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特別設立了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12位前沿科技領域的科學家,向公眾介紹最新研究進展,暢談科學為人類帶來的福祉。
進入2021,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讓我們再現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重溫科學家的精彩演說。今天回訪的是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代表、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Sheperd S. Doeleman)。
一、EHT項目的物理學意義
因為拍攝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撰寫EHT項目成果論文的347位科學家共享了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公布。這張酷似「甜甜圈」的照片,展示了5500萬光年外的M87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照片一經發布即轟動全球,被譽為「非凡的科研成果」,是天文學上的「重要裡程碑」,「具有歷史性意義」。
第一張黑洞照片。圖|NASA
多爾曼在演講中總結了該項目的物理學成果:「EHT項目創立之初就是為了捕捉黑洞圖像。人類生活在一個黑洞研究的黃金時代。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取得的引力波探測數據逐漸揭開了黑洞神秘的面紗。而EHT項目的成功不僅直接幫助我們確認了黑洞的存在,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多爾曼基本資料。圖|WLF獨家
二、EHT項目的人文影響
多爾曼在演講中詳盡地講述了EHT是如何通過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極的全球望遠鏡,向選定的目標人馬座A*和M87星系撒出一條大網,捕捉海量數據,來勾勒出黑洞的模樣:「 我們花了20多年的時間,在全球不同地區設置了多個望遠鏡觀測點,並且配備了專業儀器。
「接著我們運用了一種叫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的技術,將多個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望遠鏡組成一個大型虛擬望遠鏡面網絡。數據的分析計算由超級計算機完成。所以黑洞發出無線電波信號後,會由位於地球不同地區的望遠鏡接收。」
多爾曼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全球科學家的通力協作:「EHT是在凝結著全地球之力,探索著黑洞這個宇宙最深的奧秘。 」
多爾曼特別感謝了他的整個團隊,對他來說,最快樂的事莫過於能與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者一起進行宇宙探險。 多爾曼表示,這次的成功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人文影響。隨著黑洞圖像在全球媒體的霸榜,也向世人證實了全球合作,打破藩籬、齊心協力解決難題的重要性。
排版|Kai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