥說明書描述含糊,兒科醫師只能憑藉臨床經驗用藥,將成人劑量進行調整,處方中經常出現「半片、1/4片」的用量描述,常常「靠手掰、用刀切」來掌握兒童用藥的適宜用量,帶來諸多不便。  東莞市人民醫院醫務科負責人透露,在凱凱事件以後,醫院加強了非那根用藥的規範。「即使不提,全院也都知道了,現在有小孩要用非那根的話,醫生寧可不用。」  作為典型案例,凱凱事件已在全市醫療系統做過兩次匯報交流,「現在全市醫院都怕了」。  一些兒童家長也開始對非那根予以拒絕。
  • 成人藥掰開給孩子吃,作為家長,你真的會正確給孩子用藥嗎?
    12.9%,死於不合理用藥的人群中,兒童佔比高達32%。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科疾病也不是成人疾病的縮小版,用藥靠掰、劑量靠猜是不行的。下面卡奇樂新概念兒童樂園分享一些兒童用藥的知識,幫助家長科學用藥。 一、正確選擇藥物 兒童專用藥很少,許多家長以為小孩是成人的縮小版,自行將劑量打了折,但大人和小孩的生理髮育情況完全不同,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體重來測算用量。另外還應注意有些成人藥物並不適合孩子。
  • 兒童用藥劑量究竟怎麼算?體表面積算法受推薦
    長期以來,由於兒童專用藥不足,很多患兒在服藥時都被當成「縮小版的成人」對待,按照「小兒酌減」的原則服用成人藥,這存在著巨大的用藥安全隱患。《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因為用藥不當,中國每年有約3萬兒童陷入無聲世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人數更是難以計算。其實,「兒童酌減」對兒科藥師來說,也是難題。 那麼,兒童用藥劑量應該怎樣計算呢?
  • 這份用藥黑名單每個家長都要知道
    因為嬰幼兒沒發育完全,用藥就比成人有更多限制,也更容易受傷,多有因錯誤用藥帶來藥物傷害的案例,安全用藥知識必須持續更新。如果藥液過濃、劑量過大、誤服藥液都可能引起中毒。 6歲以下兒童禁用。
  • 治療寶寶咳嗽的中成藥咋不管用?中醫師有話說(中成藥對症大全)
    那麼去醫院開的中成藥,效果為啥也是時好時壞?現在很多西醫院,也喜歡開中成藥。很多時候由沒學過中醫藥的醫生去開的中成藥,不要說辨證,方中組成都未必清楚,當然很難準確掌握適應症了。就像學西餐的大廚去煮中餐,煮得不好吃難道能怪中餐不好嗎?四診合參,辨證用藥,對症用藥,才能效如桴鼓。
  • CFDA發文規範中成藥 約90%中成藥需改說明書
    中成藥大部分為複方製劑,成份多且複雜,活性成份不明確,因而規格有其特殊性,目前上市品種中絕大部分中藥製劑規格不能標示其活性成份,雖通過標準整頓、國家統一藥品批准文號及說明書修訂等工作,中成藥規格標示的規範性有了顯著的提高,大部分中成藥標準標註了規格,但也有相當部分標註不規範,甚至部分文號未標註規格,已引起多方重視。
  • 「蠶豆病」寶寶的五條用藥原則
    原創 「問藥師」鄧昂 冀連梅藥師前段時間科普了對乙醯氨基酚慎用於蠶豆病寶寶後,有家長留言希望寫一寫蠶豆病寶寶的用藥注意事項,今晚我就請家有蠶豆病寶寶的鄧昂藥師寫了這篇文章。
  • 品種少劑型缺用藥信息不全 兒童用藥研發麵臨多重挑戰
    兒童用藥安全問題近來一直被人質疑。《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五屆「量身定製兒童藥物暨兒童用藥安全」高峰論壇上獲悉,目前我國兒童藥仍面臨品種少、劑量規格缺乏和用藥信息不全等問題,由此導致超說明書用藥現象大量存在,危及兒童用藥安全。但另一方面,由於兒童藥研發、生產投入高,臨床研究開展困難,且缺乏配套的動力性政策,我國兒童用藥的研發也面臨挑戰。
  • 孩子用藥劑量多少才準確,爸爸媽媽心裡要有數!兒童用藥劑量算法...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一點通根據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於缺乏適用於兒童的藥品規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根據兒童年齡計算①Fried公式: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 ...用藥劑量多少才準確,爸爸媽媽心裡要有數!兒童用藥劑量算法大全...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一點通根據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於缺乏適用於兒童的藥品規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根據兒童年齡計算①Fried公式: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 淚奔……兒童安全用藥,請爸媽們牢記
    特別是寶寶如果有個頭痛發燒的,家長們當然是又心疼又著急,盼著寶寶能儘快好起來。但各位家長請記住,無論如何心急,在給寶寶吃藥時一定要謹慎!兒童安全用藥檢測媽媽說3年前 我發高燒用藥不當後我的聽力越來越弱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媽媽我怕...
  • 為啥越是孝順的兒女越不受待見?社會學家給出解釋,引起大家共鳴
    今日問題:越是孝順的兒女越不受待見是真的嗎?人在年輕的時候會有自己的社交和娛樂方式,年老時這一切都會隨年齡而變得暗淡,大多數人到老年時代都想享受兒女成群的天倫之樂,但是所有家庭的關係都平和穩定嗎?答案當然顯而易見,不是。
  • 中成藥同樣有副作用 準媽媽用藥需謹慎
    通常,準媽媽都知道孕期不能隨便用藥,但很多準媽媽認為中藥、中成藥是相對安全的,門診中常希望醫生使用中藥來代替西藥。實際上,一些中成藥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造成胎兒畸形,甚至出現流產等。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孕婦慎用的10類中成藥:1.消導類:即有消食導滯、消痞化積作用一類的中成藥。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鯊魚肉不受待見這個現象如今來看,早已有些不太適合了。人類對於各種動物肉質的痴迷,早已打破了很少吃鯊魚肉的規則。不過,即便如此,魚翅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是同樣來自鯊魚身體的肉遠遠不能比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肉類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地探討一下。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鯊魚肉不受待見這個現象如今來看,早已有些不太適合了。人類對於各種動物肉質的痴迷,早已打破了很少吃鯊魚肉的規則。不過,即便如此,魚翅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是同樣來自鯊魚身體的肉遠遠不能比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肉類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地探討一下。
  • 小兒用藥劑量這樣算
    目前相較於過去,兒童用藥已方便很多,但是仍然難以做到準確劑量和規格,一些藥物標註時對兒童的劑量只標註「兒童酌量」的字樣,在使用過程中難以掌握準確的用量,導致小兒用藥問題較多。  近年來隨著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逐漸趨於低齡化,兒童發病率逐漸增高,但是國內相關藥品僅有適合成人使用的規格和劑量,尚未制定出應用於兒童的劑型和劑量。
  • 中藥沒有副作用,對人體完全沒有影響嗎?該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而中成藥物沒有經過充分了解,每個人使用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尚不明確並不代表完全安全; 而且,有很多中藥材都是具有毒性的存在,比如蜈蚣、魚膽、生首烏、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等。
  • 為什麼職場中的聰明人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這3點!早知早受益
    為什麼職場中的聰明人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這3點!早知早受益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非常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因為有些聰明人在生活中因為自身夠圓滿,處理事情也很巧妙不會得罪人,所以說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只要不與其有過多的交心環節,其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帶給我們良好的相處氛圍和體驗。但是當這種人處在一個不同環境中的時候,就有了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