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藥劑量多少才準確,爸爸媽媽心裡要有數!兒童用藥劑量算法...

2021-01-16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一點通

根據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於缺乏適用於兒童的藥品規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根據兒童年齡計算

①Fried公式:

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②Young公式:

小兒藥物劑量=(年齡×成人劑量)/(年齡+12)。

③其他公式:

1歲以內兒童用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

1歲以上兒童用量=0.05×(月齡+2)×成人劑量。

根據年齡計算用藥劑量的方法不太實用,很少被兒科醫師採用,但對某些劑量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藥物,如鎮咳藥、助消化藥,仍可以按年齡計算。

根據兒童體重計算

①若已知兒童的每千克體重劑量:直接乘以體重即可得1日或1次劑量。

如口服氨苄西林,劑量標明為1日每千克體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兒童體重為15kg,即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為一次75~300mg。

②若不知兒童每千克體重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70。

③若不知道兒童的體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6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6+3。

7~12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5+3。

1~10歲小兒體重(kg)=年齡×2+8。

如所得結果不是整數,為便於服藥可稍做調整。用體重計算年長兒童的劑量時,為避免劑量過大,應選用劑量的下限。反之,對嬰幼兒可選擇劑量的上限以防藥量偏低。

根據體表面積計算

按體表面積計算劑最為合理,適用於各個年齡階段,包括新生兒及成人,即不論任何年齡,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是相同的。

對某些特殊的治療藥,如抗腫瘤藥、抗生素、激素,應以體表面積計算。此種計算比較合理,但首先要計算兒童體表面積。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0.035)+0.1。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30)×0.02+1.05。

或用下表折算兒童體表面積。

兒童體重與體表面積粗略折算表:

上表不適宜體重大於30kg的兒童,對10歲以上的兒童,每增加5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如體表面積(30kg)=1.15m2,體表面積(35kg)=1.25m2,體表面積(50kg)=1.55m2,體表面積(70kg)=1.73m2。體重超過50kg時,則每增加10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劑量,直接乘以個人的體表面積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表面積(m2)/1.73m2。

按成人劑量折算表計算

按下列年齡折算比例表折算,總的趨勢是劑量偏小,然而較安全,下表可供參考。

兒童劑量按成人劑量折算表:

採用上述任何方法計算的劑量,還必須與病兒具體情況相結合,才能得出比較確切的藥物用量,如:

