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藥師殿陳師兄從湖南引種的木芙蓉花
木芙蓉,原產於中國湖南,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花大而色麗,或白或粉或赤,花形似牡丹,皎若芙蓉出水,豔似菡萏展瓣,故稱「芙蓉花」,又因其生於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名「木芙蓉」、「木蓮」、「地芙蓉」、「華木」。
木芙蓉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丰姿豔麗,佔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唐末詩人譚用之賦詩曰:「秋風萬裡芙蓉國」。因此湖南享有「芙蓉國」之雅稱。
因光照強度不同,隨花青素濃度的變化,木芙蓉花色彩一日三變,早晨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為深紅色。故又名「三變花」、「三醉芙蓉」、「弄色芙蓉」。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為銀白色,一半為粉紅色或紫色,名曰「鴛鴦芙蓉」。
經過長期栽培,木芙蓉已形成不同品種,常見的有:白花木芙蓉,花白色;醉芙蓉,重瓣,花初開時為純白色,後變為深紅色,為稀有的名貴品種;複色芙蓉花,使其花瓣上鑲有彩邊、彩色條紋、斑塊、斑點等,花朵也更加碩大,花期更為長久。
木芙蓉一年四季皆有風姿妙趣:春季梢頭嫩綠,生機盎然;夏季綠葉成蔭,清涼宜人;秋季拒霜宜霜,花團錦簇,形色兼備;冬季扶疏枝幹,寂靜中孕育新的生機。
木芙蓉喜溫暖、溼潤環境,不耐寒,忌乾旱,耐水溼,對土壤要求不高,分布廣泛,具有美化環境、固土護坡、淨化空氣等生態價值。自古多植於庭院、牆邊、路旁、廳前等,孤植、叢植、盆栽或作花籬均可。《長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稱。
花、葉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之效。用於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吐血、子宮出血、火眼;外用治癰腫瘡癤、乳腺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
花亦可燒湯食,軟滑爽口,花瓣與其他食材一道可製成芙蓉花菜餚;與竹筍同煮可製成雪霞羹;與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還可與麵粉調合,放入油鍋中炸,炸後可與其他食材煨湯等。
莖皮含纖維素39%,纖維柔韌、潔白、耐水,可供紡織、制繩纜、麻類代用品和原料,也可造紙等用。古人還用木芙蓉鮮花搗汁為漿,染絲作帳,即為有名的「芙蓉帳」。
成都唐代才女薛濤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製成了色彩絢麗又精緻的「薛濤箋」,寫下「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等詩詞名篇。
木芙蓉是成都的市花。成都別稱「蓉城」,源於五代十國後蜀皇帝孟昶[chǎng,日長,通「暢」](919―965年)與「花蕊夫人」的故事。
孟昶是後蜀割據政權第二任皇帝,在位31年,是五代十國在位最長的皇帝。其父孟知祥本是後唐的兩川節度使、後唐莊宗李存勖[xù]的表姐夫。奉命率軍攻打前蜀,把其皇帝王衍抓到了洛陽。逢後唐發生內亂,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殺,其義兄李嗣源兵變奪權,並剿滅莊宗餘黨。孟知祥便在蜀地割據,脫離了後唐的統治。
孟知祥經營多年,稱帝僅半年就駕崩了。十六歲的孟昶即位。史稱他「性明敏,孝慈仁義,能文章,好博覽,有詩才」。執政初期,勤於國事,衣著簡樸,寢殿臥具,不用錦繡,盥洗用具,除用一點銀外,多為黑漆木器,三十年不舉行南郊大典,不放燈。推行輕刑,死刑更謹慎。興修水利,剷除權臣,懲治貪官,澄清吏治,虛心納諫,「於朝堂置匭(意見箱),以通下情」,減少賦役,與民休息,興辦教育,重視民生,發展生產,復疆封王,使後蜀成為僅次於中原王朝和後唐的第三號大國。
孟昶建立了嚴格的百姓財產保護制度,嚴禁官員們把貪婪之手伸向百姓。鑑於前朝國君王衍因吏治腐敗而亡國,孟昶於941年撰寫了著名的《官箴》,頒郡縣。以期讓官員們「歷歷在目」,「則必能隱惕於其心」。《官箴》共24句96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託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為爾戒,體朕深思。
後來宋太祖趙匡胤摘其四句為《戒石銘》,郡縣刻石置公堂座前。從宋到清,州縣衙門多刻「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
