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全媒體編輯部
21世紀,是一個彰顯創新、能量和韌性的世紀,傳統媒體亦然。
當告別黃金時期後,傳統媒體或許就此開啟了自己的鑽石年代。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怎樣,最好與最壞往往相輔相生,傳統媒體今天面臨的無人區,或許就是當年哥倫布進入的新大陸。
一
面對這樣一個淘盡黃沙始得金的媒體多元化時代,長江商報深信,唯堅韌者勝出,唯與時俱進者挺立潮頭,唯習慣在沉靜潛行中創新開拓者後來居上。所謂疾風知勁草!
創刊於2006世界金融危機發端之初的長江商報,11年來慣看資本風雲變幻,似乎與生俱來就具備這種樂觀向上的稟賦。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基於對傳統媒體社會地位和市場前景的深刻洞悉。
曾幾何時,傳統媒體風光體面,而今,仿佛從溫暖舒適的春天忽然被捲入到了冰天雪地的隆冬。
然而,人們已經清醒認識到,海量的新媒體和自媒體泥沙俱下,每天洶湧而至的資訊蕪雜易碎令人目不暇接,但真正值得深讀催人奮進的好新聞卻寥若晨星,資訊嚴重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不足,仍是當前新聞供給側最主要的矛盾,當前傳統媒體新聞供給的能力和方式,與廣大受眾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市場期待傳統紙媒能夠積極作為。
我們還應認識到,當前傳統媒體的困境不是簡單的閱讀媒介的改變、廣告投放的轉移,更多是新聞差異化和垂直細分優質內容的嚴重匱乏。無論何時何地,傳統媒體都應該堅守一個千顛不破的道理——內容為王,形式為先,優質內容任何時候都是所有媒體的唯一制勝法寶,這才是王道!
事實上,越來越成熟的讀者和受眾,其實早已厭倦了資訊碎片化的汪洋大海,他們需要嚴肅而有格調的新聞資訊,需要在段子手和故事會滿天飛的網際網路世界裡,能有傳統媒體作為壓艙石一錘定音,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在公眾看來,傳統媒體實質就是「權威發布」的代名詞,代表著社會公信力和責任擔當。
所以,公眾的期待、市場的需求和履職站位,就是傳統紙媒提升新聞質量的空間和事業發展的藍海,更是主流傳統媒體的社會價值所在。
二
眾所周知,做媒體光有情懷和責任還不夠,必須憑藉綜合實力,建立符合商業規律經得起分析的市場地位。
毫無疑問,無論新興自媒體如何多元化,傳統主流媒體的專業記者不可能被輕易取代,他們的作業方式和獨到貢獻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在人人皆自媒體的當下,任何來自公共領域的可視性事件,都會在第一時間被發布。但專業記者譬如財經記者則是一個複雜工種,除和人、事打交道外,則更擅長與數據打交道,整合、梳理、剖析財報,通過邏輯分析利用大數據的排列組合挖掘新聞點,呈現資本背後看不見的流動,這種專業呈現,正是深度財經報導備受資本市場和「一行三會」重視的緣由。
而且,至關重要的是,在自媒體充斥的紛繁世界裡,唯有持有稀缺新聞牌照且素養整齊的傳統媒體,才能真正做到在關鍵時刻站在國家高度理性、建設性發聲,引領正確輿論導向。
因此,即使黃金時期遠去,當前市場喧囂難耐,真正有定力的傳統媒體絕不會輕易慌張隨波逐流,而是奮起圖強。當前傳統媒體面臨的,只是前進中的困難和成長中的煩惱,但前途光明萬麗。
在大力倡導新聞供給側改革的當下,說一千道一萬,傳統媒體就是要遵循「內容為王,形式為先」,在加快向融媒體轉型的過程中,調整自身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為廣大受眾和市場提供層次豐富、大氣主流的優質新聞產品,從而實現由傳播力和影響力帶來的商業價值。一般而言,具有嚴肅傳統媒體屬性的融媒體渠道,更易獲得市場投放和品牌青睞,傳統媒體一旦融媒體轉型成功則如虎添翼。
新近閉幕的十九大,照亮了航程,點燃了激情。所有傳統媒體,都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標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積極踐行融媒體轉型,向屬於我們的「鑽石年代」邁進!在新的徵途中,凝聚磅礴力量,傳遞改革信心,助力中國崛起,共同抒寫波瀾壯闊的時代華章。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