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

2020-11-27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四月,總是一個充滿魔力的時節。花都開的繽紛豔麗,恨不得把世界妝扮成粉紅色的新娘。枯樹竟也爆出新芽,綠的活力四射。今天上海恆遠小編帶您了解實驗中的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希望您會喜歡!

  雙抗體夾心法(常用於測定抗原)實驗原理:

  用特異性抗體包被於固相載體,經洗滌後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測樣品,如待檢樣品中有相應抗原存在,即可與包被於固相載體上的特異性抗體結合,經保溫孵育洗滌後,即可加入酶標記特異性抗體,再經孵育洗滌後,加底物顯色進行測定,底物降解的量即為欲測抗原的量。

  

  雙抗體夾心法實驗步驟:

  一、材料準備:

  1. 實驗材料:血清、血漿、體液

  2. 實驗儀器:酶標比色計、96 孔板、移液槍、離心管、離心管盒

  3. 所需試劑及試劑盒:碳酸鹽包被緩衝液、抗體球蛋白、吐溫-20、檸檬酸、硫酸

  二、實驗操作方法:

  1. 包被抗體:用包被緩衝液稀釋特異性抗體球蛋白至最適濃度(1~10 μg /ml),每凹孔加 0.3 ml,4℃ 過夜,或 37℃ 水浴 3 小時,貯存冰箱。

  2. 洗滌: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滌緩衝液(含 0.05% 吐溫-20)洗 3 次,每次 5 分鐘。

  3. 每凹孔加入 0.2 ml 用稀釋緩衝液稀釋的含抗原的被檢標本,37℃ 作用 1~2 小時。

  4. 洗滌: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滌緩衝液(含 0.05% 吐溫-20)洗 3 次,每次 5 分鐘。

  5. 加入 0.2 ml 用稀釋緩衝液稀釋的酶標記特異性抗體溶液,37℃ 作用 1~2 小時或由預試實驗確定作用時間。

  6. 洗滌: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滌緩衝液(含 0.05% 吐溫-20)洗 3 次,每次 5 分鐘。

  7. 加入 0.2 ml 底物溶液於每個凹孔(OPD 或 OT),室溫作用 30 分鐘(另作一空白對照,0.4 ml 底物加 0.1 ml 終止劑)。

  8. 加終止劑:每凹孔加 2M H2SO4 或 2 M 檸檬酸 0.05 ml。

  9. 觀察記錄結果:目測或用酶標比色計測定(OPD 用 492 nm)OD 值。

  科研試劑---首選上海恆遠:

  微量蛋白檢測系列:白介素類試劑盒,TNF類試劑盒,VEGF類試劑盒,腎損傷類試劑盒;

  相關小分子檢測系列:皮質醇類試劑盒,HCY類試劑盒,T3,T4類試劑盒;

  食品安全小分子檢測系列:慶大黴素ELISA檢測試劑盒,三聚氰胺ELISA檢測試劑盒,四環素ELISA檢測試劑盒,黃麴黴毒素ELISA檢測試劑盒;

  抗體檢測系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AQP-Ab類試劑盒,HINI試劑盒;

  特種蛋白檢測:近十個種屬的白蛋白,球蛋白ELISA檢測試劑盒。

  