孟昶親政時不到二十歲,年少貪玩,喜歡打球跑馬。943年,孟昶「遷新宮而居,其宮宇稍廣」,受方士蠱惑,下令民間十三歲到二十歲的未婚女子全都要入宮選秀,引起騷動。人們害怕自家女被選中,急託人說媒嫁,時人稱此為「驚婚」。韓保貞切諫,孟昶「大悟」,當天就把秀女釋放,賜韓保貞「金數斤」,以獎他直言之功。
孟昶反覆強調,「王衍浮薄,而好輕豔之詞,朕不為也」。他還組織刊印十一經,對弘傳儒學是一大貢獻。他還組織編輯了中國最早的一部詞總集《花間集》。
五代之前,人們春節只是在門前掛桃符,在長方形的木板上寫吉利話或畫捉鬼神像。孟昶嫌翰林寫的吉祥話對仗不工整,就親自寫了兩句:「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為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孟昶好方藥,母有病,屢更太醫不效,自製方餌愈。群臣有疾,親召診視,醫官欽服。曾令翰林取《新修本草》並《圖經》參校刪定,稍增注釋,成《蜀本草》(即《重廣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
十國中地盤最大的是南唐,但在李璟、李煜父子治下,百姓困苦不堪,其他諸國更是百姓的地獄。唯獨後蜀,百姓幸福指數最高。後蜀也成為當時的文化中心。
張唐英在《蜀檮杌》中記載:「蜀中久安,賦役俱省,鬥米三錢(比貞觀之治時還便宜)……屯落閭巷之間,弦管歌誦,合筵社會,晝夜相接。府庫之積,無一絲一粒入於中原,所以財幣充實。」
照此看,孟昶怎麼也算是一代聖君了。
然而,隨著經濟的富裕,孟昶的進取心消退渙散,開始重蹈前朝覆轍,變得沉湎奢靡享樂,一味追求詩情畫意了。
前蜀後主王衍的母親徐妃與其妹並稱花蕊夫人,作有98首宮詞流傳至今,記錄了王衍在宣華苑奢靡淫逸的生活。國君兒子不務正業,這兩位花蕊夫人不僅不勸諫管教,反而還結交宦官賣官鬻爵。
同時代還有一位花蕊夫人是南唐李煜的宮人,雅好賦詩。亡國後被俘入宋宮,被晉王趙光義所殺。歷史上這三大花蕊夫人,都才貌雙全,卻都經歷了亡國之恨,結局都很慘。
孟昶寵幸的費貴妃(一說姓徐,為前蜀花蕊夫人侄女),歌妓出身,精通詩詞,也人稱「花蕊夫人」,也住進了宣華苑。為討其歡心,孟昶在宣華苑栽植各種奇花異草,在錦江兩岸建造亭臺樓榭,乘龍舟觀看伶人戲水,令都城百姓傾城出遊。
花蕊夫人「嘗與後主登樓,以龍腦末塗白扇,扇墜地,為人所得,蜀人爭效其制,名曰『雪香扇』「。
花蕊夫人喜歡牡丹,孟昶便讓成都家家種植,派人到各地搜集四十多個優良品種,移栽宮中,建成牡丹苑。至今成都的天彭牡丹依然保留有若干古老美麗的品種。陸遊在《天彭牡丹譜》中曾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
花蕊夫人賦詩曰:「牡丹移向苑中載,儘是藩方進入來。未到末春緣地暖,數般顏色一時開。」
花蕊夫人喜愛芙蓉花,作有《芙蓉調》曰:「去歲種花今已成,驚鴻倩影趁芳芬。天姿國色嬋娟隱,丰韻疏枝雲雀鳴。淡朗秋風窗前月,微馨夜露夢中人。君王若問奴心事,直欲芙蓉遍錦城。」
孟昶便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帝語『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秋季來臨,花開時節,成都就「四十裡如錦繡」,孟昶與花蕊夫人同登城樓觀賞。
孟昶怕熱,於摩訶池上建水晶宮,楠木作柱,沉香為梁,珊瑚為窗花,碧綠玉為窗,琉璃為牆,夜明珠為陳飾,以水車取水澆頂降溫。花蕊夫人所作《宮詞》記曰:「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簷頭滴滴鳴。助得聖人高枕興,夜涼長作遠灘聲」。孟昶亦作詩《玉樓春》記曰:「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廉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孟昶只顧享樂,由於身體逐漸發胖,外出時不能騎馬,而是乘坐步輦,垂以重簾,環結香囊,香聞數裡,人不能識其面。後期愈加奢侈,以至於所用溺器(夜壺),皆以七寶裝飾。有句話就是專門形容孟昶的:「如果連夜壺都用上了珠寶鑲嵌,那麼這個國家距離滅亡就不遠了」。
後蜀的官員們也上行下效,宗室貴戚、達官子弟,奢靡無度,宴樂成風,以至於有人長到三十歲,竟不識稻麥之苗。官員貪腐隨之層出不窮,甚至科舉考試,主考官以賄賂多少來定名次,面無愧色。有司法官員竟指著獄門說:「這就是我家的錢爐。」
花蕊夫人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上天並非沒有給孟昶機會。然而,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人。
後晉末年,契丹攻入汴梁,中原陷入一片混亂。南唐在伐閩戰爭中實力受到極大削弱。後蜀卻「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只顧歌舞昇平,對大局缺乏判斷,絲毫沒有奪取中原的雄心。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國。後蜀乘機奪佔了關中秦、成、階、鳳四州。原後晉晉昌節度使趙匡贊向後蜀請降。此後,後漢鎮守關中的大將李守貞、趙思綰相繼叛亂,並請求歸降後蜀。蜀軍卻行動遲緩,畏縮不前,錯失了良機。
