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與DNA螺旋圖驚人相似,山海經講述的到底是什麼?

2021-01-14 花落花又落

大家都知道中國流傳了五千年的文明,但是在先民文明之前,中國真的是蠻荒之地嗎?

當時的西周王室,收集了當時世界上最多的記錄先民事跡、思想的古籍,老子作為圖書館管理員,讀遍了書,寫出了《道德經》,而後人根據圖書館關於先民所見所聞古籍的記載,整理成了一本中國奇書——《山海經》。

而山海經並不是人們所想的志怪小說,而是記錄了史前超級文明史!

很多人都知道伏羲女媧圖,它長這樣子:

伏羲女媧雕畫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說,伏羲女媧圖與DNA螺旋結構及其的相似,讓人不禁往人類文明的歷史源頭、基因去思考、考古,結果不看不要緊,人類學者在世界人類的起源、中國人類的起源上有了新的觀點:

中國人有一個支脈,是從非洲東遷過來的

從人類學文明的角度上來說,人類的祖先都是來自非洲的智人。

1987年,美國科學家華萊士和威爾遜通過檢測細胞線粒體內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發現,現代人祖先應該是15萬年前非洲的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的名字,翻譯過來叫做「露西」。

中國學者這麼認為: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1943年),都有說明:

故自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惟周獨崛起西土……自五帝以來,都邑之自東方而移於西方,蓋自周始。

王國維

接著徐中舒先生便作《從古書中推測之殷周民族》一文(清華大學《國學論叢》),以為:「……綜此四證觀之,周人之視殷人為東方異族明矣……」

這句話什麼意思?周人視殷人為東方異族明矣,意思說:

咱們的祖宗周人和殷人,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

石器時代壁畫

山海經寫的是最遠古時代的歷史。 我們知道的黃帝炎帝這些人當時發生的事跡,其實都在非洲和歐洲一帶。

人類一直在東遷。在繁衍和分離。 我們這一系的後來跑到現在的黃河流域,定居了太久了。 所以後來的古人以為遠古時代的事情就發生在身邊。

這點從山海經的描述中,就能窺得端倪:1、《山海經》中的位置:

上面是山海經的地圖,而最先看的是《海內經》!也就是起源地的世界觀。世界起源於哪裡呢?

很多學者認為,是在今天的非洲。

《山海經·東山二經》:

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關於犰狳的描述很符合現實中土豚的樣子:

下面是犰狳

犰狳

與它相似的是土豚,除了土豚,很難在東亞、東南亞找到符合這段描述的動物。

土豚

而土豚只分布在非洲。犰狳分布在美洲,反正在中國以及周邊國家找不到這種生物。

《山海經》中知名的鹿蜀: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壯如馬而紋路如虎,有人指出這就是斑馬:

而斑馬,還是分布在非洲。

還有人指出,這東西可能不是斑馬,而是一種叫做狓的東西:

好吧,也有這種可能。而狓這種東西的分布區域也很明確,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北部」。

還是非洲。

至於其他動物,如當康,《山海經》記載:

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鱔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當 康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

這東西的形象是這樣的:

後人說當康是一種神獸,並不見於現實,然而等世界通訊發達了以後,人們知道,它的確是的一種動物,疣豬:

而疣豬,還是分布在非洲。

此外的崑崙山,現代人在亞洲找不到相似的山脈,而更像是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

還有我們所知的「崑崙奴」,就是之前的黑人奴隸。

山海經上還說: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

(開明獸應該是獅身人面像,崑崙南淵有可能是東非大裂谷!)

我們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在《山海經》裡面是這樣描述的: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這是我們最早看見的,描述西王母的文字。

西王母的形象演變過程,是從先民們以為的人獸結合體,再到了美化的「王母娘娘」。也就是說,西王母最開始,是被妖魔化的!

漢代磚畫西王母漢代磚畫西王母

在描述西王母的文字裡面,前幾句我們很容易就知道什麼意思,典型的獅身人面像的形象,那麼蓬髮戴勝,是什麼意思?

戴勝是一種鳥,長這樣。

而埃及遺蹟的女法老,也是「蓬髮戴勝」,它與山海經裡面描述的,幾乎一模一樣:

在山海經北經裡面,描述了一個東西,名字叫做「開明獸」:

「崑崙之虛,方圓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

第一段說的百神之所在,應該是當時的法老陵墓。

「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說的就是獅子身、人的面!也就是現在遺蹟「獅身人面獸」!

