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所肖武漢組揭示SIRT5和琥珀醯化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2021-01-13 騰訊網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報導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在細胞進程調控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個最近發現的新型翻譯後修飾,賴氨酸琥珀醯化修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琥珀醯化普遍存在於生物中,廣泛的參與代謝調節、表觀調控、信號傳導等眾多生物學過程,特別是中心代謝和中間代謝的很多代謝酶都存在琥珀醯化修飾。琥珀醯化修飾水平異常與包括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炎症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SIRT5是Sirtuins中的一員, 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卻可以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其中以去琥珀醯化最具代表性,也相對有較多的研究。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揭示了SIRT5可通過琥珀醯化、丙二醯化等調控免疫代謝、心臟代謝、腫瘤代謝中的諸多生物學功能,其生理和病理功能依然有很多未知尚待挖掘。

2020年4月17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漢研究團隊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SIRT5通過琥珀醯化修飾抑制細胞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並闡明了其分子機制。據悉,水生所副研究員劉興和博士生朱純純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肖武漢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研究人員在篩選魚類耐低氧與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交互作用重要因子的過程中,鑑定到sirt5 是一個可以同時影響魚類耐低氧性狀和抗病毒性狀的關鍵基因。他們研究發現:SIRT5過表達抑制細胞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而SIRT5缺失增強細胞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

進一步分析發現:SIRT5與接頭蛋白MAVS緊密結合於線粒體中。通過質譜分析,他們發現:SIRT5能夠導致MAVS第7位賴氨酸的去琥珀醯化,從而抑制MAVS的多聚化,因此它無法激活轉錄因子IRF3,使細胞的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受到強烈抑制。他們還通過Sirt5基因敲除的小鼠證明:Sirt5的缺失,增強了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在病毒感染的情況下,與野生型相比,Sirt5缺失宿主的器官損傷大大減少,其成活率顯著增加。該研究揭示了SIRT5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並闡明了其分子機制。此外,該研究工作還為培育抗病魚類新品種提供了候選靶標。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繼復旦大學趙世民團隊發現「SIRT5通過對IDH1和SDH的去琥珀醯化,激活它們的活性,挽救了線粒體功能,抑制神經膠質瘤細胞代謝和生長」[2],復旦大學葉丹教授團隊發現「SIRT5通過去琥珀醯化調控IDH2、去戊二醯化調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活性增強神經細胞的抗氧化能力」[3],康奈爾大學的林和寧教授報導「 SIRT5通過琥珀醯化修飾調控心臟代謝,而導致肥大型心肌病」[4];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楊芃原餘紅秀研究組發現「 SIRT5通過對PKM2去琥珀醯化,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重要功能」[5]外,發現SIRT5又一重要生物學功能。

植物病理:河南農業大學範國強組首次揭示翻譯後修飾介導毛泡桐叢枝病發病新機制

病原互作:林向民組琥珀醯化修飾組學研究,揭示魚類病原體嗜水氣單胞菌的代謝調控機制

肝代謝疾病:【重大突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賴氨酸琥珀醯化新發現

逆境脅迫:水稻通過調控乙醯化和琥珀醯化修飾響應非生物氧化脅迫

參考文獻

1. Xin Liu,et al.,2020, SIRT5 impairs aggreg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signaling adaptor MAVS through catalyzing lysine desuccinylation.EMBO reports.

2. Li, F.,et al.,2015, NADP+-IDH mutations promote hypersuccinylation that impairs mitochondria respi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resistance.Molecular Cell.

3. Zhou, L.,et al.,2016, SIRT5 promotes IDH2 desuccinylation and G6PD deglutarylation to enhance cellular antioxidant defense.EMBO reports.

4. Sadhukhan, S.,et al,2016, Metabolomics-assisted proteomics identifies succinylation and SIRT5 as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cardiac func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5. Fang Wang,et al.,2017, SIRT5 desuccinylates and activates pyruvate kinase M2 to block macrophage IL-1β production and to prevent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Cell Reports.

