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L研究文章 | 絲網印刷石墨烯電極:無創無標記檢測皮質醇-乳酸鹽雙抗體

2021-01-19 nanomicroletters

 石墨烯修飾絲網印刷電極示意圖

基於e-RGO的抗體免疫傳感器的逐步裝配過程:在PBS中對GO經過連續還原性掃描後通過電化學還原技術在絲網印刷電極上合成e-RGO。採用電化學LSV還原技術(還原電壓掃描範圍從0到-1.4 V)來減少GO母體結構中的羥基,環氧基和其他含氧官能團,並有助於將GO轉化為e-RGO。

2  電沉積e-RGO與絲網印刷電極的集成

SEM研究顯示了在電沉積和e-RGO改性前的絲網印刷電極的顯微圖像。在SEM分析中清楚地看出石墨烯在絲網印刷電極工作區域上的成功電沉積。

並且通過使用AFM和TEM分析進一步研究了在雙絲網印刷電極上的電沉積。對於TEM分析,將沉積材料(e-RGO)小心地從其中一個測試電極分離出來。e-RGO的TEM顯微圖清楚地表明電沉積成功。AFM顯微照片和相應的高度曲線分析表明〜2nm的高度對應於3-4個石墨烯層。

3   計時電化學分析

雙工作電極中抗體修飾的e-RGO表面(Ab@e-RGO)已經用於使用計時電流法的皮質醇和乳酸監測。

在計時電流檢測中,隨著抗原濃度的增加,電流強度逐漸下降。已驗證的皮質醇分析範圍為0.1到200 ng(R2〜0.98,LOD〜0.1 ng),乳酸的分析範圍從0.5到25 mM(R2〜0.99,LOD〜0.110 mM),能夠檢測到的分析物的範圍非常廣泛。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測量,生物成像,生物和農業系統的納米科學和工程。

電化學儲能虛擬專輯代表性論文8:一步無模板電化學沉積方法製備Mn3O4納米結構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電化學儲能虛擬專輯代表性論文7: 溶劑熱+電沉積合成Co3O4@PPy核殼複合納米片陣列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NML研究論文 | 「高顏值」可穿戴超級電容器:改性聚氨酯人造革電解質提高可穿戴性

NML綜述 | 基於表面應力的微型壓阻式SU-8聚合物懸臂梁傳感器

NML研究論文 | 超靈敏無酶葡萄糖傳感器:基於MOF衍生物的CuNi/C納米片陣列

Impact Factor:4.849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主要報導納米/微米尺度相關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與評論文章及快訊,在 Springer 開放獲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費獲取全文,歡迎關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Web

http://springer.com/40820


http://nmletters.org

APP

nano-micro letters

QQ

10073745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nomicroletter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nmletters