而崑崙南淵深三百仞,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東非大裂谷!

獅身人面像

《山海經》有這麼一段話: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這些遺蹟,在埃及遺蹟中,都能找得到相似的。

此外,神話傳說中的刑天,在中國人的認知裡是這樣的:

而在維基百科中,我們可以看到,刑天一族似乎並不是只有古中國人才認為有的: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這種叫做Blemmyes的生物,在公元前數世紀,生活在非洲東北部,後世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對這一生物的描畫:

所以,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部落氏族的大遷徙,導致了《山海經》的產生。

開頭我們說過,山海經是唐虞時期甚至更早的古書,根據書中做記載的內容,可能是記錄氏族聯盟從非洲大陸大遷徙一路走來發生的事件,遇到的風土人情!

然後在目的地之後整理而成。這個部落氏族起源非洲,在兩河流域落腳:

雖然這種想法令人細思極恐,但是仔細思考,確實是一種非常合理的解讀。

但是有人指出:古代人怎麼可能徒步穿越大半個地球呢?

對此,有一種說法令我們細思極恐:5000年前的地球文明是一個極度發達的文明,或許是受到了某種外來文明的指導。從而創造了世界各國輝煌的文明。

某種外來文明幫助撰寫了《山海經》這一族人的遷徙,可能是因為本身這一族人的要求,也可能是外來文明「幫助」人類遍布地球而導致的。

一些文明比如亞特蘭蒂斯,瑪雅文化奇異的壁畫:

瑪雅人在天文、星象、曆法、數算等方面竟如此在行,有些甚至超越現代人。

但是再怎麼說,這一切無從考證,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自己去推斷。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山海經的確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它囊獲文獻、地理、神話、奇幻等的研究價值,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而這本《山海經》真正記載的也許是某個失落的世界,也許是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也許是某片消失了的空間。細細想來,當真是一本令人細思極恐的「天書」了。

當然,這些都是一種假設。

而真正做到遷徙,先民們其實並不難。大陸板塊漂移大家都知道,當時的非洲與印度是連在一起的,直到後來印度才從非洲分裂過去,擠進了亞洲,所以當時的先民從非洲到兩河流域,也並不是太難。

而在板塊漂移過程中,山崩地裂,洪水滔天,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古文記載、古神話記載都有世界發大水的故事了。

山海經記載的版圖,世界是畫成圓的,這說明山海經可能是上一段人類高度文明留下來的產物,天圓地方是我們這一段文明留下來的產物。

因為太陽系的緯度變化,造成地球出現海洋和陸地板塊新的變化,這從很多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可以得到佐證,隨著地球板塊的變化,山海經記載的很多動物肯定大部分早已滅絕。

而回到最開始,紀曉嵐意識到《山海經》裡面的內容對於百姓來說難免荒誕不經,如果流傳出去,會讓百姓的思想更開放,不便於管理,自然就想方設法去銷毀《山海經》了。

不過雖然如此,民間還是流傳出了山海經的版本,

而且不管怎麼來說,還是建議大家讀一讀山海經

學語文地理學習的《水注經》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它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更是一本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奇書,也是讓每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祖先的書。

作為先秦古籍,很多人覺得《山海經》,應該是一本十分晦澀難懂的書,看不懂其中的文言文。所以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山海經全套。

