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和DNA雙螺旋分子結構,一個是千年前的古代神話,另一個則是人類現代科學的重大發現。
兩者看似分馬牛不相及,卻蘊含著驚人的相似性。
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在研究基因結構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是巧合也好,還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沃森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了來自東方的伏羲女媧交蚺圖,並從中得到了啟發。
這一重要的靈感,引發了兩人對基因結構的思考。不久後他們所發現的DNA雙螺旋結構震驚了世界。
科學家們在研究基因時發現,人體是由23對染色體組成的。而每條染色體又是由三十萬億個DNA單元體排列的螺旋狀所構成。通過對其編號,總共發現了74組DNA排列。
而在伏羲女媧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下身蛇尾相交,交合呈雙螺旋結構。
這還沒完,更詭異的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圖中有74個圓點,恰好與DNA的74組排列相對應。
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古人早已經發現了什麼未知的奧秘,就需要科學界的進一步的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