相關焦點

  • Cell Rep:揭示去琥珀醯化酶SIRT5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作用和機制
    SIRT5是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家族第三類Sirtuins中的一員, 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卻可以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和戊二醯化,科學家們在既往的研究中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對其生理和病理功能卻知之甚少。本論文發現了SIRT5在調控巨噬細胞代謝和炎症反應中的新功能。
  • MCB:蛋白質組學中心賴氨酸琥珀醯修飾獲新進展
    蛋白翻譯後修飾對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賴氨酸琥珀醯化是上海藥物所和芝加哥大學共同合作在原核和真核細胞中最新發現的蛋白翻譯後修飾通路。研究團隊開創性地對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去乙醯化修飾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化修飾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了琥珀醯化修飾對能量代謝中的關鍵酶的調控作用,文章相繼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Molecular Cell上。但在原核生物中,控制該修飾的琥珀醯化底物及調節酶仍然未知,成為該修飾在原核生物研究的障礙。
  • 菸草所首次揭示植物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利用高質量的巴豆醯化修飾泛抗體,將菸草細胞內發生巴豆醯化的蛋白質組進行富集,通過液相二級質譜(LC-MS/MS)共鑑定到637個發生巴豆醯化的蛋白質。研究表明,這些蛋白參與細胞的碳代謝、光合作用、蛋白質合成、摺疊與降解以及染色體的組裝等多種生物學進程,暗示菸草巴豆醯化同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琥珀醯化等其他翻譯後修飾一樣,在菸草的生長發育、合成代謝、病害發生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也是菸草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中國科學報】蛋白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在一項合作研究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並研究揭示了蛋白琥珀醯修飾具有廣泛調節細胞代謝的作用,同時也提示此修飾可能影響其他重要細胞生物學功能。
  • 「精」亦求精——巴豆醯輔酶A水合酶CDYL調控組蛋白巴豆醯化而影響...
    之後的一系列後續研究表明,組蛋白的醯化有眾多的生物學功能,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關注,而巴豆醯化修飾(crotonylation)就是其中的熱點之一。近日,景傑生物與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尚永豐院士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發表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的最新 研究成果1,該研究揭示了CDYL(chromodomain Y-like transcription corepressor )作為水合酶,催化crotonyl CoA和  β-hydroxylbutyryl-CoA的轉化,進而調控組蛋白巴豆醯化水平的新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蛋白醯化修飾的新機制
  • Mol Cell:上海藥物所合作賴氨酸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進展
    蛋白翻譯後修飾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起著關鍵作用,是細胞精細調節生理活動的關鍵之一。因而,蛋白翻譯後修飾通路研究是目前新藥研發的重要熱點之一。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合作研究,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
  •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及其調控
    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團隊首次鑑定到八種新的賴氨酸醯化修飾:丙醯化、巴豆醯化、琥珀醯化、丁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二羥基異丁醯化和三羥基丁醯化 (圖 1)。這些醯化修飾多發生在組蛋白上,其中很多和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因此引發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推動了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研究。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有些醯化修飾並不局限於發生在組蛋白上:琥珀醯化修飾同樣也可以發生在非組蛋白,如線粒體內中三羧酸循環中的代謝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 | 小柯機器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有趣的是,該組織無法被病毒入侵。實際上,分生組織尖端的培養物可消除受感染植物中的病毒,並被廣泛用於開發無病毒品種。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
  • 復旦葉丹組揭示SIRT5調控細胞氧化應激能力新機制
    SIRT5是Sirtuins中的一員,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主要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和戊二醯化。以往研究報導,SIRT5蛋白廣泛分布於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1,2,3】。利用質譜分析技術,人們已鑑定了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SIRT5對其底物蛋白的調節機制及其生物學功能卻知之甚少。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Mol Cell丨趙英明組報導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在糖酵解調控中的作用
    編者按組蛋白賴氨酸上的翻譯後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為代表的研究成果顯示,除了傳統的乙醯化修飾之外,蛋白質賴氨酸上的類醯化修飾包括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三羥基丁醯化和二羥基異丁醯化共8種新型修飾在細胞生命活動中也具有廣泛的調節作用
  • 回顧2018 | 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來研究病原-宿主互作?
    J CLIN INVEST: 代謝酶ACSS 2通過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調控HIV休眠8.MCP:蛋白質組學揭示幽門螺桿菌引發胃癌的分子機制1.Nature:蛋白質組學揭示新型寨卡病毒宿主因子Pietro
  • 上海交大團隊揭示DNA磷硫醯化基因組修飾異質性特徵
    該研究發展了PT-IC-seq和PT-IC-ddPCR兩種技術,首次定量地檢測了基因組上DNA磷硫醯化修飾位點,揭示了磷硫醯化修飾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的修飾都存在細胞之間異質性(heterogeneity)。博士生李金麗、碩士生陳依、鄭濤博士、孔令新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清華李海濤組在《Nat Chem Biol》報導巴豆醯化最新閱讀器
    )的研究論文,發現雙PHD鋅指(DPF)結構域具有特異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的分子功能。左為常見的組蛋白醯基化修飾類型舉例;右為YEATS結構域利用「三明治芳香籠」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基本機制之一,被認為構成一類「組蛋白密碼」,調控著遺傳信息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TRPV1陽性神經元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獲揭示
    TRPV1陽性神經元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6:44:24 美國匹茲堡大學Daniel H.
  • 《自然》雜誌:首次揭示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調控機制
    新聞事件今天《自然》雜誌發表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小組的一篇表觀遺傳蛋白修飾文章,首次揭示了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這個調控機制,並證明其在基因表達,微環境中改變巨噬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一系列化學和生化的方法,確認此修飾在組蛋白中的存在。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和《細胞研究》分別發表題為「AF9 YEATS結構域在分子層面偶聯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和活躍轉錄」(Molecular Coupling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