這本書不僅有山海經完本,更有注釋,有譯文,還有插圖。

書全譯無刪減,語言平實,不至於佶屈聱牙,讀起來費勁。

還有白話文詳細注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整整三指厚的一部經典,只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沒事的時候,拿上一本山海經,就算是閒暇的時光,也變得有意義了起來。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直接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伏羲女媧圖與DNA雙螺旋圖驚人相似,《山海經》到底隱藏了什麼?
    在2018年,展現在我們世人眼前的是一幅珍貴的文物畫卷《伏羲女媧圖》。這幅畫卷出圖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以白、紅、黃、黑四色繪成;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其間星羅密布;圖中伏羲執矩、女媧持規,兩人皆是人首蛇身,上體相擁、下體互相纏繞,充滿著濃鬱的神秘色彩。
  • 伏羲女媧圖與DNA圖完美「撞臉」,《山海經》中隱藏了什麼秘密?
    著名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基因組學科學家於軍教授,他曾經在全國各地博物館瀏覽過不下百十件形態各異的《伏羲女媧圖》。例如:莫高窟壁畫、山東武氏祠漢代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形象、以及河南南陽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媾圖等等。於軍教授就這些千姿百態的《伏羲女媧圖》從基因組學的角度講述了女媧交尾形態與人類DNA雙螺旋線結構的相似性的來源和體現。
  • 伏羲女媧圖與DNA雙螺旋圖,有相似處?《山海經》隱藏了多少秘密
    圖中伏羲執矩、女媧持規,兩人皆是人首蛇身,上體相擁、下體互相纏繞,充滿著濃鬱的神秘色彩。伏羲和女媧都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山海經》中就有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傳說中的女媧捏土造人,並以五彩靈石補煉蒼天,被譽為華夏民族之母。
  • 伏羲女媧圖與DNA雙螺旋結構吻合!人類身世之謎,古人早已知曉?
    但2018年,在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欄目中,出現了一幅珍貴的畫卷《伏羲女媧圖》,這幅畫卷出圖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以白、紅、黃、黑四色繪成;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其間星羅密布;圖中伏羲執矩、女媧持規,兩人皆是人首蛇身,上體相擁、下體互相纏繞,充滿著濃鬱的神秘色彩。
  • 世間流傳無數女媧伏羲圖,女媧真是人首蛇身嗎?
    女媧是人首蛇身的記載出自這些文獻:山海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最早女媧是在戰國《山海經》《楚辭》以及西漢《淮南子》中出現。原文中並沒有說女媧是人首蛇身。這一現象與古籍中的記載驚人的相似,當時的人就是以此來塑造該雕像的。女神廟建築物周圍,到處散布著「之」字紋彩陶片以及冶銅坩堝片(煉紅銅)。是否就是神話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的地方?現代的女媧雕像:
  • 女媧伏羲,是兄妹亦是夫妻,還是DNA雙螺旋分子?
    那麼三皇五帝具體指的是什麼哪三皇哪五帝呢?古書上記載,三皇指的是——女媧,伏羲和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雖然和蘇美爾的神的上萬年有一些差距,但他們也很驚人了。 女媧伏羲是夫妻亦是兄妹,同時也是DNA雙螺旋分子?女媧補天是為了抵禦大洪水?
  • 伏羲女媧圖,竟能預言DNA的分子結構?
    伏羲女媧圖和DNA雙螺旋分子結構,一個是千年前的古代神話,另一個則是人類現代科學的重大發現。兩者看似分馬牛不相及,卻蘊含著驚人的相似性。是巧合也好,還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沃森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了來自東方的伏羲女媧交蚺圖,並從中得到了啟發。這一重要的靈感,引發了兩人對基因結構的思考。不久後他們所發現的DNA雙螺旋結構震驚了世界。科學家們在研究基因時發現,人體是由23對染色體組成的。
  • 上古伏羲女媧圖,與現代人類DNA重合,難道古人早就知道身體的奧秘?
    在中國有非常多的神話故事,伏羲被稱為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而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的創世女神伏羲是女媧,這是一對夫妻。伏羲和女媧也公認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人物。
  • 「三皇之二」伏羲女媧圖賞析
    目前高昌遺址發現這種伏羲女蝸圖總數達三十幅以上。這些圖一般都畫在抹布或絹上,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臉。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之一。這幅伏羲女蝸圖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正中央分別是群星圍繞的太陽與月亮(月中繪有鴞xiao面,即抽象的貓頭鷹的臉,形制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收存的陝西出土新石器時代黑陶鴞面全同)。
  • 伏羲女媧圖竟跟DNA結構圖相吻合,古人到底有多超常的智慧?