1、新生兒或小嬰兒腎功能較差,一般藥物劑量宜偏小。

2、對新生兒耐受較強的藥物如苯巴比妥,則可適當增大用量。

3、重症患兒用藥劑量宜比輕症患兒大。

4、須通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的藥物,如治療化膿性腦膜炎的磺胺類藥或青黴素類藥物劑量也應相應增大。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用藥劑量多少才準確,爸爸媽媽心裡要有數!兒童用藥劑量算法大全...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一點通根據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於缺乏適用於兒童的藥品規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根據兒童年齡計算①Fried公式: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 兒童用藥劑量究竟怎麼算?體表面積算法受推薦
    「兒童酌減是什麼意思?究竟減多少啊?」在給孩子吃藥時,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和煩惱。長期以來,由於兒童專用藥不足,很多患兒在服藥時都被當成「縮小版的成人」對待,按照「小兒酌減」的原則服用成人藥,這存在著巨大的用藥安全隱患。
  • 小兒用藥劑量這樣算
    目前相較於過去,兒童用藥已方便很多,但是仍然難以做到準確劑量和規格,一些藥物標註時對兒童的劑量只標註「兒童酌量」的字樣,在使用過程中難以掌握準確的用量,導致小兒用藥問題較多。  近年來隨著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逐漸趨於低齡化,兒童發病率逐漸增高,但是國內相關藥品僅有適合成人使用的規格和劑量,尚未制定出應用於兒童的劑型和劑量。
  • ​哺乳媽媽不停乳,用藥安全要知道
    哺乳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時期,部分媽媽因為一些長期的慢性疾病需要用藥,還有一些媽媽因為哺乳期的一些疾病需要用藥,因此她們非常關心哺乳期用藥的情況。2013年,美國兒科學會更新了關於哺乳期用藥安全的一些問題,小培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這部分內容。媽媽用藥期間是否還可以進行母乳餵養?在做這個決策的時候,醫生通常要根據藥物的特點權衡利弊。
  • 媽媽,我再也聽不見了!淚奔……兒童安全用藥,請爸媽們牢記
    但各位家長請記住,無論如何心急,在給寶寶吃藥時一定要謹慎!兒童安全用藥檢測媽媽說3年前 我發高燒用藥不當後我的聽力越來越弱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媽媽我怕...央視播出過這樣一則廣告,作為孩子的媽媽我看得心裡非常不是滋味,我想看過這則短片的你也會心碎不已。片中的主人公浠諾,原本是個愛笑的小姑娘,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然而,三年前一次不當用藥,使她的聽力越來越弱,後來,她再也聽不到這個世界的聲音……事實上,片中「浠諾」的故事,不是個案。
  • 用藥靠掰、劑量完全靠猜
    中成藥為何不受家長待見  兒童安全用藥需再評價體系護航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朱 麗  兒童節來臨前夕,「兒童安全用藥」話題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我們的兒童藥品,96%以上藥品不是兒童的私有藥品,更多是成人用藥轉化成兒童的。」
  • 一文掌握兒童用藥特點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口服給藥口服給藥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經濟的給藥途徑,但影響因素較多,劑量不如注射給藥準確,特別是吞咽能力差的嬰幼兒受到一定限制。幼兒用糖漿、水劑、衝劑等較合適,年長兒可用片劑或丸劑,服藥時要注意避免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響。小嬰兒餵藥時最好將小兒抱起或頭略抬高,以免嗆咳時將藥吐出。
  • 孩子退燒用藥黑名單,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知道
    原創 丁香媽媽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煩惱。體溫計上的數字,讓多少父母在凌晨兩三點無法入睡,甚至徹夜無眠。擔心孩子燒壞腦子,也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退燒藥成了許多父母的法寶。
  • 成人藥掰開給孩子吃,作為家長,你真的會正確給孩子用藥嗎?
    12.9%,死於不合理用藥的人群中,兒童佔比高達32%。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科疾病也不是成人疾病的縮小版,用藥靠掰、劑量靠猜是不行的。下面卡奇樂新概念兒童樂園分享一些兒童用藥的知識,幫助家長科學用藥。 一、正確選擇藥物 兒童專用藥很少,許多家長以為小孩是成人的縮小版,自行將劑量打了折,但大人和小孩的生理髮育情況完全不同,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體重來測算用量。另外還應注意有些成人藥物並不適合孩子。
  • 品種少劑型缺用藥信息不全 兒童用藥研發麵臨多重挑戰