相關焦點

  • 雙抗夾心法elisa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
    雙抗夾心法elisa原理雙抗夾心法elisa原理雙抗體(原)夾心法,通常是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仍保持其免疫學活性,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受檢標本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液體中的其他物質分開。加入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通過反應也結合在固相載體上。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後,底物被酶催化成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根據呈色的深淺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間接地放大了免疫反應的結果,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
  • ELISA實驗原理、步驟、ELISA問題分析
    由於酶的催化頻率很高,故可極大地地放大反應效果,從而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間接法是檢測抗體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為利用酶標記的抗抗體(二抗)以檢測與固相抗原結合的受檢抗體,故稱為間接法。操作步驟如下:1)將特異性抗原與固相載體聯結,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及雜質。2)加稀釋的樣本,保溫反應。樣本中的特異抗體與固相抗原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複合物。
  • 乾貨丨雙抗體夾心法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發表了該方法用於IgG定量測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開始用於抗原定位的酶標抗體技術發展成液體標本中微量物質的測定方法。我們一起聊聊常見的商業化ELISA試劑盒的方法種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優勢和用途:ELISA大致分為五種類型:直接法、間接法、競爭法、夾心法、捕獲包被法。在商品化試劑盒中用得比較多的是雙抗體夾心法、競爭法和間接法。
  • ELISA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 | 實驗專區
    ELISA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由於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 ──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去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中,通過不同的設計,具體的方法步驟可有多種。
  • 【實驗指南】ELISA原理及類型優缺點對比
    該方法還可用於通過用血清代替一抗來檢測血清樣品中的特定抗體。間接法是檢測抗體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為利用酶標記的抗體以檢測已與固相結合的受檢抗體,故稱為間接法。操作步驟如下:⑴將特異性抗原與固相載體連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及雜質。⑵加稀釋的受檢血清:其中的特異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複合物。
  • 關於elisa實驗的一些原理總結
    相較於其它類型的ELISA實驗,直接ELISA實驗步驟少,檢測速度快,不需要用到二抗,避免了交叉反應,測定結果不容易出錯。但是由於直接ELISA的抗原不是特異性固定的,樣本中的靶蛋白及其他雜質蛋白都會與ELISA板結合,實驗背景會比較高。而且直接ELISA每種靶蛋白都需要準備能夠與其特異性結合的一抗,實驗不太靈活。另外由於沒有使用二抗,信號沒有被放大,降低了測定的靈敏度。
  • ELISA試驗指南:ELISA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驟及基本類型
    由於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去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中,通過不同的設計,具體的方法步驟可有多種。即:用於檢測抗體的間接法、用於檢測抗原的雙抗體夾心法以及用於檢測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競爭法等等。比較常用的是ELISA雙抗體夾心法及ELISA間接法。
  • ELISA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驟
    (一) 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牽9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由於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去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
  • 人OJ抗體/抗異亮氨醯tRNA合成酶抗體(OJ/IleRS)ELISA實驗原理
    人OJ抗體/抗異亮氨醯tRNA合成酶抗體(OJ/IleRS)ELISA實驗原理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 初中物理「伏安法測電阻」實驗原理步驟+電路圖,附例題解析+答案
    關於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的實驗,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講過。初中物理電壓、電流原理知識清單,附電路故障例題,吃透多拿30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電學實驗的「伏安法測電阻」,以及它的實驗原理及步驟、電路圖初中物理課本介紹了測電阻的常用方法:伏安法,即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再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電阻值的方法。如果在題目的情景中只有一隻電流表或只有一隻電壓表測未知電阻,就要藉助已知電阻或電阻箱、滑動變阻器、開關等器材進行特殊測量。
  • 【實驗視頻】LEGENDplex多因子中文操作視頻
    BioLegend的多種因子同時檢測試劑盒因為其「多、快、好、省」的特點廣受科研人員們的喜歡,BioLegend廠家提供的說明書也是極其詳細的介紹了相關原理和實驗步驟,但有沒有覺著看的「眼花繚亂」,或者拍做的時候一些細節操作自己注意不到?
  • ELISA方法詳細過程及步驟
    (一) 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牽9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由於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去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中,通過不同的設計,具體的方法步驟可有多種。
  • Western blot 實驗步驟
    Westernblot 的實驗基本原理:本實驗是對蛋白進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 Pull-Down實驗步驟解析
    蛋白互作知識的第二彈——Pull-Down。Pull-Down不同於IP或Co-IP之處在於,它不是基於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不是免疫反應。誘餌蛋白(或配體),通過非抗體親和系統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這種固定可以通過共價偶聯結合到活化的微珠上,也可以通過與支持物上的受體分子結合的親和標籤結合,從而固定。例如,固定化金屬螯合親和層析(IMAC)樹脂,可用於組氨酸標籤誘餌蛋白的Pull-Down。
  • 雙特異抗體酶免疫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雙特異抗體酶免疫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自從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從人胃黏膜成功地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p)後,已有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表明Hp與慢性胃和潰瘍病有密切關係,可能是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診斷Hp的方法主要有組織培養法、尿素酶試驗和各種染色法。
  • 免疫螢光技術的實驗方法及其分類
    一、免疫標記法及其分類   1.螢光免疫法  原理是應用一對單克隆抗體的夾心法。  以雙抗夾心法為例,首先將特異性抗體與固相載體連接,形成固相抗體。除去未結合抗體,然後加受檢標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與固相抗體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洗滌除去未結合物,接著加入螢光標記的抗體,使之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形成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最後根據螢光強度,即可對蛋白抗原進行定量。
  •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實驗方法、原理、具體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它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基團,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利用螢光顯微鏡可以看見螢光所在的細胞或組織,從而確定抗原或抗體的性質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術(比如流式細胞儀)測定含量。
  • Western Blot 實驗原理及相關試劑詳解
    Western Blot 實驗原理:蛋白質印跡法(免疫印跡試驗)即Western Blot,也稱Western
  • 檢驗職稱考試:一文拿下ELISA原理類型知識點分值
    ELISA可用於測定抗原,也可用於測定抗體。常見測抗原的方法有雙抗體夾心法、雙位點一步法;測抗體的方法有間接法、雙抗原夾心法;既可測抗原又可測抗體的方法有捕獲法、競爭法(考點)。現將各類方法的常考要點總結如下:原理考點測抗原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抗原最常用的方法雙位點一步法易出現「鉤狀效應」,相當於後帶現象,造成假陰性測抗體間接法測抗體最常用的方法,只要更換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種酶標二抗檢測各種與抗原相應的抗體雙抗原夾心法考題中很少涉及測抗原或抗體捕獲法用於檢測特異性IgM競爭法待測標本含量與顯色程度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