    在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最終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了打開了人類探索生物學的另一扇大門。然而,在近期,有科學家發現《伏羲女媧交尾圖》中,其尾部相互纏繞的樣子也呈現雙螺旋結構。這只是巧合?還是預示著古人早已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 國學與科學,伏羲女媧圖與DNA雙螺旋結構,都證明著世界的運轉
    價值肯定是有的,要我們去思考,比如《伏羲女媧圖》和DNA雙螺旋機構,出奇的相似,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就真的是巧合嗎?我們中國神話故事裡,伏羲和女媧是人類文明的始祖,是他們創造了人類,賦予人類知識,文明,智慧,引領人們走向更好未來的「神明」。
  • 伏羲女媧神話的原型考論
    傳說中,八卦是伏羲畫的。那麼,伏羲到底是什麼人?他的八卦是怎麼畫的呢?一、伏羲和女媧傳說中,伏羲並不是一個人。他還有一個伴侶,叫女媧。——沒錯,就是捏著泥巴造小人的那個女媧。在另外一個版本的造人神話裡,女媧需要與伏羲合作才能造出小人來。
  • 伏羲女媧交尾圖,竟然預言了DNA的分子結構,這僅僅是巧合嗎?
    我們現在從生物學裡面知道,DNA是呈現雙螺旋結構,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DNA分子。但是,在古代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一幅伏羲女媧交尾圖仿佛預言了當時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這僅僅是巧合嗎?
  • 新疆沙漠出土千年文物,描繪伏羲女媧交尾,老外:這竟是DNA結構
    因此一個老外在經過研究觀察之後,聲稱《伏羲女媧交尾圖》與DNA構造圖互相吻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時間在1967年,中國派出一支考古工作隊深入新疆吐魯番進行考古研究,在當地的交河古城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卓古陵墓群,眾人為之振奮,於是很快就申請到批文,對其古墓群進行搶救性挖掘。
  • 遠古秘聞《山海經》所隱藏的歷史真相!
    而《山海經》也記載過上古神話戰爭: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爭帝位,失敗之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柱折斷,天河之水狂灌人間。女媧煉五色神石補天,又折神鰲之足撐四極,才算澄清玉宇。4伏羲女媧圖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創世神話。
  • 伏羲、女媧的真正身份是什麼?
    而女媧的圖騰是「蛙」,崇拜的是母姓;伏羲的圖騰是「蛇」,崇拜的是父性。女媧之後才是伏羲,從女媧到伏羲的變化,可以看出遠古社會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轉變。有一段時間是女媧跟伏羲同在一個圖騰裡,圖騰的上面是女媧的「蛙」,下面是伏羲的「蛇」。所以後世很多人以為女媧是人面蛇身,但其實人面蛇身是女媧和伏羲。
  • 神的基因密碼:伏羲女媧圖代表的會不會是基因呢?
    說起雙蛇圖案,肯定要從伏羲、女媧開始說起,眾所周知,不管是正史還是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一直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關於伏羲、女媧的神話記載比較混亂,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今天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按照各朝代的神話記載以及他們相似的形象來看,首先他們肯定是同族,再從漢代出土的畫作來看,他們也有可能是夫妻,千年來,伏羲女媧一直都代表著創造,伏羲有人祖的美稱,女媧有造人的傳說,但是傳說歸傳說
  • 不死之謎:伏羲女媧圖與人體基因雙螺旋理論
    二號控制眼睛、三號控制鼻子、四號:嘴、五號:耳朵、六號:氣管、七號:心臟……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西方一位科學家在迷茫對雙螺旋基因組迷茫的時刻,看到了一幅來自我們東方的一幅畫,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為同類絹畫中交合最長的一幅,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
  • 研究表明:女媧和伏羲曾到過世界各地,或是來自天狼星的外星人
    那麼,到底是誰動過我們祖先的基因呢?話題不得不回到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去。在我國古代有關伏羲和女媧的神話故事有很多,許多古老典籍中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記錄和介紹,而女媧和伏羲被認為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共祖。在《山海經》中,在古老的巖石壁畫中,在一些古墓的壁畫中,有關伏羲和女媧的形象,都很奇怪,他們居然是人首蛇身,而且尾巴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不僅如此,他們身體的顏色還能「一日七變」(《山海經》語)。他們這些離奇的形體特徵,不禁使人想起非洲一個原始部落的科學見聞。據記載,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科學家曾經在非洲遇到過一個古老的部落,這個部落的人自稱為多貢人,居住在尼日河的河灣處。
  • 女媧和伏羲,是兄妹還是夫妻?
    就文獻記載來說,女媧和伏羲的名字都是在戰國時期才出現的,伏羲最早見於《易·繫辭下傳》、《管子》、《莊子》、《尸子·君治篇》、《荀子·成相篇》、《楚辭·大招》、《戰國策·趙策二》,而女媧的名字始見於《楚辭·天問》、《禮記·名堂位篇》、《山海經·大荒西經》,伏羲、女媧並稱始見於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