Tel

86-21-34207624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ACS AMI》:絲網印刷石墨烯複合油墨的砂磨加工,用於高...
    合理的工程設計和可印刷石墨烯墨水的簡化生產是製造高能柔性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MSCs)的關鍵。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Sand-Milling Fabrication of Screen-Printable Graphene Composite Inks for High-Performance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的論文,研究針對可縮放絲網印刷MSCs,巧妙地配製了一種新型的、可溶液處理的石墨烯複合油墨。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絲網印刷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絲網印刷篇絲網印刷是太陽能電池片製造生產過程中的核心地帶,之所說是核心地帶並不是說它是電池片生產工藝的核心,而是工藝管理的核心,絲網印刷工序匯集了整條電池片生產線大約一半的工藝人員,足見其深厚的核心地位,一般來說,絲網印刷是整個電池片生產的領頭羊、帶頭人,不論是工藝提升,還是工藝驗證,都是先經由絲網傳達並安排實施。
  • 多晶矽電池無網結網版印刷工藝匹配性研究
    普通網版印刷柵線線性均勻性差,同時在目前追求細柵的大背景下,已達到極致。無網結網版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現有生產設備和工藝的基礎上可快速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其印刷的細柵能夠減少遮光損失,進一步優化副柵線的高寬比,因而廣受關注[1]。目前常規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工藝流程為:矽片檢測、清洗制絨、擴散制結、去磷矽玻璃、鍍減反射膜、絲網印刷。
  • 國外研究人員研發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監控食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
    究人員正在使用氣溶膠噴射印刷技術來創建這些石墨烯生物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檢測出組胺,一種變應原和變質的魚和肉的指示劑。  使傳感器技術成為可能的是石墨烯,這是一種碳蜂窩,只是一個原子厚的超級材料,並且以強度、導電性、柔韌性和生物相容性著稱。使石墨烯在一次性食品安全傳感器上實用是一種低成本的氣溶膠噴射印刷技術,其精確度足以創建電化學傳感器檢測小分子(例如組胺)所需的高解析度電極。
  • Nature子刊:多模式人機界面的石墨烯印刷無線柔性電子機器納米膜
    一項關鍵的技術進步是使用具有增強的生物相容性,抗氧化性和可焊性的功能化導電石墨烯,從而實現無線柔性電路。高縱橫比的石墨烯可無膠,高保真地記錄肌肉活動。通過使用肌電圖對外部系統進行實時控制,可以證明印刷電子產品的性能。帶有深度學習嵌入的電生理學映射的解剖學研究允許三個通道的最佳選擇,以捕獲七個類別的約99%的精度來捕獲所有手指運動。
  • 電化學傳感新型電極陣列材料、技術及應用
    電化學傳感技術是具有靈敏度高、儀器設備簡單、檢測成本低等特點,在血糖、血鉛等臨床/即時生化分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相對於光學分析方法而言,電化學傳感技術在高端生化分析中的應用較少,這與商品化基地電極的製備競速有關。
  • 96T人皮質醇ELISA 檢測試劑盒的試驗原理
    人皮質醇ELISA 檢測試劑盒試驗原理:    Cortisol試劑盒是固相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已知Cortisol濃度的標準品、未知濃度的樣品加入微孔酶標板內進行檢測。先將Cortisol和生物素標記的抗體同時溫育。洗滌後,加入親和素標記過的HRP。再經過溫育和洗滌,去除未結合的酶結合物,然後加入底物A、B,和酶結合物同時作用。產生顏色。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 絲網印刷顏色的變化因素
    絲網選擇不合適任何一個絲網印刷者,如果認為絲網目數僅僅是絲網結構的一個變量,只會影響到印刷油墨的沉積,那麼,他就會遇到麻煩。絲網的網線直徑和編織的方式,即平紋還是斜紋,對印刷的油墨膜的厚度有很大的影響。絲網供應商會提供絲網的詳細技術資料,其中最重要的理論油墨容積,它表示在一定的印刷條件下所通過絲網網孔的油墨量,一般用cm3/m2來表示。
  • 沙特研究出用雷射束製造石墨烯電極的方法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利用雷射束製造石墨烯電極的簡單方法,其性能比通過舊方法生產的電極更好。由石墨烯組成的電極可能會改變從食品安全、臨床診斷到環境監測等眾多領域對電活性物質的檢測和測量方式。石墨烯由多個超薄和高度有序地相互連接的蜂窩狀碳原子環片組成。這種多層結構使該材料具有特殊的電子特性,特別是導電性和電催化活性,以及對製造電化學傳感器有用的物理特性。
  • 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
    今天上海恆遠小編帶您了解實驗中的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希望您會喜歡!   雙抗體夾心法(常用於測定抗原)實驗原理:   用特異性抗體包被於固相載體,經洗滌後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測樣品,如待檢樣品中有相應抗原存在,即可與包被於固相載體上的特異性抗體結合,經保溫孵育洗滌後,即可加入酶標記特異性抗體,再經孵育洗滌後,加底物顯色進行測定,底物降解的量即為欲測抗原的量。
  • 國外研發基於石墨烯的電化學傳感器,可快速檢測食物中的過敏原和毒素
    6月11日消息,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電化學傳感器,能夠比標準的實驗室測試更快地檢測食物中的組胺(過敏原)和毒素。研究小組使用氣溶膠噴射印刷技術製造了這種傳感器,通過軟體控制按需更改圖案幾何形狀的能力允許快速製作原型並有效優化傳感器布局。
  • 雙特異抗體酶免疫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②「雙特異抗體」的製備:人血清IgG的提純按飽和硫酸銨四步鹽析法進行。雙抗原的製備按改良過碘酸鹽法,用HRP標記純化的人IgG,製成免疫用的雙抗原。動物免疫。動物:體重分別為2.5kg和3.0kg的雄性家兔2隻。免疫:初次免疫是將含HRP20mg,IgG5mg的雙抗原加等體積的福氏不完全佐劑多點、多部位注射於每隻家兔的四肢。間隔1月後用原劑量的雙抗原加福氏不完全佐劑以同樣方式進行第二次免疫。
  • 三維石墨烯框架/Co3O4複合電極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和無酶葡萄糖檢測
    三維石墨烯框架/Co3O4複合電極是通過熱爆炸法製得,在此過程中,有Co3O4納米顆粒生成,氧化石墨烯得以還原,且三維框架也隨之構造。
  • PPT | 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的五個要素
    PPT | 太陽能電池絲網印刷的五個要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利用絲網圖形部分網孔透漿料,非圖文部分網孔不透漿料的基本原理進行印刷。印刷時在絲網一端倒入漿料,用刮刀在絲網的漿料部位施加一定壓力,同時朝絲網另一端移動。
  • 乾貨丨雙抗體夾心法
    ELISA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的簡稱,即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是研究蛋白抗體的重要方法。它採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反應將待測物與酶進行直接或間接結合,然後通過酶與底物產生顏色反應,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絲網印刷:印製RFID天線的最佳選擇
    實則,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印刷以及絲網印刷都可以完成對RFID標籤天線的印製工作,但從諸多方面考慮,似乎絲網印刷要優於其他幾種印刷工藝,尤其墨層厚度這一因素,讓絲網印刷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實際印製過程中,一般要求墨層厚度要達到20μm以上,這對於墨層厚度可以達到300μm的絲網印刷而言自然沒有太大困難,但對於其他印刷方式,則需要依靠多次反覆印刷以達到期望厚度,這必然會對印刷精度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筆者認為絲網印刷是最適合印製RFID標籤天線的印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