954年,中原一代雄主柴榮即後周帝位,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後蜀的滅亡由此不可避免。
955年,後周發動進攻。蜀軍幾乎一觸即潰,周軍不到一個月就拿下秦、鳳、階、成四州。
959年,柴榮英年早逝。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稱帝,建立宋朝。964年,發兵6萬,兩路分進合擊,直指成都。
孟昶長期不務正業、不抓政治、軍事,後蜀高層奢靡腐敗,中下層的陽奉陰違。
派趙彥韜送密信去太原,聯絡北漢,夾攻宋。趙彥韜卻將信送去了汴京。
孟昶信任的王昭遠,自比諸葛亮,手拿鐵如意,指揮大軍出徵禦敵,臨陣時還酒意正濃。一戰即潰,三十萬石軍糧為宋軍所獲,望風逃竄,節節敗退,後被俘。各州縣紛紛投降。
皇太子孟玄喆率精兵數萬守劍門,出徵時車載愛姬、樂器、戲子,蜀人偷偷譏笑。聽說前方戰敗,聞風逃回,蜀兵奔潰,將帥多數被俘虜。
老將石頵認為宋軍遠來,勢不能久,應當聚兵堅守等待東兵疲憊。孟昶嘆氣說:「我和先帝用溫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臨敵,不能為我向東放一箭,雖然想堅守,誰能為我去守呢?」
後蜀僅抵抗66天,為保全百姓,孟昶自縛出城投降,宣告滅國。打破後唐滅前蜀七十天的記錄,再次應驗「蜀不過二代」的魔咒。此時,後蜀的守軍還有14萬。
當孟昶和家人、官員一行三十三人離開成都時,「萬民擁道,哭聲動地,昶以袂掩面而哭。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慟絕者數百人」(見《蜀檮杌·後蜀後主》)。
途經葭萌關時,花蕊夫人在驛站牆壁上填詞《採桑子》曰:「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孟昶等人抵汴京後,先是受到封賞。花蕊夫人在見宋太祖時,現場作《述亡國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僅七日,孟昶與宋太祖宴飲後,返住所暴亡。不久,花蕊夫人被宋太祖納入後宮,封貴妃。一度欲立之為後,為趙普勸阻。
北宋滅蜀後,將財富席捲一空,運往汴京。蜀地百姓失去財富,還要承受沉重的賦稅,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兩萬七千名後蜀降兵被處死。殘酷剝削統治下,百姓無不感懷孟昶之仁。叛亂起義前赴後繼,但都被無情鎮壓。
孟昶之母李太后(原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登基前的嬪御,後被賜給孟知祥)明辨識大體,曾指出孟昶用將失當:「我昔見莊宗跨河與梁戰,及先帝在太原時平二蜀,諸將非有大功不得典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遠出於廝養,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韜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僅以舊恩置於人上,平時誰敢言!一旦疆場有事,安能御大敵!以我觀之,惟有高彥儔是太原舊人,終不負汝,自餘無足任者。」後主不能從,但後來北宋滅蜀之際,果然唯有高彥儔以身殉國。宋太祖很敬重李太后。孟昶死後,李太后不哭,以酒酹地:「你不能死社稷,貪生以至今日。我所以忍著不死,是因為你在。現在你已經死了,我還活著做什麼!」絕食,數日而亡。
孟昶死後被歸葬於洛陽城北邙山。在他的墓旁就是蜀漢後主——劉禪之墓。這裡還葬著南唐後主李煜、東吳後主孫皓、南陳後主陳叔寶等多位亡國之君。
據說,有一次花蕊夫人在憑弔孟昶畫像,不巧被宋太祖撞見,謊稱乃西蜀人供奉的送子之神張仙。太祖只好佯裝不知,訕笑說:「既然是神靈,供在寢宮,難免褻瀆」。後人因此詩曰:「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歷史上三大悲劇女人:洛神甄氏、桃花夫人息媯、花蕊夫人費氏)
968年,宋太祖新納宋氏為皇后。花蕊夫人失寵後,不久也身亡。976年正月,精通詩詞書畫音律的南唐後主李煜兵敗被俘。976年11月,趙匡胤駕崩,年僅50歲。978年七夕,李煜身亡,時年四十二歲整。1127年,沉迷書畫藝術的宋徽宗與兒子欽宗被金兵俘走,北宋滅亡。
木芙蓉花雖富麗嬌豔,但枯萎後色澤腐敗難看,而且仍然留在枝頭,與鮮花並存,頗為尷尬,甚煞風景。不像其他花謝時,花瓣凋零,落英繽紛,仍不失美感。
這與孟昶和花蕊夫人、薛濤的命運倒有幾分相似。
當然,這對觀賞者來說,卻也是一種有益的提醒:當我們心醉於繁花似錦時,同時也看到腐爛殘敗,少的時候也不忘還有老,樂的時候也不忘還有苦,成的時候也不忘還有敗,生的時候也不忘還有死,從而恆念無常之迅速,當勤精進修行,慎勿懈怠放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