    兒童用藥安全問題近來一直被人質疑。《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五屆「量身定製兒童藥物暨兒童用藥安全」高峰論壇上獲悉,目前我國兒童藥仍面臨品種少、劑量規格缺乏和用藥信息不全等問題,由此導致超說明書用藥現象大量存在,危及兒童用藥安全。但另一方面,由於兒童藥研發、生產投入高,臨床研究開展困難,且缺乏配套的動力性政策,我國兒童用藥的研發也面臨挑戰。
  • 肝病媽媽用藥指南
    而有些患者則乾脆拒絕用藥或根本不去就醫。認為孕期患病是腹中孩子帶的,等孩子生下後會變好的,這對肝病的治療和恢復很不利,孕期謹慎用藥是對的。但有病不治,病情不斷發展,自身尚且難保,又怎麼談的上胎兒安全呢?常用的保肝藥物如肝太樂、益肝靈、複合維生素B類對胎兒均無不良影響。
  • 孩子真菌感染時,你知道怎麼用藥嗎?
    2、用法及用量:兒童劑量:■靜脈滴注,每次0.05~ 0.1mg/kg,每天或隔一天1次,往後是孩子的身體情況,逐漸增加,最高每次不超過1mg/kg;■鞘內注射,從小劑量開始,以後逐漸增至每次0.1~1mg/kg,每2~3日1次。
  • 用藥爭議:兒童一定禁用喹諾酮類藥物?
    物種的差別,藥物劑量的不同及新型喹諾酮類藥物毒性明顯降低等因素,使得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在兒童感染中有選擇地使用喹諾酮類藥物。而一些回顧性研究也表明,出於治療需要應用的喹諾酮類藥物並未引起兒童骨關節損傷。世界衛生組織 2007 年第 1 版的《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認為,喹諾酮類藥物氧氟沙星 (或左氧氟沙星) 可用於治療兒童多重耐藥結核病,而且環丙沙星也可以用於兒童志賀氏菌感染;《實用兒科學》則認為,對兒童不應禁用喹諾酮類藥物,但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劑量不應超過 10~15 mg/kg/d,療程不超過 7 天;《新編藥物學》中表述為,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兒童應慎用,而不是禁用
  •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首先,藥品在擺放上有學問:外用和內服藥品需分開存放;急救藥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應放置於顯眼位置方便取用;成人與兒童用藥要分開存放,防止誤拿誤服。其次,藥箱存放位置也有講究——建議放置在陰涼乾燥處,並確保不要讓兒童或者精神異常者輕易接觸到,以免誤服。藥名相近藥效遠疾病治療講究對症用藥。
  • 「智愛媽媽」婦女安全用藥提示|如何科學服用避孕藥?
    「智愛媽媽」安全用藥科普促進行動項目,旨在聯合廣大藥學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深入研究和推廣針對婦女的安全用藥科普技術和資源,組織開展適宜農村婦女的健康科普活動,普及安全用藥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婦女科學素質和健康水平雙提升。
  • 一顆藥丸,在孩子體內爆炸了!
    五歲的「小聾女」付浠諾,一歲時就會叫爸爸媽媽了,聽到音樂就會樂得手舞足蹈。那時,她的世界有鳥叫、有笑聲,未來充滿精彩……3歲時,一場高燒,因為用藥不當,她的世界越來越安靜。「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能遠遠地看著。」「有時候我會大發脾氣,摔東西。
  • 「蠶豆病」寶寶的五條用藥原則
    下面重點說一下用藥原則。我總結了五條「蠶豆病寶寶」的用藥原則,掌握了它們就可以避開溶血風險:1.確認孩子是否存在自發溶血性傾向。儘管自發性溶血傾向的「蠶豆病寶寶」在我國極為罕見,但是這類寶寶出現溶血的風險較高,很可能相對安全的藥物也會誘發溶血。
  • 中國僅2%藥物製劑專供兒童:用藥靠猜 吃藥靠掰
    此外,由於用藥說明書描述含糊,兒科醫師只能憑藉臨床經驗用藥,將成人劑量進行調整,處方中經常出現「半片、1/4片」的用量描述,常常「靠手掰、用刀切」來掌握兒童用藥的適宜用量,帶來諸多不便。國家衛計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範浩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兒童藥常見的口服液為例,成人藥可以苦一點,但兒童藥太苦了小孩子不願意喝,藥企就必須在口味上下大功夫,「這個成本必然是要提高的」。  除此之外,兒童藥一般劑量少,包裝成本也遠高於成人藥。  但對藥廠來說,與成本高、利潤低比起來,讓他們更不願意生產兒童藥的原因在於「風險高」。
  • 孩子發燒一定要38.5度才能吃退燒藥?建議這個溫度就可以用藥了
    按照發燒的溫度也進行了分類,以腋下溫度為準:低度發燒:37.5~38度是低度發燒,這樣的發燒,一般不建議用藥,比如孩子長牙,打預防針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溫度。中度發燒:38.1-38.9度,孩子不舒服的話,可能我們要酌情的使用退燒藥。
  • 安全用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一年一度的「全國安全用藥月」11月正在全國各地開展,這個持續一個月的活動旨在提高全民安全用藥知識和意識。在今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中國藥學會發布了《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這些提示針對的是公眾普遍存在的用藥誤區和盲點。你真的會吃藥嗎?用藥安全,不僅要知道怎麼用,也要知道為什麼這麼用。本版摘取部分用藥提示內容,解讀安全用藥背後的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